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柏乡之战:李存勖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战,改变五代十国的历史走向

柏乡之战:李存勖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战,改变五代十国的历史走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小妹说历史 访问量:3721 更新时间:2024/2/4 10:59:03

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便进入了五代十国这一空前乱世。而毫无疑问,五代前期的主旋律,便是朱温的后梁与河东(今山西)李氏集团之间的梁晋争锋。两大阵营的矛盾冲突前后持续四十多年。最终,握有绝对优势、十分天下有其七的朱梁,却被只占据河东一隅的李氏逆转。之所以出现如此逆转,其关键正是本文将要讲述的柏乡之战。可以说,这场在今天几乎无人知晓的战役,不仅标志着梁亡晋兴成为定局,也一锤定音地改变了五代十国的历史走向。

01

后梁发兵

事情还要从朱温废唐建梁说起。后梁建立后,河东首领李克用就拉起了复唐灭梁的旗帜,和朱温恶仗不断。而位于河东与后梁之间的赵王王镕、燕王刘守光、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等势力,遂成为左右双方对峙走向的重要因素。

起初,鉴于后梁实力强大,王镕等均向后梁奉表称臣。但为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也在私底下跟李克用暗通款曲。对于这伙首鼠两端、向来执行墙头草政策的藩镇,朱温早就十分不爽,一直寻机收拾这帮家伙,以彻底孤立河东。而就在朱温准备打瞌睡的时候,还偏偏有人来送枕头了。

怎么回事呢?梁开平四年(910年)八月,王镕之母病故,前来祭奠的梁使在丧礼上赫然发现晋使也在。梁晋夙敌也,既然王镕臣服于梁,那自然不能接受晋使的祭奠,这是一个常识。晋使的出现,无疑把王镕暗结河东的罪证坐实了。于是,朱温立即命杜廷隐、丁延徽率三千兵马集结于深州、冀州(今河北深县、冀县),以协助王镕防备刘守光为名,准备进取河北。

02

二镇求援

王镕不傻,他当然不会相信朱温所谓的助其防备刘守光的鬼话。眼瞅梁军压境,他立马派人向河东求救。无独有偶,义武王处直有感于唇亡齿寒,深恐王镕完蛋后自己会成为朱温下一个目标,也遣使请求河东拉兄弟一把。

这时,朱温的老对头李克用已死。看到二镇求援,刚刚成为河东一把手的李存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命大将周德威率军南下,协助王镕、王处直抵御梁军。李存勖之所以十分爽快,在于他早就有心将河北拿下,以拓展晋军的活动空间,在与后梁的对峙中争取主动。

当时的李存勖才刚25岁,故而戎马半生的朱温根本不把这个年纪轻轻的晋军第二代掌门人放在眼里。得知李存勖出兵,朱温意识到这正是一个一举消灭河东集团的好机会,遂任命王景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韩勍为副使,李思安为先锋,率军七万(《旧五代史·周德威传》作八万,此处采纳的是《资治通鉴》的记载),于十二月经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向柏乡(今河北柏乡)进军,并汇合魏博镇兵马四万,决心在消灭河北诸镇后直捣河东。同时,两员超级猛将阎宝、王彦章率两千精锐骑兵殿后,作为机动接应。

朱温来真的了,李存勖不敢大意,遂亲自领兵至赵州(今河北赵县)与周德威会合,王处直亦派兵五千支援。五万晋、赵、义武联军进驻野河(今滏阳河支流)北岸,与梁军夹河对峙。

03

梁晋初战

开平四年十二月,梁晋柏乡之战开始。二十六日,晋军到达距柏乡三十里处。梁军主帅王景仁深知晋军补给困难(从河东到河北要翻越不少高山峻岭),所以下令全军坚守大营不得妄动,想凭借乌龟战术耗死李存勖。梁军一挂免战牌,李存勖就明白了王景仁的用心,那叫一个气啊。由于晋军客场作战,且远离河东大本营,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后勤保障上确实会出现大麻烦。于是,他让周德威率一千骑兵来到梁军寨前大声辱骂,想激王景仁出战。估计晋军的骂词是为王景仁量身定制的,可能老王的全家女性包括祖宗十八代都被“问候”了一遍。所以一通大骂过后,本计划耗死晋军的王景仁怒从心头起,命韩勍率三万兵马干掉这伙满嘴臭气的混蛋。

