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是魏国太傅钟繇的小儿子,从小就绝顶聪明,中护军蒋济曾一眼就看出时年只有五岁的钟会是非常之人,大加赞赏,可见,钟会非常引人注目。
钟会四岁的时候,就能背孝经,七岁就能背论语,十岁能背尚书,十五岁进入太学,可以说是神童,一点也不为过,钟会的聪明才智,也为他日后为司马氏效力,立下赫赫功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时,钟会跟随司马师,出谋划策,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接力,钟会继续为司马昭效力,运筹帷幄,成为司马昭的得力助手。
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乱时,钟会跟随司马昭一起,钟会料敌制胜,立下了不少功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
钟会在这期间,向司马昭诬告嵇康等人,致使司马昭将嵇康处死。
钟会的高光时刻,是在伐蜀的时候,钟会以镇西将军的身份,率魏军主力十余万人,在剑阁缠住蜀汉姜维主力,致使邓艾率偏师偷渡阴平成功,灭亡蜀汉。
后来,姜维被刘禅下令,向钟会投降,钟会又扳倒了邓艾和诸葛绪等人,收编了他们的部队,一时间手握二十多万大军,威震西土。
自命不凡的钟会,此时便飘了,不甘久居人下的他,诈称有郭太后的遗诏,让他讨伐司马昭,企图夺取天下,最终,部下哗变,钟会被杀。
在钟会准备反司马昭之前,司马昭已经率军坐镇长安,他早已对钟会不放心了,以此,来早作防患,果然,钟会作乱,最终被灭。
那么,值得思考的是,钟会怎么做,才能自保呢?
首先,钟会要想保命,必须要取得司马昭的信任,取得司马昭的信任,必须要交出兵权。
钟会伐蜀之后,功高震主,司马昭早已对他不放心了,不仅司马昭不放心他,司马昭身边的人,都在劝司马昭防备钟会,可见,都在忌惮钟会,因此,钟会灭蜀后,回到魏国,必须要交出兵权,才能保命。
其次,钟会必须要收敛自己的强势性格。
钟会在伐蜀的时候,因为战马陷入桥面,便不顾众人的求情,将魏国大将许褚的儿子许仪斩首,此举,更是引起了众人的气愤,得罪了很多人,因此,钟会必须要改变强势的性格,以免得罪更多的人。
最后,钟会身为曹魏重臣钟繇的儿子,只要不造反,交出兵权,以其父的功劳,司马昭也许会放他一马,他可能会善终。
因为,钟会造反之后,司马昭并未将钟会的家族杀光,只是杀了钟会的养子钟毅和钟邕,其兄的儿子钟峻、钟辿都没杀。这就是念及其父钟繇的功劳,而网开一面。
《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会所养兄子毅及峻、辿等下狱,当伏诛。司马文王表天子下诏曰:“峻等祖父繇,三祖之世,极位台司,佐命立勋,飨食庙庭。父毓,历职内外,幹事有绩。昔楚思子文之治,不灭斗氏之祀。晋录成宣之忠,用存赵氏之后。以会、邕之罪,而绝繇、毓之类,吾有愍然!峻、辿兄弟特原,有官爵者如故。惟毅及邕息伏法。”
由此可以看出,司马昭对钟会家族,还是念旧情的,不然,肯定灭族了。
可惜,钟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自信过了头,最终,兵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