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四大公子之春申君

战国四大公子之春申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付如艳 访问量:3696 更新时间:2024/1/21 12:59:13

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史称战国四公子,亦称战国四君。本篇我们讲讲春申君黄歇

一、从学子到楚国权相的转变

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公元前298年,秦国大举出兵攻打楚国,楚顷襄王急于和秦国求和,于是任命黄歇为楚国特使出使秦国。当时时逢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攻打到韩国的华阳。韩国无力抵抗求救于秦国,秦国随即派军队救援韩国 ,与魏国赵国在华阳展开激战!华阳之战以秦国大获全胜而告终,魏国、赵国投降,秦王顺势命令秦军将领白起同韩国、魏国一同出兵进攻楚国。

黄歇听到这个消息后,上书劝秦王说,秦国和楚国是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如果秦国攻打楚国,必然会导致两败俱伤,很容易使韩、赵、魏、齐等国家得渔翁之利。这还不如让秦国和楚国结盟,然后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其它国家。秦王被黄歇成功说服,于是阻止了大军出征,派使臣给楚国送去厚礼,与楚国缔结盟约,互为友国。黄歇接受盟约后回到楚国,楚顷襄王派黄歇和太子熊完作为人质去到秦国。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秦国却不同意楚国太子熊完回国,黄歇知道秦国丞相范雎和熊完关系很好,于是试图说服范雎。黄歇表示如果熊完能回去当上楚王,必然会感激秦国,努力维护和秦国的关系;如果不放熊完回去,楚国必然会另立太子以对付秦国,被秦国掌握得太子熊完也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人!范雎将黄歇的意思转达给秦王,秦王说考虑考虑。

黄歇则觉得不能再等了,于是让熊完换了衣服扮成车夫得以出关,而他自己却在住所,并以熊完生病为借口谢绝访客。等熊完走远了,秦国没办法再追到时,黄歇才向秦王说出实情,秦昭王大怒,想杀死黄歇。范雎劝道,熊完即位后,必定会重用黄歇,不如让黄歇回去,以表示秦国的亲善。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意见,因而将黄歇送回了楚国。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称为楚考烈王,黄歇被楚考烈王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

有趣的是,如今上海简称“申”也是源自受封于这里的春申君黄歇。黄歇未封之时,黄浦江也不叫黄浦江,而且这条河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一到汛期常常洪水泛滥,老百姓苦不堪言。黄歇到后,就对这条河进行治理,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不再泛滥,造福了当地的百姓。人们为了怀念他,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或黄浦江,简称申江。后来, “申”字就成了上海的代称。

二、从楚国权相到大权旁落的转变

楚考烈王很信任黄歇,将国内大小政务都交予黄歇打理,就这样一直把持朝政有15年之久!在这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当时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赵国的丞相平原君赵胜前去楚国请求救援,楚考烈王弃秦楚两国的盟约不顾,派遣春申君领兵救援赵国。与此同时,魏国也派出信陵君魏无忌救援赵国,在楚、魏、赵三国的联合下,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其二,楚考烈王派遣黄歇向北征伐鲁国,次年黄歇灭掉鲁国,把鲁国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县。通过援赵灭鲁,黄歇地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国重新兴盛强大!

但在公元前242年,各诸侯国担忧秦国的实力日渐增强,于是互相订立盟约,联合起来讨伐秦国,并让楚考烈王担任六国盟约的首脑,让春申君当权主事。六国组成合纵联军,由黄歇任命庞暖为联军主帅,六国联军曾一度攻到函谷关,秦国倾全国之兵出关应战,六国联军战败而逃。自此楚考烈王把作战失利的罪责归于春申君,从此开始冷落黄歇。

最后如果说想评价一下春申君,在这里借用一下苏轼的诗句吧:“宏才伟略,大度深思,三千朱履,百万雄师,名列四杰,声振华夏!”

