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逼宫成功之后,年级不算太大的李渊是怎么样度过余生呢?

李世民逼宫成功之后,年级不算太大的李渊是怎么样度过余生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的意林 访问量:4327 更新时间:2023/12/13 5:49:56

玄武门事变结束后,太子李建成被杀,李世民的铁杆儿尉迟敬德就身披铠甲手持长矛来到了李渊的身边。当然这是奉了李世民的命令,来试探李渊的态度。

李渊就问尉迟敬德来干什么?他回答道,太子李建成谋反被杀,奉秦王的命令来保护皇上。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李渊给李世民写了保证书,要求所有的军队都要听从秦王的号令。

局势稳定下来后,李世民才敢来看望自己的父亲。父子二人达成了和解,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李渊并且颁布了诏书,把国家的大小事务都交给李世民来处理。

没多久,李渊又退位称太上皇,李世民正式成为唐朝的皇帝。难道真的像资治通鉴中记载的那样,李渊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造子女?

事实上恐怕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李唐一门是北魏以来的重臣和豪门,也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也是大柱国之一,相当于国家的台柱子。

北魏原本是鲜卑族建立的国家,这也是五胡乱华的重要成员。北方的游牧少数民族相当于是贵族民主制,很多首领都有推举产生。在首领去世时,从来都不缺乏一些篡权夺位、武装政变这样的事。

整个唐朝的国风就有很多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子,比如女子风格豪放等重大特征。也就是说不管李世民到底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他们家族身上都有非常浓厚的草原血统。

李世民的行事风格就有很多北方有牧民族的特征,在争夺皇位方面非常类似北方草原部落的作派。如果李渊不答应李世民的条件,被李世民杀死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的最好选择就是把权力交给李世民。在逐步完成权力转移后,李渊宣布退位成为太上皇。这样才能保住一条命,确保安享荣华富贵,安度晚年。

再者来说,从当时的大环境上来看,李渊也只能如此。当时唐朝刚刚建立没多久,各地归顺过来的势力都蠢蠢欲动,民心未附。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就没有办法巩固唐朝的根基。

李渊的儿子里,最年长的也就这么三位。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被李世民杀了,能够稳定天下局势的也只有李世民了。如果这个时候李渊把李世民给杀了,把太子的位置给了自己的小儿子。

那么最终的结果就很有可能是天下大乱,老李家的江山就没有办法保得住了。李世民当上皇帝,稳定了李家的江山,实际上也就保住了李家一门的利益。

皇权面前无亲情,斗争之下无父子。因为少数民族在政治斗争面前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儿子杀死父亲的事不在少数。李渊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只能做出一副样子来给李世民看,让李世民对自己放心。

失去了权力的李渊实际上是被软禁了起来,呆在宫里也没有太多的事,年纪也不算太大。那么就只剩下一件事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生儿女”。

实际上李渊也正是通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生儿女”,向李世民表达了一个信号,只要自己能安度晚年,绝对不会出来打他的主意。这就可以让李世民放心,父子二人相安无事。

标签: 李渊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李世民在李渊在位时就敢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李渊

    自古皇家多绝情,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皇室为了争夺帝位,父子反目、手足相残的时期时有发生。比如唐朝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和弟弟,逼迫父亲提前退休。再比如,明朝时期的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侄子朱允炆的统治,由王爷“晋升”为皇帝。但是,为什么李世民敢在李渊活着时就造反,而朱棣却在朱元璋死后

  • 李渊是怎么大权旁落的,为什么没人帮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李渊

    李渊在玄武门事变后,被李世民逼宫,让出了皇位。是不是这就等同于是李渊大权旁落了呢?这个问题不应该这么简单的来看,所以不能单单地说是李渊大权旁落了,大臣们都落井下石,没有人来帮他。要知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李渊还是皇帝,还是九五之尊。那时候他的命令,比任何的人都好用。若是他觉得对李世民的做法不