朱温费尽半生心血打造的这支梁军,可谓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步骑诸军铠甲、兵器都是上乘的名牌货。相比之下,晋军就寒酸很多。况且周德威只有千余名骑兵,自然不能和梁军正面硬刚,便使出游击战术,在梁军两侧来回袭扰。晋军骑兵个个骑术精湛,他们来无影、去无踪,梁军虽然兵多,但却被抽冷子打了个措手不及。不过,梁军到底不是吃素的,很快就占了上风。周德威且战且退,一直退到野河岸边。梁军见晋军背水一战,生怕他们拼命,也撤军而走。

04

将帅之争

通过这场前哨战,周德威意识到了梁军的强大,遂力劝李存勖不要贸然进军,而是待梁军士气耗尽再出手收拾他们。所谓“朝气锐,暮气坠”,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李存勖并不认同周德威的主张。梁军士气日久必衰,难道我军就日久必盛吗?周德威见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于是苦苦劝谏。李存勖见周德威如此顽固,拂袖而去。其他将领看见主公不高兴了,也都不敢再说什么。

周德威深知,此时进兵和梁军玩命,一定凶多吉少,现在无论如何必须改变李存勖力求速战的想法。他找到深受李存勖敬重的老太监张承业,让他对李存勖说:“大王现在欲速战速决,但梁军既多且锐,如果硬碰硬,我们即便取胜,那也是杀敌一万、自损九千五。为今之计,莫如主动后退以示弱,诱使梁军追击,拉长他们的补给线。而后派游骑切断其供应,待敌粮草将尽再一举出击,王景仁必败无疑。”

张承业的话说动了李存勖,加之此时,从梁军战俘的口中,李存勖得知王景仁正准备搭建浮桥过河找他玩命,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遂急令全军后撤至高邑(今河北高邑)。

05

野河血战

李存勖虽然后撤,但他依照周德威的建议,命游骑四出,不断攻击梁军的补给线,给梁军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同时,由于河北地区百姓坚壁清野,梁军无法就地征粮,后面的粮草又遭晋军干扰运不上来。本来,梁军的存粮相当丰富,不然王景仁也不会有耗死李存勖的打算。可是十几万人马一天得吃掉多少东西?所以时间一长,梁军吃光了存粮——营中断粮了。不但人没得吃,马也没得吃,大量战马不是饿死,就是倒在地上气若游丝。而李存勖这边,由于得到王镕、王处直在后勤上的大力支持,原先乏粮的情况得到缓解。这样一来,就轮到王景仁着急了。

眼看再拖下去,大军就要崩溃。王景仁索性放手一搏,下令全军出击。乾化元年(911年)正月初二,十余万梁军在王景仁、韩勍的率领下倾巢而出,杀气腾腾扑向正在叫战的周德威。周德威立马向后转,撤回野河北岸。王景仁早就恨透了把自己全家毁骂的周德威,命大军过河追击。当时,野河上桥梁有限,十余万人无法一下子过河。李存勖也知道,梁军一旦过河压上来,晋军实难抵挡,便派王镕、王处直所部前去阻击。梁军久未征战,在营里憋了一肚子气,打起来后势不可挡,很快就将二王的部队击溃。危机关头,晋军悍将李建及率二百勇士突然杀出,经过血战终将梁军赶回南岸。