标签: 春申君

更多文章

  • 春申君率兵灭鲁,让楚国更加富强,晚年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李璐璐说历史标签:春申君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相互吞并最终只剩下了几个大国,虽然在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的说法,但其实在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还在夹缝中生存,他们一般依附在强国的手下,跟随着他们一同出战,只为能够保全自己的宗庙。黄歇成名之路鲁国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国,在春秋时期鲁国曾经一度能跟齐国抗衡,但是在春秋时期各国都纷纷开始

  • 战国四公子之春申君,一顿操作,让自己的妾室变王后,儿子变楚王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春申君

    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个个都是名流千古的人物,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都得以善终,而唯独楚国春申君是死于刺客之手!而这一切的根源,皆因他内心的贪婪!众所周知,战国四大公子,皆以招揽贤士闻名,手下门客皆有三千之众。而楚国春申君的成名之战,便是他将楚考烈王妙计送回楚国,让楚国有后。那时的楚考烈王还

  • 一诸侯王未有子嗣,春申君把宠幸怀孕女子献出,却招来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春申君

    楚考烈王一直未有子嗣,春申君四处为他寻访美女,可是总是天不遂人意。这时候赵国有个叫李园的人,准备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可是他又听说楚王没有生育能力。他心想,这样,他的妹妹不久将会失宠。于是他心生一计,去做了春申君的门客。而且故意把他的妹妹引荐给春申君。李园的妹妹长得花容月貌。春申君一见倾心。非常宠爱

  • 春申君给楚考烈王戴绿帽子,我有三点不同意见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春申君

    要说战国四公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常用的成语与他们有关,“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窃符救赵”、“鸡鸣狗盗”、“无妄之灾”等等。“寄子窃国”可能不为大家熟知,但是关于楚幽王与春申君的关系,吃瓜群众对历史绯闻同样津津乐道,毕竟司马迁、司马光写进了史书。“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

  • 司马迁极力抹黑春申君,不惜给楚考烈王戴“绿帽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春申君

    “战国四公子”人尽皆知,诸如成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窃符救赵”、“鸡鸣狗盗”、“无妄之灾”均与他们有关。“公子”,诸侯之子,除世子外,皆称“公子”。《礼记·玉藻》:“公子曰臣孽。”也泛称诸侯之子。“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均为诸侯子弟,在《史记》中明确无疑。“孟尝

  • 给楚王戴“绿帽”,生下孩子继承王位,春申君为何如此大胆?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春申君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社会动荡,王室经常性的衰弱,诸侯争霸,战争连连不断。也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一大批文人武士,和一批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才。这就不得不让人想起来,人尽皆知的“战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四位战国公子,以选拔人才供养门客为名,

  • 楚国权臣李园:靠献亲妹妹上位,谋杀相国春申君,他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刘丽说历史标签:李园

    楚考烈王长时间无子,相国春申君认为问题出在楚王身上。一后三妃六嫱九嫔不说,光是有宜子之相的美女送进宫去的不下数百人,而且都经过郡县一审,相婆二审,春申君自己三审。后来,更是不论美丑,只要有宜子之相,便送进宫去,让楚王一试。可几年下来,宫女们仍一个个如花似的,就是没有一个结果。春申君为此食不甘味,寝不

  • 窃国巨贼:楚国李园是如何窃取到楚国神器?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李园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器被盗。更有意思的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也同样中招,最终被杀。那么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战国末期,“四少”之一的春申君手握楚国实权,担任丞相长达20余年。跟着他的人很多,很多时候客人都上千。人们。其中,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是为了平凡的升官发财而来,殊不知这里有一个谋取国家大权的贼。

  • 探索越国美人郑旦生平,与西施情同姐妹,身上背负着重担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郑旦

    郑旦的名字鲜为人知,甚至在很多书中也未必是真的。历史事实呢??说到古代美女,肯定会想到“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而西施作为四大美女之首,在后世备受关注几代人。当时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西施之外,还有一位与西施并称为“浣纱双书”的美人,她和西施都是美貌,能也可以说是彼此的“闺蜜”。那

  • 郑旦为争后位不择手段,万万没想到,西施在大王心中无人能比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郑旦

    沉鱼落雁是家喻户晓形容美女的成语,而这句话的来源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但历史上的西施可不是只有美貌的花瓶,反而是完成了救国大任的女英雄;和她一起完成这个任务的还有同村的一个女孩叫郑旦。西施和郑旦同是越国人,而且两人来自同村关系十分要好。当时适逢吴国大举进攻越国,越国面对这样猛烈的攻击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