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从贵妃晋封为皇贵妃,为何成了后宫妃嫔最难逾越的鸿沟?

从贵妃晋封为皇贵妃,为何成了后宫妃嫔最难逾越的鸿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685 更新时间:2023/12/7 3:21:22

清朝的后宫等级制度经过努尔哈赤时期的“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皇太极时期的“位号既明,等威渐辨”;顺治皇帝的多方摸索,“议定而未行”;直到康熙年间才“典制大备”,形成了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明确制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

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其中,东六宫为“景仁,承乾,锺粹,延禧,永和,景阳”;西六宫为“永寿,翊坤,储秀,祥,长春,咸福”。皇贵妃及其贵妃、妃、嫔等居于东、西十二宫;而贵人、常在、答应则随上述高等妃嫔居住。

清朝奉行“一夫一妻多妾”婚姻制度,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皇帝虽然同样奉行此等婚姻制度,但具体的施行办法自然更光明正大、理所应当。

皇后,位列中宫,母仪天下,乃系皇帝的“正妻”;皇贵妃、贵妃、妃、嫔乃系皇帝的“妾室”,拥有封号、可入正史;而贵人、常在、答应就相当于皇帝的“通房丫头”,既是高等妃嫔的奴仆,又有侍奉皇帝的责任。

除皇后外,其余后宫妇人均称“妃嫔”,而皇贵妃即为妃嫔之首,地位仅次于皇后,一般情况下“形同副后”。正因如此,清朝宫廷对于皇贵妃的晋封极为慎重,所以,从贵妃晋封为皇贵妃就成了后宫妃嫔最难逾越的一道鸿沟。其晋封难度之大,甚至可以比拟“继立皇后”的难度。

那么,从晋封为皇贵妃,到底有多难?我们从皇贵妃晋封的4种情况中,就能明确看出:

其一、递补亡后,最终晋封

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入葬景陵地宫,康熙皇帝下令晋贵妃佟佳氏为皇贵妃,成为康熙后宫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康熙皇帝虽然念于“克后嫌疑”,直到佟佳氏临终才将其晋封为皇后,但也开启了从皇贵妃向皇后过渡的继立办法。

也就是说,皇后崩逝、中宫虚悬,皇帝需要先册封一位“摄六宫事”的皇贵妃,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再予以册封,继立为后。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继皇后那拉氏,就是经过了“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的过程。

这类皇贵妃的册封,需要“位次相当、循序而进”,需要“秀毓名门,祥钟世德”,更需要得到皇太后的首肯。但更重要的是,这位妃嫔需要皇帝的绝对看重,恩宠程度远非其他妃嫔能及。

其二、无意立后,统领后宫

乾隆三十年,继皇后那拉氏和乾隆皇帝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帝后矛盾”,继皇后被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基本等于废为了嫔位。继皇后虽然被“不废而废”,但其毕竟没有被明旨废黜,所以乾隆皇帝便晋封贵妃魏佳氏为皇贵妃,代行皇后职权,执掌后宫庶务。

这种无意封后,却能统领后宫的皇贵妃,最能表现皇贵妃的“形同副后”之意。

道光二十年,道光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崩逝,道光皇帝下令晋贵妃博尔济吉特氏为皇贵妃,“总摄后宫”。这位执掌后宫长达10年的皇贵妃,同样属于“无意立后,统领后宫”的代表。

这类皇贵妃基本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只需要皇帝恩宠非常、信任有加即可。

其三,临危晋封,以表殊荣

因为皇贵妃的“形同副后”,会对皇后的地位和权势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所以只要皇后能够正常行使职权,一般不会常设皇贵妃。注意,是不“常设”,并不包括短暂的、象征性、安慰性的临危晋封。

雍正三年十一月,皇后那拉氏在位,但贵妃年氏病重,雍正皇帝下令晋封其为皇贵妃;乾隆十年正月,皇后富察氏在位,但贵妃高佳氏病重,乾隆皇帝下令晋封其为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三月,皇后那拉氏在位,但贵妃苏氏病重,乾隆皇帝下令晋封其为皇贵妃。

这类用以临终安慰、或者用作“冲喜”之用的晋封,也是皇贵妃位分最为常见的晋封方式。很明显,这类皇贵妃同样需要皇帝的特殊恩宠。

其四、新皇恩宠,太妃晋升

先皇驾崩,新皇登基,出于对前朝妃嫔的抬爱和优待,新皇一般会对这些名义上的“庶母”予以后宫位分的晋升。这类皇贵妃的晋封,在晚清时期出现的极为频繁,咸丰皇帝的丽妃、祺嫔;同治皇帝的慧妃、珣妃、瑜妃、瑨嫔;光绪皇帝的瑾妃、珍妃等,都被后世帝王逐渐晋升为皇贵妃。

这类皇贵妃不关乎先帝,只关乎新皇或者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恩宠。

其五、道德淑范,亡后授追

此类皇贵妃的晋封,在于皇帝对薨逝妃嫔的念念不忘,或者新皇出于政治目的对前朝妃嫔的追封。

康熙帝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因“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而被雍正皇帝追封为皇贵妃。乾隆帝皇长子——永璜的生母富察氏,崩逝于乾隆皇帝登基之前,乾隆皇帝念其生育皇长子,将其追晋为皇贵妃。

