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温认为此人可平定天下,但此人却在一场战争惨败,导致后梁衰亡

朱温认为此人可平定天下,但此人却在一场战争惨败,导致后梁衰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秋原历史 访问量:2615 更新时间:2023/12/25 0:04:45

在历史上,很多有才能的人往往因为遇不到明主而得不到重用,最终抱憾终身。正因明主贤臣风云际会难能可贵,所以才让人赞赏不已,历代明主都不遗余力四处搜寻贤臣,比如周文王求得姜子牙而成就周朝八百年、燕昭王设下黄金台求来了乐毅帮助复仇,刘备三请诸葛亮更是留下了三顾茅庐的美谈。不过即使明主求得贤臣,结局也不总是那么美好,唐末五代时后梁大将王景仁就是这样。

王景仁本名王茂章,他是庐州(今安徽合肥)人,是后来成为吴王的杨行密的老乡,最早也跟随杨行密一起征战,勇猛冠绝淮南。不过真正让他成名的却不是淮南各种大小战役,而是发生在遥远北方的青州之战。

后梁太祖朱温时任唐朝宣武军节度使,当时他率领大军围攻凤翔,岐王李茂贞抵挡不住,只得写信给天下节度使号召勤王,当时的青州节度使王师范就是响应的人之一。王师范虽然玩了一套偷袭的手段,但也没有能成功,反而被朱温派侄子朱友宁率领大军反攻。王师范抵挡不住朱温的汴梁(今河南开封)军,只得向淮南的杨行密求救。而杨行密与朱温本就有些矛盾,自然乐得帮忙,于是最终挑选了手下大将王茂章,带领七千人前往救援,这也成就了王茂章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王茂章率领军队到达青州(今山东青州)后,立刻就驻扎在了城外。当时王师范手下的青州军在城外设置了两座营垒用于防守,夜里朱友宁率领大军,夜袭其中一座营垒。营中的青州军抵挡不住,只得向王师范求援,王师范就赶紧找到王茂章。然而没想到的是,王茂章却拒绝了出战,依然躺在营中休息,急得王师范如热锅上的蚂蚁,但王茂章仍然不动声色。不久后,朱友宁就攻破了一座营垒,转而攻打另一座,王茂章却依然不动。

天渐渐亮了,王茂章一看天色,立刻一跃而起,出营召集军队准备出战。他此前并非不知道青州城外的危局,只不过一直是在等待时机,而现在时机终于到了。

此时朱友宁的军队已经激战了整整一夜,早已经疲惫不堪,面对王茂章的突袭竟然抵挡不住,被打得不断后退。朱友宁眼看战事危机,急忙纵马而出想要率军反扑,但朱友宁的运气实在是差,刚到阵前就马失前蹄被摔了下来,还没等他爬起来,就被青州小将张士斩下了头颅。主帅这一死,汴军就更是兵败如山倒,很快就被击溃。王茂章大喜之下,特意把朱友宁的首级送回淮南让杨行密观瞻。

朱温得到汴军失败的消息后惊怒不已,更让他痛心的是侄子不但被杀了,而且脑袋还被请去游淮南!于是他立刻点齐二十万大军攻打青州,想要为侄子报仇雪恨。面对人多势众的汴军,王茂章依旧没有出战,像前次一样先在营中防守,等到汴军攻势衰竭时,才忽然带人杀出,将汴军打得连连后退。在激战之中,王茂章表现出了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他击退汴军后就地坐下来,召集麾下众将喝酒。等酒喝完,然后再起身与汴军大战。

就这么反复交战下,王茂章战场上的潇洒姿态深深折服了一个人,那就是在不远处观战的朱温。看到王茂章的英勇表现后,朱温立刻询问青州降兵:“那个饮酒的大将是谁?”对方回答说:“王茂章。”朱温一时间大为欣赏,不由得叹息了一句:“我要是能得到这个人做将领,要平定天下也不在话下了。”

