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荣后代,不怕他们复辟吗?

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荣后代,不怕他们复辟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闲读史 访问量:1451 更新时间:2024/2/4 6:36:58

听到这个问题,赵匡胤笑了:“我要是连这点儿自信都没有,我还敢改朝换代吗?”

从前还见过另一个问题。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柴荣的心腹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反抗?

柴荣的心腹哪里去了?柴荣的心腹在发动陈桥兵变呀。谁是柴荣最大的心腹?就是赵匡胤。

如果赵匡胤不是柴荣最大的心腹,柴荣怎么可能给他那么大的权利?在病重时,升他为殿前都点检,让他成为禁军最高统帅?

柴荣是一个开拓型的君主。他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更重要;把开疆拓土的征战杀伐,看的比内部斗争、争权夺利、互相防备、互相拆台更加重要。所以他要大力提拔能争冠战有军事才干的将领,让他担任重要的职位,为国家的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事实发展也的确如此。赵匡胤改朝换代,建立了朝,但宋朝是在后周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展的,而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当初柴荣面对的就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那段历史被称为五代十国。柴荣在世时期,在进行从南到北的整合。赵匡胤就是跟随柴荣,征战北汉、南唐,立下了卓著的战功,才得到提拔升迁。而发动陈桥兵变,也是利用了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的契机。

外部强敌环伺,如果柴荣不提拔像赵匡胤这样具有军事才干的大将,那么后周首先就会被别北汉等政权所吞并,连自己的生命父老妻儿都无法保全。

而要让赵匡胤这样的大将出外征战,保卫后周政权,又不能不给他权利和军队。自古以来君权驾驭、制衡将权从来都是一门学问。

柴荣最大的失误就是英年早逝,没有留下成年的继承人。主少国疑,手握大权的将领或者权臣蠢蠢欲动,那几乎是一定的。没有赵匡胤,也有匡胤、匡胤。

而换到赵匡胤的角度来看,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像他这样成熟、能干的将领来掌握国家权力,不仅顺理成章,而且符合国家利益。受到损失的仅仅是柴家一家一姓。

柴家没有成年成熟的人才,就不可能拥有群众基础。赵匡胤善待柴家的孤儿寡母,是做个样子给天下人看。如果斩草除根,对赵匡胤当然有舆论方面的损害,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赵匡胤没有杀掉柴家的孤儿寡母,还给他们相对丰厚的待遇。但是只有财富和名誉上的优厚,政治权利是半点儿也不沾边的。同时赵匡胤也一定派人严密监视,柴家后人一旦有异动,势必会遭到打压。

柴家后人在这样物质丰厚、监视严密的待遇之下,不可能有机会翻盘。他们造反成功的几率比普通百姓更低。

而赵匡胤呢,不过是花几个钱派几个人,成本小却能赢得美好宽和的声誉,乐而不为?

标签: 柴荣

更多文章

  • 赵匡胤篡夺了柴荣江山,为何没有杀柴氏子孙以绝后患?原因在此!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柴荣

    后周郭威通过黄袍加身,让他从臣到君,驾崩时把皇位传给了义子柴荣。没想到几年后,赵匡胤照搬了过来,夺走了柴氏江山。柴荣死时,把位置传给了柴宗训,还只是七岁的孩子,并对赵匡胤委以重任,也给赵匡胤兵变提供了条件。而新帝不能亲政,赵匡胤具备着称帝的条件,也为此暗中准备。但戏还是要演足的,在陈桥时,将士拥护他

  • 该如何评价后周世宗柴荣?

    历史人物编辑:澜阅史记V标签:柴荣

    努力过后最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不是失败,而是成功的果实被他人窃取……细数历朝历代的帝王,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独特存在,有的人心狠手辣;有的人心系天下;还有的人沉享乐无法自拔……但是要说这些皇帝之中谁最令人惋惜,我想后周世宗柴荣最有发言权。柴荣戎马一生,就如同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费尽千辛万苦才打下半

  • 乾隆裹尸布拍1.3亿,萧太后:拿我的寿衣来!藏友:34亿卖不卖?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萧太后

