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为何成李煜绝命词?浅析李煜与他所处的大历史

“问君能有几多愁”为何成李煜绝命词?浅析李煜与他所处的大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殿力 访问量:1731 更新时间:2024/1/25 2:05:05

在华夏文学史上,“词”的产生,学界认为,与隋唐时期的流行音乐“燕乐”密切相关,由于揉杂着胡乐与俗乐,音节变化多且大,抒情性较强,而且一开始多是在民间瓦舍勾栏、秦楼楚馆、或歌筵酒席上演唱,所以被视为“艳科”,是难豋大雅之堂的文体。

让“词”跳脱“花间”,成为后世文人抒情述怀的媒介的,不是别人,正是“南唐后主”李煜。然而,虽然以近乎“艺术全才”的形象开创了词的新境界,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获得的历史评价并不高。究竟,李煜犯了什么错而不见容于大宋赵家?本文从唐末与宋初的大舞台出发,为各位读者解析“问君能有几多愁”为何会成为李煜的“绝命词”。

先谈谈隋唐,这两朝基本上是北朝的延续,是由历史学家陈寅恪口中的“关陇集团”所主导——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都出身于这个关陇军事贵族家庭。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许多华夏人也以“唐人”自居,所以一般“中原主义者”会将这关陇集团解释为父系为汉族、母系为鲜卑的“胡汉混血”集团,不过,近来有一些新的史料指“李渊”的上祖可能不是“汉族”而是“突厥”。

事实上,李渊、李世民一系的生活方式保有相当浓厚的“西北游牧民族”特色,宋代的历史人其实是知道的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玄武门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阋墙后,李世民为表示与父亲李渊捐释前嫌,“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这个动作,在现代汉人看起来是很怪的,但这或许是经常跟动物相处的游牧民族用以表示“和解”或“亲密”或“抱歉”的动作。

总之,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渊的心情肯定是不好受的,所以李世民想必是要“表态”一下,于是有了“跪而吮上乳”的动作。

另一方面,大唐李家若真是“胡人”,李渊的心情大概也不如一般汉人父亲想像的激动,因为一般游牧民族比较习惯让兄弟竞争大位,让胜出者领导部落,更没有所谓“禅让”的规矩,对于兄弟相争到翻脸甚或相残的局面,想必也不陌生。

再加上,李世民确实是个能干的领导者,后来还得到游牧民族的认可,得到“天可汗”的封号,“玄武门之变”相形之下,不但无足轻重,反而只是领导人必经的磨练。

但是,既有隋朝很快就覆亡的前车之鉴,所以李世民也知道要学着和汉人世家大族好好相处——恢复了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应该也算是拉拢汉人世家的一种表态。

但是,唐朝皇室虽然试图整合“胡”、“汉”文化,也似乎有点成绩,但是,在“安史之乱”后,从中唐开始,就有藩镇割据自雄,到了晚唐,更是无视皇室存在,不但私相授受职务,还三天两头造反,最后由一位“不演了”的“大藩镇”朱全忠,下手翻了唐朝,历史就此进入五代十国。

以中原史观来看,所谓的“五代”指的是五个算得上可以控制中原腹地,并且相互延续的王朝。五代中第一个建立的朝代是朱全忠建立的后梁,不过,不到二十年就被李克用所“恢复”的后唐所取代了。

在许多人的眼中,李克用虽然姓李,可是和李渊家没什么关系,所以这后唐李家一开始也以“晋”为名号,只是“大唐”名号响叮当,所以到了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时,就再以“唐”为名号。李存勖很会打仗,但后来迷上了看戏、演戏,最后在洛阳发生兵变时,被乱军一箭取走了性命。不过,后唐后来由李存勖的养子抢到位子,又再唱了十年的戏,才由被石敬瑭建立后晋所取代。

因为当时后晋的皇帝其实兵强马壮,所以和后晋皇帝闹翻的石敬瑭,就跑去向契丹皇帝求救,还自称“儿皇帝”,这个举动因此让这位石敬瑭在华夏历史上臭名远播。

不过,因为石敬瑭其实算是西突厥的沙陀人,而“大辽”也是由契丹贵族所掌权,所以我们如果跳开汉人思维,以游牧民族的观点看石敬瑭的举动,就可以发现他自立为帝,并非要建立什么伟大事业,纯粹只是为了自保,以“儿”自称也可能是与“游牧民族”的习性有关--毕竟、对游牧民族而言,“称帝”没什么意义、“称臣”也不实在、其实“称儿”还比较有保障。

总之,这时的中原地区算是“游牧民族”的天下,石敬瑭可能觉得自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只是后来他的子孙不认同他的作法,所以后晋就被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杀入中原、灭了,只是、契丹人觉得中原人很难搞,不想久战,很快就退兵了。

