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末年,太监张居翰读错圣旨,一字之错差之千里,皇帝毫不计较

唐朝末年,太监张居翰读错圣旨,一字之错差之千里,皇帝毫不计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川妹美食 访问量:960 更新时间:2023/12/9 15:28:08

“顺天而行,皇旨曰”每当电视剧中出现这段话,我们都知道太监宣旨又是宣旨。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看到太监。他们出现在宫中每一位上层人物的身边。太监总管旁边还有一个。

以前大家都以为太监是负责主子的一切起居,其实这跟他的地位有关

.如果他是管事的太监,那么他会有很多太监或者宫女帮他完成任务,甚至可以指派他们去做事。这就是身居高位的好处。每个朝代都有一两个非常有名的太监,比如魏忠贤。

宦官的由来

说起太监,大家会下意识的认为是在皇宫里工作的太监。他们主要负责侍奉皇帝及其亲戚等,但在一开始,太监并不是指仆人,而是一种官职名称

.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高宗时期,由于政制改革,设置了太监、少监等职位。其实当时的太监与宦官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职位上的称谓。

后来,随着制度的改革,高宗皇帝让身边的宦官担任太监、少监等职务。明朝以后,宦官的势力开始膨胀。太监成了内宫太监的专有代名词。明朝的制度是一个最大限度发挥宦官权力的朝代。

明代外廷设国子监、秦天监、上林院监三座监狱。与内廷不同的是,明朝外廷设置了十二位内监,包括礼部监、内官监、司理监、御马监、商山监、御史、直殿监、印寿监、尚仪监。监狱、杜志监狱、金宫监狱、上堡监狱。

十二监中的主要官职都是太监担任,日常事务都由他们打理。这时,宦官权利开始扩大。

掌管这十二位太监的人,叫做上将太监,一品叫做太监。

明朝以后,宦官逐渐被宦官取代,这其实是对他们的尊称

.因为太监们会负责皇帝及其家人的起居生活,他们可以获得很多人无法获得的信息,所以暗地里权力很大,一些官员往往会选择与他们暗中勾结,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范杨建军——张居涵

张居瀚857年生于今河北省,是唐朝末年有名权势的宦官。一职,是名副其实的太监。

张居翰唐懿宗时被一名官员收养为养子。

他真正的晋升之路,是从唐昭宗开始的。当时,唐昭宗先是提拔他为内务尚书。张居瀚处事兢兢业业,勤勉尽责,深得唐昭宗赏识。

为了再次赏赐他,昭宗皇帝还亲自让他穿上了大红的衣服。在古代,衣服的颜色是有等级要求的,只有大臣才能穿朱红色的衣服

.好景不长。唐朝末年,军阀混战。唐昭宗后来被当时的军阀朱温控制。为了斩断唐昭宗的羽翼,朱温建议罢免太监,以免惊动皇帝。 .

无奈之下,唐昭宗只能点头同意,于是朱温开始杀唐昭宗身边的宦官

.由于当时张居涵在国外出差,所以才躲过一劫。死里逃生的张居涵选择隐匿在幽州。

后来,张居瀚的好友刘仁恭被梁军包围,只能向李克用求助。终于在李克用围魏救赵的计策下,成功抢救了刘仁恭的地盘。

当时,张居瀚隐居在刘仁恭的幽州辖区内。并且为这场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刘仁恭觉得张居涵很有才干,就提拔他为监军,指派他指挥一军。

后来,张居瀚也参加了对朱、温的战争。当时镇守泸州的张居瀚,兵力不多,却能够牵制住比自己强大数十倍的朱温,而且不屈不挠,再次赢得了当时的唐朝统治者。后来,李存勖称帝后,感激张居瀚的功劳,赐给他枢密使一职。

但当时的另一位重臣崇韬非常痛恨宦官,张居瀚为了保命只能低调行事。

面对他的质疑和从不反抗,崇涛渐渐放松了对他的戒心,而张居涵也救了他一命。

改一个字救千万人

真正让张居瀚名垂青史的事件发生在李存勖上台三年之后。出兵

.当时,蜀国国君是王衍。见唐军来势汹汹,他自知无力反抗,请求投降。李存勖知道后,命王衍全家去当时的京城洛阳拜见。

王衍快到洛阳时,突然传来魏州叛乱的消息。当时太子不在洛阳。若是李存勖贸然离开,肯定会引起朝堂大乱。据说这时候陛下若是离开,怕王言来了会造反,还是趁早杀了他们这帮人,免得后患。

当时李存勖心急如焚,只想着尽快平叛,没想那么多,下令斩杀王衍一行

.当时张居瀚觉得很不妥当,因为汪言已经投案自首,现在惩罚那些主动投案自首的人,不利于朝廷以后的发展。于是张居瀚在宣读圣旨时,将王衍一行改为王衍一家。

这个词的区别一下子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本来篡改黄帝圣旨是要被斩首的,后来李存勖跟张居翰就不管这些了

.所以他后来意识到如果自己做错了,也只能默许张居涵的做法。

概括:

救人一命,胜于造七级宝塔,更何况汪言一行人根本就不用死

.只怪李存勖听信了谗言,想要杀掉投降他的大臣。这不仅会伤害他的家族,还会让世界嘲笑他。

张居瀚身处官场,懂得保护自己,懂得与人相处

.面对地位比他高,又不与他打交道的人,他总是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只能低调行事,最终保住自己的安全和性命。