    继乾隆老爷子的裹尸布后,最近又有一件稀世珍宝在网络中颇为吸睛。这就是号称不止34亿的萧太后寿衣。消息一出,不少人都隔着屏幕发出了阵阵感叹:现在的文物是真值钱啊!不过,面对这样的消息,我不禁想要问大家一句:不要34亿,34万,您买么?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是不会买的。当然,我也买不起。言归正传,咱们先来聊

  • 萧太后一生幸福圆满,可是她的姐姐们却命运悲惨,只因为她那个善于投机的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萧太后

    辽国最出名的太后萧绰一生幸福,贵族之女出身,从贵妃当到皇后、皇太后,当了皇太后不用守寡受寂寞,还和旧情人韩德让同居,让韩德让凌驾于皇帝和众臣之上,成为实质上的“太上皇”,而她的儿子辽圣宗却不反感,还在她病逝后象服侍父亲一样服侍韩德让。萧太后的一生很圆满很幸福,可是她的姐妹就惨了,虽然都是王妃,都被她

  • 萧太后墓被偷盗过多次,为何这件价值34亿的“寿衣”却无人敢碰?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萧太后

    引言在过去的考古工作中可以发现,许多古代帝王的墓葬中都有许多稀世珍宝的出土。对于封建社会时期的统治者而言,由于他们在国家范围内有着绝对的权力,因此这些人即使是在死后,也能拥有一般人所无法企及的财产。只要是与皇帝、皇家有关的物件,无论忌讳与否,都会有很多人生出觊觎之心。对于辽国的萧太后来说,她的墓葬就

  • 自古文臣不善武,而这位名相却是个例外,率军击退大辽萧太后犯境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萧太后

    当年一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令下达,汉武之后数千年,儒生几乎等同中国古代文人群体。儒家虽有礼、乐、射、御、书、数,但经过历代王朝统治的转化,其中武学思想渐渐褪去历史色彩,儒生群体有了一个新的形象——手无缚鸡之力。但这位儒家出身的大宋名相却是个例外,亲自率军击退了声名赫赫的萧太后,他就是寇准。说

  • 辽国萧太后墓多次被盗劫一空,为何价值34亿的寿衣,却没人拿走?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萧太后

    电视剧《燕云台》开播后,一个传奇的女子又被大家所知,她便是辽国历史上一位名叫箫绰的女子,小名为燕燕。她的故事,充满着传奇,在一开始的时候,只觉得是傻白甜的剧情,但是,最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一个有着政治奇才的女子,有勇有谋,胆识逼人。她掌管了辽国的政权长达27年,甚是令当时的宋朝都向她握手言和,可

  • 在位近40年的大辽萧太后,用战争结束了战争,和初恋汉人相爱到死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萧太后

    提起大宋朝,可以说在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页,经济发达,地域辽阔。然而,北宋在军事上却有不堪回首的镜头,尽管有能征善战的杨家将,也不敌一个辽国的萧太后。在历史故事中,萧太后阴谋诡计,残忍嗜杀,她屡次违背誓约,对大宋发动一次又一次战争,最终还是败在了杨家将的手里,灰溜溜地退回了北方。几百年来,在百姓心中

  • 辽国萧太后的陵墓被盗4次,为何价值34亿的寿衣,却没有人拿走?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萧太后

    辽统合二十七年(1009年),一位不输于女皇武则天。辅佐丈夫十四年,辽朝摄政二十七年,带领辽朝走向鼎盛时期的一代“巾帼太后”萧绰于行宫去世。其去世后,葬于辽朝乾陵。萧太后是辽朝二百余年的历史中最为英明的当权者。丈夫体弱她便辅佐十四载,儿子年幼她便摄政二十七年。在刀光剑雨中保护幼子,在国难时力挽狂澜,

  • 萧太后陪葬品被盗,盗墓贼五次光顾,价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动?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萧太后

    萧太后其人不用我多说,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她是和慈禧、武则天等并称的最著名的三大“女皇帝”之一,当然这里的女皇帝要打上引号.萧太后其人不用我多说,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她是和慈禧、武则天等并称的最著名的三大“女皇帝”之一,当然这里的女皇帝要打上引号萧太后陪葬品——堪比慈禧萧太后和慈禧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