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酷爱读书崇尚教育,效仿汉文帝却一事无成

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酷爱读书崇尚教育,效仿汉文帝却一事无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常国俊 访问量:2803 更新时间:2023/12/27 16:04:26

大多数人读三国,在诸葛亮死后基本上对后三国时代的人物基本没什么了解。今天咱们来聊聊吴国第三任皇帝孙休(孙权之后分别是:孙亮、孙休、孙皓),这个人非常有意思,酷爱古籍,想要靠教育治国,在许多方面模仿汉文帝,然而在位六年却一事无成。

不受疼爱的儿子,却被迎立为帝

孙权一生有7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孙登作为长子,早早被孙权立为太子,并悉心教导,准备作为接班人。可惜孙登33岁英年早逝,次子孙虑比孙登死得更早。孙权又立三子孙和为太子,接着却爆发了“二宫之争”,最终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

即使是这样,孙休也从没有入过孙权的法眼,在晚年孙权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孙权驾崩后,孙亮即位为帝,是为少帝。不知道什么原因,孙休并不受孙权的喜欢,所以他本来是完全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然而,世事无常,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太平三年(258年),少帝孙亮被权臣孙綝所废,孙綝派人迎请孙休回京即位。

热衷于典籍学问,提倡教育治国

赤乌十年(247年),孙休十三岁时,跟从中书郎谢慈、郎中盛冲学习。自此孙休成了一个“志善好学”、“与世无争”的藩王。恐怕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权臣孙綝才选择迎立孙休为帝,或许孙綝认为孙休更好控制,然而事实证明,读书多还是有好处的。

孙休继位后,表面上先是对孙綝大加封赏,孙綝兄弟“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势滔天地位崇高。然而孙休暗地里却和自己的心腹张布,联合将军丁奉暗中谋划除掉孙綝。258年11月,继位仅仅两个月之后,孙休安排张布、丁奉趁腊祭日在宴会上成功诛杀孙綝!

除掉权臣之后,孙休终于可以按照自己意图治国理政了。他下了一道诏书:“古者建国,教学为先……其案古置学官,立五经博士,核取应选,加其宠禄,科见吏之中及将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业。……以敦王化,以隆风俗。”简而言之,就是提倡教育,设立五经博士,达到以教育改变社会风气,使国家繁荣昌盛的目的。

永安二年(259年),孙休再次下诏书:“……今欲偃武修文,以崇大化。推此之道,当由士民之赡,必须农桑。今欲广开田业,轻其赋税,差科强羸,课其田亩,务令优均,官私得所,使家给户赡,足相供养,则爱身重命,不犯科法,然后刑罚不用,风俗可整。……汉文升平,庶几可及。”

从孙休的治国思路来看,推崇教化是第一步,偃武修文之后,则要务植农桑,让百姓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这样就可以达到汉文帝时太平盛世的局面。孙休的种种举措,看上去很像一位明君,然而事实却是没有什么用。

试图效仿汉文帝,却一事无成

上面已经说了,孙休意图通过偃武修文,教育兴国,劝植农桑,以期能够达到汉文帝时期那样的太平盛世。其实孙休有许多方面的确和汉文帝刘恒比较类似,而他也似乎在尝试着模仿汉文帝:

第一,两人成为皇帝的过程相似。汉文帝刘恒当年是因为功臣集团和宗室诛除了诸吕,才被从偏远的地方迎立为帝,这和孙休比较相似。而且刘恒不受刘邦喜欢,孙休也不受孙权喜欢。刘恒有自己的都尉宋昌,孙休有都督张布,两人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当年刘恒听说要迎立自己为帝,表现出了“犹豫未定”,直到听闻宋昌“行至渭桥,丞相已下皆迎”时,刘恒才快马加鞭抢占帝位。熟读典籍的孙休,则似乎在刻意模仿汉文帝。孙休最初听闻权臣欲拥立自己为帝,狐疑,不仅迁延观望,还屡次派遣心腹前往国都打探消息。直至一无名氏老翁出现,加以点拨,孙休才放下疑虑,加速行进。

第二,孙休的教育兴国,劝植农桑基本就是在模仿汉文帝。汉初经历秦末天下大乱,推行的是“休养生息”的国策,汉文帝甚至亲自耕田,为天下做出示范。而且汉初坚持轻徭薄赋,孙休在自己的诏书中也多次提到“轻其赋税”“必须农桑”等等。

然而虽然孙休的各项政策“看上去很美”,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吴国仍然是内忧外患,叛乱四起。263年交阯郡吏吕兴等谋反,杀太守孙谞,向曹魏投降;同年刘禅投降蜀国灭亡;从北、西、南三面,孙吴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264年孙休驾崩,年仅三十岁,谥曰景帝。

孙休在位七年时间,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不客气的可以说是一事无成,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孙休专心读书,宠信故臣。孙休虽然有很好的思路,但他基本上不理政事,因为丞相濮阳兴及左将军张布过去与自己相好,又在孙綝一事对自己有恩,故将重要事务委托他们。张布掌管宫内官署,濮阳兴执掌军国大事,互为表里。群臣大小都感到非常失望。

而孙休则自己在宫内专心读书,据史书记载“休锐意于典籍,欲毕览百家之言,尤好射雉,春夏之间常晨出夜还,唯此时舍书。”除了外出射野鸡的时候,孙休基本不放下书本,想要完成他通读百家之言及各种典籍的夙愿。

第二,当时的政治环境。虽然孙休在刻意模仿汉文帝,但当时的政治环境实在不允许。汉朝那是大一统的王朝,有一个安定的内外环境,朝廷只要不多事就是最大的“善政”。然而三国时期,曹魏时刻虎视眈眈,盟友蜀汉岌岌可危,你有什么资格“偃武修文”,那不是坐以待毙吗?