梁军虽然败了一阵,但也只是伤了一下皮毛。而胜利之后的李存勖却稳不住了,他想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干掉王景仁。周德威见主公头脑发热,只得再一次苦苦劝谏:“大王千万不要着急,现在还不是决战的时候。梁军虽败,仍有气力与我死磕。咱们再等一会儿,等到了饭点,他们吃不上饭,军心必乱,那时再战,于我最为有利。”老周的苦口婆心这回打动了小李,于是无论梁军如何进攻,晋军只是坚守阵地,绝不主动出击。王景仁为了尽快结束战斗,指挥官兵疯一般地向前猛冲。为激励斗志,晋将李嗣源(即日后的后唐明宗)飞马挺枪直入梁军阵中,连刺百余人下马,并生擒梁军两员军校后归阵。晋军官兵受到鼓舞,使出全力奋力抵敌,始终未能让梁军攻过野河北岸。

06

晋军大胜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申时(午后3到5点)。梁军猛攻半天得不到休息,又没吃上午饭(已经没粮了,还吃什么饭?),已是累饿交加,两眼冒金星。看到晋军斗志仍旺,王景仁不由得动摇了,下令暂退以做休整。但是,十几万人怎么可能说退就退。于是,梁军官兵有的转身后退,有的仍在向前进攻,大家搅在一起,阵势变得异常混乱。周德威见状,趁机让人高呼:“梁军败了!梁军败了!”晋军听后士气大振,立即迅猛出击,直冲梁军军阵。而梁军将士不明所以,一看晋军杀来,加上有人正在往后退,以为己方真的败了,顿时土崩瓦解,争前恐后地向后跑去。

这下机会终于来了,早就急不可耐的李存勖马上命令全军出击。由于梁军上下用的都是顶级装备,所以周德威又派人四处传话:“弟兄们,想发财的就冲啊!”晋军更加势不可挡,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猛抢梁军军械装备。梁军见晋军如此,赶紧把刀枪扔掉、盔甲卸掉,撒丫子四散逃命。李嗣源、王镕等见梁军弃甲抛戈,遂各引精骑冲上前来大杀特杀,可怜这些手无寸铁的梁军官兵就像割麦子一样被成片成片地砍倒,野河南岸伏尸数十里,连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

王景仁、韩勍、李思安等梁军将帅在混乱中只各带几百侍卫骑兵逃出生天。晋军狂追一百五十里后,因担心孤军深入遭遇埋伏,这才收兵而回。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柏乡之战,终以晋军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

柏乡之战是五代前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场战役。从军事上看,后梁龙骧、神捷两军被全歼,朱温征战四方、戎马数十载好不容易锻造出来的精兵猛将和后梁倚为国防柱石的野战兵团遭受重创,战争主动权由此落入晋军手中。从政治上看,河北诸镇完全倒向河东,加之本就和后梁不和的西蜀王建、淮南杨行密,朱温从此陷入了四面受敌的窘境之中。故而此战过后,河东集团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后梁在总体上被迫采取守势。李存勖不仅打破了对后梁的战略僵局,开了对梁战争的新序幕,更一举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为灭梁建唐打下了坚实基础。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林森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李存勖

更多文章

  • 五代战神李存勖辉煌前半生值得让人观摩,加速后唐崩盘,只做了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李存勖

    五代战神李存勖辉煌前半生值得让人观摩,加速后唐崩盘,只做了一件事!生子当如李亚子,是后梁太祖对后唐庄宗李存勖(xù)的高度赞扬,他不仅为大军阀李克的长子,也是五代时期赫赫有名的战神。晋王去世,李存勖顺势接位。公元925年,李存勖完成了灭梁大业,统一北方,将后唐推到了全盛时期。毫无疑问,李存勖辉煌的前

  • 李存勖灭梁称帝,完成了李克用的“三箭之誓”,之后怎么样?是雄主还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李存勖

    李存勖率领唐军包围后梁都城汴梁,后梁末帝朱友贞自杀,后梁灭亡。唐军收复汴梁之后,李唐宗室经过商议,都说李存勖是晋王李克用嫡子,志气远大,英雄无敌,可继承大统。因唐室宗亲没有合适的人选,众人便推举李存勖登基为帝。李存勖称帝后,改元“同光”,继续将国号称为唐,史称“后唐”。李存

