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入葬时大臣上了一封奏疏,如果实施,武则天下场比慈禧更惨

武则天入葬时大臣上了一封奏疏,如果实施,武则天下场比慈禧更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 访问量:2901 更新时间:2024/1/16 15:12:18

提起慈禧太后,就会让人想到腐败到骨子里的大清帝国,在慈禧掌权的47年中,大清一天不如一天,虽然颇想有所作为的光绪帝试图实行变法,富国强兵,但却触动了慈禧等顽固派的利益,遭到慈禧的残酷镇压,光绪帝也在囚禁中郁郁而终。慈禧死后,被葬在清东陵,由于生前是帝国的一把手,她寝陵中的陪葬品奢华的让人瞠目结舌,据说光她头顶凤冠上的一颗珍珠就值白银一千万两,而这样的珍珠仅凤冠上就有八百多粒。除此之外还有她口中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和无数的奇珍异宝。然而在1928年,军阀孙殿英借演习之名,率兵众明火执仗的盗掘了慈禧的陵墓,将其中的珍宝全部搬出,慈禧本人也没有幸免于难,尸身据说被扒的一丝不挂,抛弃在泥土之中,可谓是下场凄惨。

说完了慈禧,就不得不说下中国历史上另一个最强的女人武则天,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乾陵,如今虽历经千年,但乾陵依然保存完好,也是为数不多幸存下来的古墓之一。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武则天在下葬时,一大臣上了一封奏疏,差点将武则天葬入乾陵的事给搅黄,如果奏疏被实施,武则天的下场将比慈禧更惨。这封奏疏就是唐中宗时的太史令严善思所写,严善思在奏疏称:“则天太后,卑于天皇大帝,今欲开乾陵合葬,即是以卑动尊。事既不经,恐非安隐……往者葬时,神位先定,今更改作,为害益深。又以修筑乾陵之后,国频有难,遂至则天太后权总万机,二十余年,其难始定。今乃更加营作,伏恐还有难生。”最后严善思又引经据典,证明武则天不宜葬入乾陵,然后他提出可行的方案,“别起一陵”,将武则天另择吉地安葬。

严善思的奏疏主要列出了三点,说明武则天不宜葬入乾陵,其一,武则天比高宗身份卑,至于如何卑,是武则天曾篡夺过李唐江山,身上有污点,还是豢养男宠,身子不干净,还是曾先侍奉唐太宗,后侍唐高宗,或者是兼而有之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卑的不配葬入乾陵。其二,乾陵建造坚固,如果开凿葬入,工程浩大,劳民伤财。这点就不用过多解释了,后来天下大乱,盗墓专家黄巢温韬费尽心机都没有打开乾陵,可见乾陵的建造是多么的坚固。其三,武则天的葬入,会惊扰高宗的神灵,导致后代国祚不稳。这一点虽然严善思引经据典,貌似很有道理,但是却过于牵强附会。

令人诧异的是,作为儿子的唐中宗看过奏疏后,居然心里有所动摇,认为所言有理,然武则天毕竟是其生母,他又难以决断,为此他召集群臣,商议要不要将自己的母亲葬入父亲的陵墓。朝堂上大臣各抒己见,分为两派,中宗犹豫不决。最后武三思通过上官婉儿韦皇后,让她们吹枕边风(中宗怕老婆),中宗最终才做出决定,将母亲武则天葬入乾陵。这其中,武三思和韦皇后并不是善心发作,而是因为武则天葬入乾陵,对她们是有利的,韦皇后一直想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做女皇,如果武则天不能葬入乾陵,那自己万一称帝,百年之后是不是也不能葬入中宗的陵墓呢。对于武三思来说,如果武则天的威信和形象被打翻,自己武氏家族的荣光也将散去,所以他必须力保武则天以皇后的名义葬入乾陵。

一代英明神武的女皇武则天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葬入乾陵的过程如此一波三折,差一点就没能和自己的丈夫李治同穴而眠。武则天一生心机深沉,手段狠辣,她在上位过程中,残酷的处死了王皇后萧淑妃,大权在握时,为了当女皇,她又将李氏皇亲国戚杀的杀,流放的流放,甚至将他们的姓改成虺和蝮,为了将国家治理的更好,她大肆屠杀贪官,任用酷吏残忍处死反对自己的大臣。所以她的政敌非常之多,甚至那些被她改姓的,将永生永世都难忘对她的仇恨,所以假如武则天没有葬入坚固的乾陵,而是临时别起一陵,那么在这么多敌人刻骨的仇恨中,武则天的陵墓一旦被盗掘,她的下场恐怕将比慈禧的更惨。

