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存勖,苻坚的灭亡,原因究竟在于何处?

李存勖,苻坚的灭亡,原因究竟在于何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苏小米观影 访问量:4921 更新时间:2024/1/1 17:00:11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不可预料的,不仅要看个人的努力,还要看历史的进程。个人有雄才大略是一方面,但如何实现雄才大略却是另一方面,而如何因势利导,利用历史的发展来实现雄才大略则又是一方面。

李存勖苻坚两个人,一个是不知道如何实现雄才大略,而另一个是不知道利用历史的发展来实现雄才大略。

先说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此人,长于军事而短于治国。且看此人为后世称道之所在:北却契丹,破幽州灭燕国刘仁恭刘守光;南边灭掉后梁,可谓报了自己父亲李克用的大仇,因为据记载,李克用在临死前曾经嘱咐李存勖灭燕,攻打契丹,灭梁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出自北宋欧阳修《伶人传序》。晋王,即李克用,他之所以提出这些,是因为他本身就和朱温(后梁太祖)有仇,而刘仁恭本身是他立为燕王的,但却背叛了他与后梁结盟;契丹的太祖耶律阿保机曾经和李克用结为兄弟,但最后也背信弃义,与后梁结好。

由是,李存勖为了完成他父亲的遗志,也为了取得中原的统治权,于是乎南征北讨,把一众境内叛乱,境外势力都收拾的服服帖帖。但是,北方统一了,那就该建设,而李存勖却并不会搞建设。

在战乱基本结束后,他开始无休止地敛财,五代十国,老百姓日子本身就就不好过,作为皇帝他却不知体恤百姓,而是继续剥削民众,如此一来,天下难以归心;再者,李存勖猜忌功臣,比如后来的明宗李嗣源,是灭后梁的第一功臣,但却遭到了李存勖的猜忌,派人制约监视他;最重要的是,他宠幸伶人,不问政事,且放任皇后干预朝政。

这每一条都是为君者之大忌,而军人皇帝李存勖每一条都犯了,自然,他的江山不会长远,因为无论是朝臣还是百姓,都与他产生了巨大的利益冲突,果然,其最后死在伶人手里。

所以,李存勖他认为凭借武力就可以完成自己统一天下的大业,这显然是错的,为政者,首先要能够团结好自己的下属,使之百分之百执行自己之决策;再者要为民众考虑,而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大量损害民众的利益。

所以,李存勖失败得并不冤枉。

而苻坚又是另一回事

苻坚此人,本身为氐族,但是他的治国之道,却和汉族君主无异,且本人对于治国理政方面颇有建树。他任用王猛等汉族官员,以学习汉族的之国之理;同时,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恢复生产,使得北方暂时安定,前秦因此日渐强盛,于是相继灭掉前燕,后凉等国,统一了北方。

按照一般的情况而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苻坚在376年灭掉后凉,统一北方之后,就应该乘胜追击,一举灭掉东晋。然而,他毕竟是没有看到历史的进程。

他没有看清一个事实:他之所以能平定北方,一来是因为自己实力强大,但更重要的是北方的政权大多比较弱小,且是分裂的,所以他可以各个击破。但东晋,则是南方单一民族的政权,其内部团结(相对而言),且占尽地利优势,更本不是北方那些小的割据政权可以比较的。

而且,苻坚用短短20年时间就统一了北方,而北方民族众多,势必存在不少的民族矛盾。如此一来,在外敌强大,且己方根基不固的情况下,应当慢慢消化,待到国内稳定,在行征讨之事。

但苻坚显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考虑这么多,最终在淝水之战被谢玄打败。他这一败,国内其他民族趁机开始揭竿而起,反对他的统治。而苻坚之前为了保证各地方的稳定防守,于是把氐族军队调到各方驻守。这在和平时期固然能够起到稳定防守的作用,但是一旦有叛乱,本族军队根本来不及回防,且分散各处,容易被各个击破。

于是乎,苻坚在淝水之战两年之后,身死,国不久亦灭。

综上,这二人可以说都是有雄心的,但李存勖因为自己不会治理天下的缘故,导致了灭亡;而苻坚本人于治国治军方面,都很有建树,但无奈,并没有看清当时历史发展的形势,所以做出可之前不易察觉的错误决策,最终自食其果。

标签: 李存勖

更多文章

  • 基于李存勖的治理思想探析唐末政治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李存勖

    前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长久的王朝之一,其辉煌的历史文化影响着后世。但是,在唐朝的后期,政治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李存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创始人,他在治理后唐的过程中,秉持着一系列治理思想和策略,为解决唐末政治危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将基于李存勖的治理思想探析唐末政治危机,并从政治

