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洪那么有钱?
其实,只要去看看曹氏的家谱,心里大概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了。
很多人看曹氏家族的事,总是习惯以“曹腾→曹嵩→曹操”的脉络去看,但这终究是隔了一层关系,曹嵩有钱是留给儿子曹操、曹德的,和从子曹洪无关。
所以讲道理,曹洪有钱,是来自父、祖的余荫。
可惜曹洪之父是没有记载的,曹洪的祖父是曹腾大哥还是二哥,也未可知,唯一能从史书上知道的是,曹洪得过伯父曹鼎的好处。
所以,曹洪的钱是祖父、父亲传承下来的,还是伯父曹鼎“转移财产”而来的?只能靠脑补了。
下图是笔者制作的【谯县曹氏族谱】部分。
后面是闲话,谈谈曹鼎、曹洪这一支脉的若干话题。
在《魏书》记载中,曹洪年轻时在蕲春当过县长,虽然比不上袁绍的濮阳令,也比不上曹操的顿丘令,但好歹也算是出任了地方。从当时的权贵子弟的出仕履历看,他这也算是正常起步了。
《魏书》曰:洪伯父鼎为尚书令,任洪为蕲春长。
《魏书》中这一句,透露了一个信息:曹洪的官,是伯父曹鼎帮忙搞定的。毕竟朝中有人好办事。
我们再来看看曹鼎。
曹鼎在史书上的记载还是有几条的,他喊曹腾应该是叔父,显然也是靠着叔父的关系才能入朝廷,他的平辈中,还有曹炽(曹仁的父亲)、曹瑜等人,显然,曹腾在朝廷中几十年,把子侄们都弄到朝廷里做官了,甚至兄长曹褒也做到了颍川太守,这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写照嘛!
曹炽等人的记载太少,曹鼎倒是有几条,可以整理出履历有:
在范书《蔡衍传》中,曹鼎担任河间相期间,还贪污了上千万钱,被蔡衍弹劾,曹腾还为此特意去请大将军梁冀帮忙写信求情,蔡衍置之不理,最后把曹鼎判了“输作左校”。
梁冀的卒年是159年,可见这个故事发生在159之前。
而曹操是在174年出仕,后来做到顿丘令,178年因“宋后巫蛊案”被牵连免职。
曹洪比曹操年纪小,他能出任地方的时间,大概也是在174-178年之间。
由此可见,曹鼎后来又复出了,又做到尚书令(曹洪传),还曾担任吴郡太守(《曹休传》及曹鼎墓砖吻合)。
曹鼎、曹休之父与宋后案的脑洞
另据我考证,灵帝立宋后时,奏章上的“臣鼎”很可能就是曹鼎,他能和公卿大臣们一同奏请天子立后,可见他在朝廷中地位不差;《武帝纪》又说曹操从妹嫁给宋后的兄弟,这位曹氏很可能就是曹鼎的女儿。(都是大胆猜测)
“宋后巫蛊案”时,曹氏家族的官员被集体清算,史书上有“曹操被牵连,从顿丘令的任上被撤下来”的记载,其实不用说,曹鼎、曹洪如果在做官,也必然会被清算的。
曹洪的早年履历也戛然而止,只有一个“蕲春令”,可以推测,曹洪也是因为此案被免官,然后他选择回家做富家翁去了。
而曹鼎呢?史书也没有记载,倒是“曹鼎之子/曹休之父”的记载颇让人玩味。
《曹休传》上说:休年十余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江至吴。
我目前没看到有人对这段记载作出什么解读来,颇感遗憾。
大家试想:如果“曹休之父”的死亡不是因为遭受什么变故的话,为何要“独与一客担丧假葬”?——高官子弟的葬礼怎么沦落至如此寒酸?
末了,曹休还要带着母亲一同背井离乡,改去吴地居住?
——为何要脱离家族故乡,去偏僻的吴地?这是避难吗?
联系《后汉书·皇后纪下》中,宋后父子被诛杀后,也有改葬回乡的记载,可见,曹休之父死得并不简单!极可能与巫蛊案有关!
曹鼎之墓是在曹氏墓地,如果没有迁葬的话,那么曹鼎可能死在178年案发之前,但是其子就没有那么好运,被牵连清算,被诛杀,草草埋葬,然后孙子曹休被迫离开故乡、脱离家族。
也由此,可以推算出曹休的生年在(178-11=167)之前。
曹仁兄弟享受的余萌
曹家不但曹洪有钱,其实曹仁也很有钱的。
曹仁的弟弟曹纯,“承父业,富于财,僮仆人客以百数”,曹仁“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显然,这都是家底殷实的缘故啊!
曹仁的父亲曹炽,叔父曹胤,都在朝廷做官,在177年,两人的墓碑已经立在曹氏家族墓区了。曹炽年仅39岁,曹胤应该更年轻。
这两位兄弟没赶上178年曹氏家族被清算,算是不幸中的小幸运了。
别看曹炽年仅39岁,但是给两位儿子留下了一大笔遗产,让他们过上飞鹰走马,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捞钱的速度还是挺强的。
曹操家底殷实,可惜无福全部消受
自从陈寅恪说了曹魏是“寒门政权”,然后被易中天在著作中宣传过后,很多人知道了这个说法。然而更多的人对“寒门”两个字有误解,以为这是“穷”的意思,实在是谬之千里了。
曹操的父亲曹嵩官运亨通,身体挺好,没有早死如曹炽兄弟,也没有被政治清算致死如曹休之父,所以家财一直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父亲没死,曹操也无法继承大笔遗产,后来,曹嵩又不支持曹操反董,反而带着财产去了徐州,所以曹操在起兵之时,确实没有得到曹嵩太多资助,在这一点曹操没有曹仁、曹洪阔气,显得有些拮据罢了。
《吴书》说曹嵩前往泰山的路上,“辎重百余辆”,可见阔绰,只可惜被陶谦的士兵给劫走了,曹操真没享受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