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包拯一生忠义,为何狠心含泪要斩杀公孙策?

包拯一生忠义,为何狠心含泪要斩杀公孙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忘的历史 访问量:4264 更新时间:2024/1/18 4:28:26

文|观景说史

序言:

提起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大人,那可是妇孺皆知的事,他不但在民间留下了众多的传奇故事,也给影视剧丰富了题材,电视剧《包青天》让包拯彻底红遍了大江南北。作为北宋时期的名臣,他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向来以铁面无私、执法严明而著称。在电视剧《包青天》中,有包拯含泪要斩公孙策的剧情,那么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去看看。

包拯在从政前立志要做个铁面无私的人

包拯在当官前就立下从政不徇私情的志向。在包拯23岁那年,在庐州合肥求学时,受到出知庐州的刘筠嘉许,他的名声因此大火。出名后,他老家有个富豪多次邀请他吃饭,顺便谈谈人生,包拯果断地拒绝了,而他的一位李姓同窗邀请,包拯认为一定要去,包拯一语惊人:

“彼富人也,吾徒异日或守乡郡,今妄与之交,岂不为他日累乎。”

可见包拯为官前就想清楚了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为官绝不念私情,这让包拯在天下人的心中有了很高的地位。果然这个土豪犯事了,包拯审理案子时果断执法,保证了公正严明。

包拯为官公正廉明,不畏权贵,人送外号“包弹”

包拯在出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曾经弹劾过以权谋私的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以及监守自盗的仁宗亲信太监阎士良等人。

包拯弹劾权贵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弹劾转运使王逵剥夺老百姓的钱财,对老百姓滥用私刑。这个王逵可不简单,很多朝廷要员和他是铁哥们,其中就包括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同时他还是宋仁宗身边的大红人,因此才恃宠而骄。

包拯才不管这些,他连续7次向宋仁宗弹劾,不法办王逵绝不罢休。包拯最后一次弹劾还直接指责皇帝说:

“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

包拯说出这一番正气凌然的话,以他性格刚直,言语恳切,令朝野震动,一些有良知的官员被他的魅力所折服,纷纷站在包拯这一边,面对舆论的压力朝廷终于罢免了王逵,还了黎民百姓一个公道。

包拯前后还弹劾过宰相宋庠、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佐等人。凡是为官人员为非作歹、贪污行贿、营私舞弊的包拯不管你是谁,都会进行弹劾,由此他得了个外号叫“包弹”。

包拯含泪斩公孙策又是什么一回事呢?

包拯包青天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是百姓心里理想的“青天大老爷”形象,所以很多民间流传的秉公办案的故事,或载在史书里的,又不知道这些故事的来源,自然就安在了包公的身上,这些口口相传的经典故事,有些被拍摄成影视剧登上舞台。而包公含泪斩公孙策只不过是电视里的段子。

公孙策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虚拟人物,他是北宋开封府主簿师爷,协助包拯办案的智囊高手。开封府三口铡刀龙、虎、狗就是公孙策设计的。公孙策阳光帅气懂医术,罗辑思维能力很强,他善良足智多谋,书中的绰号是“再世诸葛”。

有一次,包拯奉命南巡,在太湖发现浮尸命案,而且是穿着官服的两具尸体。很明显这是大案要案。包拯立刻召集公孙策以及展昭来商议如何破案。在他们破案的过程中,突遇刺客江龙要取包拯性命。万幸的是被武功高强的展昭打败,其中有一女刺客慌不择路被展昭拿下手镯。

剧情的发展出乎意料,公孙策认出了这是他女儿的手镯。原来公孙策有个女儿,已经失散多年,公孙策此刻是激动又感到惊慌。虽然调查出女刺客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但是公孙策了解包拯绝不会因此寻私放了自己有命案的女儿。他又怕自己的女儿被抓捕法办,思来想去公孙策最终私下放了她女儿,然后去找包拯坦白决定以死谢罪。

公孙策知道,包拯办案向来秉公执法,他更不会接受自己的手下徇私枉法。而自己作为包拯最信任的助手、部下,竟然知法犯法,包庇杀人犯,这是包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哪怕是自己最亲的人也不行,这是包拯的为官前的承诺,也是他为官的原则,所以公孙策不想让包拯为难一心求死。

至于包拯眼“含泪”也不难理解,虽然在包拯的心里秉公执法是第一,但不代表他心中没有“情”,公孙策在他身边多年几乎寸步不离,他早已经把公孙策当作家人来看待。没有公孙策的协助许多大案要案就不会那么容易破解,或者不一定能破解,包拯对公孙策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非常疼惜的。

另一方面,包拯心里也在为公孙策的知法犯法感到悲哀,杀人偿命这是天经地义,怎会为了父女之情去包庇凶手,怎么还死者公道。再者,他哭公孙策的命运,没想到学法多年死于犯法,而且是死于自己设计的铡刀之下,悲惨!悲哀!