  • 朱元璋为何不像李渊一般,认个名人当祖先?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李渊

    前言:古代看重出身、看重门第,出身好的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比一般人更有力度。袁绍倘若不是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韩馥哪会轻易把冀州让给他?司马懿倘若不是出身于河内司马氏,他岂能在士族中拥有那么大的号召力?王导倘若不是出身于琅玡王氏,江左世家岂能轻易让他摆平?正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如此重要,刘

  • 揭秘李渊四叔李璋,及其子孙后代,在隋唐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李渊

    唐高祖李渊四叔李璋,生年不详,580年去世,在北周时期做过北周的臣子,是西魏陇西郡公李虎的第四子,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曾祖父。李璋的死,是参与了谋杀权臣杨坚的行动!北周宣帝继位,非常猜忌诸位王爷,宣帝贪图享乐,退位为太上皇,刘昉、郑译等人矫诏令杨坚辅政,杨坚对诸位王爷也是欲处之而后快,当时李渊四叔李璋

  • 大野麟儿,陇右唐公-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李渊

    在唐朝的历史中,被神话的是贞观的李世民,是他的早年运筹帷幄,驱兵万里,是百战百胜,天策上将,而随之,也有一个人被严重的低估,是这个人从太原起兵,攻陷关中,远交近攻,建立了大唐,之后或战或抚,幽州罗艺,瓦岗李密尽皆归降,更是让关陇军事集团尽皆俯首,只是,他的败笔在于不想做杨坚,而又激励李世民最终尾大不

  • 李渊四个儿子,将他们的名字连起来,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李渊

    李渊,大唐王朝的奠基人,虽然常被人们忽略,却隐藏着野心与智谋。他的四个儿子的名字,正是他对大唐王朝建设的雄心壮志的真实写照。这些名字不仅仅是普通的命名,而是李渊对自己王朝建立和子孙事业的期许。他希望能够创立一个伟大的王朝,并将自己的抱负传承给子孙后代。正是因为这种野心和抱负,李渊才能够奠定唐朝的基石

  • 太宗李世民夺父皇位,李渊下场如何?太宗李世民如何对待李渊的?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李世民

    撰文|日小尧茗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为皇位唯一继承人,唐高祖李渊被迫放权于李世民,从此不问政事。#秦王李世民传奇#不少人觉得,虽然李渊与他这个儿子李世民关系并不和谐,但好歹是亲生父子,李渊退位以后,李世民与他没了政治冲突,想必也会好好赡养太上皇。可是后世关于李世民不孝的诟病却纷纷扬扬,这究竟是怎么

  • 面对积弱的局势,倘若李世民在世,南宋能否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李世民

    时势使然,即使是李世民在世,南宋也不可能一统天下,原因有二:第一,经过多年太平时光的消磨,南宋方面上下士兵疲弱,军中无将。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义兄弟北伐失利后,就采取了防守的基本国策,虽说在和西夏、辽的小规模军事斗争中,常取得胜利,但大的战事基本上就不行了,久而久之,士兵的士气变得很微弱,提不起

  • 李世民一大失误,丢了一员猛将,换回一个叛徒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李世民

    我们在小说和电视剧中,知道李元霸,是当时的猛人。那么在正史中,是否的确有这么个人物呢,历史上是有的,只是没有那么厉害,他是李世民的三弟。也有裴元庆的,不是老程的小舅子,两个人的关系还是很铁。为了救他这个哥们,程咬金被人捅了个对穿,本名是裴行俨,的确是总兵官的儿子。历史中也有罗成这号人物,和秦琼不是亲

  •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李世民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唐太宗杀白马与突厥可汗结下“渭水之盟”的故事,但究竟大唐赔了什么并没有详细说明,只知道八月三十日,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上斩杀白马以此立盟,并签署了和平协议。之后,便是突厥全体骑兵退回,而九月份突厥颉利可汗又向大唐进贡马三千匹、羊万口。据野史《隋唐嘉话》中记载,当时李世民与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