接下来的后汉,也是沙陀人所建立,史称“后汉”,但是,只有三年,就被郭威夺位,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享国只有十年,就被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所取代。

所以,基本上,从唐末到宋初,中原地区其实是乱成一团,连邻国契丹都觉得很难搞,但是出了一位奇人叫“冯道”,在混乱中身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中间还夹着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各路人马中“游刃有余”,自号“长乐老”,却遭到宋代的欧阳修骂他“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司马光骂他“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

这样的评语非常“儒家”、非常“士大夫”,非常“宋代”,但是不是有助于理解分析“五代”的混乱局面,值得商榷。

再回头谈谈十国,所谓十国,就是华夏空间先后存在的十个小国,除了一个在北边,属于后汉皇族在契丹人支援下成立,其余九国都在南边,其中的南唐控制的地域主要是江淮一带,北到淮河,南到江西,西到湖南、湖北,东面和吴越接壤,算是十国中最强盛的一个。

南唐的成立可以追溯到吴国权臣徐温的身上。徐温原本是吴国的开国功臣,后来他渐渐掌握了南吴的实权,年老的时候,因亲子徐知训骄狂被杀、徐知询等年少能力不足,所以渐给养子徐知诰继承人的地位。不过,后来这位徐知诰把姓名改了,称“李昪”,成为“南唐”的开国主。

如果要为“五代十国”的情势下一个注脚的话,大概就像汉室亡后,整个华夏空间成了“武人”的天下,而且,由于大唐李家与游牧民族的密切关系,所以这些“武人”多半都有一定“游牧民族”的色彩。

南唐最初的策略是和契丹结盟,所以,刚开国时,得以在南方强盛一时,不过,等到中原王朝“后周”崛起后,就开始不敌,到了“大宋”取代“后周”时,打算与“辽”相抗衡时,就注定了后主李煜的悲惨命运了。

另一个理解南唐命运的角度是从“道家”观点着手,所谓“五代”都是被视为承继“天命”要建立“一统天下”的帝国,即使“天命再短”史家都会承认,然后想法为其定个“德性”。

比如说:周朝是木德、汉朝是火德,木生火,所以周朝对汉朝属于“五行相生”,接着北周是木德、隋朝是火德、唐朝是土德,也都是“五行相生”,所以对“五代人”而言,开国皇帝为本朝选对“德性”很重要。

相形之下,十国似乎就比较不在乎“天命”了,国家能不能生存的重点在于“自求多福”就好,关于这点,李煜的心态其实是很典型“十国”君主的心态,只是,碰上了雄才大略的赵匡胤,承继了天命,做了大宋天子,李煜想要偏安南唐,做个太平国王也不可得。

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虽是武人出身,被一般文人所看不起,但却是很了不起的开局者,虽然因为“武人兄弟”的支持而登上皇位,却又“杯酒释兵权”让武夫兄弟们乖乖卸甲归田,一起发展农村经济之外,还有办法在寝殿弄了一块神秘兮兮的石碑,嘱咐后世子孙:ㄧ、保全柴氏子孙;2、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3、不加农田之赋。

这就带出了另一个问题,大宋赵家既然容得下后周的柴氏子孙,怎么就容不下南唐的李煜呢?

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赵匡胤征伐南唐时,李煜派了文臣徐铉去见赵匡胤,说“文化”可以抗衡“武化”,还吟了一首李煜的词。

据说,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说“这么娘、这么酸的文人腔,朕可不爱。”“那么陛下可有佳作?”徐铉不服。

宋臣都变了脸色,但赵匡胤却不慌不忙,答曰:“朕戎马一生,不太吟诗作对,但有次喝醉了酒,睡在田野中,偶得两句诗,徐卿想听吗?”

徐卿自然不敢拒绝,于是赵匡胤就秀了他那两句:

“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徐铉于是臣服,李煜也就降了大宋,只是不能待在旧地,要迁居开封。

当然,这都是故事,真假难判,但也可见华夏史家,亟欲求得“真命天子”的心情。大汉亡后,隔了四百多年才盼到一个大唐,赵匡胤看来是块料,也有诚意与南方文人合作,不如就一起捧这个新帝,让想要偏安的南唐随着大唐一起进入历史的过往吧。

这也许就是大宋赵家容得下后周柴家,却容不下南唐李家的历史因缘吧!

大宋要为华夏民族开一个新局,李煜却依旧在“往事知多少”,这位艺术人最大的错误应该是“看不清时势”,所以才被迫喝下毒酒吧!