结束语:

公孙策最后的结局是有惊无险,展昭出手阻止公孙策,并且苦苦相劝,公孙策不为所动,一心求死。就在刽子手马上就要手起刀落之时,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击落刽子手手里的屠刀。天意难为,公孙策也因此获救。

标签: 公孙策

更多文章

  • 包拯为何斩首公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读史鉴己标签:公孙策

    说起包拯,应该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他是宋朝一个有名的清官,一直都以清廉著称。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

  • 包拯和公孙策情同手足,为何后来包拯却狠心要斩杀公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巷子美食标签:公孙策

    提起包拯和公孙策这对断案CP,应该没有人不知道的了,尤其是周杰和任泉那一部《少年包青天》,睿智的包拯和傲娇的公孙策,这对奇妙的组合,也是很多人追剧的一大看点呢。甚至还有知乎网友开玩笑的说,那么多红颜知己,包拯和公孙策却硬是从第一部单到了第三部,两人该不会都是在等对方开口吧。剧照虽然是开玩笑,不过也反

  • 苏轼一生中的7个重要女人之三——王闰之,同甘共苦,爱出于天

    历史人物编辑:洞悉娱乐圈标签:王闰之

    导语:“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每一个快乐和谐的家庭背后,肯定也有一个好女人;苏轼作为北宋时期全能巨星,坐拥千万粉丝,上至皇宫,下至黎民,放至现代也绝对顶流。这么一个受人尊敬喜爱的男人背后哪些伟大的女人来支持帮助他?今天我们了解下苏轼背后第三个重要的女性,王闰之。王闰之(1048—

  • 秦州之战:术虎高琪灵活布阵,2千金兵击败3万宋军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术虎高琪

    1206年,地点秦州,2千金兵与3万宋军对决。金国名将术虎高琪指挥得当,巧妙布阵,宋军阵亡4千余人,主将李孝义狼狈而逃。但是,术虎高琪提出“北失南补”计划,让金国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快了灭亡的步伐。术虎高琪,女真族,金国名将,也是完颜家族的拥戴者。1205年,南宋丞相韩侂胄上奏皇帝,给抗金名将

  • 刘过拒绝辛弃疾的邀约,竟是因为白居易、林逋、苏轼不让他走?

    历史人物编辑:月月烧川菜标签:刘过

    你有没有遇到过答应了朋友的聚会邀请,但是临时有事不能去的尴尬情况,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化解这种尴尬局面的。公元1203年,辛弃疾到绍兴做官,他得知刘过在杭州,便邀请他来喝酒做客。这个刘过是南宋文学家,四次科举考试不中,于是流落江湖,布衣终身。他的诗词豪放激越,颇受陆游、辛弃疾等人喜欢,一句“欲

  • 安徽芜湖:吴文英,她洒向人间都是爱!

    历史人物编辑:城市头条人物录标签:吴文英

    吴文英,女,1976年5月出生,群众,家住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火龙街道白马一期3栋。 吴文英同志是芜湖市弋江区公益爱心群的创办者之一,她热心积极投身各种志愿活动,主动捐资捐物帮助困难群众。 她勤俭节约,将辛苦积攒的钱捐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热心公益,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社会慈善和志愿者行动中去

  • 从天眷新政的汉家少年子,到皇统乱政的暴君,双面君王之完颜亶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完颜亶

    金熙宗完颜亶留在史书中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在天眷时期,完颜亶是一副汉家少年子的明君形象,醉心儒家,制定制度;在皇统时期,完颜亶却是人见人怕的杀人狂暴君形象,酗酒骄奢,滥杀无辜。如此前后不一的矛盾形象怎么会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呢?完颜亶经历了什么?才会有如此转变呢?真的是因为走不出丧子之痛才堕落的?还是被

  • 因公款吃了一顿中秋宴,北宋第一美男苏舜钦,被开除公职永不录用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苏舜钦

    俗话说得好,“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小人什么时候在背后捅刀子,所以用这句话来警示自己不可与小人结交,更不可惹恼小人再适合不过了。在北宋年间,才子苏舜钦就因为得罪了一个小人,惨遭弹劾,原本光明的前途也因为他的酒后狂言而匆匆落幕,苏舜钦被弹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因为用

  • 《清平乐》中苏舜钦的审美确实有一套,连住宅都是家喻户晓的美景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苏舜钦

    《清平乐》中,苏舜钦的登场,让人眼前一亮。就连剧中的宋仁宗,也不得不夸赞他长相俊美。其实,在在史籍记载中,苏舜钦确实长得非常英俊。我们无需翻阅正史中的套话,只是借用欧阳修的一句评价: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欧阳修的意思是,苏舜钦在当时的名气很大,令人仰慕,人们爱慕他的才华,但

  • 《清平乐》中李定斗倒苏舜钦,历史上却更能折腾,差点害死苏轼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苏舜钦

    《清平乐》是今年以来最火热的历史剧,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褒贬逐渐不一。有人认为它严重脱离了原作,仅仅将成功的网络小说《孤城闭》当作一个噱头,有人则认为它的主题不鲜明突出,让人弄不清是宫斗剧还是历史正剧。但小珏还是认为,这部电视剧的编剧还是非常用心的,力图以每个细节,还原北宋那段风流雅韵的历史。然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