此类皇贵妃的晋封原因,几乎不关乎晋封本人,只是为了抬升其子女的出身,或者寄托皇帝哀思。

综合来看,上述4种情况的皇贵妃位分晋封,都离不开皇帝的特殊恩宠,而这一条件却是清朝后宫妇人最想得到又最难得到的。从贵妃到皇贵妃,虽然只是一级之差,却不知要熬白多少青丝、平添多少皱褶甚至行将就木乃至薨后多年才能实现。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松锦大战崇祯皇帝是怎么操作的?做了哪些决定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松锦大战,明朝,战史风云

    在大明朝崇祯时期,关外的满清皇太极接过了他老爹反抗的大旗,继续在关外进攻关宁防线,只不过他的攻击力度不太大,他正忙着建立满清,而在大明的关内,李自成等一大批的人也在忙着起义,他们这些人手里都有着几十万的大军,相对而言,大明就有些尴尬了,手里往往都只有几千几万人来对抗起义军,满清的关外大军和大明内部的

  • 蒙古铁骑踏遍了亚欧大陆 他们究竟是怎么败在朱元璋手里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蒙古,朱元璋,历史解密

    历史上,元朝的蒙古人凭借着自己几乎无敌的骑兵,打下了宋氏的江山。不仅如此,他们还征战四方,铁骑踏遍了亚欧大陆。当然,宋朝的灭亡可以说是咎由自取,皇帝昏庸,国内混乱,早已脆弱的不堪一击。又因为多年的重文轻武,导致军力孱弱,在遇到猛如猎虎的蒙古骑兵,自然是毫无抵抗之力。蒙古骑兵可以说一战成名,其威名几乎

  • 8岁儿子登基,母亲想当太后却被满门抄斩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衎,汉朝,野史秘闻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驾崩,19岁的太子刘骜继位,史称汉成帝。汉成帝称帝之时,汉元帝时期遗留下来的宦官势力极其庞大,为了制衡宦官,汉元帝出了一个损招,用外戚对付宦官,于是,太后王政君家族中,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王莽更是年仅24岁,便进入中枢为官。公元前18年,汉成帝将赵飞燕、赵合德这对姐妹

  • 樊哙:西汉相国之一,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风云人物

    樊哙,西汉时期开国元勋、军事统帅,担任过大将军、左丞相的职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后随刘邦四处征战,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使刘邦得以脱险。公元前189年去世,谥号武侯。人

  • 想成为皇后需要一个好出身,刘娥到底又是什么出身?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想要皇后需要一个好出身,而宋朝章献明肃皇后刘娥,曾因为出身寒微,数次被群臣反对立为皇后。刘娥的到底是什么出身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当初宋真宗赵恒提议立德妃刘娥为皇后,遭到以赵安仁为典型的部分大臣反对,理由是“刘德妃家世寒微,不如沈才人出于相门”。说

  • 提起历史上的柏壁之战,李世民如何绝处逢生、以弱胜强?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柏壁之战,李世民,战史风云

    在《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评书、影视中,白壁关之战都是一场重头戏。在这场大戏中,李唐阵营的秦叔宝与刘五舟(即刘武周)阵营的尉迟敬德上演了一场龙争虎斗。结果,秦、尉迟双方“三鞭换两锏”,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双方更是英雄相惜,促成了尉迟恭加入唐营,一片其乐融融大团圆。白壁关之战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

  • 秦救楚之战:申包胥在秦宫前哭泣七天七夜,终于搬来救兵救了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救楚之战,春秋,历史解密

    大家都听过伍子胥的故事,他掘楚平王坟墓鞭尸,带领吴军攻破楚国首都都郢。而这里述说的主人公是伍子胥的朋友,也是个传奇人物,名字叫申包胥。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了之后,伍子胥逃亡,遇到申包胥,伍子胥说,我一定要报仇,必复(通“覆”字)楚国。申包胥说,哥们加油,但是你灭楚国,我就一定要复兴楚国。伍子胥辗转

  • 寿安公主与丈夫两地分居,居然怀孕了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寿安公主,清朝,野史秘闻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无论哪个王朝,皇帝的女儿都是金枝,公主在与丈夫结婚后是驸马,驸马的家族也成了贵族。一家有再不喜欢公主,因为姻亲,家人也要尊重她。虽然表面看起来很高贵和幸福,但从内心来看,皇帝家庭中诞生的儿女,也有着自己的痛苦。即使是皇帝也无法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更不用说公主了。那个时期的大多数

  • 金日磾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金日磾,汉朝,风云人物

    我国封建社会以忠义为核心,例如忠义代名词的关羽,舍生取义的文天祥,以及矢志不渝抗击清朝入侵李定国等。汉武帝时期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其核心就是忠孝仁义,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诞生了很多忠臣,例如为了国家安全的朱买臣,处于异国他乡而保持自我的志节的苏武,以及世代名将李广等人,他们都是历代学习榜样。除了汉族

  • 朱元璋登上皇帝大位后,为何要严禁军官、官吏蹴鞠?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蹴鞠运动最初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战国,发展于两汉、南北朝,繁荣于隋唐、两宋,之后不断向日本、高丽、法国、英国等世界各国传播。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那时的中国,是毫无争议的足球大国,是令世界各国瞩目和借鉴的足球强国。然而,这种在中国风靡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体育运动,不但没有像英国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