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辽国的萧太后,那可是与秦宣太后,吕太后,武则天齐名的人物。她是辽国景宗的皇后。
乾亨四年(982)九月,辽景宗死于西京道的焦山(今山西大同)行在所,享年三十五岁。葬于乾陵(今辽宁北镇)。不是武则天的乾陵啊。那时他的长子耶律隆绪仅仅12岁。萧太后才三十岁,于是她代替儿子执掌政权。
认真看一下辽史,辽国的几任皇后都是萧氏。而唯独这个萧太后赫赫有名。先来介绍一下这位萧太后。她的名字叫萧绰。
萧绰(953—1009)小字燕燕,北府宰相萧思温的第三女。母亲是燕国大长公主,也就是辽穆宗的姐姐。萧燕燕与景宗是表兄妹关系。15岁嫁辽景宗,16岁生长女,17岁生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保宁元年(969)五月,萧绰被册封为皇后。
辽景宗身体一直不好,军国大事除了依靠蕃汉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他的皇后萧绰,萧燕燕和武则天处境相似,也是和皇帝丈夫同管天下。也就是萧太后的执政能力在景宗在世时就得到很好地锻炼。因而景宗的任何善举都有萧绰的一份功劳。
乾亨四年(982)九月,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绰被尊为皇太后。
萧太后挺有政治手腕,赏罚分明。群臣对她很忠诚。在于宋的的战争中她还亲自到前线督战。北宋名将杨业就是被她擒到的。也是她与宋真宗商议共同签订了澶渊之盟,此后几十年宋朝和辽国一直保持着和平的状态,她执政达27年之久,使辽国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可以这样说萧太后是辽代文武全能的政治家。
统和二十七年十一月,萧绰把权力交给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绰因病崩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次年,葬乾陵。
面对母亲为他辛苦缔造的繁荣,圣宗肯定不会亏待自己的母亲。据说陪葬的物品不次于清朝的慈禧。这当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垂涎。她的墓葬据说被盗过5次。既然被盗过5次,她的寿衣没人敢碰是不可能的。
没人敢碰,那应该还是在她的坟墓里,而事实上她的黄金寿衣是在拍卖会上被发现的,是在90年代以后在拍卖市场上陆续被发现的。
由于丰厚的陪葬,使得她死后也不得安息。
等到110年后,金国灭辽,金国士兵自然不放过萧太后的陵墓,于是挖开了陵墓。抢走许多金银首饰,这是第一次被盗。后来金人迁都汴京后,辽地荒芜,而南方盗墓贼趁虚而入,再次大规模进入辽陵进行洗劫。这是乾陵第二次被盗。
民国时期,因为战乱很多人流离失所,当地人又开始关注乾陵。因为传说里面有很多金银财宝,所以乾陵被当地饥民挖掘。这是乾陵第三次被盗。后来,日军占领东北后,又以调查的名义再次对陵墓进行发掘。这是第四次。
到上世纪90年代初,乾陵再次被专业的盗墓集团盗掘。这是乾陵第五次被盗。
据说在1995年,萧太后的“金缕寿衣”出现在了辽宁的古文物市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萧太后的寿衣一经出土,直接让西汉的金缕玉衣黯然失色。
这件金寿衣的全名是"金丝镶嵌四凤"。它由10730颗黄金和数百颗大小不一的宝石打造而成,光寿衣重量就十几斤,自然是价值不菲。仅其工艺和材质就价值连城。
据考证,制作这件寿衣至少需要上千名顶级工匠七八个月的时间,所以当时著名的文物专家裴元波先生曾估计其价值至少在34亿元以上,比10亿元的金缕玉衣还贵。
“金缕寿衣”问世,专家考证不是近代出土,萧太后的寿衣在金兵第一次挖掘乾陵的时候就已经被挖出来了,只是在这期间被人收藏,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被拿出来拍卖,所以这三十四亿的寿衣不是盗墓者不会动,只是已经被人拿走了。
如果无人碰她的寿衣,人们就不会知道有这件寿衣的存在,更不会有34亿的高价。
小编有话说:
萧太后的墓葬多次被盗还是因为厚葬的结果。从古至今我们都希望死人不被打扰,结果因为厚葬,估计萧太后骨子渣都不剩下一点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女政治家最后落到这个结果,不免让人为她惋惜。幸好她还给后人留下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