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介子推割股侍君不受禄,晋文公赐节寒食和清明

介子推割股侍君不受禄,晋文公赐节寒食和清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方轩 访问量:2704 更新时间:2024/1/17 10:05:44

再过半个多月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了,可对于这两个节日的由来,大家不一定都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年晋文公重耳是如何创立这两个节日的?

相传当年晋献公老年娶了骊姬,生下儿子后就要晋献公废了前太子申生,并将重耳和夷吾俩都撵出王宫,见太子自杀,重耳哥俩只好跑路。由于哥俩志向不同,夷吾找机会让秦穆公帮忙当上了国君,并下令追杀重耳。

父亲和兄弟都要杀他,重耳只好带了一批追随者到处流亡,这期间,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被人羞辱还让人偷看了洗澡。有一次,一行人来到卫国,本来携带的粮食就不多,还让一个随从给偷走了,重耳只好亲自带着饭碗要饭,没成想被人给了一碗泥土戏谑。

看到重耳饿得面黄肌瘦,随从中有个叫做介子推的人,默默无闻地来到河边,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又采摘了一些野菜合着煮了一锅汤,重耳这才度过鬼门关。重耳受此一恩,他发誓当上国君后一定要回报介子推。

但是,介子推从内心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期间,随行的大臣们有重耳的舅舅狐偃和重耳的铁哥们赵衰,他俩也是为重耳继位立下汗马功劳的,但他俩都是带着目的随行的。

当重耳流亡到最后一个国家秦国时,秦穆公爱其才能,除把自己的五个女儿嫁给他外,还派大军护送重耳回国继位。护送队伍来到黄河边时,狐偃假惺惺地对重耳说:外甥,这十几年的流亡生活,舅舅我也没帮上你的忙,现在我年龄也大了,你还是让我养老回乡吧。

重耳知道狐偃在邀功,就信誓旦旦地对狐偃和赵衰几个重臣说,我回去当上国君后,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要是我做不到,就让河伯收了我。说完,重耳还指着黄河发了誓。

看到狐偃等人的做作,介子推指着他的鼻子说:和你这种人在一起做事真是掉架,跟主公打天下还要讨价还价,我算是看错你了。你不想走,我可走了。

这个时候,重耳还有很多大事要做,心想介子推的救命之恩以后再报吧,所以对他的突然出走也没理会。

重耳回到晋国杀死前任晋怀公后,继位当上了国君成为了晋文公,这时候他已经六十二岁了。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家,他励精图治,迅速把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并通过城濮之战赢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在天下太平以后,晋文公就号令诸侯,要感谢在流亡期间帮助过他的人,同时也对流亡时奚落他和落井下石的人进行报复,除了把流亡时嫁给他的几个小老婆迎娶回来外,还重赏追随他的人,按照他新建立的三军六卿岗位,论功行赏。狐偃赵衰等六个家族分别受到封赏,除了官位还有封地。

事也凑巧,介子推离开重耳以后,就回到乡下陪母亲以打草鞋为生。一天,他的邻居解张来到皇城底下,看到晋文公发布的论功行赏告示,就告诉介子推前去受封,可介子推不屑一顾地拒绝了。他说,重耳能当上国君,是上天安排好的,跟我介子推有什么关系?他母亲在一旁催促说,你也是跟晋文公流亡吃过苦的人,起码要去当面祝贺一下吧。

介子推还是推辞说:我娘俩靠打草鞋买粮为生,又没什么事欲求于他,见面又有什么用呢?见儿子高风亮节,他母亲也高兴地说,有你这样的清廉孝顺儿子,我做娘的也要做一个好母亲。于是,母子俩就隐居到深山之中去了。

介子推走了,解张心里却忿忿不平,他写了一首打油诗贴到城墙上,意思是说晋文公忘了介子推割股侍君的恩德。晋文公看到打油诗,内心愧疚,就封赏解张为大夫,又迅速安排大批人马去绵山找介子推。

可是,任凭解张带着兵马如何寻找,介子推就是不从山里出来。晋文公没招,就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把介子推娘俩逼出来,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还不见人影。

等到晋文公发现介子推娘俩时,他们已经抱树身亡了。晋文公小心地抱起介子推,发现他背脊挡着柳树洞,里面留有一张纸,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看到介子推临死还对自己寄予厚望,晋文公就把柳树砍下一截做了一双木鞋穿在脚上,时常提醒自己。并下令介子推死的这一天为寒食节,这一天所有人严禁烟火,只能吃冷食。

第二年寒食节,晋文公又亲自来到介子推烧死的柳树下,发现这棵柳树长出了新芽,他摘下柳树枝编了一个筐带在头上,并赐这棵树为“清明柳”,并把寒食节后的第一天定为清明节。

从晋文公所做的一切看,他对介子推的内疚和为他所做的纪念,远比册封介子推高官和犒赏有意义得多,相信介子推地下有知,也不会对晋文公当政的失望。

介子推虽然死了,但他割肉侍君的故事却留给后人很多教育意义,不仅是故事本身,而是告诫人们,道德的力量到底需不需要利益伴随在一起?

