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四君子”之春申君,怎样辅佐君王解决危机,维护楚国统治?

“战国四君子”之春申君,怎样辅佐君王解决危机,维护楚国统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邓苹 访问量:2707 更新时间:2023/12/17 3:14:32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有四公子,分别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和楚国春申君。这四位公子都在各自的国家各自为营,才华出众,在诸侯国中颇受尊重。而这其中的春申君黄歇更是其中的翘楚人物,他是黄国人,却因为黄国依附于楚国,因此也被人当作楚人。凭借着出众的才华被楚国的君主所看重,最终在楚国担任丞相一职。

在年轻的时候,他经常在外游学,学习各个派别不同的思想主张,并且能言善辩,以理服人,让对手说不出话。除此之外,依靠着良好的声誉,他在诸侯国之间颇为出名,还有许多文人雅士不远千里来到楚国加入他的队伍,成为了他的门人。在他的培养下,也为楚国的朝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因此楚考烈王十分看重他,赐予了他许多的领土和金银珠宝不计其数。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轼曾经这样评价他:“宏才伟略,大度深思,三千朱履,百万雄师,名列四杰,声振华夏。”

学识渊博,出使秦国

在年轻的时候,黄歇就喜欢云游四海拜师学艺,对学问上的研究颇为入迷,并且凭借着出色的辩论之才得到了楚顷襄王的赏识。只是在当时秦国突然率领军队攻打楚国,并且以迅猛之势今年夺下了楚国的几座城池。由于事发突然,楚国的军队节节败退,甚至在最后秦国的军队已经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鄢郢。

无奈之下,

楚顷襄王急忙迁都,并且派遣使者出使秦国,想要争取和平,而口才出众的黄歇自然便成为了首要人选。事实上:当时的秦昭王派遣白起同时进攻韩国和魏国,在打败他们之后还迫使他们一起进攻楚国。

幸好在黄歇赶到的时候,正好知道了秦国的这个计划,于是就这样劝说秦王:“秦国和楚国是现在最强大的国家,如果秦国一定要攻打楚国,那么就会两败俱伤,从而使渔翁得利。那如果秦国和楚国形成联盟关系,那么实力就会变得强大,这样一来,那些弱小的国家还不是手到擒来。”在黄歇的劝阻之下,最终打消了秦王的念头,为楚国迎来了短暂的和平,只是后来他被迫留在秦国十年之久。

辅佐楚考烈王,在诸侯国中声名大振

在秦国陪同质子数十年之久后,黄歇再回到楚国还不到三个月,楚顷襄王就去世,楚考烈王继承了王位,成为了楚国的又一任君王。好在与父亲一样,这楚考烈王也是一位爱惜人才之人,他知道黄歇有真正的才能,于是在处理朝政上也是颇为倚重他,每次遇到困难都积极询问他的意见。他将黄歇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并赐予他淮北一带的封地作为奖赏。

一时之间,黄歇在楚国的地位无人能及,但是他也没有恃宠而骄。在十五年之后,由于淮北地区与齐国相邻的缘故,因此经常发生战乱,于是黄歇曾经向楚考烈王进言说:“我这里的这个地区靠近齐国,形势紧急,请将这个地区划分为郡来治理。”就这样,他献出了自己的领土,自请被派到江东一带去,楚考烈王也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个时期,齐国,赵国,魏国的其他三位君子都在忙着招贤纳士,辅助自己国家的君王成就大业,这黄歇当然也不例外,也有许多人慕名而来,选择加入他的队伍成为了他的门人,因此在他的辅助之下,为楚国朝堂提供了一大批有才之人。

公元前260年,赵国的国君由于一时不察,在于秦国的长平之战中,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毫无建树的赵括取代了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廉颇,从而导致赵国兵败,许多将士被无辜杀害。秦国的军队已经包围了赵国的都城,一时之间,赵国危在旦夕。当时赵国的丞相是平原君赵胜,他就被赵王派去楚国寻找救援。

由于种种因素,楚考烈王答应了出兵帮助赵国,由春申君负责统帅军队。再加上魏国同时也派领了军队前来,在多国力量的帮助之下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而这其中自然离不开黄歇的作用,虽然他不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但却在书本上学到了许多知识,因此运用计谋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西汉时期的贾谊曾经这样评价他们:“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作为一名出色的谋士,春申君黄歇在这方面可谓是人中翘楚,他不仅通过自己足够的才华得到了君王的重用,还吸纳到了足够多的人才来加入他的队伍。根据统计,在战国四君子中,春申君的门人是最为出众,也是人数最多的。在他的辅佐上,当时的楚国也有所发展。