标签: 武则天

更多文章

  • 武则天跟了李世民12年,为何一直没怀孕?专家:武则天有个大缺陷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武则天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下旨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在这样的背景下,武则天入宫了,时年14岁,受封才人。从入宫到唐太宗去世,12年间武则天的身份一直没有改变,而且还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在唐朝后宫妃嫔中,“才人”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记录妃嫔们的饮食起居和蚕桑之事,并在年终向皇帝汇报情况。据说,皇子在宠幸

  • 为什么武则天敢当皇帝,而慈禧却不敢呢?675年4月13日武则天摄政

    历史人物编辑:萨沙讲史堂标签:武则天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为什么武则天敢当皇帝,而慈禧却不敢呢?675年4月13日:唐高宗诏令武则天摄国政。原因有很多,不可否认武则天当皇帝是昏招。从古至今,皇后尤其是太后掌握国家实权的,不在少数。皇帝年龄幼小的话,如果母亲或者祖母有政治能力,出来辅佐也很正常。毕

  • 武则天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武则天

    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武则天(624-705年),名曌。祖籍并州文水(山西省文水县),是唐代开国大将军武士的女儿,任利州(四川省广元市)的都督。唐太宗时,他十四岁就被选为宫中的秀才,太宗去世后当了尼姑。后来高宗召为昭仪,永徽六年封为皇后,逐渐参与朝政,人称“太后”,与高宗并称“二圣”。载初元年(69

  • 武则天一件文物在嵩山现世,上边的字暴露了武则天内心想法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武则天

    说起武则天,她是一个传奇,有的人骂她,有的人敬佩她,历史过去了这么多年,对于武则天一直存在着争议。也正是由于这些争议,使得大多数人都知道她,特别是历史学者,都想要研究她。关于武则天的功德,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毕竟在她手里,国家治理的还是不错的,也不是一个昏君,虽是女人,却有着君王的特质,同样的她也是一

  • “武则天四大奇案”离奇光怪,与武则天无关,狄仁杰才是主角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武则天

    高罗佩所读的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的书名其实叫《武则天全传》。该书共六十四回,其前面三十回写的是狄仁杰任昌平令尹时的断案经过,是全书的重点和精彩部分,所以又称《武则天四大奇案》。将书命名为《武则天四大奇案》,无非是指发生在武则天时代的四件奇案。但不明就里的人往往误以为是武则天亲自抓、亲自审、

  • “盛唐女帝”——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武则天

    史料记载:武则天,并州文水人。14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中,立为才人(嫔妃)。赐号“武媚”。唐太宗死后,她出宫到感业寺做尼姑。后来继位为帝的唐高宗李治又将她召入宫中,立为昭仪(嫔妃)。那么女帝武则天是怎么掌权的呢?她的权力又出自哪里呢?主要是当时高宗皇帝的身体状况欠佳,体弱多病。他作为太宗的后继者,为了

  • 刘邦、李渊、朱元璋三大集团相比,哪个实力更强?结果让人很惊诧

    历史人物编辑:刘懿凡凡标签:李渊

    既然是比较刘邦、李渊、朱元璋三大集团,那就是要带着自己的创业团队了,比较个人就没什么意义了。如果非要比较个人能力,很明显朱元璋强于刘邦,刘邦强于李渊。朱元璋不管是文治武功,都是三人中最强悍的。武,可以自己亲自上阵领兵打仗,且鲜有败绩,还以少胜多,打赢了最大的对手陈友谅。文,能治国安天下,进行改革,增

  • 李渊竟是被儿子和好友用美人计强逼着造反的,事后还恐惧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李渊

    李渊虽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李渊本人却素来毫无雄心壮志,打天下完全是靠着大儿子李建成、小儿子李世民及堂侄李孝恭;至于李渊本人,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可能就是团结这几个儿子和堂侄吧……其实李渊本人压根没想过造反当皇帝的事情,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生活的太优越了;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

  • 李渊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就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李渊

    唐朝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对当时的历史产生了影响。在政治上有李世民发动的的玄武门之变,再到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登基,以及死于马嵬坡的美人杨贵妃。再到非常繁荣的文化上,也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诗人和文豪。所以说,唐朝是一个经济、政治及文化迅速发展的朝代。而唐朝能够发展的这么好,不仅要归功于历

  • 唐高祖李渊被迫退居二线后都在做啥?他的晚年生活过得是否如意?

    历史人物编辑:小島知風标签:李渊

    贞观二年(628年),已经62岁的唐高祖李渊生下了最小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从这可以看出来李渊退位之后的日子有多么滋润,但这只是他表面的滋润,他可是被迫退居二线,内心有多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李渊在被迫退位之后,曾经一度与儿子李世民的关系很不和谐,他虽然生活得很滋润,但是内心的苦恐怕外人难以想象,不过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