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5年,大唐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率大军远征高句丽,在回军经过易州时,接到了易州司马陈元踌送来的大量青菜、水果。当时正值寒冬,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在北方能吃到新鲜的果蔬,无疑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原来这些果蔬,是陈元踌驱使当地百姓,在遮风避寒的棚屋内,烧火坑种植出来的。面对眼前的果蔬,李世民非但没有褒奖陈元踌,反而是降旨将陈元踌革职,下狱严查。
如今看来,这件事似乎是李世民有些不近人情。皇帝御驾亲征,班师回朝途中,地方官提供点新鲜果蔬,算不上多大点事。李世民不褒奖陈元踌也就算了,为何还要革职,下狱严查陈元踌呢?
公元645年二月,李世民从洛阳出兵东征。三月初,唐军抵达定州,当时李世民对随行的大臣说道:朕从洛阳出发以来,只吃肉食,即使是早春时节朕也不吃蔬菜,这是因为朕担心烦扰地方百姓。这就说明,即使是唐朝早春时节,蔬菜依然如金子一般珍贵,远征的李世民不想劳民伤财。
行军途中,李世民看到士兵生病会亲自安慰对方,让随军医官给士兵医治,士兵们没有不感动的。有些人没有列入东征名册,但他们却带着私人装备前来投军,这样的人数以千计。李世民询问他们为何要这样做,这些人回答道:不求封爵赏赐,只求报效国家。体会到何为民心的李世民,却一概不允,拒绝了这些人的好意。李世民拒绝对方的目的,还是为了让百姓安于生产,安居乐业。
在辽东城下,李世民看到将士们背土填沟,他就让士兵将土放到亲卫骑兵的马背上驮着,而李世民自己则和众将士一道运土。右武卫大将军李思摩在攻打白岩城时被弓箭所伤,李世民亲自给李思摩吮血,见到这一幕的将士没有不感动的。将领契宓何力,在率军攻打辽东城时身受重伤,是李世民亲自给他包扎上药。行军总管李道宗在进攻安市城时,被流矢伤了脚,是李世民亲自将其背回军营,给他包扎。唐军回军途中路过辽泽,因道路泥泞车马难行,是李世民同士兵一起,割草填道。
李世民这次东征高句丽,共阵亡两千多大唐兵将。李世民在营州,特意降诏将阵亡将士的遗骸全部集中到柳城东南,陈列牛、羊、猪三牲进行祭祀。同时,李世民还亲自书写悼念诗文祭奠亡灵。阵亡将士的父母、妻儿见到吊唁的李世民悲哭不已,纷纷说道:“我儿战死沙场,能得陛下亲自哭灵,虽死无憾”。在李世民率军东征的一年时间里,李世民一直穿着一件褐色的战袍。即使这件战袍被穿烂了,李世民也不曾更换。亲卫请求李世民换下烂掉的战袍,李世民却说道:“士兵们都在穿着烂掉的衣服作战,唯独我穿着新衣亲临战场,这合适吗”?
通过这些事例可以看出,李世民爱民、爱兵、崇尚节俭、与士兵同甘共苦。而给李世民送来新鲜蔬菜的陈元踌却劳民伤财,一心想谄媚君主。冬天给皇帝送来新鲜果蔬的陈元踌,也违背了李世民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初衷。还有两点,是陈元踌惹恼了李世民的原因:一、地方官员不顾及百姓疾苦,擅自揣摩圣意。是谁告诉陈元踌,李世民长时间没有吃到新鲜果蔬的呢?这就说明李世民的身边有陈元踌的眼线,这样的陈元踌是不是在结党营私,窥测君主的一举一动呢?毫无疑问,这样做的陈元踌勾起了李世民的疑心病。
二、陈元踌驱使地方百姓在遮风避寒的棚屋内烧炭种植果蔬。耗费大量木炭却只为谄媚君主,这是不是说明陈元踌不爱惜民力,骄奢淫逸习惯了呢?换言之,这样做的陈元踌是不是有过贪赃枉法,为祸百姓之举呢?正是因为这些,李世民才降旨将陈元踌革职、下狱严查。
史书记载:李世民十分厌恶陈元踌的谄媚行为。李世民认为陈元踌的作为,助长了朝堂上的歪风邪气。为了防止这种风气在朝中蔓延,李世民这才毫不客气地将其革职,下狱严查。被罢官、严查的陈元踌一点都不冤,因为想谄媚君主的他,竟然没有搞明白自己所效忠君主的脾气秉性。大唐百废待兴,李世民需要的不是谄媚君主、窥测圣意的官员,而是需要务实为民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