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提起历史上的柏壁之战,李世民如何绝处逢生、以弱胜强?

提起历史上的柏壁之战,李世民如何绝处逢生、以弱胜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671 更新时间:2023/12/7 8:03:59

在《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评书、影视中,白壁关之战都是一场重头戏。在这场大戏中,李唐阵营的秦叔宝与刘五舟(即刘武周)阵营的尉迟敬德上演了一场龙争虎斗。结果,秦、尉迟双方“三鞭换两锏”,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双方更是英雄相惜,促成了尉迟恭加入唐营,一片其乐融融大团圆。

白壁关之战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柏壁之战,发生在位于今天新绛西南的柏壁。说实话,历史往往比小说精彩得多。真实历史上的这场战役,绝不像评书中那般其乐融融,而是紧张刺激、跌宕起伏。李世民,这位隋末唐初的第一名将,用突破常规的指挥方式,绝处逢生、以弱胜强,成功扭转了逆境,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刚刚诞生不久的唐政权即遭遇到巨大的考验。依附于突厥势力的“定杨可汗”刘武周,接受部将宋金刚的建议,派宋金刚亲率大军南下攻唐。宋金刚不宣而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续攻克榆次(今山西晋中)、介州(今山西汾阳)等城市,直逼晋阳(今山西太原),打了唐政府一个措手不及。唐高祖李渊不敢怠慢,先后派出李仲文、裴寂等人领军救援,皆遭败绩。连李渊的心腹重臣裴寂被打得全军覆没,落荒而逃。

宋金刚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直取晋阳。晋阳守将是李渊的三儿子李元吉。李元吉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充分发挥了好汉不吃眼前亏的精神,丢下城池连夜逃回了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金刚不费吹灰之力即拿下了晋阳。晋阳是李唐王朝龙兴之地,也是战略后方,有着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在打下晋阳后,宋金刚继续扫荡河东地区,河东城池纷纷沦陷,只剩下西南一隅的绛州(今山西新绛)还在唐军手中,形势岌岌可危。

宋金刚派人联络驻守在河中的隋朝顽固派将领王行本,双方遥相呼应、互为沟壑,唐王朝遇到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考验,统治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毕竟河东是李唐的兴起之地,如果河东有失,新兴的唐政权势必会成为无根之草。同时,唐王朝的东进之路被切断,蜗居在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关中,无异于慢性自杀。新兴的政权将遭遇灭顶之灾。危急关头,李渊再次打出了自己的王牌:秦王李世民。

对于此次出兵河东,李渊其实是没多少信心的。在此前,他甚至想放弃河东,窝在关中混日子,能混一天算一天。好在秦王李世民力排众议,力主出兵,李渊才下定了决心。李世民率军东渡黄河,驻扎在黄河东岸的柏璧,联合驻军绛州的唐军,与驻军晋州(今山西临汾)的宋金刚抗衡。此时河东地区遭到严重的破坏,李世民发布告示,大力宣传军民一家,先解决粮草的燃眉之急。但此时唐军兵力仍处于劣势,并无战胜宋金刚的把握。从不打无把握之仗的李世民决定坚守不战,与宋金刚长期对峙。

双方一直对峙了一百多天,李世民的主力部队一直坚守不战,宋金刚的内心逐渐不安起来。这段时间内,他的盟友吕崇茂、王行本等人皆被唐军吃掉。而他派出救援吕崇茂的尉迟敬德也被李世民派出的秦叔宝、殷开山击败(这就是评书中“三鞭换两锏”的原型)。这还不算,更要命的是,他已经断粮了!连续一百多天的坐吃山空,纵使一座粮山,也要被吃空了。而他的运粮通道,也早已被李世民派人切断。所以,此时常规的应对自然是退兵补充粮草。

但宋金刚却不敢退,因为对方毫无撤退的迹象,显然粮草充足。如果自己一退,对方势必追击,到时候必将兵败如山倒。其实,虽然之前李世民筹集了不少粮饷,但河东实在破坏得太厉害了,经过一百多天的对峙,唐军也只能坐吃山空。但李世民却没有退兵,他在大打心理战术,他一直在等待着宋金刚退兵。只要对方一撤退,缺粮少饷的士兵必将一触即溃。同理,要是自己先撤退,对方一样能轻松击溃自己。战役就此陷入了死局。

宋金刚终于熬不住了,继续熬下去,不战死也要饿死了。于是他下定决心:退兵。这正是李世民等待已久的机会,他令旗一挥,唐军马不停蹄,直追宋金刚。此时的宋金刚军已毫无斗志,唐军轻松击溃断后的敌将寻相之后,一路向北,收复霍邑(今山西霍州),之后在介州终于追上宋金刚,双方一场大战,宋金刚惨败。此时宋金刚已完全丧失了斗志,陪着刘武周一路北逃,一直逃到突厥境内,方才惊魂初定。

