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惠死后,朱温有着怎样的转变?他为何会被亲儿子所杀?

张惠死后,朱温有着怎样的转变?他为何会被亲儿子所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28 更新时间:2023/12/7 3:18:55

朱温,即梁太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开国皇帝,他在位六年,最后却被亲子朱友珪弑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梁太祖朱温卧病在床,三子朱友珪带500牙兵闯入,朱温大骂:“我早怀疑你会反叛,后悔没早点下手杀了你,你竟要弑父?”儿子瞪眼对骂:“你这乱伦的老畜生,早该碎尸万段!” 家将一剑刺入朱温腹部,朱温挣扎一会死去。

梁太祖朱温,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朱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才干非凡,但又奸诈嗜杀;他非常勇猛,却又荒淫无比。他反复无常,一生多次易主,直至自己登上皇位。

朱温出生贫穷,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兄弟3人投靠刘崇,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后来与哥哥参加了黄巢起义军,屡立战功,成为军中一员大将,之后归降唐僖宗

僖宗大喜:“真是天赐我也!”却没想到为自己引来了一头“狼”。朱温后来完全背叛了唐朝,灭了唐朝,他先后扶持又除掉了唐昭宗唐哀帝,然后自己登上皇位。

朱温为人狠毒,他的滥杀史上罕见,他曾一晚上命人杀掉了3000名俘虏,还滥杀部属和士兵。但他的妻子张惠却是一个非凡的人,对他成就霸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张惠与朱温是同乡,都是砀山人,张惠出身富裕之家,有修养,又懂军事与政治谋略。既有温柔的一面,又有英武的一面,照顾朱温体贴入微同时还有让朱温钦佩的计谋。

因此,在这位刚柔并济、贤惠机智的妻子面前,朱温的勇猛狡诈反而显得很粗浅了,朱温的暴躁也收敛了很多。一应内事由妻子作主,外事包括作战也让朱温心服口服。

朱温凡遇不能决的都会请教张惠,而张惠的分析常常切中要害。哪怕朱温已在出征路上,如张惠派使者追上说战局不利要他回营,他也毫不迟疑收兵返回。

朱温狡诈多疑,动不动就处死将士,连亲儿子也不放过。张惠对此很明白,总是尽最大努力去约束他。一次,朱温长子朱友裕奉命去攻打朱瑾,但没有抓到朱瑾。

朱温非常恼怒,怀疑长子私通朱瑾欲谋反,吓得朱友裕逃进了深山。为让父子和好,张惠私下派人接回儿子,让他向父亲请罪,朱温勃然大怒要处死儿子。

这时,张惠赶紧光脚从内室跑出来,拉着朱温的手哭道:“他回来向你请罪,这不表明他没有谋反吗?为何还要杀他?”朱温看着妻儿,心下一软,赦免了儿子。

但这事还没完,朱瑾战败逃走。他的妻子却被朱温看到,张惠见朱温动了邪念,就派人把朱瑾妻请来,推心置腹地说了一番话,说得一旁的朱温都流泪了。

朱温大受触动,想想也愧对朱瑾,朱瑾帮助自己在河南站稳脚跟,如今占了他领地,目的已达到,何必再强占他妻子,不如将她送去做尼姑,也让妻子放心。

朱温和张惠共同生活了20多年,在朱温灭唐建梁前夕生病去世,确实甚为惋惜。朱温得知张惠病重,匆忙赶回。临终前,她劝朱温:

“你有建霸业的志气,我没法阻止。但你凡事应三思而后行。切记不要杀部下、贪恋酒色,如果你能答应,那我就放心去了。”

朱温忙说:“我一定听从。”

张惠死后,朱温很悲痛,众多将士悲伤不已。

朱温常滥杀下属,都没人敢出来求请,只有张惠时常来解救,几句温柔的话使朱温怒气全消,因此很多将士都很感激张惠,其他人对张惠也是充满敬仰。

张惠对朱温的两个妾室也很和善,与她们和睦相处,从不会嫉妒她们年轻貌美,更不会去加害她们。

朱温因为张惠的贤惠,没有妻妾成群。但张惠死后,朱温少了约束,开始纵情声色,完全忘记了妻子的临终遗言,竟和儿媳乱伦,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朱温的儿子们为了谋取皇位,投其所好、心甘情愿地奉上自己的妻子。朱温在病中答应曲意伺候他的儿媳王氏将皇位传给他的丈夫朱友文(朱温养子)。

朱温的三儿子朱友珪和妻子听到此消息,十分嫉恨,决心杀了朱温,夺取皇位。于是朱友珪和家将冯廷锷带领500名士兵,说是奉旨入宫,混入皇宫,分散各处埋伏。

夜深人静,朱友珪和士兵们冲进朱温的寝宫,侍卫们十分憎恨荒淫暴虐的朱温,此刻都纷纷逃窜,只剩朱温1人。朱温揭开账子,见朱友珪带兵杀入,破口大骂:

“我早就怀疑你有谋反之心,后悔没早点杀了你!你这逆子竟要弑父,天理难容啊!”