  • 异族还是正统?从李存勖杀叔平乱来看,沙陀与唐室的最后一次融合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李存勖

    引言:后梁开平二年,河东方面仍以天佑五年为号,以示唐嗣未绝,元日甫过,晋阳城之内却没有丝毫喜庆之意,晋王李克用的黯然离世,使得整个河东军府陷入了一片哀恸之中,新王李存勖虽然按照先王遗志继承了王位,然而一股不易觉察的暗流,此刻却正在河东军府之内潜流暗行,伺机准备给这个脆弱的军府一次最致命的打击。晋王李

  • 「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忘却三矢之志,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历史人物编辑:祥子说历史标签:李存勖

    人的一生起起伏伏,蕴含着太多的悲欢离合。历史上很多人均是前半生坎坷多难,后半生扬名立万、光耀门楣,此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有这么一位君主,他前半生骁武凭陵,秉承其父之遗志,开创不拔之基业;

  • 李存勖赏赐官员一座大府邸,官员刚进门就人头落地,全家都被处斩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李存勖

    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为了自身利益,毫无原则的人。论见风使舵的本事,吕奉先可以说是独孤求败。然而呢本文的主人公也不逞多让。他就是纵横唐末五代,百姓的“干儿子”朱友谦了。下面各位看官随我认识认识此人。朱友谦呢,原名叫朱简,这厮从小就抢劫斗殴,无恶不作,当兵呢也混成了逃兵。时值唐末动乱,朱简纠集了一批地痞无

  •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是谁把唐庄宗李存勖从天堂推到了地狱?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李存勖

    公元907年,随着朱温迫使唐哀帝李柷“禅位”,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乱世给各路枭雄提供了在历史舞台上表演的机会,短短五十三年内,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几个北方政权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朱温篡唐后,以大唐忠臣自居的沙陀人李克用对他并不服气,于是“晋王″李克用就和朱温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李

  • 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一代战神,竟被手无缚鸡之力的戏子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李存勖

    五代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不仅是谋略家、战神,而且是典型的励志成功人士。他凭借“晋王三矢”、怀着老爸的寄托,满腔热血的打下江山,在位仅短短的三年时间,便堕落到被手无缚鸡之力的戏子杀死。这奇葩的主人翁,小沟里翻大船,是有其原因的。李存勖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为沙陀酋长。祖父朱邪赤心因镇压庞勋兵

  • 浅析残唐朱温霸占张全义妻女,为何他阻止李存勖掘朱温坟

    历史人物编辑:灵纹谈娱乐标签:李存勖

    后梁太祖朱温是开启五代十国乱世的第一个皇帝,也是唐朝灭亡的掘墓人。历史上朱温的名声并不好,以贪婪暴虐闻名,是有名的暴君。他在民间留下的故事中大多都是极为罪恶的形象,历代帝王中的反面教材。在很多故事中,让人比较耐人寻味的是朱温霸占张全义妻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矛盾指出不在朱温做了什么,而在于张全义面对妻

  • 李存勖灭梁后不可一世,某人却从一个微小举动,看出他败亡的征兆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李存勖

    文/格瓦拉同志中国有句成语叫做“见微知著”,意思是看到某种现象微小的苗头,便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个成语常用于对家国兴衰的分析当中,成功的案例为数不少,其中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败亡征兆,便是某人从其一个微小的举动中发觉的。后唐庄宗李存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自幼便跟随其父李克用征战南北,建功极多、名

  • 魏州之战,晋王李存勖如何击败后梁军队,重创其主力?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李存勖

    魏州之战又称后梁魏州之战,是后梁乾化五年(贞明元年,915年)三月至二年二月晋王李存勖趁后梁魏州(今河北邯郸大名东北)兵变之机出援节度使贺德伦并击败镇南节度使刘鄩军的作战。战役背景乾化五年(915年)三月,后梁天雄节度使杨师厚病死,后梁末帝朱友贞以魏博(治魏州)地广兵强,难以控制,乘机实行分割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