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欲杀樊哙,罪名是樊哙谋反,到底谁是告密者

刘邦欲杀樊哙,罪名是樊哙谋反,到底谁是告密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追寻英雄足迹 访问量:997 更新时间:2024/1/18 1:52:57

公元前195年5月1日,刘邦面容憔悴地靠在榻上,正在跟几个心腹大臣议事。这时候内侍禀报:陆人贾求见!刘邦一听,眉头一皱:“有没有一点规矩?屁大个芝麻小官能有什么事?没看到我们在忙吗?“

陆人贾原本是管理车驾的小官,刘邦出征英布时,因为后勤保障出色得到刘邦常识被提拔起来的,可毕竟根基浅薄,哪能跟陈平周勃这些开国重臣相比?

内侍冷汗直冒,扑通跪下,小心翼翼地说:陆人贾有十万火急的消息!刘邦把桌子一拍:“有个屁的十万火急,滚!“这一动,牵动伤口,忍不住捂着胸口咳嗽起来!

陈平急忙上前:“皇上不要动怒,既然有急事,皇上听听也无妨!“刘邦喝了一口奶茶道:“也罢,叫他进来,若是蒙我,定斩不饶!”

须臾,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身穿黑衣的陆人贾来到书房内,看到这么多人,愣了一下!刘邦骂道:“有什么事,快讲!”

陆人贾跪倒在地:臣得到消息,舞阳侯樊哙与皇后密谋,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刘邦惊得一下子坐直了身子,颤抖的手指着陆人贾:”你……你特么的胡扯什么?“

陈平更是惊得面无人色!这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又是最早跟随刘邦的小弟!还多次救过刘邦的命!怎么可能谋反?

刘邦颤抖着从枕头下面抽出宝剑,气喘吁吁地说:“舞阳侯对我忠心耿耿,你一个屁大的官,竟敢诬告大臣,你过来,让我剁了你!”

陈平急忙上前拉住刘邦的袖子:“皇上息怒!此事必有蹊跷!“陆人贾猛地磕头,额头都青了,大声说:”我愿以性命担保,若是所奏不实,请处死我!“

陆人贾的话并非空穴来风!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欲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而樊哙是吕后的妹夫……

刘邦陷入了沉思……陈平悄悄地瞟了一眼张良,却发现这家伙正打盹呢,迷迷糊糊的……“子房,你说说,这事要如何处理?“刘邦突然发问!

张良没有听见,仍然在打盹,陈平用力踢了他一脚,张良才惊醒,看了看周围,赶紧跪下:“臣刚才睡着了,请陛下恕臣之罪!”

刘邦无奈地说:“子房啊,你就不要跟老子玩这些花样了好不好?”张良无奈地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他把“家事”二字咬得特别重!

刘邦坐在榻下,脸上一会儿是追忆,一会儿变成狠厉,一会儿又变成担心,最后,他下了决心:“陈平,你与周勃立刻去燕地,取回樊哙的人头!”陈平一惊!

“记住!我只要看到樊哙的人头,你明白吗?”阴冷的目光让陈平打了个哆嗦,他突然明白了什么……

陈平与张良一前一后出了宫,刚到宫门,陈平“蹭”地一下从轿子上跳下来,把张良也从轿子扯出来,张良吓了一跳:“你要干什么?”

陈平抓住他的袖子把他拉到宫墙下的阴影里:“你个老狐狸,今天你不给我指条路,老子就死给你看!”

张良说:“你,你啥意思?“陈平道:”舞阳侯是皇上的发小、连襟,是皇后的妹夫,我把樊哙杀了,将来必然祸及满门!我要不杀,皇上也饶不了我!“

张良道:“关我屁事!“陈平不依不饶:”我不管,今天你不给我指条路,老子跟你没完!“张良瞅了瞅四周:“要我给你出个主意也行,但你得答应我一件事!“陈平欣喜若狂:”你说,你说!一万件都成!”

张良在陈平耳边轻轻地说:“你看皇上还能撑几天?“陈平听了一愣,张良又道:”戚夫人和刘如意可有后台?“

陈平稍一思索,恍然大悟,高兴地说:“多谢良哥!”张良道:“老子什么都没说!对了,你答应我的事别忘记了!”

陈平拍着胸脯说:“良哥尽管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张良道:“我还没想好,等我想到再说!”

陈平:“冏~~~“然后高高兴兴地走了!

半晌之后,陆人贾也从宫内出来,看到张良,行了一礼道:“留侯!”张良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淡淡地点了点头……

刘邦欲杀樊啥这段,在历史上写得很含糊!到底是谁告的密?《史记》没有说,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无名小卒!但刘邦为什么会采信这个无名小卒所言?只有一个可能:这是刘邦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刘邦要立刘如意,就得把反对的大臣们逐一干掉,会打仗带兵、又是吕后妹夫的樊哙首当其冲,是必须要除掉的!

除掉了樊哙,局面就顺势打开了,然后再逐步加强刘如意的班底,到时候再找刘盈过失趁机废掉他,改立刘如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帝王之心,冷酷如斯,所有的人都是他的棋子!

象这样的废立之事,在《史记》中实在太多了,无数帝王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血雨腥风、穷思极虑,展现了极高的政治手腕和老辣的权谋之术,其中的波谲云诡,让人惊心动魄!