  • 半世英明半世糊涂的五代战神李存勖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李存勖

    五代十国不过五十余年,却是名将辈出,从时间来看,赵匡胤都应该算是五代的人,也许正是由于五代十国出的名将太多,才使得北宋没有一个名将。五代时期中原地区那么乱,契丹不敢侵犯河东一步,就是因为有这些名将,李存勖有五代第一名将之说,又有艺术家李天下的艺名,当主将的时候,智勇兼备,当皇帝以后昏庸无道。很难看出

  • 李存勖的前半生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李存勖

    公元885年,李存勖出生在西域的沙陀部,这是原本属于突厥的一个部族。在突厥分裂之后,沙陀族部落在领袖朱邪赤心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朱邪xié赤心是效忠于大唐的,因为在边境平叛有功,所以被唐朝赐名为李国昌。因此这沙陀族首领从此以后就不姓朱邪了,他们姓李了,而且还是大唐的国姓。李国昌有个儿子叫李克用,李

  • 后唐庄宗李存勖英雄一世也难削藩

    历史人物编辑:逻辑文化历史标签:李存勖

    李存勖自幼随父征战,英勇过人。父亲死后,他秉承遗命,灭后梁,逐契丹,统一北方,建立后唐,号称“战神”。但善于马上征战不善于下马治国,每天耽于享乐,最终身死国灭,成为天下笑柄。少年英雄李存勖从小就勇猛过人,喜欢骑马射箭,很受父亲李克用的喜爱,11岁就随父出征并受到唐昭宗的召见,被唐昭宗称赞“此儿日后定

  • 农妇报案称军马吃她粟谷,石敬瑭:杀马以后找不到粟谷就砍她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石敬瑭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这是况钟先生面对官礼的态度。当年的狸猫换太子是件让人无从下手的冤案,刘妃与内监郭槐用狸猫换取李妃的新生儿,包拯以自己的能力为李妃平反冤案,迎接李妃回宫,成为千古流传。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断案不走寻常路,却真实的反应他做官的另一面。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原本是作为太原的

  • 一农妇报案说军马吃她粟谷,石敬瑭:杀马后找不到粟谷就砍你的头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石敬瑭

    古人断案和如今大为不同,碍于没有明确细致的法律条文,也就发生了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时任后晋皇帝的石敬瑭,虽贵为皇帝,但却热衷于处理地方事务,于是一日,一农妇报官声称军马吃了她家的粟谷。石敬瑭叫来了士兵进行对峙,双方各执己见,最终石敬瑭为验证军马腹中是否真的有粟谷,于是便下令直接杀死了军马。并宣称

  • 石敬瑭反唐,唐末帝李从珂兵伐太原,刘知远出城迎敌,连斩两员大将,战力爆表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石敬瑭

    永宁公主与亲信秦涉密谋,逃出洛阳,投奔丈夫石敬瑭。她以出城烧香还愿为名,来到洛阳城外,与秦涉快马加鞭,赶往太原。永宁公主的随从不敢回城,各自散去了。到了第三天,永宁公主府邸的管家见永宁公主到城外烧香还愿,一直没有回来,担心公主出现意外,急忙派人入宫,去向唐末帝李从珂禀报。唐末帝李从珂得到永宁公主三天

  • 农妇报案说军马吃她粟谷,石敬瑭:杀马之后找不到粟谷就砍她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石敬瑭

    从古至今,国土纷争一直都存在,如今,我国的台湾和钓鱼岛还都有人觊觎,而再往前追溯,不管是清朝时期的割地赔款,还是吴三桂引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每件事都关乎国之根本,都是关乎国家的大事。在此等重大事情上,有一个人的做法让人觉得荒唐无比,这个人就是石敬瑭,就是他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俯首称臣,在后来的百余年

  • 农妇报案称军马吃她粟谷,石敬瑭:杀马后找不到粟谷就砍她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刘欢说历史标签:石敬瑭

    南宋时期国力衰弱,周边诸多强敌虎视眈眈,中原丧失了大片土地,连民族都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幸好华夏民族从来不缺乏英雄,南宋时期就有大量的爱国人士挺身而出,其中更有着岳飞这样的千古名将,他在诗中写道:“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表明自己收复故土的决心。我国历史上有过两个极为混乱的时代,分别是南北朝和五代十

  • 石敬瑭:教科书告诉你把燕云十六州丢了四百年是我的错?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石敬瑭

    石敬瑭:教科书告诉你把燕云十六州丢了四百年是我的错?“燕云十六州”这一地理概念,通常认为是指由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太行山以东的山前“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与今太行山以西的山后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九州,合计共十六州,史称燕云十六州。纵观我国历史,燕云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