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李渊四叔李璋,及其子孙后代,在隋唐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

揭秘李渊四叔李璋,及其子孙后代,在隋唐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谈百科 访问量:4937 更新时间:2023/12/16 1:21:24

唐高祖李渊四叔李璋,生年不详,580年去世,在北周时期做过北周的臣子,是西魏陇西郡公李虎的第四子,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曾祖父。

李璋的死,是参与了谋杀权臣杨坚的行动!

周宣帝继位,非常猜忌诸位王爷,宣帝贪图享乐,退位为太上皇,刘昉、郑译等人矫诏令杨坚辅政,杨坚对诸位王爷也是欲处之而后快,当时李渊四叔李璋是粱州刺史,诸位王爷对杨坚有两次谋杀,而李璋就是参与了赵王宇文招,谋杀杨坚的第二次行动。

580年,杨坚有意代北周自立,宇文招在第一次谋杀杨坚失败后,继续对杨坚采取谋杀的行动,李璋参与其中,宇文招打算邀请杨坚在赵王府饮宴,目的是在宴会期间把杨坚杀了,但是杨坚赴宴时,宇文招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最终杨坚被心腹元胄带出赵王府,谋杀行动以失败告终,此后,杨坚就诬陷宇文招与越王宇文盛谋反,将他们及其儿子都杀死,而李璋在谋杀失败后被杀,没有牵连家里人!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李璋被追封为毕王。

咱们看看李渊四叔李璋的子孙后代,在隋唐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

李璋有两子,长子李韶,次子李孝基。

长子李韶的史料很少,生卒年不详,字孝继,在隋朝时曾担任泽州刺史,因故去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离世的!

唐高祖李渊建国后,李韶获封高平郡王。

次子李孝基

李孝基出生于567年,在李渊建国之前的资料一片空白,武德元年,618年,李孝基被李渊封为永安王,这时候的李孝基已经五十岁了。

他历任陕州总管、鸿胪卿,因罪免官。

由于唐初将领较少,619年,李孝基又被用,作为总管,攻打宋金刚。

李孝基被李渊任命为行军总管,带领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陕州总管于筠,攻打刘武周部将宋金刚。

事件起因是夏县人吕崇茂杀死县令,举兵反叛,自称魏王,并向刘武周请兵援救。救援吕崇茂的是宋金刚麾下大将尉迟敬德,双方大战于夏县,结果是唐军失败,李孝基和唐俭等兵败被俘,李孝基试图逃跑,惨遭杀害,消息传到李渊耳里,为此废朝三日,刘武周被打败后,李孝基的尸体也没找到,追赠李孝基为左卫大将军,谥号为壮。

李孝基因为没有子嗣,李渊以李孝基的兄长李韶之子李道立作为嗣子,封高平王。

参考《旧唐书·卷六十·列传第十》及《新唐书·卷七十八·列传第三》

李璋的孙子

这一代人都是李韶的儿子,其中一子过继给李韶弟弟李孝基!

李韶至少有四个儿子,江夏郡王李道宗、广宁郡王李道兴、博陵郡公李道弼。另一子李道立过继给李孝基了!

第一位:李道宗

李唐皇室最能打仗的两个人,一为李孝恭,一位为李道宗。

道宗晚年颇好学,敬慕贤士,不以地势凌人,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间王李孝恭兄弟最为当代所重。《旧唐书·列传第十》

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道宗封为左千牛备身、略阳郡公。

江夏王道宗十七岁时就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讨刘武周时,帮助李世民打败刘武周,也算是为父亲报了仇,后又从平窦建德,破王世充。

武德五年,大败梁师都,封为任城王。后又把突厥从五原旧地驱逐出去,开拓疆界,斥地千余里,边人悦服。

贞观三年把颉利可汗遣使送于京师。以功赐实封六百户,召拜刑部尚书。

吐谷浑寇边,李道宗率偏师追及十日。贼据险苦战,李道宗秘密使千余骑偷袭其后路,里外夹攻,一举击溃敌军。

贞观十二年,迁礼部尚书,改封江夏王。贪污受贿被下狱。

李道宗曾和李世民说起侯君集之事,恃宠而骄,不甘居于房玄龄和李靖之下,李世民对李道宗说不要瞎猜忌,后果被李道宗说中。

征讨高丽时,李道宗为前锋军,率数十骑直冲军阵,左冲右突,李靖趁机合围大败敌军。攻打安市城时,李道宗部署不当,没有按时攻下城池,这是李道宗从军以来第一次作战不利。当然李世民也没有怪罪他。

