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因汉室实力衰微,而汉献帝又生性怯懦,能力不足,不足以服天下。于是各路诸侯便寻找借口,或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自命汉室宗亲,以正统身份自居,讨伐汉贼。但无论是各种借口,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争夺天下。即便是到了三国后期,虽然总体来说,魏蜀吴三国并立,局势渐渐稳定,但是实际上,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各方势力依旧在不断地摩擦碰撞。
曹魏实力最强,野心也不小,一心想要吞并蜀汉、孙吴,一统天下,没成想,到最后却便宜了一直默不吭声的司马家族。但在曹氏家族权力的更迭中,却也出现了不少令人费解的事。就例如曹丕在经历了残酷的皇位角逐后,打败了众多兄弟,成功上位后发生的一件事。在其上位后,便对诸位兄弟十分残忍。先有曹植的七步成诗,后又有曹丕置曹洪于死地。但是曹丕到底为什么要杀曹洪呢?
第一、 先介绍曹丕、曹洪两兄弟
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开国皇帝,魏武帝曹操次子。据史料记载,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自身也有不俗的才能。毕竟其能够在曹操的众多儿子中脱颖而出,自然自身实力是十分优秀的。但是曹操怎么也没想到,在曹丕成功上位之后,他的本性就会如此迅速地暴露无遗。睚眦必报、心胸狭隘、城府极深,难以捉摸。
而接下来再说曹洪。曹洪,字子廉,沛国谯人。曹洪是魏武帝曹操从弟,也就是曹丕的叔叔。而提起曹洪,想必大家对其印象最深的,还是战场舍马救曹操了。据史书记载:"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由此可见曹洪对于曹操的忠心不二。而除了其对于曹操的忠心外,曹洪本身实力也不低,是曹操麾下难得的虎将。
在曹操征战天下的过程中,曹洪也一直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平定兖州、征讨刘表、讨伐祝臂,皆有曹洪的参与。而在官渡之战中,曹洪更是被曹操委以重任,在留守大本营时,直接率军击退了张郃、高览等人的攻击。汉中之战时,曹洪更是与曹休一起抵御刘备的进攻,并大败蜀军,斩杀蜀军将领吴兰、任夔等人。纵观其战绩,曹洪可以算得上是曹操麾下排名靠前的武将了。
第二、 曹洪在曹丕未上位之时,曾得罪过曹丕
曹洪虽然救过曹操性命,并因此深得曹操的信任,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其会得新帝重用。即便曹洪一开始便跟随曹操,并与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同为曹操倚重的主帅,但是曹丕依旧不将曹洪放在眼里。而据史料记载,曹洪虽然生为武将,但极为爱财,更是善于收敛财富。曹操都曾感叹:"我家人那得如子廉耶!"
但曹洪虽然十分爱财,且颇为富有,但是其却也十分吝啬。在曹丕还是太子时,因为曹操尚在,自己手中并无多少钱财,便打算向富有的曹洪借一百匹绢。但是曹洪并没有答应曹丕,不肯将这一百匹绢借给曹丕。当时的曹丕被拒绝之后,即便十分恼怒,但由于尚未得势,也只好忍耐下来。而在曹丕顺利登基继位后,其便向曹洪发难。
据《三国志》记载:"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所以说,曹丕对于曹洪当时没借给他东西,还是怀恨在心的。但是幸而曹丕虽然不理智,但其有一个理智的母亲和皇后。卞夫人深知曹洪在军中的地位,且其曾舍命救过曹操,若是杀了曹洪,只怕会让一众老臣寒心。极力劝阻之下,曹丕才没有杀了曹洪。
第三、曹丕多次出征失利,导致曹丕对曹洪的杀意更胜
上文也已经提到了,曹丕性格狭隘,睚眦必报。正是由于曹洪曾拒绝借给曹丕钱物,而曹丕又一直怀恨在心,因此曹洪才惹祸上身。但是曹丕向曹洪发难,个人认为并不只是这一个原因。毕竟曹丕城府极深,又善于忍耐,其怎么会贸然做出这样影响自己声名和曹魏局势的事情呢?
这就不得不提起曹丕发动的数次战争了。曹丕在顺利登基后,为壮大自身威望,便下令发动三次南征,讨伐东吴。但三次却皆以失败告终。曹丕因此大为失望,再加之性格上的缺陷,其更是处于暴怒的边缘。而回忆起从前曹洪对于自己的轻视,曹丕便忍不住对曹洪的杀意了。由此可知,曹丕因为性格狭隘,睚眦必报,而曹洪又得罪过曹丕,因此才会想杀了曹洪。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