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影视剧中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是否真实存在过?

影视剧中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是否真实存在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艳爱历史 访问量:4297 更新时间:2024/1/20 13:52:40

苏小妹,多认为她是苏轼的妹妹,正史未载其名,野史称其名“轸”。苏小妹在当时颇具才名,民间盛传她是秦观的妻子,有诸多传奇故事传世。

“苏小妹”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无名氏的《东坡问答录》,“东坡之妹,少游之妻也。”这可能就是把苏小妹当作秦观妻子的始祖,不过该作者以这种不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实在不可取。苏小妹这三个字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这种说法使得苏小妹存在的可能被大大增强。

有人整理了苏轼平生与朋友的通信,希望能够找到苏轼这个妹妹存在的实证,但可惜的是,苏轼的信中从未提起过有这个妹妹,甚至就连他传世的词赋中都从未提及。依据以上的这些证据就说苏小妹属于人们虚构,失之武断,我们需要更多的、更充实的证据,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如梦似幻的女子。

唐宋八大名家,苏洵父子占三人,以文才名动天下,苏轼更是儒道兼通,为天下人所景仰,但就传言来讲,苏轼相对于苏小妹,似乎还略有不及,也怪不得人们对这位从未谋面的“小妹”有着极深的好奇心理。苏小妹就像是古人打造出来的明星,实在红透了半边天,红透了历史长河,让人们开始在心理上接受她的存在,但实际上,她是不存在的。

或者说,传说中的苏小妹是不存在的,真正的苏小妹,与传说中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先来看看传说里的苏小妹是什么样的。

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里讲述了“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秦少游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但对苏轼还是高山仰止,前往拜访时偶遇苏小妹,终被吸引,洞房之夜,苏小妹三出对联考校秦少游的才学,被他险之又险的过了关,这才成了夫妻。

苏轼有很多当和尚的朋友,其中著名的有佛印等人,这佛印与牛粪的故事,就是在苏轼、佛印和苏小妹三人之间发生:苏轼跟佛印坐而论道,佛印对苏轼讲,“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大胡子却说佛印像牛粪,自以为占了大便宜,佛印不答只是笑。苏轼得意洋洋的把这事告诉了苏小妹,被苏小妹讽道:人家心口有佛,所以看你像佛,你心里尽是牛粪,所以看人都像牛粪。

这就是传说中的苏小妹,有着几分刁钻,却绝对的学富五车、聪明伶俐。事实上,史书之上查无苏小妹此人,苏轼并没有妹妹,却有三个姐姐。苏东坡母亲程氏,育有六个子女,其中有三人早夭,小女儿名“八娘”,比苏轼还要大一岁。苏八娘十八岁出阁,嫁与程子才(亲表兄),婚后仅一年,苏八娘辞世。这在其母的墓志铭《苏主簿夫人墓志铭》中有明确记载: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

既然没有苏小妹其人,那在郏县三苏园景区内的“苏小妹墓”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并非苏小妹的墓,而是苏迟的夫人梁氏之墓,苏迟,是苏辙的长子。苏小妹是假的,但秦观却是货真价实,他十八岁时与谭州宁台主薄徐成甫的女儿徐文美成亲,而秦少游与苏轼结识,得苏轼常识已是近而立之年,这与野史所述有着极大的出入。因此,我们能够断定,苏小妹只是人们制造出来的一个奇女子的形象,而并非真实的在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物。

苏八娘并非苏小妹,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能从苏八娘的身上找到苏小妹的影子,不错,古人极有可能是以苏八娘为原型创造出来了苏小妹这个形象。我们来研究苏八娘的生平,看看能否找到她就是现实中的“苏小妹”的证据。

苏八娘是苏轼的姐姐,她因家学的关系,自小便极聪慧,《诚斋杂志》卷下里面记载苏轼取笑她“其额广而如凸”,道“莲步未离香阁下,梅妆先露画屏前。”苏八娘以他是大胡子反唇相讥道“欲扣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传声。”

苏询《祭亡妻文》里写道,“味响抚摸,既冠既昏,教以学问,畏其无闻,昼夜孜孜”,这说明苏家不同于其他的家庭只教女儿三从四德,而是对女儿进行悉心教育,苏八娘也的确不负他们的一片苦心,极为早慧。可惜的是一代才女苏八娘的著作留存下来的极少,现存的多是假托其名而作。我们从苏洵的《祭亡妻文》中可以看出,苏八娘的母亲程氏是一位正直贤达的女性,但就算她也难以阻挡一些陋习。“乡人婚嫁重母族”是那个时候的风俗,她的哥哥派人前来说媒时,她只能答应,苏八娘于是嫁给了其表兄程子才。苏八娘过门之后,才发现男方家里酒色才气,乌烟瘴气,苏询虽然从来不想她嫁给程子才,但事情至此,也只能宽慰她一句“余言此事非乃事,为妇何不善一身?”

苏八娘岂是“善一身”之人?但身怀六甲,经不住这气,竟然病倒,婆家人却不闻不问,更有甚者,请巫婆来为她“降神”。苏洵夫妇多方奔走为她治病,总算解了表症,但却不能除了病根。生下孩子之后,婆家突然来抢走了孩子,又放言她总待在娘家不守妇道,她终于承受不住打击,只是三日,便丢了性命。苏洵为此事怒火攻心,写下了“哉此事余有罪,当使天下重结婚!”