朱友珪瞪眼对骂:“你这乱伦的老畜生,早该把你碎尸万段了!”冯廷锷挺剑扑向床边,朱温慌忙下床躲在柱后,连躲3剑,但毕竟在病中,几次躲闪下来头昏眼花,一下颓倒在床。

这时,家将冯廷锷上前一剑刺进朱温的腹部,就这样,毫无抵抗力的朱温挣扎了一会便死去了。

朱温在病中被儿子弑杀,连侍卫都离他而去不愿帮他,令人唏嘘啊。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少不了支持他的女人。朱温一生最幸运的是遇到了谋略过人的妻子张惠,成就了霸业,但妻子不能护他一世,在他登基前撒手尘寰。

没有了妻子的辅佐与约束,也忘记了妻子“戒杀远色”的告诫,终让朱温失道寡助,日益荒淫暴虐,一步步走向悲剧。正所谓,不听妻子言,悲剧在眼前!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从贵妃晋封为皇贵妃,为何成了后宫妃嫔最难逾越的鸿沟?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清朝的后宫等级制度经过努尔哈赤时期的“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皇太极时期的“位号既明,等威渐辨”;顺治皇帝的多方摸索,“议定而未行”;直到康熙年间才“典制大备”,形成了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明确制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根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康熙以后,典制大备。

  • 松锦大战崇祯皇帝是怎么操作的?做了哪些决定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松锦大战,明朝,战史风云

    在大明朝崇祯时期,关外的满清皇太极接过了他老爹反抗的大旗,继续在关外进攻关宁防线,只不过他的攻击力度不太大,他正忙着建立满清,而在大明的关内,李自成等一大批的人也在忙着起义,他们这些人手里都有着几十万的大军,相对而言,大明就有些尴尬了,手里往往都只有几千几万人来对抗起义军,满清的关外大军和大明内部的

  • 蒙古铁骑踏遍了亚欧大陆 他们究竟是怎么败在朱元璋手里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蒙古,朱元璋,历史解密

    历史上,元朝的蒙古人凭借着自己几乎无敌的骑兵,打下了宋氏的江山。不仅如此,他们还征战四方,铁骑踏遍了亚欧大陆。当然,宋朝的灭亡可以说是咎由自取,皇帝昏庸,国内混乱,早已脆弱的不堪一击。又因为多年的重文轻武,导致军力孱弱,在遇到猛如猎虎的蒙古骑兵,自然是毫无抵抗之力。蒙古骑兵可以说一战成名,其威名几乎

  • 8岁儿子登基,母亲想当太后却被满门抄斩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衎,汉朝,野史秘闻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驾崩,19岁的太子刘骜继位,史称汉成帝。汉成帝称帝之时,汉元帝时期遗留下来的宦官势力极其庞大,为了制衡宦官,汉元帝出了一个损招,用外戚对付宦官,于是,太后王政君家族中,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王莽更是年仅24岁,便进入中枢为官。公元前18年,汉成帝将赵飞燕、赵合德这对姐妹

  • 樊哙:西汉相国之一,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风云人物

    樊哙,西汉时期开国元勋、军事统帅,担任过大将军、左丞相的职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后随刘邦四处征战,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使刘邦得以脱险。公元前189年去世,谥号武侯。人

  • 想成为皇后需要一个好出身,刘娥到底又是什么出身?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想要皇后需要一个好出身,而宋朝章献明肃皇后刘娥,曾因为出身寒微,数次被群臣反对立为皇后。刘娥的到底是什么出身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当初宋真宗赵恒提议立德妃刘娥为皇后,遭到以赵安仁为典型的部分大臣反对,理由是“刘德妃家世寒微,不如沈才人出于相门”。说

  • 提起历史上的柏壁之战,李世民如何绝处逢生、以弱胜强?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柏壁之战,李世民,战史风云

    在《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评书、影视中,白壁关之战都是一场重头戏。在这场大戏中,李唐阵营的秦叔宝与刘五舟(即刘武周)阵营的尉迟敬德上演了一场龙争虎斗。结果,秦、尉迟双方“三鞭换两锏”,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双方更是英雄相惜,促成了尉迟恭加入唐营,一片其乐融融大团圆。白壁关之战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

  • 秦救楚之战:申包胥在秦宫前哭泣七天七夜,终于搬来救兵救了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救楚之战,春秋,历史解密

    大家都听过伍子胥的故事,他掘楚平王坟墓鞭尸,带领吴军攻破楚国首都都郢。而这里述说的主人公是伍子胥的朋友,也是个传奇人物,名字叫申包胥。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了之后,伍子胥逃亡,遇到申包胥,伍子胥说,我一定要报仇,必复(通“覆”字)楚国。申包胥说,哥们加油,但是你灭楚国,我就一定要复兴楚国。伍子胥辗转

  • 寿安公主与丈夫两地分居,居然怀孕了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寿安公主,清朝,野史秘闻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无论哪个王朝,皇帝的女儿都是金枝,公主在与丈夫结婚后是驸马,驸马的家族也成了贵族。一家有再不喜欢公主,因为姻亲,家人也要尊重她。虽然表面看起来很高贵和幸福,但从内心来看,皇帝家庭中诞生的儿女,也有着自己的痛苦。即使是皇帝也无法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更不用说公主了。那个时期的大多数

  • 金日磾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金日磾,汉朝,风云人物

    我国封建社会以忠义为核心,例如忠义代名词的关羽,舍生取义的文天祥,以及矢志不渝抗击清朝入侵李定国等。汉武帝时期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其核心就是忠孝仁义,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诞生了很多忠臣,例如为了国家安全的朱买臣,处于异国他乡而保持自我的志节的苏武,以及世代名将李广等人,他们都是历代学习榜样。除了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