如陈平、张良这般的智慧之士,在《史记》中也不多见!他们在凶险莫测的人生路口,总是能够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本书的所描述的古人智慧,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在职场上,必然无往而不利!

书中自有无穷智慧,书中自有惊心动魄!读懂历史,才能造就强悍的内心!

标签: 樊哙

更多文章

  • 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杀救命恩人樊哙?樊哙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进取史学家标签:樊哙

    我国有一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汉高祖刘邦,却做了一件与之相反的事情。在项羽所设的鸿门宴上,刘邦的性命屡次遭到要挟,危如累卵之际,大将军樊哙勇闯帐营,一点点不惧项王,力排众议,将刘邦安定救出,护送回营,这救命之恩,是天大的恩情。刘邦称王后,樊哙变成第一批受封侯爵的人,建国后,又被封为左丞相

  • 刘邦临死前曾下令赐死樊哙,樊哙究竟做了啥让他不顾救命之恩?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樊哙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汉高祖刘邦却不是这样做的!刘邦曾前往项羽营中赴鸿门宴,在鸿门宴上,刘邦的性命多次遭到项党的威胁。在危难的时刻,大将军樊哙闯入帐中,将刘邦安然救出。按理说,这救命之恩是天大的恩情。可是刘邦在临死前却曾下令赐死这位救命恩人,这又是为什么呢?古话曾说伴君如伴虎,

  • 为何韩信瞧不起樊哙,羞于和樊哙为伍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樊哙

    与其说韩信羞于和樊哙为伍,不如说韩信瞧不起刘邦。发泄对刘邦的不满。刘邦得天下。韩信得封齐王,樊哙得封舞阳侯。后来韩信遭贬降为淮阴侯、与樊哙平级,但自认为还是王,才羞于和樊哙为伍,这也说的了韩信没有政治头脑,樊哙再差,也是刘邦的连襟。你如此瞧不起樊哙,你让刘邦和吕后怎么想,真是死催的。《史记》中的原文

  • 刘邦要除掉樊哙,难道樊哙真的要谋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趣史夜话V标签:樊哙

    公元前195年4月26日深夜,留侯张良被刘邦叫进宫内!一路上,他禁不住地胡思乱想,邦哥到底怎么了?来到未央宫刘邦的寝室,牛油烛火明亮!关中四月犹寒,刘邦腿上盖着一张虎皮,正在喝着奶茶!内侍通报过之后,悄悄退了出去,把门关得严严实实!刘邦两眼通红,面色沉重,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他看着张良说:“子房,樊

  • 曹操有7个女儿,个个风华绝貌,为何都嫁给刘协?挟天子以令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与命运标签:刘协

    中国古代的婚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对自己的婚姻更是一点话语权都没有。官家小姐更是没有权利选择婚姻,她们的命运就是家族的利益交换。哪怕贵为一国公主,国力再雄厚,她们的身份地位再尊贵,也逃不脱和亲的路。联姻在古代即便现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清朝建国初期,为了稳定蒙古草原的人心,满清皇室娶了很多位蒙

  • 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刘协,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终于做了回真正的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刘协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9岁的汉献帝刘协被董卓拥立为帝,从此,董卓大权在握,京城被搞得乌烟瘴气,人人如履薄冰。好不容易三年后董卓死去,献帝却又被董卓的部下李傕和郭汜挟持;又三年,李傕、郭汜之后,献帝好不容易回到洛阳,还没松口气,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成摆设一般,这一年是公元196年,刘协1

  • 曹丕和汉献帝刘协怎么称呼?叫妹夫还是叫老丈人?网友:开心就好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刘协

    曹丕是曹操的儿子,虽然天资聪颖、文武双全,但是曹操的儿子众多,而且质量都很不错,最中意的继承人是曹昂,但是可惜战死,其次是神童曹冲,无奈早逝,在打败最大竞争对手曹植后,曹丕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在曹操死后,曹丕先是继承了魏王之后,立马就让汉献帝刘协禅位;但是谁又知道曹丕和汉献帝刘协之间的微妙关系?曹操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却将三个女儿许配给傀儡皇帝刘协?

    历史人物编辑:傅强观标签:刘协

    “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这段出自《三国志》的记载明确向世人表明,东汉末年的曹操,在公元213年的五月被汉朝皇帝册封为魏公,拥有自己的土地,国都建在邺城。之后不久,曹操先后将自己的三个女儿许配给汉献帝刘协。关于曹孟德

  • 一生都被控制的汉献帝刘协,最痛恨的人并不是曹操和董卓,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刘协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王朝之一,那时候几乎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却为什么最终还是灭亡了呢?有人会说是崇祯的错,也有人说是文人集团东林党,其实它只是输给了时代,怪不了崇祯,更怪不了汉献帝。因为汉献帝从来都没有真正当过皇帝,只是一个身不由己的傀儡而已,但这并不能说明汉献帝就是愚笨窝囊的人。作为皇帝,汉献帝的

  • 曹操、曹丕父子和汉献帝刘协,有着怎么样的亲属关系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刘协

    曹操,曹丕父子挟持汉献帝四十多年,表面上看是苦大仇深,但他们确是很亲的亲戚关系,不过这种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听小编慢慢道来。我过得好难啊曹操能和汉献帝成为亲戚,并不是为了攀龙附凤,跟当时发生的一件事有很大关系。曹操请汉献帝带文武百官打猎,看见一只梅花鹿,汉献帝这个窝囊废连射了三箭,也没有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