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袁绍麾下的谋主中,田丰和沮授是不偏不倚,忠诚于袁绍而没有选择站队的直臣,那其他谋士可就不同了,有的选择了大公子袁谭,因为他统帅青州多年,立有战功且是长子,郭图,辛评就是其支持者,只是在袁绍仓亭兵败后,明白自己命不久矣,必须选择一个继承人,袁谭不足以压服冀州的众多氏族,而袁尚可以,所以把位置传给了幼子,因此引发长子不满,他为防止长子夺权,直接把长子过继给了兄弟袁基,这样让他失去了夺嫡的名分,不曾想袁绍死后兄弟倪墙,郭图等支持袁谭联合袁绍和袁尚内斗,最终郭图随袁谭被杀,辛评死于审配之手,辛毗投靠曹操,最终成了三朝老臣,不得不说是个讽刺。
辛毗辛评是亲兄弟,辛评是兄长,辛毗是弟弟,出生于颖川这个闻名天下的地方,辛评原本是韩馥的部下,后来认为袁绍有魄力决心归附,跟随高干等人劝说韩馥让出了冀州,从此在袁绍帐下听命,早年也是南征北战,安定四州,在袁绍帐下举足轻重,不过有田丰,沮授等人珠玉在前,颇有些声名不显,官渡之战后审配两个儿子被曹军俘虏,有人诬陷审配有异心,认为他想反叛,而郭图,辛评利用这个消息向袁绍进言,于是审配守护邺城的职责被代替,郭图还取得了沮授的兵权,这一切都是在为袁谭继位而铺路。之后仓亭之战袁绍被曹操背水一战,十面埋伏杀的大败,身体急剧恶化,回河北后就交付后事,具体情况如何已经难以考证,不过更多的可能是袁绍为了稳定冀州(审配,逢纪都是冀州势力)而选择了袁尚,因为他们和袁谭有矛盾,更是剥夺了郭图的兵权,把袁谭过继给兄弟,种种迹象表明是在为幼子铺路,可惜没来得及做完就去世了,袁谭以没有袁绍明确遗命为由,自立为车骑将军,和袁尚对峙。之后在郭图,辛评等人挑拨下,袁谭发兵进攻袁尚,被击败,退回了平原,之后袁谭迫于无奈派出辛毗向曹操求援,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辛毗认为河北大势已去,遂投降了曹操,并且建议曹操大举入侵,辛评因此被袁谭冷落,后入邺城,在曹操进攻邺城时,审配认为是这些人有了二心,引狼入室才让曹操得以进入河北,怒其不争,在城破之时杀了辛评一家,郭图随袁谭死于曹操之手,唯有见风使舵的辛毗逃得一命,当然,曹操对于辛毗的看重也是有的,毕竟阳翟名士,首次谈话对河北局势的分析就鞭辟入里,让曹操认可,随后河北大战,跟随曹操出征,对于安定地方氏族,缓解矛盾关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他和审配侄子审荣关系不错,让这个年轻人最终打开城门放曹军入城,可以说是立下大功,审配死后曹操继续北征,平定河北全境后又北伐乌恒,随后班师回朝,上表为辛毗请功,作为河北士人在朝中代表,辛毗当了议郎兼任侍中。
之后的时间,辛毗在朝中兢兢业业,其公正严明也是深入人心,后来曹操称了魏王,辛毗作为曹操臣子自然成了魏王侍中,当时曹操在继承人问题上一再犹豫,曹植和曹丕各有千秋,又各自有一大批支持者,曹植有才而曹丕有名分,这时候辛毗建议应该以国法,立嫡立长为标准,曹操在采取了很多人的建议后(贾诩的我观刘表和袁绍让曹操触动最大),次年册立曹丕为魏王太子,曹丕开心的抱着辛毗的脖子说话,让辛毗大为吃惊。220年,曹操病故,曹丕继位后形势所迫必须代汉称帝,用开国功臣来笼络老臣,辛毗联络了陈群等一大批臣子上书劝谏曹丕,自然是三辞三让,随后曹丕以魏代汉,辛毗拥立有功被封侍中,关内侯。当年曹丕想从冀州迁徙十万户人家到洛阳而群臣阻止,因为当时蝗灾频繁且大旱,大动干戈于民不利,曹丕一意孤行,是辛毗劝谏,直言不讳指出问题之后又抓住曹丕衣服不让他离开,弄得曹丕也没脾气,只能妥协,但是作为帝王,他不会轻易让步,最终迁徙了五万户,这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曹丕喜欢打猎,辛毗就劝谏他少打猎,因此曹丕也有所克制,可以说这位河北臣子在曹魏阵营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位孤臣,只对皇帝效忠。222年,曹真出兵江陵,辛毗作为军师随军,虽然江陵久攻不下,但是吴军也只是苦苦支撑,直到水位上涨,方才被迫撤军。224年,曹丕御驾亲征南下讨伐孙权,辛毗劝说不听,结果征战几年,劳师动众而一无所获,最终被迫撤军,劳民伤财。226年,曹丕病故,曹叡继位,辛毗进为颖乡候(颖川士子,以家长为号),当时曹叡信任中书监和中书令两位臣子,他们把持朝政,很多大臣投靠他们,而辛毗依旧无所畏惧,一如既往,儿子担心他劝他改改,被他拒绝。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中原,和司马懿对峙。司马懿自知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又怕手下将士不服,于是偷偷写信给曹叡让他派一个能压住将士们的公正严明之人来军中,让将士们不敢轻举妄动,只要耗下去,诸葛亮必败,辛毗被命为使节去和司马懿唱双簧,司马懿屡次请求出战被辛毗拒绝,上书曹叡也被拒绝,辛毗凭借其个人威望让士卒无话可说,而司马懿成功的转嫁了这个压力,就算被诸葛亮送女装也能从容应对,最后诸葛亮进进不得,退退不得,命陨于五丈原,不得不说也有辛毗一份功劳,班师后担任卫尉,不久后病故,谥号肃侯,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陪葬魏文帝庙宇,作为曹丕臣子入皇陵,可见其成功。
纵观辛家兄弟,一者为旧主尽忠,死于袁家;一者审时度势,最终在曹军帐下大放异彩,三朝老臣以侯爵而终,可见选择一个优秀的主公,是成功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