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差点改变历史的朱温“系鞋子”事件

差点改变历史的朱温“系鞋子”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唯物历史观 访问量:732 更新时间:2024/1/25 10:15:44

众所周知,朱温是五代十国时第一个王朝后梁的建立者,他扮演了唐王朝最后的掘墓人的角色,不过世事无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因为一个小小的系鞋子事件,他这个掘墓人差点也被埋在墓里,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要弄清楚这个系鞋子事件,我们需要从头说起。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件事的两个主角,唐昭宗李晔和朱全忠,朱全忠就是朱温,全忠是唐朝给他赐的名字,他建立后梁后又改名为朱晃,鉴于他改名比较频繁,我们还是叫他朱温好了。唐昭宗是唐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唐朝后期,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这一次也不例外,唐昭宗的哥哥唐僖宗得病死了,他被以刘复恭为首的宦官拥立为皇帝。他和他哥哥不一样,属于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从即位起,就想振兴唐朝。当时唐朝可谓是内忧外患,所谓内忧,就是宦官干政,所谓外患,就是藩镇割据,这两大毒瘤,长期困扰着唐朝朝廷,到了唐朝末期,又爆发了黄巢起义,为了镇压起义,唐朝朝廷用尽办法,结果造成宦官和藩镇的势力进一步坐大,到了唐昭宗即位,局势已经烂得无法收拾。可以说当时的形势真的是天要亡唐。

再转过头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另一位主角朱温。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年轻时参加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员,后来看到黄巢不成气候,他归附了唐朝,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因他镇压义军有功,唐僖宗赐名“全忠”,后来一步步立功,从节度使进封到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系鞋子事件的起因还是因为皇帝、宦官和藩镇三方斗争引起的。

唐昭宗即位后同时对宦官和藩镇势力进行打压,比如除掉了拥立他当皇帝的杨复恭,但是在打压藩镇时接连失利,朝廷军队接连被李克用和李茂贞打败,几乎损失殆尽,接着宦官们做垂死挣扎,策划废黜昭宗,拥立太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宦官们实行了他们的计划,将昭宗关在了少阳院,为了防止昭宗逃跑,又熔铁浇在锁上,每日的饭食则从墙根挖的小洞里送进去。这一次,朱温扮演了救世主,于光化四年拥立昭宗复位,昭宗改元天复,加封朱温为梁王。

不久之后同样的桥段继续上演,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等劫持到了凤翔,投靠岐王李茂贞(本名宋文通,李茂贞是皇帝赐名),这次朱温再次扮演“救驾”角色,这次的“救驾”行动持续了一年多,李茂贞坚持不投降,围城的人骂守城的人是“劫天子贼”,守城的人骂围城的人是“夺天子贼”,到最后城里没粮食了,连唐昭宗也只能以薄粥充饥(有时李茂贞也弄点狗肉给他打牙祭『茂贞储偫亦竭,以犬彘供御膳』),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最后李茂贞只能杀了韩全诲,并把昭宗送给了朱温。劫天子贼到底没斗过夺天子贼。

朱温打败了李茂贞,就想把唐昭宗抓在自己手里,而唐昭宗早就意识到李茂贞和朱温是一丘之貉,所以也想借朱温迎驾的机会除掉他,不过皇帝就是皇帝,想法跟别人不一样,他既不搞“摔杯为号”,又不用“项庄舞剑”,而是另辟蹊径,准备在鞋子上做文章。这才有了“系鞋子”事件。

在朱温见驾时,昭宗假装鞋脱了,让朱温帮他系鞋,朱温不得已,只好照办,汗流浃背。这时昭宗示意左右杀掉朱温,但左右不敢动,就这样,对昭宗,对大唐,都错过了最后一线生机。

『世传梁太祖迎昭宗于凤翔,素服待罪,昭宗佯为鞋系脱,呼梁祖曰:“全忠为吾系鞋。”梁祖不得已,跪而结之,汗流浃背。时天子扈跸(hùbì)尚有卫兵,昭宗意谓左右擒梁祖以杀之,其如无敢动者。』