贞观二十一年,以疾有病为由请居闲职,转太常卿。永徽四年,因为长孙无忌、褚遂良素来和李道宗关系不好,他们诬告李道宗与房遗爱交结,被牵连房遗爱谋反案,发配象州,途中病死。

第二位:李道兴

这位的史料很少,出生年月不详,武德初年,被李渊任命为燕州刺史,册封广宁郡王。

玄武门之变后,贞观初年,李道兴降封县公。

贞观九年,李道兴出任交州都督。

由于交州处于我国现在南部地区,在古代对于由瘴气而产生的疾病无法应对,李道兴非常恐惧,害怕不能长寿,心里忽上忽下,635年,李道兴在官舍忧郁而死。

第三位:李道立

由于李孝基无子,过继给李韶,封高平王。武德九年(626年),降封为高平县公。武德二年,过继给李韶。唐高宗永徽初年,死于陈州刺史任上。

李璋的曾孙辈

李道宗的孩子们

儿子:李景恒,李道宗被流放后,降封卢国公,官至相州刺史。

子:李景仁,字楚子,官至潞城令。

女儿:金城郡君李氏,被封为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为王后。

《旧唐书》: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

贞观十五年正月,唐太宗李世民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并且决定由文成公主亲生父亲李道宗前往护送。

女儿:嫁左千牛备身韦待价。

韦待价出身于京兆韦氏逍遥公房,武后摄政时拜相,期间曾出任燕然道行军大总管,率军抵御突厥。

689年,韦待价出任安息道行军大总管,进爵扶阳郡公,率军征讨吐蕃,结果在寅识迦河兵败,被除名流放绣州,不久病死。

李道立的儿子们

儿子:李景淑,毕国公。

儿子:李景悞,蔡国公。

李璋的四世孙辈

这一代主要是李道立的后代,其余人后代不详。

少康是李道立孙子,李景淑儿子。官职睢阳郡守。

史载:开元末,李少康为徐州刺史,“先是岁比大歉,人流者什五六,公条奏逋逃之名,削去其版,然后节用务本,薄征缓刑以来之,岁则大穰,人不患寡,浮游自占者至数千万。”

李少康在应对灾情方面,获得李隆基嘉奖,他通过整顿户籍、节用务本、薄征缓刑,成功吸引流民到徐州,受到玄宗李隆基“优诏嘉叹,赐帛二百匹”。

李璋的五世孙辈

李道立的曾孙李涵,右仆射、襄武县公,赠太子太保。

李涵为唐太祖李虎六世孙,出身毕王房,是个有才能的人,门荫入仕,累迁左赞善大夫。

后来得到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推荐,出任关内道盐池判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涵支持唐肃宗李亨即位,被授予尚书左司员外郎。

曾经两次任职河北宣慰使。

776年,汴宋都虞候李灵曜占据汴州谋反,李涵派部将王栖曜率军四千,作为河南掎角,对抗汴州叛军。

在浙西任职五年后,李涵又入朝升任御史大夫、京畿观察使。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李适即位。李适认为李涵性格温和,少有决断,不适合任御史台的长官。于是改拜他为太子少傅、山陵副使。

李涵为避父亲李少康名讳,李涵经向朝廷请求,又转为光禄卿。不久后,再任左散骑常侍,最终以尚书右仆射之职致仕。兴元元年(784年)九月,李涵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李璋的六世孙辈

李涵有儿子:李鲔、李鲲、李鰅

李鰅,唐朝唐德宗贞元初人,是高平王李道立玄孙。

《新唐书》:贞元初为饶州别驾。妾高以善歌入宫,鰅因御医许泳通书,坐诛。

由于李鰅史料记载很少,只知道在唐德宗贞元初官职为饶州别驾,他有个妾室因为擅长歌舞,进入宫中,后来因为和御医互通书信,犯了忌讳,被责罚治罪。

仅供参考

标签: 李渊

更多文章

  • 大野麟儿,陇右唐公-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李渊

    在唐朝的历史中,被神话的是贞观的李世民,是他的早年运筹帷幄,驱兵万里,是百战百胜,天策上将,而随之,也有一个人被严重的低估,是这个人从太原起兵,攻陷关中,远交近攻,建立了大唐,之后或战或抚,幽州罗艺,瓦岗李密尽皆归降,更是让关陇军事集团尽皆俯首,只是,他的败笔在于不想做杨坚,而又激励李世民最终尾大不