王茂章最终还是败走了,他手下终究兵马太少,不足以抵挡汴军,只得撤回了淮南。最终在汴军名将杨师厚的追击下,王茂章依靠副将李虔裕的拼死断后,成功回到了淮南。当时淮南杨行密与朱温敌对,二者之间少有交通,按说王茂章也就和朱温绝缘了。然而老天却给了朱温一个机会,在杨行密死后,继任吴王的杨渥与王茂章发生了矛盾,王茂章只得向南投奔吴越王钱镠。此时的钱镠正臣服于后梁太祖朱温,朱温一听王茂章在吴越,立刻就把王茂章召到了开封,并将他任命为宰相。

开平四年(910年),梁太祖朱温派人北上突袭成德,成德节度使王镕立刻向太原的晋王李存勖求援,并与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共同推举李存勖担任盟主,领导他们一起对抗后梁。早前后梁曾在夹寨之战被李存勖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现在一看李存勖率领河东大军南下,朱温自然不敢大意,他立刻就祭出了心目中可以平定天下的名将——王景仁。

原来王茂章感念朱温知遇之恩,特意将名字改成王景仁以避讳,朱温的曾祖是叫朱茂琳。

为了一举击破河东大军,朱温任命王景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并特意让韩勍担任招讨副使,率领一半的禁军精锐前往,又让梁军中著名猛将李思安率领四万人马担任先锋。而在王景仁北上的途中,朱温又先后把阎宝和名将“铁枪”王彦章两支人马也划归了他。梁军的阵容不可谓不豪华,就连河东名将周德威都不得不主张暂避锋芒。

在周德威的引诱下,王景仁兴冲冲带领大军一直追到了柏乡(今河北柏乡)一带,决定晋梁格局的柏乡之战就此爆发。王景仁因为中了周德威的诱敌之计,被引到了远离军营的地方,而前面的河东军团又不容易对付,打了一天竟然没有分出胜负。而就在这时,王景仁终于想起自己已经一天没有吃过饭了,只得下令先行撤退。然而令王景仁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命令竟然直接导致了梁军的崩盘。

当时梁军中的韩勍、李思安等人都是朱温嫡系人马,根本不服王景仁这个外来户,柏乡之战列阵时也是王景仁自己带着魏博军团在右面列阵,韩勍等人则率领禁军在左面列阵。等王景仁下令撤退后,韩勍等人招呼也不打一个就开溜了,周德威看到了立刻率军冲到魏博军阵面前大喊:“禁军都跑路了,你们不走还留着送死吗?”这一下竟然让饥饿已久的魏博军图案崩溃了,他们也纷纷后逃。在河东大军的追击下,魏博军团全军覆没。而前面走的禁军也没跑掉,被李存勖乘胜追上来了个围歼,只有王景仁、韩勍、李思安等人带着几十个人逃回了开封,此后后梁逐渐转入了劣势。

王景仁回到开封后,朱温没有为难他,只是劝慰道:“我知道不是你的过错,是因为韩勍、李思安不服从你指挥造成的。”话虽然这么说,但朱温也意识到,王景仁并非能为自己平定天下的良将。正所谓人生若只如初见,朱温还是希望王景仁留给自己的是最初的印象,此后就再也没有重用过王景仁。直到后梁末帝朱友贞即位,才任用王景仁征讨淮南吴国。王景仁路过杨行密祠堂,哭拜而去,之后在霍山之战又败于吴军,返回汴梁后不久病死。

作者午梦千山,喜读书不求甚解,闲时爱看历史,随手写来供诸君下酒。

标签: 朱温

更多文章

  • 后梁的悲剧,倘若朱温长子不死,兄弟阋墙、父子相弑或许不会发生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朱温

    五代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下场比较悲催,在朱温年老病重之时,太子之位始终虚悬,而朱温的儿子们此刻对这个位置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阶段,一旦朱温去世,皇位落实,那么昔日明争暗斗的兄弟,便只能俯首称臣,落败的一方,难逃死亡的厄运。在这种生死压力之下,朱温的的儿子朱友珪最终沉不住气,冒险率军攻入皇宫,命人用

  • 五代中的枭雄争霸,朱温VS李克用,到底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朱温

    如果问五代十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是谁,答案一定属于朱温和李克用这对棋逢对手的“绝代双雄”。两人曾经是相互帮助的亲密战友,但最后却变为不共戴天的死敌,相互之间你打我、我打你地斗个不停,可谁也没能把对方吃掉。这场由二人所引发的梁晋争锋的大戏,也几乎成为了五代前期的主旋律。那么,这对一生的夙敌究竟谁

