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当举国哀悼的时候,大将陈平却还奔波在回京的路上,因为他押解着一个特殊的犯人舞阳侯樊哙,只因刘邦要将他处死,是因为樊哙跟其他异性王一样,造反了吗?其实不然,在此之前他还在为刘邦平定叛乱。
说起樊哙,就会想到鸿门宴。也正是这场酒宴,樊哙才真正意义上被世人知晓。以前只知道他是个卖狗肉的,鸿门宴上面对力能扛鼎的项羽都敢横冲直撞,只为救刘邦,可见其忠心护主。从樊哙跟着刘邦走南闯北的历程上看,对于刘邦,他绝无二心。可为何刘邦临死前还要特别下旨杀了樊哙呢?
据《史记》记载: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樊哙的势力大,是他被刘邦盯上的直接原因
樊哙从卖狗肉时候就跟刘邦认识,两人还是连襟,也就是说樊哙是刘邦的妹夫。一路追随帮助刘邦冲锋陷阵,消灭敌军。他是刘邦手下第一猛将,比起张飞,许褚也差不多多少。很多人会说樊哙不可能有这么勇猛。其实樊哙长得不算善类,一看就像个很茬。
据《史记》记载: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从司马迁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生气的时候眼睛都快突出来,头发都竖起来。也正是因为他的凶悍,他才成为刘邦的左膀右臂,打江山,平叛乱,官至大将军。这也就造成了功高震主的现象,毕竟樊哙手里可是手握重兵。而刘邦本来心眼就小,从他做了皇帝后,手下一帮的异性王还没有享受富贵荣华,就被他给除去了,比如彭越、英布、张耳、臧荼等。
所以樊哙的势力在刘邦晚年时是非常大的,估计也就周勃,陈平能跟他抗衡。只不过樊哙给刘邦的感觉就是有勇无谋,不会危及皇位才没放在心里,可是在皇帝心里,樊哙已经进了黑名单被选区。
刘邦觉得:樊哙跟吕后沆瀣一气
这点就得提起另外一个人,戚夫人。读过历史的都知道,刘邦宠爱这个戚夫人,还有意愿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可正宫皇后吕雉怎么可能让这种情况发生呢?而且从今后的历史走向来看,吕皇后对权力欲望非常大,这点刘邦早就对她很不满。从吕后伙同张良杀了韩信开始,她手上就沾满了鲜血。
《史记》记载: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当刘邦病危的时候,有人偷偷告诉他,樊哙会背叛他的初衷,会杀了戚夫人跟她的儿子,好让吕雉的儿子继位,他们俩是一条船上的。刘邦一想,顿时觉得非常有道理,毕竟樊哙是吕雉的亲妹夫,很多事情樊哙肯定会听吕后的。他担心自己一旦病逝了,或许不出三天戚夫人就得跟着陪葬。于是赶紧让陈平去杀了樊哙,让吕后没有人可用。事实也证明,戚夫人在刘邦死后真的很惨。
刘邦对樊哙不大信任
这点其实应该是樊哙太冤枉了,因为卢绾背叛了刘邦,让刘邦对樊哙也不再信任。卢绾跟刘邦是同乡好友且和刘邦同一天生日,儿时与刘邦一起在马维先生的“马公书院”读书。在刘邦还是泗水亭长时,就已经跟随左右。可以说其他人都反叛,刘邦也没料到他会反叛。
据《史记》:记载得匈奴降者,降者言张胜亡在匈奴,为燕使。於是上曰:“卢绾果反矣!”
其实卢绾反叛的原因大部分就是为了自保,因为当时还剩的异姓王就只有他跟长沙王吴芮。但自从卢反叛了之后,刘邦再也不相信任何人,毕竟连儿时的玩伴,知根知底的朋友都不能信任,还能信任谁呢。
于是樊哙就比较悲剧了,刘邦从他功高震主,脾气暴躁也会认为是对他不敬。再加上吕雉的因素,结合起来就影响了刘邦的判断,认为樊哙也是不忠心的臣子了。
樊哙被羁押过程中,汉高祖刘邦病逝,自然而然的,吕后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地。但是在樊哙内心,估计已经对大汉王朝失去了信心了,觉得心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