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夫差真的是一个淫乱残暴的昏君吗?吴国走向灭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夫差真的是一个淫乱残暴的昏君吗?吴国走向灭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潇湘历史坊 访问量:1644 更新时间:2024/1/8 8:17:01

“不必杀他,把他流放到甬东去,给他百户人家。”

他望着那个男人的背影,笼罩着胜者的光环和霸者的气势。曾几何时,这光环和霸气是属于自己的,彼时那个男人还无比谄媚地给自己尝过粪便。二十年,仅仅二十年的光阴,星河倒转,强弱易位,他已沦为阶下囚,那个曾经的阶下囚却成为了真正的王。他不杀他,是因为他已华发丛生,不能够东山再起了,这与其说是一种怜悯,不如说是辛辣的嘲讽。他苦笑一声,举起宝剑,眼前走马灯一般闪过毕生的种种,最后留在心里的却只有一句:

“悔不听伍子胥之言啊!”

公元前473年,即周元王三年,冬。史载,越王勾践灭吴,这一年距离中原的三家分晋刚刚过去三年,华夏南北各自发生的大变局,不约而同地将历史车轮转入了战国时代。

无论正史记载还是民间传说,吴国末代君主夫差都是一个残害忠良且淫乱无度的暴君形象。他宠信奸臣伯嚭,害死忠臣伍子胥;他妇人之仁,放走勾践,导致越国再度强大;他与西施之间的种种……总而言之,与年轻时为父报仇的少年英主大相径庭,中年的夫差简直就是纣一般的存在。同一个人的身上真的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吗?夫差的失败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呢?

夫差历史上最大的污点之一就是杀了伍子胥,而伍子胥与他的一大分歧在于是否要灭掉越国。伍子胥说得明白,越国“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事实也确实印证了伍大爷的话。但夫差偏偏不听老头子的“忠言逆耳”,硬是留下了越国这个威胁,是脑袋缺弦还是妇人之仁呢?其实这是有他自己的考虑的。

此时正值春秋末期,昔日的大国中,楚国在夫差的父王阖闾在位时已经被打得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恢复不过来;晋国王室大权旁落,正面临着被权臣们瓜分的危机;而任用晏婴等贤臣,中兴齐国的齐景公已经在位将近六十年,垂垂老矣的他没有嫡子,田氏代齐的阴谋正在酝酿中。吴国地处蛮荒,长久以来被中原正统视为化外野人,如今正是称霸天下,号令群雄的最佳时机,相信换了哪一位君主坐在这个位子上都无法不心动。

客观来讲,灭掉越国虽然可以消除后顾之忧,但在其中消耗的资源和时间恐怕要大于所得的收益。首先,吴国不比中原诸侯,人口十分有限,如果灭了越国,肯定不可能把自己的人口大量南迁,那么只有自己组建一套领导班子前往管理。

且不说短时间内建立这样一支队伍颇有难度,就算有了这样一拨臣下,到了越国会不会天高皇帝远,占着会稽与姑苏这边分庭抗礼,甚至扯旗造反?就算这拨臣下忠心耿耿,但浙闽丘陵之上那些部族肯乖乖服从领导吗?如果发生叛乱的话,到处是山地和丘陵的地形,吴国军队想要开进去要消耗多少兵力粮草?

事实上,吴国鼎盛时期能够灭掉的都是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这样淮河流域的楚国属国,核心的势力范围则始终在太湖一带。可以说,以吴国的实力,还无法吃掉越国这块大蛋糕,索性留下他们的君主,对这些部族百姓加以约束控制,何乐而不为呢?

可见,保留越国,不把勾践斩尽杀绝,夫差在战略上是有着自己的一番考量的。但夫差的失误在于错估了越国复兴的能力,想当然地认为勾践再怎么折腾也最多是自己的一个小藩属。他绝大多数的精力都用在了制霸中原上面,对于这个卧薪尝胆的小弟关注得太不够了。那么,仅仅政见上的不同就足以构成夫差杀伍子胥的理由吗?

公元前490年,久病缠身的齐景公病逝,新主年幼,大臣们争权夺势。夫差听说后,便开始谋划攻打齐国。到了公元前484年,吴国兵甲齐备,联合鲁国攻齐,俘获了齐忠君将国书及大夫公孙夏、闾丘明等,并获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可谓全胜,这便是春秋晚期著名的艾陵之战。但在这一战中,并没有伍子胥的身影。

原来,夫差即将出征前,伍子胥曾力谏夫差联齐而伐越。此时的勾践已被放回本国,开始了卧薪尝胆的雪耻生涯,但他的举动已被志在中原的夫差有意无意地忽视,最终结果自然是伍子胥的意见不被采纳,伐齐的计划原封不动进行。不仅如此,伍子胥反而被夫差选派为出使齐国的使臣,估计任务便是去下战书。心灰意冷的伍子胥在齐国见到了自己的故交鲍牧,他对这位友人坦言:“如今吴国奸佞当道,大王被美色和权力模糊了双眼,恐怕很快便会招致灭亡,而我大概也快要死去了。兄长的命运不能在我身上重演,我的儿子就托付给你罢!不求他出人头地,只要能平安一生便是福气了!”