这件事情,后梁在修太祖实录的时候耻于记录,但是当时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人很多都知道这件事,一直到后人修《旧五代史》的时候才把这件事记录进去。

『梁祖以天复三年迎唐昭宗于岐下,岁在甲子,其年改天祐,至国初建隆庚申岁,才五十六年矣,然则乾德七十岁人皆目睹其事。…梁祖在位止及六年,均帝朝诏史臣修梁祖实录,岐下系鞋之事,耻而不书。』

这一线生机,稍纵即逝,至此之后,唐昭宗被朱温挟持到洛阳,再无自由,身边的大臣和宦官都被朱温斩杀殆尽,连身边的侍从人员也被杀了,扒下衣物,换了个山寨版的,昭宗过了很久才意识到自己用的是山寨货。

『昭宗左右惟小黄门及打球供奉、内园小儿二百余人,帝(朱温)犹忌之。是日,密令医官许昭远告变,乃设馔于别幄,召而尽杀之,皆坑于幕下。先是,选二百余人,形貌大小一如内园人物之状,至是使一人擒二人,缢于坑所,即蒙其衣及戎具自饰。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

昭宗不久就被朱温派人杀死,他的儿子唐哀帝即位后,朱温加紧篡唐步伐,并最终建立后梁。至此,唐祚终了,对这个结果,愤愤不平者有之,力图恢复大唐着有之。愤愤不平者里面居然有朱温的兄长朱全昱,他在一次酒会上喝多了,大骂朱温,说他忘恩负义,毁了唐朝社稷,将来会灭族。朱温很生气,但是没治他罪

『全昱酒酣,忽起取骰子击盆迸散,大呼梁祖曰:“硃(朱)三(朱温排行第三),汝砀山一民,因天下饥荒,入黄巢作贼,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富贵足矣,何故灭他李家三百年社稷,称王称朕,吾不忍见血吾族矣,安用博为(还用赌博吗)!”梁祖不悦而罢。』。

相比朱全昱这种过嘴瘾的,还有两个人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想延续大唐国祚,一个就是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他灭掉后梁建立了后唐,是为后唐庄宗,一个是李昪(biàn),他建立了南唐,为南唐烈祖,这两个国家虽然打着唐的旗号,但此唐非彼唐,随着他们的国家灭亡,大唐终于走进了历史,但它曾经的辉煌和荣耀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着它璀璨的光芒。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卷二六三·唐纪七九》

《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二》

《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七》

《旧五代史·后梁·卷一十二·列传二·宗室》

标签: 朱温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纵横天下之无奈的背叛-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李存孝

    上下飞来入阵中,一人两骑势如风。铁檛手舞前无敌,重铠身披气自雄。死愿见王伸宿愤,生还无罪建奇功。太原慷慨悲车裂,异日相思泣乃公。”这是清代许传霈的一首诗,说的就是十三太保李存孝的一生。关于李存孝的传说很神奇。据说他的父亲是个石头人,是他母亲年轻一不小心将手中的花篮套在一个石人的脖子上时和同伴玩耍,,

  • 唐末五代猛将李存孝:累建奇功,与西楚霸王比肩,为何遭车裂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李存孝

    作者:许云辉旌旗蔽空,杀声震天。两军阵前,一员虎将身穿厚重铠甲,背挎硬弓长槊,“手舞铁楇”,风驰电掣杀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他的仆从牵两匹战马,形影不离紧随其后。虎将在万马军中杀得性起,坐骑却不堪重负气喘吁吁。他瞅准时机,“上下如飞”飞速换乘战马,继续冲锋陷阵。这员神勇盖世的虎将,正是唐末

  • 水浒中最怪异的兵器,像手握笔,能刺能砸,李存孝也用过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李存孝