在介州北面有唐军驻守的张难堡,李世民终于可以率领唐军饱餐一顿,至此,他已经数日未曾进食了。如果不是宋金刚斗志完全丧失,唐军以数日未食之疲惫,鹿死谁手还真难说呢。

柏壁之战至此完全结束,纵观这场战役,此战唐军之所以能获胜,主要靠的是李世民出神入化的战场指挥。在这场战役中,李世民的指挥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唐军主帅李世民杰出的军事才能。李世民毫无疑问是隋末唐初的第一名将。此战中,他面对弱势局面并没有贸然出战,而是驻军于柏璧坚守不战;同时派兵切断了对方的补给线。待到对方粮尽退兵时,马上挥军追击,痛打落水狗。

其二,在对峙的同时,李世民审时度势,成功扫灭了与宋金刚遥相呼应的吕崇茂、王行本的钧天,解除了对方的外援;而宋金刚对此的应对,则完全落入李世民算计中,他派出救援的尉迟敬德,也被李世民提前派出的秦叔宝、殷开山击败。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李世民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然追击敌人,也算是艺高人胆大了。反观宋金刚,则完全落入李世民的算计中,他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多文章

  • 秦救楚之战:申包胥在秦宫前哭泣七天七夜,终于搬来救兵救了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救楚之战,春秋,历史解密

    大家都听过伍子胥的故事,他掘楚平王坟墓鞭尸,带领吴军攻破楚国首都都郢。而这里述说的主人公是伍子胥的朋友,也是个传奇人物,名字叫申包胥。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了之后,伍子胥逃亡,遇到申包胥,伍子胥说,我一定要报仇,必复(通“覆”字)楚国。申包胥说,哥们加油,但是你灭楚国,我就一定要复兴楚国。伍子胥辗转

  • 寿安公主与丈夫两地分居,居然怀孕了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寿安公主,清朝,野史秘闻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无论哪个王朝,皇帝的女儿都是金枝,公主在与丈夫结婚后是驸马,驸马的家族也成了贵族。一家有再不喜欢公主,因为姻亲,家人也要尊重她。虽然表面看起来很高贵和幸福,但从内心来看,皇帝家庭中诞生的儿女,也有着自己的痛苦。即使是皇帝也无法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更不用说公主了。那个时期的大多数

  • 金日磾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金日磾,汉朝,风云人物

    我国封建社会以忠义为核心,例如忠义代名词的关羽,舍生取义的文天祥,以及矢志不渝抗击清朝入侵李定国等。汉武帝时期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其核心就是忠孝仁义,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诞生了很多忠臣,例如为了国家安全的朱买臣,处于异国他乡而保持自我的志节的苏武,以及世代名将李广等人,他们都是历代学习榜样。除了汉族

  • 朱元璋登上皇帝大位后,为何要严禁军官、官吏蹴鞠?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蹴鞠运动最初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战国,发展于两汉、南北朝,繁荣于隋唐、两宋,之后不断向日本、高丽、法国、英国等世界各国传播。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那时的中国,是毫无争议的足球大国,是令世界各国瞩目和借鉴的足球强国。然而,这种在中国风靡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体育运动,不但没有像英国那样

  • 守卫玄武门的三员大将,被李世民策反之后下场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唐朝,战史风云

    无论李世民手上有多少牛逼的谋士武将,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之中,守门的常何才是最重要的一步棋。常何关了一扇门,将太子和李元吉的生机关在了门外,却给李世民和自己赌赢了辉煌的下半生。而另外两个敬君弘、吕世衡并未被提前收买,而是在看到李世民杀死太子和李元吉之后立刻站队李世民,急于抢功而死在混乱之中。唐朝时期的

  • 李元吉最喜爱射猎,玄武门之变三箭却射不死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元吉,唐朝,历史解密

    我相信大家都对李世民比较熟悉,在我们心中,他是非常有才能的,但是在他身上却有一个污点,而这个污点就是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害自己的兄弟,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登上皇位。我相信有人会觉得,他这样登上皇位是非常不光彩的,但是在我看来,他之所以会杀死自己的兄弟,也是为了自保,而在那场战争中是他的兄弟们先动手

  • “我”除了第一人称外还有其他意思吗?在古代竟然是指兵器?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朝,野史秘闻

    “我”字在现在是第一人称的表达,在古代竟然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

  • 秦宣太后死了之后,她的情夫下场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秦宣太后死了之后,她的情夫下场怎么样?历史上秦国的宣太后竟然在弥留之际想要自己的小情夫给自己殉葬,下面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宣太后给我们最后的印象,是《战国策》里对她的记载,这可以说是她给世人留下的最后的印象。当“四贵”倒下后,秦宣太后也退出了政治舞台,秦昭襄王和范雎是怎么成功夺

  • 杨坚当上丞相以后,就开始了怎么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坚,北周,文史百科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怎样当上皇帝的?后来又把皇位传给了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

  • 松锦大战:崇祯帝铸成大错,改变中国历史走向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松锦大战,明朝,战史风云

    1639年2月,清朝皇帝皇太极挑起战端,几次派兵攻打锦州城,揭开松锦之战的序幕! 这场松锦之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但其实这场战役非常关键,这是明、清之战最后的决战,甚至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不过,崇祯帝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导致明朝的败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得从1636年说起,此时的皇太极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