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老子《道德经》:考古发现改写认知,“大器晚成”果然错了

老子《道德经》:考古发现改写认知,“大器晚成”果然错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诸史 访问量:4899 更新时间:2024/1/20 9:03:08

唐朝时期,白居易作打油诗一首调侃老子,即“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既然道德经中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那么老子又为何留下五千文,岂非自相矛盾?

马王堆西汉帛书出土之后,人们发现老子没有自相矛盾,而是避讳带来的误解。原来,帛书道德经说的是“知者弗言,言者弗知”,所谓“弗”本义是矫正,缠束一物使之矫正不弯之意,因此不是不说,而是不轻易说出口。汉昭帝叫刘弗陵,为了避讳“弗”字,古人就将之改为了“不”,由此扭曲了老子本意,所以古代皇帝的名字最好是生僻字,否则会带来很多麻烦,明朝在这方面做的不错。

除了上文所说的错误之外,道德经在传承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们熟知的“大器晚成”,虽然很励志、很正能量,但其实不是老子的真实思想。

让人别扭的“大器晚成”

王弼(三国时魏国人)本《道德经》,是后世的通行本,其中第四十一章云:“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有学者将之解读为:“最大的空间,没有边界;最大的容器,最晚成型;最大的声音,没有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道’把自己‘隐藏’起来,默默无闻。”

问题在于,除了“大器晚成”,其他语句都是“大”在前,彻底相反的转折在后,钱钟书认为这叫“翻案语”与“冤亲词”,因此“大器晚成”放在这里就显得极为突兀,不太适合整体语境,让人读来有些别扭。

王弼将之解读为“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别,故必晚成也”,虽说有一定道理,但语境上的突兀还是难以解释。

说不清、道不明,古今文人都抓破了脑袋,最终只能自圆其说,勉强解释一番,于是老子道德经变得越来越神秘,越研究越深奥。

当然,虽然“大器晚成”不适合道德经的语境,但这个成语却属于正能量鸡汤,多数时候是善意的谎言,在激励失意“老人”方面,与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谓一时瑜亮。因此,“大器晚成”也就顺理成章的被人接受。

现代考古改写了认知

上世纪70年代,在湖南长沙浏阳河畔,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地,出土了一批极其珍贵的帛书,其中一份是西汉时的《道德经》。

上世纪90年代,在湖北荆门郭店村,考古发现“郭店楚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楚国简牍,其中一份是战国时的《道德经》(有残缺),也是如今考古发现的最早版本的《道德经》。

在第四十一章部分,楚简、帛书与通行本道德经基本相同,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前两者都是“大器免成”,后者是“大器晚成”。

以“晚”与“免”字形来看,最大的可能是传抄失误,在“免”字上增加了一个“日”字,由于两个字读音有一定的差别,边抄边读的话一般不会抄错,因此传抄员可能没有精读过道德经,故而有此错误。

所谓大器免成之免,甲骨文中字形是上“宀”下“人”(见上图),犹如戴着帽子的人,学者考证认为是“冕”之初文,后来假借为去掉、除掉之意,后来另造“冕”字代表礼帽。需要注意的是,春秋时期“免”字已经代表去掉、除掉、不要之意,所以老子所用的“免”肯定是免除之意。

因此,“大器免成”就是“最大的容器,无所合成,浑然天成”,不要干预就会自然而成,不仅更符合“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的语境,而且更契合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成”的思想。

在老子思想体系中,“无为”、“无争”、“无名”的思想贯穿始终,他主张不介入,不参与“成”的过程——即为“免成”,让其无为而治,由此“大器”无为而成,所以说“大器免成”应该才是老子思想的体现。

所谓“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抄书员仅将“免”抄成“晚”,就造成了千古难题,苦煞无数顶尖学者,所以就越显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可贵。

其实,无论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还是“大器晚成”,都只是道德经传承过程中的一部分错误。对比王弼通行本与帛书本(郭店本与之基本相同),改动之处大约有700处,可谓已被改得“面目全非”,造成不少句子牵强附会、难以理解或根本错误。更为重要的是,郭店本含有不少战国色彩,大概被战国人“与时俱进”的增删过。因此,如今号称读懂了老子思想的大师,不是吹牛就是骗子。

标签: 老子

更多文章

  • 搞笑GIF: 老子为何如此倒霉, 从十四亿人中挑选了你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奇葩菌标签:老子

    姑娘喝了这杯,肯定没有下一杯了你就喝了吧编辑不是说好只是洗澡吗, 你烧水我可以理解,你切葱姜蒜是什么鬼编辑像不像屏幕面前的你编辑德莱文大招编辑路上偶遇一辆拉风的跑车编辑学霸组合编辑儿子同学来家里玩,两个人边吃零食边聊天。儿子同学:这个蓝莓味的好吃,回家我要藏起来一点,免得我妈偷吃。儿子惊呼:你妈还偷

  • 老子出关之后为何凭空消失?