参考资料:

《史记》

标签: 春申君

更多文章

  • 春申君的底色:是小人,还是谋略大家?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春申君

    这些年来随着著名热播电视剧《芈月转》,以及《大秦赋》的热播,春申君这个历史人物也逐渐为我们所熟知,自古以来对于战国四君子,孟尝君是慷慨大度的代名词,信陵君则是象征着战国时期的豪迈义气,就连汉高祖刘邦都对他心心念念,年轻的时候不远千里跑到魏国首都大梁追星,临死之前有特意安排五户人家给魏公子守陵。至于赵

  • 以身徇君、晚年昏聩的春申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公元前314年出生在楚国。博闻善辩,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是四公子中唯一非王室出身的。黄歇少年时周游各国,拜师求学,在旅途中增长了阅历、见识。他很崇拜当时的纵横家苏秦,常以苏秦建立的功业激励自己,后因辩才出众深得楚

  • 战国四大公子之春申君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春申君

    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

  • 春申君率兵灭鲁,让楚国更加富强,晚年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李璐璐说历史标签:春申君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相互吞并最终只剩下了几个大国,虽然在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的说法,但其实在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还在夹缝中生存,他们一般依附在强国的手下,跟随着他们一同出战,只为能够保全自己的宗庙。黄歇成名之路鲁国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国,在春秋时期鲁国曾经一度能跟齐国抗衡,但是在春秋时期各国都纷纷开始

  • 战国四公子之春申君,一顿操作,让自己的妾室变王后,儿子变楚王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春申君

    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个个都是名流千古的人物,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都得以善终,而唯独楚国春申君是死于刺客之手!而这一切的根源,皆因他内心的贪婪!众所周知,战国四大公子,皆以招揽贤士闻名,手下门客皆有三千之众。而楚国春申君的成名之战,便是他将楚考烈王妙计送回楚国,让楚国有后。那时的楚考烈王还

  • 一诸侯王未有子嗣,春申君把宠幸怀孕女子献出,却招来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春申君

    楚考烈王一直未有子嗣,春申君四处为他寻访美女,可是总是天不遂人意。这时候赵国有个叫李园的人,准备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可是他又听说楚王没有生育能力。他心想,这样,他的妹妹不久将会失宠。于是他心生一计,去做了春申君的门客。而且故意把他的妹妹引荐给春申君。李园的妹妹长得花容月貌。春申君一见倾心。非常宠爱

  • 春申君给楚考烈王戴绿帽子,我有三点不同意见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春申君

    要说战国四公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常用的成语与他们有关,“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窃符救赵”、“鸡鸣狗盗”、“无妄之灾”等等。“寄子窃国”可能不为大家熟知,但是关于楚幽王与春申君的关系,吃瓜群众对历史绯闻同样津津乐道,毕竟司马迁、司马光写进了史书。“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

  • 司马迁极力抹黑春申君,不惜给楚考烈王戴“绿帽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春申君

    “战国四公子”人尽皆知,诸如成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窃符救赵”、“鸡鸣狗盗”、“无妄之灾”均与他们有关。“公子”,诸侯之子,除世子外,皆称“公子”。《礼记·玉藻》:“公子曰臣孽。”也泛称诸侯之子。“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均为诸侯子弟,在《史记》中明确无疑。“孟尝

  • 给楚王戴“绿帽”,生下孩子继承王位,春申君为何如此大胆?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春申君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社会动荡,王室经常性的衰弱,诸侯争霸,战争连连不断。也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一大批文人武士,和一批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才。这就不得不让人想起来,人尽皆知的“战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四位战国公子,以选拔人才供养门客为名,

  • 楚国权臣李园:靠献亲妹妹上位,谋杀相国春申君,他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刘丽说历史标签:李园

    楚考烈王长时间无子,相国春申君认为问题出在楚王身上。一后三妃六嫱九嫔不说,光是有宜子之相的美女送进宫去的不下数百人,而且都经过郡县一审,相婆二审,春申君自己三审。后来,更是不论美丑,只要有宜子之相,便送进宫去,让楚王一试。可几年下来,宫女们仍一个个如花似的,就是没有一个结果。春申君为此食不甘味,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