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时代,总有这一类人存在,他们年轻却势不可挡,面对一个个强敌,他们总能做到摧枯拉朽。每当这样的人物出现在历史中,我们总是赞叹他们是天才,总是仰望他们的天下驰骋!这样的人究竟是先天而成的奇迹,还是后天锤炼的英雄,平凡如你我的大多数很难窥见其中真谛。有人说,天才不可学,因为这样的人根本无法学;也有人说,天才可琢磨,真正琢磨到一点,你就可以脱胎换骨。
什么时候,年轻都是把双刃剑,厉害的那一类人往往能把年轻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在他们身上,年轻不是幼稚,更不是渺小,那是一份老成之人无法比拼的志气、勇气、锐气。什么样的势不可挡才是天下无敌的?当年轻与霸气并驾齐驱的时候,很显然,后唐的李存勖就是这样的人物,他辉煌的前半生很是值得我们去观摩。
年轻,如果有格局,那日后必是个厉害角色
年轻往往意味着看不清,看不透,但这并不意味着看清看透的人必须是老成之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缺少这个意识,有人之所以是天才,只不过他们有这先天意识吧了,作为不是天才的大多数,人们只说笨鸟先飞,其实笨鸟朝哪里飞更重要,勤在格局才是年轻人去拼杀的第一要义。
李存勖就是一个年轻有格局的家伙,其实大可不必去深究他的这种格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先天有的后天肯定更有,先天没的后天多练也能有。天复二年,李存勖他爹李克用因两次被朱温围困在太原城而感到忧虑不安,在危局的阴云下,忧患让李克用失去了看清看透格局的能力,但年轻的李存勖看清看透了,他是这样告诉他爹的:物不到极点不会反复,恶不到极点不会消亡。朱温威逼天子,觊觎帝位,陷害良善,可谓是自取灭亡。我家三代尽忠大唐,如今虽因势穷力屈无法报效,但也无愧于心。父亲您应忍耐静观,积蓄力量,以待朱温衰弱之时再图复兴,怎能轻易就灰心丧气呢。
李存勖年少之时就有如此格局,这才是他日后成为厉害角色的真正底气,所以说,无论准备去拼杀还是正在拼杀的年轻人,没有善格局的底气,赶紧停下来去修炼。
年轻,善立断,是站稳脚跟的关键
毛主席曾盛赞过李存勖,说他是个善断的俊杰。李存勖叱咤风云的人生,第一次也是关系到他能否站稳脚跟的善断之举发生在他继位不久。天佑五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时年二十四岁。当时,围绕在他周围的尽是手握重兵的叔父、兄长,有重兵在手,叔父兄长们自然不愿甘拜下风,可正当他们意欲谋害李存勖时,李存勖表面沉着应对,背地却抢先布阵,还未等叔父等人寻到合适机会,李存勖已果断地将他们斩杀在了府中。善立断往往意味着出手不凡,李存勖正是靠这杀气腾腾的出手不凡在国内站稳了脚跟。
强敌面前,沉着寻机,果断出手,年轻人要懂得先一步祭出杀招的重要。
年轻,有志气,方有英雄气概
年轻人去拼杀,一定要有热血沸腾的理由,这才是真正的志气,有志气的热血男儿才会自带气场。相传,李克用临终时,曾亲手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将那三支箭交到李存勖手里的时候,李克用对他的儿子说:燕王刘仁恭是我所立,契丹耶律阿保机曾与我约为兄弟,如今这两人都背叛与我,投奔了世仇朱温。我给你的这三支箭就是我李家三敌,接过此箭,我儿你定要灭了他们,为我洗恨!李克用死后,这三支立志之箭一直被李存勖供奉在家庙中,每逢征战必以少牢之礼请出祭祀,纵横沙场更是一直背负三箭,平桀燕、败契丹、灭后梁,每战皆是如此,可以说,李存勖的辉煌征程就是不辱三箭使命的志气之战。
为年轻立一个热血豪迈的志向,让志气扎根于心,纵使不能成就天下英雄,也一定能成就自我英雄。
年轻,有锐气,方能让摧枯拉朽
年轻就要是一把越磨越锐,技高人胆大的尖刀。抓住机会不怕输,这是老成之人难有的心劲,拼杀,有时候拼的就是这股子心劲。李存勖的一战成名,屡战屡胜可以说是一幕幕尖刀下的摧枯拉朽。天佑五年,在国内站稳脚跟后,李存勖旋即率军救援潞州,潞州之战可以说是李存勖的成名之战。当时,朱温梁军料定年轻继位的李存勖根本没有进军挑战的勇气,所以对此毫无防范。李存勖伏兵于三垂冈下,抓住天降大雾的良机直攻而去,面对这把突然杀到的尖刀,梁军顿时方寸大乱,溃败而去。
这一战几乎就是李存勖征战生涯的缩影,当后梁朱温眼见这一切的时候,不由地发出了绝望长叹: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虽死犹生啊。我的儿子们跟他一比,简直如同猪狗一般。后世很多人都认为战场上的李存勖几乎就是另一个李世民,无论自己多弱,无论对手多强,如李世民一样,李存勖总能敏锐地看到强敌的薄弱处,进而给出锐不可挡地致命一击。从这等强人身上,你能清晰地看到,真正的锐气不是蛮勇之气,那是一种狭路见天地的锐利杀气。
这种锐气对年轻人太重要了,时刻让自己像一把锐利的尖刀,时刻盯着狭路中可能闪出的一线天,一击之下,庞然大物轰然倒塌,这样一战成名的机会属于年轻人,也只属于年轻人。
练格局,立志气,善立断,敢出击——如此磨练,如此打拼,也许你就是下一个进击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