由此可见,苏小妹的形象,是人们以苏八娘为原型所创造出来的。苏家可谓文之巅峰,人们刻意地造出巾帼形象,是人们开始着眼于妇女处境的表现。而苏八娘的遭遇为人所同情,人们创造出苏小妹这样的形象来颂扬传统美德和新的风尚。

标签: 苏小妹

更多文章

  • 苏小妹出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巧妙对上,苏小妹听后脸色羞红!

    历史人物编辑:杨龙发生活标签:苏小妹

    苏小妹出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巧妙对上,苏小妹听后脸色羞红!文文史星空若是说道苏轼,想必很多人对其都不会陌生吧,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不仅文学素养十分高,而且还十分爽朗,是性情中人,但是今天笔者倒不是说关于苏轼的那些事情,而是说说苏轼的妹妹和苏轼朋友之间的故事。若是说道苏轼的妹妹,想必很多人都有所

  • 温婉俏皮苏小妹:这样的才女,是否真实存在呢?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苏小妹

    一般大家认为,历史上我们所说的苏小妹就是著名的大才子,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的妹妹。但实际上,根据考证,苏小妹可能是后来被人们编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在苏轼的一些典籍中,我们几乎不能查证的。他是有这个妹妹的,因为他们之间从来没有通信,苏轼也没有说过有这样一个妹妹。但是苏轼的家族中其实是有一个很小便去

  • 王安石向苏洵提亲,苏小妹看完文章说:不可,他儿子不长寿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苏小妹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他与其二子苏轼、苏辙不仅一同被合称为“三苏”,还都被后人纳入“唐宋八大家”之列。但根据坊间传言,苏家最有才华的其实是苏洵的小女儿“苏小妹”。关于苏小妹的描述,起先出现在南宋一本名叫《东坡问答录》的古籍中。一直到清朝,苏小妹的事迹在百姓中口口相传,逐渐形成了一个机敏聪慧的小女儿

  • 苏轼出对联考验小妹,没想到苏小妹对出了千古绝对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苏小妹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相传为苏轼有个妹妹叫苏小妹,野史载其名苏轸,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一代文豪苏轼儒道互补,名气大得没边儿,而与妹妹苏小妹相比,他似乎还要矮上半截儿。北宋年间,著名词人秦少游拜访苏轼,被聪明可爱的苏小妹吸引。秦少游对苏小妹一见钟情,二人最终喜

  • 苏小妹一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一下联,顿时羞愧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苏小妹

    对联,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传承上千年的艺术瑰宝,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让历朝历代的才子门情有独钟,乃至到了明朝时期,布衣出身的朱元璋更是在得空时,常常与大臣们切磋对联,因此被老百姓称之为“对联天子”,足以可见,对联虽短,却不乏深意,一副上佳的对联,足可媲美一部鸿篇巨著。明朝嘉庆年间,福州府有一小孩

  • 刘克庄短短二十个字的一首诗,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项羽的人格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大黄鸭子标签:刘克庄

    历朝历代,歌咏项羽的诗词无数,比如流传又广又脍炙人口的杜牧诗句云“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比如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说明项羽这个人物的特殊魅力。《史记》中司马迁并没有将其列入“世家、列传”之列,而是将其归入“本纪”中,也反映了司马迁对项羽的高度赞扬和敬佩。虽然项羽最终是失败

  • 李清照用17个“花”,朱淑真用5个“独”,千古名作背后皆是苦水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朱淑真

    导语:提及宋朝女词人,首推李清照,然而有一位女词人也毫不逊色,这便是朱淑真,二人皆是仕宦人家,因此前期都悠然闲适。与男词人热衷功名利禄所不同的是,二人多充满情思,然而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下,终究还是多了一丝束缚。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

  • 才女李清照与朱淑真婚姻失败,是因为生理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朱淑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美丽动人的女性总能吸引更多男人的目光。女性之美对于男性的视觉冲击力无疑是巨大的。反之亦然。“从严格的审美的立场说话,我们不能不承认男子的体态之美至少不在女子之下。”“男子爱女子,是因为女子美,而美的印象是从视觉传达给意识的;而女子爱男子,是因为男子有力,而有力的印象,虽

  •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因“不守妇道”被没收“人约黄昏后”版权?

    历史人物编辑:YES星球标签:朱淑真

    近期,大热的《我们的婚姻》、《婚姻的两种猜想》、《相逢时节》等多部的婚恋电视剧,从不一样的角度切入现代人的婚恋状态。引发讨论最多的大概就是:婚姻能带给一个女人什么?这个话题的答案显然没有统一标准,但在朱淑真看来,无爱的婚姻,我绝不将就。朱淑真,南宋时期的一位奇女子,传说她是理学大家朱熹的侄女。才华不

  • 一首卜算子,理学大家朱熹输了,台州营妓严蕊赢了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严蕊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强化“三纲五常”,构建强大的理学体系,成为了能与孔夫子相提并论的“朱子”。他的思想在宋朝,乃至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朱学”一直是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毫不夸张的说,朱熹和他的朱学曾经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但是,在宋代,有一个女子却不仅没有被朱熹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