  • 李渊四个儿子,将他们的名字连起来,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李渊

    李渊,大唐王朝的奠基人,虽然常被人们忽略,却隐藏着野心与智谋。他的四个儿子的名字,正是他对大唐王朝建设的雄心壮志的真实写照。这些名字不仅仅是普通的命名,而是李渊对自己王朝建立和子孙事业的期许。他希望能够创立一个伟大的王朝,并将自己的抱负传承给子孙后代。正是因为这种野心和抱负,李渊才能够奠定唐朝的基石

  • 太宗李世民夺父皇位,李渊下场如何?太宗李世民如何对待李渊的?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李世民

    撰文|日小尧茗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为皇位唯一继承人,唐高祖李渊被迫放权于李世民,从此不问政事。#秦王李世民传奇#不少人觉得,虽然李渊与他这个儿子李世民关系并不和谐,但好歹是亲生父子,李渊退位以后,李世民与他没了政治冲突,想必也会好好赡养太上皇。可是后世关于李世民不孝的诟病却纷纷扬扬,这究竟是怎么

  • 面对积弱的局势,倘若李世民在世,南宋能否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李世民

    时势使然,即使是李世民在世,南宋也不可能一统天下,原因有二:第一,经过多年太平时光的消磨,南宋方面上下士兵疲弱,军中无将。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义兄弟北伐失利后,就采取了防守的基本国策,虽说在和西夏、辽的小规模军事斗争中,常取得胜利,但大的战事基本上就不行了,久而久之,士兵的士气变得很微弱,提不起

  • 李世民一大失误,丢了一员猛将,换回一个叛徒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李世民

    我们在小说和电视剧中,知道李元霸,是当时的猛人。那么在正史中,是否的确有这么个人物呢,历史上是有的,只是没有那么厉害,他是李世民的三弟。也有裴元庆的,不是老程的小舅子,两个人的关系还是很铁。为了救他这个哥们,程咬金被人捅了个对穿,本名是裴行俨,的确是总兵官的儿子。历史中也有罗成这号人物,和秦琼不是亲

  •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李世民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唐太宗杀白马与突厥可汗结下“渭水之盟”的故事,但究竟大唐赔了什么并没有详细说明,只知道八月三十日,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上斩杀白马以此立盟,并签署了和平协议。之后,便是突厥全体骑兵退回,而九月份突厥颉利可汗又向大唐进贡马三千匹、羊万口。据野史《隋唐嘉话》中记载,当时李世民与颉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如果不心狠手辣,死的就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李世民

    唐朝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上最鼎盛的时代。说到唐朝我们不得不提唐太宗李世民,大家对他也非常的熟悉,开创了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繁荣昌盛的基础。但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包括帝王在内都有一些负面新闻,李世民的负面新闻就是———玄武门之变。有人对于玄武门之变说李世民心狠手辣,连小孩子都

  • 除了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是否还有别的选择呢?

    历史人物编辑:时夏的光影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是自己想做皇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并且为了掌握主动权,除了发动玄武门之变,没有其他选择。如果李世民没有当皇帝的野心,那么他最初的选择应该是让功给李建成。让李世民威望达到顶峰的四大战役,李世民自己去打一两场就可以,其他的主动让给李建成去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就不用受封天策将军,设天策府自置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竟跪吮李渊的乳头,看着滑稽,暗藏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一场决定唐朝历史走向的宫廷政变,之后李渊与李世民达成“谅解”,李渊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且退位,颐养天年。但在玄武门之变结束后,李世民与李渊的何解举动颇为滑稽,李世民竟然跪在李渊的面前,痛苦流涕,还吮吸李渊的乳头。此时的李世民已经27岁了,他这是在干啥呢?这诡异滑稽的举动后,有着怎样的秘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其父李渊还恶心了他一把!

    历史人物编辑:雪雪细说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性格健全的皇帝,他的事情也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在位期间还是作出很多成就的。唐朝的天下是由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打下来的,李渊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当时李渊是是册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只是李渊的二儿子,一般来说这李建成就会是下一个皇帝了,但是李世民还是通过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