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这是况钟先生面对官礼的态度。当年的狸猫换太子是件让人无从下手的冤案,刘妃与内监郭槐用狸猫换取李妃的新生儿,包拯以自己的能力为李妃平反冤案,迎接李妃回宫,成为千古流传。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断案不走寻常路,却真实的反应他做官的另一面。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原本是作为太原的一位看守长官,也就相当于太原的一位父母官,为彰显自己为官清廉,与百姓心中的地位,每次有需要诉讼判决的关于百姓的案例,他都要一一过目,树立在百姓心中的榜样。
有这样的一位妇人前去报案,
诉说到有驻扎城门的将士,在他们家门口停下休息的时候,马匹将她们家的稻谷吃完了,导致家中无法生活。这关系到的就不仅只是一场官司的输赢问题了,更是一场关于民与军之间的判决,影响到的是百姓心中对军官的印象。石敬瑭为展示自己为官清廉,立马将士兵喊来调查此事的真实性。
被叫来的这位士兵并不承认有此事,报案的妇女也没有明确证据可以证明,附近的村民都没有看见士兵的马吃稻谷。
按照这样的情节发展下去,农妇无人证亦无物证,那么士兵自然不用承担责任,这件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因为始终是农妇自己没能掌握更多的证据来举证,因此妇女也没有太大的意见。
石敬瑭却想要树立好名声,亦不愿百姓认为军中仗势欺人,石敬瑭始终改不了自己莽夫的人设,既然农妇没有人证物证,士兵也不承认此事,
真相如何或许只有马才知道,那就只能把马给杀了,看看到底肠子里有没有稻谷,孰是孰非,一眼便能定案。
这个主意一出便马上有人附和,但又觉得有不妥之处,
为看看是否真实存在的一点稻谷,就要杀死军中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马匹,这已经是得不偿失,且恰好妇女又认不出那一匹马是哪个,那么是不是要将马匹全部杀掉才能判断是不是吃了稻谷呢?但怎么可能为那一点的可能虚无缥缈的真相而去损害军中的利益呢?
妇女便想了想也不值得,毕竟军中的战马才是重要的,这概率太小,胜算也太小,思考后便说不告了不告了。士兵也很慌,毕竟马匹陪伴自己这么久,也有感情,一听要杀掉马匹,想着这么一点损失,赔偿一点就好,也不必小事变大事。如果石敬瑭就这样结案,想必他的名声也会传遍十里,此事亦会变成一段佳话以流传。
但石敬瑭终究抵不过莽夫的气质,一听这样一个好机会怎么能够错过,
笃定的说必须杀,有稻谷就杀士兵,没有稻谷就把说谎的妇人给杀死。石敬瑭此举无异于是在扩大此事的严重性,也没有公正廉洁的对待,更是缺乏所谓的公正严厉,有的只是做官的盲目官威。
此时,妇女和士兵都甚感绝望,没想到事情会变得如此严重,还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石敬瑭的行动力也是十分强,二话不说,战马便在他眼皮也不眨的情况下,被刨开肚子,倒在血泊之中,
士兵和妇女也被此举吓到昏迷,马肠剖开后,肚中没有稻谷,于是妇女被杀。
此事被记载到《旧五代书·晋书·高祖本纪》中,数年来,人们都以此事来称赞石敬瑭,说他在断案方面明断是非、不敷衍了事,没人能够随意欺骗他。
这个案例发生以后,便再也没有人敢去找他处理案件,断案断出的是百姓对他的一种恶劣的鲁莽,而不是公正廉洁,也没人造次。这样的办案方式也丝毫没有可取之处,有的只是百姓对石敬瑭的偏见鲁莽的认识,存在的只有一种滥杀无辜的影响。
参考资料:
《拒礼诗》
《旧五代书·晋书·高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