标签: 张居翰

更多文章

  • 五代名将葛从周的经典闪电战,五日下三州,一战成名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葛从周

    公元897年,随着清口惨败消息的传来,朱温南征江淮之地的梦想顿时破灭,其不得不将目光转到北方,开始考虑那个令其倍感压抑的河东军,是时候摊牌了。虽然前些日子,朝廷曾屡次下令,诏令汴军和河东军要顾全大局,彼此放下私怨,团结一致,不要闹事,而双方看在朝廷大哥的面子,也都纷纷做出了姿态,双方使者来往于两地之

  • 葛从周,五代十国时期的闪电战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葛从周

    残唐五代是继汉末三国之后,中国又一次大规模全面性的军阀混战时期,规模和混乱程度远超汉末三国,使得契丹(辽)和西夏独立,越南永久脱离中国。这一时期,各路军阀纷纷登场,为了自己的野心四处厮杀,涌现出一大批光芒夺目的千古名将。葛从周就是这一时期的名将,河北有谚:"山东一条葛,无事莫撩拨",可见此人威名之盛

  • 长子徐知训被杀后,徐温为何不扶持次子徐知询?

    历史人物编辑:陈悦时尚搭配标签:徐温

    南唐是在南吴的基础上建立的,开国皇帝李昪掌控了南吴的朝政,逼迫皇帝杨溥禅让皇位,才建立了这个国家。李昪之所以能建立南唐,离不开他的养父,南吴权臣徐温的支持。因为继承了徐温去世后留下的徐家的势力,他才有了掌控朝政篡夺皇位的机会。实际上在徐温将李昪列为嗣子之前,他培养的接班人是长子徐知训。徐知训因为在朝

  • 出身名门却以假画起家,董源《溪岸图》的拥有者,如今富可敌国

    历史人物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董源

    1924年,一位少年和母亲回老家探亲。他们路过一家卖书画的店铺,少年看到店外挂着的几幅书画,眼睛里放出光芒,于是他拉住母亲的衣角,央求道:“妈,我想进去看看。”母亲本不愿去,但她转念一想:这一路上,儿子跟着自己一路舟车劳顿,适当放松一下未尝不可,于是就带他进了店铺。王翚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图其一网

  • 钱俶纳土归降并非赵光义逼迫,而是国内大权旁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钱俶

    吴越国的投降对于北宋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这代表着北宋完成了对整个江南的统一,长江以南没有了敌人。对于这样重大的胜利,北宋的史料上大书特书,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对于钱俶纳土归降的过程,不同的史料中却有着不同的说法,引起了阴谋论者的各种猜测。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赵光义扣留到汴梁朝贡的钱俶,逼迫

  • 北汉刘继元即位后,如何对待养母郭皇后?惨无人道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两张脸标签:刘继元

    刘继元,五代时期北汉君主英武帝,是北汉世祖刘崇之孙,睿宗刘钧养子。刘继元为人残忍嗜杀,独断专权,即位后将整个北汉笼罩在高压统治之下,不久后即被宋朝所灭。那么,如此残暴的刘继元上位后,是如何对待其养母郭皇后的呢?公元951年,后汉被邺都留守郭威所灭,建立后周。同年,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北京留守刘崇在太

  • 北汉英武帝刘继元:老实人被活活逼疯,一个死于“无间道”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刘继元

    (郭无为 形象)故事开始之前,我们要先提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郭无为。郭无为,字无不为,五代时期青州千乘人。史书记载,这位仁兄方颡鸟喙,长相十分特别。方颡,意思是郭无为的额头不圆润,不饱满,而是方型的。鸟喙,则是说他嘴巴尖且突出,像鸟嘴一样。长成这个样子,跟帅气基本上是不太沾边了。由于长相奇特

  • 学生作文:放风筝(刘继元)

    历史人物编辑:京都闻道阁标签:刘继元

    作者丨刘继元放假了,小花小草都出来玩了,她们今天打扮得非常漂亮。公园里的小朋友也很多,大家都来放风筝了。小东和小刚拿出“大燕子”,准备把它放得高高的。小东高举着“大燕子”,小刚左手拽着线,右手牢牢握住线轴,迎着风的方向,一边放线一边加速奔跑。不一会儿,“大燕子”就稳稳地飞在了天空中。一个小女孩看见“

  • 徐温策动杨隆演称吴国王,淮南正式脱离唐朝封王属性,成地方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杨隆演

    在三将作乱的时候,杨行密本人身体状况也欠佳,这使他更加担心后继者能否有效控制这些亲信将领。因此杨行密着手为嗣子杨握顺利继位布局,他选中了海州人徐温。徐温的发迹也是伴随着杨行密的政策调整而来的。他号称杨行密起事三十六英雄,在杨行密争夺淮南之时也有一定战功,任都知兵马使。后因进言献策被杨行密看重,得以参

  • 女王的怪癖!这个男人痛骂武则天,武则天反而想让他当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武则天

    文|爆炸君今天爆炸君来给大家讲个非常冷的冷历史——历史上的失踪者。为此爆炸君给大家找来了一个著名的典型,他就是唐朝的骆宾王。骆宾王,字观光。不可否认,他的名字读起来有些奇怪,其实是来自《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说起骆宾王估计大家都不会陌生,依稀记得爆炸君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骆宾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