第三,在位时间太短。孙休258年登基,结果264年突然暴毙,年仅30岁,实在让人感到非常疑惑。如果孙休能够多在位几年,或许吴国的境遇能够慢慢有所改善,可惜他死的太早了。孙休之后,就是东吴末代皇帝孙皓,鲁迅先生口中“特等的暴君”,所以吴国十几年后就灭亡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标签: 孙休

更多文章

  • 吴景帝孙休的生平之二:与孙琳有了嫌隙之后,决心诛杀孙琳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孙休

    孙琳以为孙休仍然信任自己,便无忧无虑地整日饮酒作乐,专等吉日良辰起程开拔,没想到,他们的大祸即将临头了。孙休在听信手下大臣所进孙琳将反的谗言后,找来张布、丁奉等人商量,决定诛杀孙琳诸兄弟。公元258年的腊月初八,孙休举行宴会,准备趁机杀掉孙琳,可孙琳因预感不祥,称病不去赴宴。孙休便派使者强请,将孙琳

  • 孙休逆袭成为东吴皇帝,此官员大呼:我命休矣!妻子却说:无妨

    历史人物编辑:论史阁标签:孙休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经历或听说过这样的遭遇——一个身份或职位不如你的人,办事总是不周到,犯了很多的错误,但是他有后台,可你还是依据规矩给予了此人应有的惩罚,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突然成为了你的上级或者是领导,并记恨起来你之前对他的责罚,此时又该怎么样做呢?历史上有一个叫李衡的人,就遭遇了这样的经历,他

  • 一个贪生怕死的常败将军,为啥成了万众敬仰的武圣人,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武圣人

    关羽是古代中国最受欢迎的武将,也是身后荣光与真实事迹,反差最大的一个人。关羽死后,经过历代皇帝屡次加封,到光绪五年的时候,他的封号已经繁杂而冗长,有二十六个字之多:“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栩赞宣德关圣大帝”。关羽是唯一被封为皇帝级别的臣子,地位远远高于孔子的圣人。不仅高层重视关羽,普通

  • 秦琼为什么会死后成神,他又怎么会和武圣人关公打的不可开交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武圣人

    人们对秦琼的了解,多数停留在评书和影视作品的层面,说秦琼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是个仗义疏财的英雄。艺术来源于生活,历史上的秦琼确实是武艺绝伦,和张飞一样是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的牛人。隋大业中期,秦琼是大将来护儿手下的一员战将,深受来护儿的器重与赏识。来护儿死后,秦琼转投在张须陀门下,

  • 武功带兵智谋均一般,还因骄傲失去边关的关羽,为何却被封武圣人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武圣人

    关羽是一个奇迹!为什么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最终关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武圣人,而不是别人呢? 不错,关羽的武功是比较高的。陈寿介绍关羽是“万人之敌”。这样的话,同时代很多人都说过,包括程昱、郭嘉等人,可见关羽确实武功非凡。再加上关羽曾阵斩袁绍的第一大将颜良,这说明他的武功在同时代人中,确实是上上之选。

  • 捐献国家一本书,揭露武圣人真实生活,还找到他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武圣人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以后,关羽被刘备封为襄阳太守。留守荆州,建安24年,关羽围襄樊,这个时候曹操派了于禁来增援,于禁被关羽杀后,曹操本想避其锋芒,不过后来又派了徐晃前来支援,而这个时候东吴的吕蒙又偷袭荆州,关于腹背受敌之下兵败被杀。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河南省当地的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在邓州市构

  • 《白眉大侠》谁逼武圣人于和走向不归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武圣人

    金灯剑客夏遂良带着卧佛昆仑僧等人回到东海小蓬莱 碧霞宫,武圣人于和不相信夏遂良的一面之词,追查自己大护法潘秉臣被害的真相。于和内心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自己的门人和上三门都有责任。于是武圣人给大师兄普渡写信,把白云剑客夏侯仁调过来与夏遂良对质。武圣人听了夏侯仁解释,就安排他与夏遂良一方对质。双方各执一

  • 《白眉大侠》如果武圣人于和跳海而逃?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武圣人

    自古说“留住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通天教主被“四圣”群殴,也是逃出来以图东山再起。贵为天地六大主宰之一的通天教主,失败后想到改天换地。《白眉大侠》武圣人于和被群殴,失败后选择自杀,可以看出其心里素质有多差,提得起放不下,更是输不起。金灯剑客夏遂良就没有这种心理负担,在三教堂面对二十多个顶级剑客的围攻,

  • 当年横死鬼,今朝武圣人:关羽的通天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武圣人

    他是当之无愧的流量巨星。有着无数的迷弟迷妹,粉丝遍布全球,可以说,只要是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有人向他焚香祷告虔诚祈祷。有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崇拜盛况:县县盖文庙,村村有武庙!全国大概有30几万座祭祀他的庙宇,而在海外,也有将近3万多座!他是许多人的精神支柱,“儒佛道三教并尊,士农工商四民同拜”,什么生意人

  • 《白眉大侠》武圣人于和吃亏吃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武圣人

    武圣人于和武功领袖群雄,不论是否真心臣服,见他都要尊称他一声“武圣人”。这样一个武功武功天下第一,单挑没有对手的武圣人,最后还是被逼自刎,可惜可叹。武圣人于和失败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他败在信息不对称,过于沉迷武功,对外界消息毫不知情,容易被身边的人蒙蔽,也影响对重大事务的决策。我们看看于和失误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