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有很明显的“倾刘”表现,在刘备、关羽、张飞3人身上的许多传奇,都不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比如“温酒斩华雄”,又比如“三英战吕布”。真正斩华雄的不是关羽,战吕布的也非三英,这两样战绩都属于《三国演义》中毫不起眼的他。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进京之后通过一系列手段牢牢控制了东汉朝廷大权,成为呼风唤雨的“董相国”,甚至废掉了原来的少帝,扶持陈留王刘协做皇帝。董卓的肆意妄为引发了各地诸侯的强烈不满,所以才有了之后关东诸侯的“董卓讨伐战”。
董卓手下有两个将领,一个是华雄,另一个是吕布。不过,华雄是董卓帐下都督,吕布虽然被董卓认为义子,却只做了个中郎将,日常担任董卓的随身保镖而已。两人当然是有战斗实力的,但遇上了“江东猛虎”孙坚,他们纷纷落败,孙坚在这场战斗中光芒极其耀眼。
在《三国演义》小说里,孙坚表现并不出彩,最被人熟知的还是“藏匿玉玺”事件。但实际上,当时关东各路诸侯虽然像模像样地结了盟、还选了袁绍做盟主,却没几个人是真心想推翻董卓、匡扶汉室江山的,大部分人,都琢磨着如何保存实力,争夺地盘,孙坚例外。
孙权见大家都起兵讨董,也顺应时势,他刚出发不久,就做了两件大事:到荆州,逼死了刺史王睿;到南阳,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孙坚立下威望,带着兵马继续向前,到鲁阳跟袁术汇合。董卓听说孙坚来了,十分恐惧,前后派了几支军马去对付他。
孙坚杀华雄,败吕布
在鲁阳整顿军马的孙坚,一边派人去跟袁术要粮草,一边准备进击。董卓派东郡太守胡轸前去迎战孙坚,胡轸的先锋骑兵已经到了一小部分,孙坚还是坐在那饮酒谈笑,不许将士们哄抢进城。结果,胡轸的军马见孙坚手下士兵十分规肃严整,不敢冒犯,直接退兵。
随后孙坚辗转去打洛阳,意外被徐荣包围落败,险些被杀。逃出生天后孙坚收拾了自己的军马,去占领阳人,董卓得知孙坚还活着并且继续进犯,再次派大都护胡轸、都督华雄、以及骑督吕布等人领5000军马迎击。需要注意的是,正史上吕布地位在华雄之下。
不过,因为胡轸这个人性急又不懂得安抚属下,吕布等人都跟他不和,不想让胡轸立下灭孙坚的大功劳。董卓本来吩咐胡轸军马在距离阳人城几十里的地方休息,天亮之后大家吃饱再出发去打阳人,结果吕布等人忽悠了胡轸,让他以为孙坚军已经因害怕他,纷纷逃走。
胡轸生怕建不了功,带着兵马连夜奔驰到阳人城,导致士兵们又饥又渴,疲惫不堪。孙坚军却养精蓄锐,趁机进攻,于是胡轸大败,都督华雄被孙坚斩首,吕布也败走。后来董卓忌惮孙坚,离开洛阳,留下吕布掩护,也是孙坚将董卓军马和吕布杀败。《三国演义》把孙坚的战绩安在刘关张3人身上,对孙坚来说,是很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