    水浒是一部男人的书,是男人就要战斗,要干架就会有兵器。水浒中,光是梁山主角就有108位之多,至于河北田虎、淮西王庆以及江南方腊,手下更是有无数名将,涉及到的兵器也就繁杂缤纷了。据统计,水浒中,光是刀就有朴刀、腰刀、飞刀、滚刀、戒刀、雁翎刀、解腕双刀、三尖两刃刀等数十种,而枪也有点钢枪、钩镰枪、丈八枪

  • 塔儿湾之战—“常十万”一骑冲阵,大破五万敌军,勇猛堪比李存孝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李存孝

    1367年,在扫平陈友谅、张士诚统一江淮之后,身经百战的明军以徐达、常遇春为主、副将,大举北伐,连下山东、河南数十州县,元将或降或逃,之后主将徐达、常遇春率五万中军,兵锋直指幽燕之地元京城大都。此时的元大都乱成一团,但有道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不少蒙古将帅看来,那明军虽狠,但蒙元尚有广大腹地,北

  • 他是天下第二猛将,仅次于李存孝,在滑县实现了他吹过的“牛逼”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李存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唐宋之交的五十多年间,中国北方频繁更替了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轮番交替登场,混乱程度堪比汉末三国。在此天下大乱之际、群雄并起,涌现了无数猛将。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猛将”的,是一代枭雄李克用麾下的十三太保之一的李存孝,但此人因命短,仅活了36岁,历史功绩并不太显著。那么除了

  • 我国古代5大猛将实力排行:吕布垫底、李存孝第三,第一无人不服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李存孝

    五、吕布吕布,我国古代三国时期第一猛将。关于吕布相信大家一定十分清楚,三国作为我国古代最为耀眼的一个时期,吕布能够在那时做到力压群雄并且受到后世的追捧,这本身就是他实力的一个所写。此外,吕布更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是古代不可或缺的一员猛将。四、史万岁史万岁,我国古代隋朝时期第一猛将。关于史万岁相

  • 历史上虚构的五大名将,高宠第三,李存孝第二,第一毫无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微历史之中山古国标签:李存孝

    大家都知道古代行军打仗不可能像影视剧中或者小说演义中描写的那样,领兵大将单枪匹马在阵前单打独斗。在冷兵器时代,以一敌十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今天给大家介绍五个小说演义中虚构的名将,他们有的在历史中有原型,有的是纯粹编出来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他们的喜欢和仰慕。一、杨宗保。杨宗保是《杨家将传》、《杨

  • 黄巢军猛将:小说中不惧李存孝,在历史上被李克用比作自己的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啾啾看电视标签:李存孝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乐歪批道短长。看到“黄巢军猛将:小说中不惧李存孝,在历史上被李克用比作自己的吕布”这样一个标题,不知道熟悉残唐五代故事的朋友,能否想到老乐本文想要介绍的是哪一位呢?其实,老乐在此前的内容中已经提到了,在残唐演义中,黄巢军中有两大猛将,可以跟李存孝大战两个回合不输。虽说有李存孝连续三

  • 李存孝可以和项羽相比?为何说王不过霸将不过李?他战斗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李存孝

    十三太保指的是13个人,他们大多都是晋王李克用的义子。可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其实就是十三太保李存孝。李存孝是号称可以和项羽相提并论的猛将,被称为王不过霸,将不过李。从五代时期开始,收养义子似乎成为了一种习俗。十三太保中,有12个都是李克用收养的义子,李存孝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可惜最终的结局却让李克

  • 常说“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那么项羽和李存孝比武到底谁更厉害呢?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李存孝

    我们常有“王不过霸,将不过李”之说,“霸”就是指西楚霸王项羽,“李”就是指的唐末五代时期晋王李克用手下猛将李存孝。那么二人究竟谁更厉害一些呢?西楚霸王项羽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身高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当时的鼎可能有近千斤,项羽能扛起来,说明他有千斤神力。他不但身强力壮,勇猛无敌,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