标签: 李煜

更多文章

  • 李煜的词可能很多都读过,但是诗歌就鲜为人知了,这首诗同样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李煜

    李煜作为一位皇帝,他其实是不合格,历史学家对于他的评价也是极低,认为他很无能,根本就不适合当皇帝,南唐正是在他的手中逐渐衰落,最终走到了历史的终点,本人也成为了俘虏,成为了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可是作为一位文学家,他则是千年难得一遇的人才,文学成就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实更多的人对于李煜是抱有同情

  • 李煜:词中一帝,治国无方;此人身居南唐,处于乱世,博古通今却最终一醉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闲言碎语说历史标签:李煜

    今日接着聊五代史,说说五代南唐旧事。提起南唐,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怕都是后主李煜,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千古词帝李从嘉。李煜词写的着实好,实际上他老爹南唐中主李璟也是位著名词人,同样有“小楼”名句——小楼吹彻玉笙寒。而论起治国能力,这两位主就都不太行了。自古诗人从政难有作为,做皇帝更是命运多舛,李煜

  • 李煜这首词,短短二十七字,却是最诗意潇洒的人生境界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李煜

    导语:人生是一场修行,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则是活得洒脱。不过,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样,因为人们往往会因受到俗世的牵绊而不能肆意妄为。那么洒脱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想,那样的人生有可能像鱼儿在江河中畅快游玩那样无忧无虑,也有可能像鸟儿自由自在在天空中飞翔那样无拘无束。南唐后主李煜就曾经写过一

  • 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悲哀吗?奈何命运弄人,孤苦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虽是一代君主,但是李煜没有治国之才,对如何治理国家没有任何思路,李煜虽然身在皇家,但是对皇帝之位从来都没有过争夺之心,只是命运弄人,对诗词歌赋感兴趣的李煜却坐上了自己从未渴望过的皇帝之位。李煜的一生是孤苦的,李煜虽然抱得美人归,但是也掩饰不了自己内心的凄苦和悲伤。李煜年轻时做的词多是欢快

  •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们都有着怎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周世宗

    中国历史上要说最为遗憾的皇帝,后周世宗柴荣肯定榜上有名。他在位期间南征北战,将北汉压得只剩下一座太原城,将南唐打得失去了江淮之地,还收回了幽云十六中中的三州。然而正该大展拳脚之时,他却莫名其妙地死亡,给人留下了不少遗憾。柴荣死后,他曾经的左右手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篡了后周江山。不过这次兵变,算是一

  • 如果再给周世宗柴荣30年时间,他能一统华夏建立像汉唐一样的大一统王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周世宗

    周世宗柴荣曾有一个计划,那就是:“十年开天下,十年养民,十年平。”如果柴荣真的能在位30年,那后周绝对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一、割据势力已被打败:割据势力中,主要对手是北汉和南唐,柴荣继位时北汉被打败,南唐也被打败后来被柴荣。整个淮南割让给后周,南唐皇帝从此只能称国主,这也是李煜被称为“后主”的原因。二

  • 周世宗如果不早逝能统一天下吗,不仅能,还会比北宋做得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周世宗

    959年,后周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荣去世,年仅6岁的柴宗训继位。主少国疑,大权旁落。柴宗训继位的第二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皇帝,赵匡胤推翻了后周建立北宋。很多人对后周的遭遇感到可惜,如果周世宗没有早逝的话,赵匡胤绝不会有机会推翻后周。而且统一天下的就不会是北宋,绝对会是周世宗。那么,周世宗

  • 外星人干预朝代更替?1000年前,周世宗柴荣的死或许与外星人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瞭望标签:周世宗

    《驰思》曾言:“空际屡传飞碟过,探天或有外星人。”古往今来,天外世界,得世人向往。虽古代社会,受技术限制,外星传说是否为真,尚未可知。然千百年间,星际异象,连连出现,致人间百姓,备受震撼。在浩瀚的宇宙中,如地球一般的星球数不胜数,这也使得人类始终对宇宙中的其他星球,抱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从古至今,许多

  • 史书曾记载,周世宗曾接触过不明飞行物,现代人推测是外星飞船

    历史人物编辑:老杨聊网事标签:周世宗

    引言范俊在《五代论》之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在唐末五代、政治局面不断变换的情况下,兵权永远是最重要的。而宋太祖赵匡胤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将这种混乱的局面终结,依靠的也是“杯酒释兵权”的方法。01在杯酒释兵权之前,赵匡胤所效力的后周王朝,其实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其实

  • 周世宗:在位仅6年整治军队和经济,被后世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周世宗

    周世宗柴荣提到后周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通过发动"陈桥兵变"篡夺了后周政权的赵匡胤。而今天我要讲的主人公是周世宗柴荣,他曾被后世称为"五代第一明君",这是为什么呢?这要先从他的经历开始说起。从一介布衣到帝王的转变柴荣出生以一个富裕的家庭,不幸的是,小时候便家道中落。于是年幼的蔡荣便去投奔嫁给郭威的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