    历史人物编辑:日月读历史标签: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华夏族,生于周朝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学家和史学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创立出来的道家思想更是教会了世人何为自然。而老子所创立出来的道家思想对后世亦是有着深渊的影响,虽然道家并没有后世的儒家、佛家那般的出名,可老子所创立出来的道家的思想为后人所带来的却是

  • “我蛮想你的 但老子这次就是要死扛.”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你我他标签:老子

    有一次我特别想吃冰糖葫芦一直没遇见所以买了一袋山楂片刚去吃到嘴里就听到有人吆喝卖冰糖葫芦吃都吃到嘴里了算了这山楂片跟冰糖葫芦的味道也差不多再说糖葫芦的热量还有点高早干嘛去了算了这句话意思应该是:我等了你这么久,好不容易遇见了一个男孩子然后你又出现了但我已经不需要了.“人生的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你当

  • 搞笑GIF动图:灯光师,你跟老子有仇吗?

    历史人物编辑:奇葩搞笑菌标签:老子

    小伙子,这就是你单身的原因编辑我只看到了大白牙编辑give me five编辑真好,老公,给我带好吃的编辑好像没什么不对啊?编辑今天又去丈母娘家吃饭了!编辑偶遇老师?编辑以前哥们跟他媳妇吵架的时候,我总是在旁边看乐子,直到有一天,哥们骂媳妇二货,他媳妇怒吼道:“你才是二货!你全家都是二货!你哥们也都

  • 老子巨贪儿子清官,一朝一个,相隔几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老子

    贪官每朝每代都存在,这是人心的抗衡。清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世人皆知,其财富足可以同国家财力抗衡,巨贪的名号当之无愧。而康熙时期,收复台湾的名将施琅也能用巨贪来形容被人知道的却不多。和珅与施琅,年代相隔几十年,但都是人才、时代大才。和珅和珅贪的是金银财宝、名贵字画,而施琅贪的是台湾的大半个土地。时至今

  • 搞笑gif:你吸够了没有,老子要起来了!

    历史人物编辑:奇葩搞笑菌标签:老子

    猫:你吸够了没有,老子要起来了。编辑老司机这技术厉害了编辑没遇到我,我会活活把他打死,看他还敢装逼吗编辑哈士奇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编辑兄弟你该减肥了!编辑也没错啊哈哈哈编辑啊…..一不小心脸着地。编辑看样子就不是读书的料编辑今天跟一个聊了许久的妹子表白,哪知道回我信息的是个男的,问我啥事?扎心之下去刷

  • 搞笑GIF:差点把老子撤成变形金刚

    历史人物编辑:奇葩搞笑菌标签:老子

    差点把老子撤成变形金刚编辑我说了她对我不好看到了吧编辑作死小能手,让你防不胜防~编辑在外面点的炒饭都吃完了,这锅还没起盖,到底是来吃饭还是看表演:编辑一个深深被歪果仁影响了的文艺小青年编辑我反正不认识这些(据说是:兽人匕首,玻璃匕首,魔族匕首,魔冰匕首,乌木匕首,龙骨匕首,哀伤之刃,草木灾星)编辑去

  • 走进祖师庙:参观洛阳老子纪念馆

    历史人物编辑:申威隆:陕西文博一哥标签:老子

    在洛阳市老城区北大街北端的安喜门内,有一座始建于元末明初的祖师庙,供奉着道教学派的鼻祖祖师老子。后来,先后被改为玄帝庙和真武庙。民国时期,复原为祖师庙。2006年5月25日,祖师庙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师庙被政府收归,成为洛阳市农业生产

  • 道教小知识:老子的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老子

    在世人的眼中,道教始祖老子是个半仙半人式的人物,关于他的来历可谓众说纷纭。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他被写成中国春秋末期的一位杰出思想家,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又名老聃。生于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任职于周朝的守藏史(类似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后见周朝的衰落之势无可挽回,便辞官归隐

  • 庄子和老子的道有何异同?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老子

    老庄以至于孔孟,不仅仅是怀古幽思的趣味,或者是为传统而传统;而有极为根本性的现实意义,以至于未来的意义。老庄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道的问题。人须是达到自主的自由人性的人,有这个人性基础才可以识道,以至于本体和认识。所以老庄建立了关于自主的自由人性的学和术——思想和方法。而西方的自由人性试图通过否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