  • 野心家朱温,给我们演义什么是狡兔死,走狗烹;什么是有悖人伦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朱温

    朱温,五代时期后梁创建者。907年,他威逼胁迫被他杀害的唐暄宗的儿子昭宣帝禅让皇位于他,建立梁。这下他手下的将帅们心想,想必荣华富贵指日可待。可这个人却真实的可怕,让人大跌眼镜。朱温手下大将除了葛从周和杨师厚算是善终,其他不是被他杀了就是被安排死在了战场上。前期手下两大将朱珍和李唐宾内讧,李唐宾被朱

  • 将儿媳妇抱上龙床的君王们朱温将好色做到了空前绝后?

    历史人物编辑:张甲良标签:朱温

    第一位:鲁惠公,姬姓,名弗湟。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三任君主,在鲁惠公在位的四十六年期间,励精图治,国势大振,百姓悦服。但是,晚年时期,骄奢淫逸,纵情声乐。更可恨的是,晚年,为庶长子公子息娶宋武公之女仲子。仲子至,见仲子漂亮,自纳之,并立为夫人,生子允(即鲁桓公)并立为太子。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鲁惠公死后,

  • 亲儿子明明都已成年,朱温偏偏要传位给养子是何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ccy体育标签:朱温

    这其实是由于他非常的喜欢朱尤文,所以说在最后的时候才想要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他。朱温他在当上皇帝之后,那在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想要立诸有闻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在当时的那一种状态之中,他迟迟都没有立下真正的太子。就是因为他知道一旦立下太子的话,那么毕竟就会引起很多的争斗,所以说他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状

  • 朱温为人残暴滥杀无辜,为啥还能建立后梁,只因此人的经济头脑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半仙儿标签:朱温

    朱温原来是一个,贫苦教书先生的儿子,后来自己的父亲去世,母亲也管不住他,渐渐他就成为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小混混,虽然他就是个无赖,但是仗着自己有一身力气,于是就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他在部队里,还成为了英雄人物,渐渐成为了大将,在公元882年的时候,他见在长安的黄巢起义军被困守,很是困难,再加上自己和黄

  • 开国皇帝一般名声都不错,后梁开国皇帝朱温为何遭到后世的唾骂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朱温

    朱温是后梁的开国皇帝,一般开国皇帝名声都不错,但是朱温绝对是个例外,身为开国皇帝的他毫无忠义廉耻,因此在历史上名声特别不好。1.三家姓奴,对旧主不忠公元875年,黄巢揭竿而起。时年26岁的朱温与二哥一起投身起义。朱温骁勇善战,颇有谋略,因此很快成为黄巢的得力干将。由于朱温的迅速崛起,遭到了起义军元老

  • 同样是权臣,同样是挟天子令诸侯,朱温和曹操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朱温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史朝代的发展总会有相似之处。一提到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必定会想到曹操,然而在唐朝末年,有一个人物他的做法与曹操相似,但结果却是大为不同,他就是后梁太祖朱温。早年的朱温曾参加过黄巢起义,后来看大势已去,和亲信投降唐军,在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也曾立过诸多功勋,慢慢的成为了

  • 朱温火烧“上源驿”,不料突然下雨,李克用逃脱,四十年后报应现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朱温

    文丨历史时刻录图丨来源于网络公元908年,晋王李克用因病去世,去世前李克用叫来李存勖,交给其三支箭并对其说道:“我让你用这三支箭射杀三个人,第一支箭杀刘仁恭、第二支箭杀耶律阿保机、第三支箭杀朱温”。前两人暂且不提,今天我们来说一下,究竟是什么仇恨让李克用对朱温如此仇视,临死也不能忘。故事还要从二十四

  • 跋队斩与黥面:朱温依靠残酷军事制度壮大实力,为何将其废弃?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朱温

    古代一个王朝的兴衰,都离不开军队的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拥有精兵强将,一支强大的部队,对内可以保境安民,对外可以开疆拓土,不过在古代封建王朝时代,军队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地位的工具。唐王朝的建立,正是仰赖于其军事建设,但最终也毁于这一套制度。唐末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纷争唐朝并非亡于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