读者朋友,你对介子推舍身救人的故事有何看法,请到文章后面分享你的心得吧?(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介子推

更多文章

  • 介子推忠心辅助重耳,成功后却归隐山林,观春秋时期士之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介子推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他是晋国贤士,也是晋国文公重耳的谋士之一。在晋文公流亡的十几年中,一直不离不弃,风餐露宿,备尝各种艰辛,对晋文公忠心耿耿。期间还留下了“割股充饥”的故事,然而他并不像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那样,为求名利而追随重耳。在重耳登上晋国国君之后,毅然选择归隐,即使文公几次召唤也

  •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介子推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介子推

    关于清明的传说,有则来自春秋霸主晋国。晋献公雄才伟略,贪得无厌,贪的土地多,不厌烦孩子多。史称他“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春秋灭国扛把子;六个老婆五个儿。搅乱春秋,也搅乱自己家。废长立幼,晋国大乱,大儿子申生被杀,二儿子重耳和三儿子夷吾逃跑,有了那句著名的“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说法,不过本

  • 介子推割肉救主,却因主公听信谗言,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介子推

    春秋时期,介子推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救了快要饿死的晋文公,没想到晋文公居然听信谗言,反而放火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这天,晋国正值内乱晋文公重耳被追杀,逃到了一个小村庄,本想向村庄的农夫们求救,可没想到,农夫们居然拿土块当做粮食羞辱重耳。重耳饿的实在是没有力气,在马上就要晕过去的时候,介子推悄悄的去了

  • 节令探佚:清明节果真是纪念介子推?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介子推

    作者:李大奎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也是重要的自然节气,乃"二十四节气"之五,2006年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8年纳入法定节假日。故清明节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便有了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两大重要的礼俗。从重要的传统节日而言,清明节纪念介之推,也成了民间最为广泛的说法,如同端午节纪念正

  • 夏县妇联开展“介子推忠孝文化进家庭”系列主题活动

    历史人物编辑:山西经济日报标签:介子推

    本报运城讯 4月16日,夏县妇联携手县家庭教育协会、传统文化协会在介子推文化产业园开展“传承忠孝文化 共筑最美家

  • 咎犯:晋文公的舅舅和重臣,为什么会被介子推瞧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等闲读史标签:介子推

    晋文公结束了流亡生活,在回国途中,路过黄河,他手下另一位重臣咎犯提出:“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於君乎?请从此去矣。”。我跟着你这么多年,犯了不少错误,我自己都知道,你当然也不会不知道。为了不让你秋后算账,为了我的安全,请让我离开你吧。这个咎犯,是晋文公重耳的亲舅舅。他犯过什么错呢?原

  • 双喜临门,河南足球又做齐宣王,新赛季的中原铁军依然值得期待

    历史人物编辑:飞飞小霸王标签:齐宣王

    北京时间2023年4月7日,距离新赛季中超联赛开赛越来越近,对于河南的球迷们来说,这一天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天,可以说是符合了球队的气质,股改完成河南嵩山龙门改名河南队,8名球员集体官宣加盟,双喜临门,河南足球又做齐宣王。首先在今天下午经过中国足协确定,成立了两个赛季的河南嵩山龙门正式落下帷幕,替而代之

  • 讲排场并不完全是坏事,齐宣王讲排场,干了一件流芳千古的好事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齐宣王

    我们对齐宣王的了解,更多的是源于“滥竽充数”这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但实际上,齐宣王曾把“稷下学宫”发扬光大,在文化事业上做过突出的贡献。齐宣王,妫姓、田氏,名辟彊。约生于公元前350年,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威王的儿子,齐湣王的父亲,王后是著名丑女钟离春。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齐宣王继位。公元

  • 《战国策》齐宣王:我不敢攻打秦国 苏秦:不,加油,你可以的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齐宣王

    齐宣王:虎狼秦太残暴了,我不敢攻打虎狼之秦。苏秦:不,你可以的。秦国就是只野兔,齐国才是战狼,齐国攻打秦国就像狼群追逐野兔一样轻松。苏秦:齐国南面有太山,东面有琅琊山,西面有清河,北面有渤海,四面都是屏障,进可攻退可守(这是从地理上讲优势,就像现在的美国一样,东西都是大海南北两个菜鸡,天然的屏障)。

  • 8+7-8,河南足球再做齐宣王,一切准备就绪只为等待卡兰加的归来

    历史人物编辑:苏志彪标签:齐宣王

    和球迷们之前预想的希望,河南足球再次显示出了自己别具一格的风格,又一次做了齐宣王,其中来自于昆山的尼曼贾·科维奇、冯伯元、李松益、彭鹏以及中超其他球队的宋润潼、迪力依米提·土地、高天语和阳敏杰一共8人加盟了河南足球。除了新加盟的这8位引援之外,河南足球也对上个赛季表现出色合同到期的7名球员进行了续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