当年伍子胥仁孝慈爱的兄长伍尚接到楚平王召见的命令,明知此去必死无疑,还是不顾弟弟的劝阻,选择去营救父亲,结果与父亲伍奢一起被害,这才有了后面伍子胥出昭关以及鞭尸复仇的故事。不愿自己的子嗣重蹈覆辙的伍子胥让儿子伍封拜鲍牧长子鲍息为兄长,拜鲍牧为父亲,从此在鲍家寄居,告诉他不要复仇,并让儿子改名王孙封。但这番举动必然会传到夫差的耳朵中,已对伍子胥心怀不满的他必然会想:“你将儿子托付敌国,是不是要与之里应外合呢?”如此一来,伍子胥就不仅仅是政见不和,而有了叛徒之嫌了。这恐怕才是伍子胥招致死亡的根源。

那么夫差将强盛一时的吴国引向破灭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与夫差同时代的人,他对夫差的评价是:“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以数战,士卒弗忍。”而曹操则在《孙子略解》中说道:“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左思亦云:“春秋之际,要盟之主。阖闾信其威,夫差穷其武。”可见,令夫差自取灭亡的并非贪恋美色与荒淫无度,而是穷兵黩武,急于征伐中原,导致国力空虚,令后方有隙可乘。倘若夫差能够见好就收,稳步巩固从楚国获得的新领土,并牢牢把握越国的动向,与民休息,鼓励生产,那么战国群雄中必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作者:琴剑霜月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夫差

更多文章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王夫差后,留一神物,民工修路时有神发现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夫差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刚继王位,吴王阖即趁越国哀悼先王之际大举兴师伐越。越国军民痛根吴国乘人之危的行径,同仇敌汽,奋力抵抗,竟然大败吴军,吴王阅负伤死在归国途中。临终前,吴王阅间告诚儿子夫差一定要为自己报仇。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的复仇之师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举击败越军,勾践被迫向吴国求和

  • 历史上的一代中原霸主越王勾践,真的尝过吴王夫差的屎吗?

    历史人物编辑:杯中探史标签:夫差

    古代有很多的皇帝,都是因为经历过困难之后才登上的皇位,越王勾践就是其中的一个。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曾经被扣在吴国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是春秋末年的越国皇子,本名叫鸠浅,他的父亲允常在位时,与吴国的皇帝阖闾就有一些军事上的争斗,这可能跟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有一些原因,因为他们当时所处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江浙一带

  • 吴越争霸不只有西施美人计夫差和勾践都是超越时代的军事强者

    历史人物编辑:小摸说历史标签:夫差

    吴越争锋留给中国文人最大的印象就是西施,以至于出现了“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的诗句。西施作为顶尖的女间谍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可不是只有色戒一样的间谍游戏,主旋律还是金戈铁马。夫差也不是见了美色就智商下线的白痴,勾践更不能仅仅凭借卧薪尝胆和美人计就能翻盘,两人都有超越时代的操作,

  • 勾践曾献给夫差2位美女,另一位美过西施,最后死的很可惜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夫差

    公元前494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向无望夫差投降,吴王夫差当时不同从大夫伍子胥斩草除根的劝告,允许越国投降,还把勾践夫妇和越国大臣范蠡邱金子啊姑苏虎丘,为夫差养马,勾践忍辱负重,装的非常恭顺,而夫差认为他是真心臣服,于是三年之后,把勾践他们放回越国。勾践安全回到越国之后,卧薪尝胆,立志复国,经过

  • 深埋地下2000年宝藏,遭盗贼挖掘仍有残余,专家:吴王夫差剑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夫差

    图片和素材源于网络,文章原创,欢迎关注!剑,在我国古代是帝王权势与尊严的象征,又是武士技艺与气节的见证,同样也是将军征战沙场必须佩戴的祥瑞护身。于国于民它都象征着正德、正身、正义,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有文化符合。中华文化五千年,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群雄争霸间,一部无时无刻都在演绎着的潇潇战争史

  • 他发明了勾践和夫差都喜欢的美食,后来成为世人膜拜的财神爷

    历史人物编辑:辛秋兰标签:夫差

    爽面是浙江省缙云县的一种独特手工面,是其美味在南方面条中最为食客们称道。宋朝诗人黄庭坚吃了缙云爽面之后,赋诗道:“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王箸惜”。在当地的《缙云县志》中有专门关于爽面的记载:“拜年上门,先喝茶,吃糖果,随后吃索面卵”。索面卵,就是缙云爽面加煎鸡蛋或煮鸡蛋。缙云各乡各村都制作爽面,逢

  • 西施服侍吴王夫差多年为什么没有生育?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了解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夫差

    在古时候流传下来一句话,叫红颜祸水。那时候的人们认为,一个女人长得太漂亮一定会带来不详,事实也可以证明,历史中有不少美女给国家带来了灾难。但也不是所有的美丽女子都会这样,有这么一个绝世美女,她的作为引来了无数人的赞叹,她就是西施。西施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让人讨论的话题,有一个让无数人都讨论过的话题便是

  • 清华简出世,揭开夫差放过勾践的真实原因,见好就收却酿成大祸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夫差

    引言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之间的恩怨想必众人皆知。公元前494年,在夫椒之战中,吴军大败越军,越王勾践率领剩余的残兵退守会稽山。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况下,若吴王夫差乘胜追击,便能一举灭越。勾践灭吴,营造夫差狂妄自大的形象但勾践派人送来了美女贿赂,还买通了吴国太宰伯嚭帮忙求情。夫差一看勾践甘愿投降,还要亲

  • 真实历史上西施真的担任“卧底”重任,蛊惑了吴王夫差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解说家标签:夫差

    西施,子姓施氏,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因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之美誉。其中的“沉鱼”讲的就是西施。西施西施是知名度颇高的人物,但她的出

  • 西施的姐姐天赋异禀,独得吴王夫差的宠爱,可惜西施学不会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夫差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妇人集》一书,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西施,浙江诸暨苎萝村人,原名叫施夷光。据清朝文人陈维崧的《妇人集》所载,她还有个姐姐,叫郑旦。据史料记载,西施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真要论起容貌来,还是她姐姐郑旦更胜一筹。这里有件趣事,说西施小时候比较自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