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为鬼谷子爱徒,孙膑与庞涓由同窗变仇人,为何有这样的结局?

同为鬼谷子爱徒,孙膑与庞涓由同窗变仇人,为何有这样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韦继涛 访问量:4420 更新时间:2024/2/9 9:07:21

先秦时期,是个纷繁复杂的乱世。那时候,中原大地实在不大,仅仅以黄河流域为主。如此“弹丸之地”,曾经上演多少场相爱相杀,无论是君臣、父子、兄弟,在既得利益面前,一切的情深似海都变成义薄如纸,庞涓孙膑是最令人感叹的一对典型案例。

庞涓与孙膑是手足同窗,二人一同拜于鬼谷子门下学艺。鬼谷子的名气尽人皆知,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传说他有过5个徒弟,分别是张仪苏秦商鞅、庞涓和孙膑。师兄弟五人都是影响整个先秦时局的风云人物,张仪苏秦的合纵连横曾经搅得秦与六国不得安宁,商鞅的变法更是奠定后来秦灭六国的基础,庞涓与孙膑却在东边的齐魏两国大显身手。

老话说“宁学瓦岗一炉香,不做孙膑与庞涓”。孙膑与庞涓到底做过什么事儿,让后人提起此二人都会不自觉地心生“敬而远之”的感觉。说来也简单,孙庞二人乃是同窗故交,同样的师父,同样的武艺,最后却因为“名和利”走向自相残杀。是什么仇,什么恨让他们不惜成为后世的负面教材,也要置对方于死地不可。

事儿还要从庞涓和孙膑学成文武艺,下山货与帝王家说起。庞涓由于天资稍微聪慧一些,加上急于想着建功立业,便提前向师父鬼谷子申请下山。毕竟师从高人、毕业“名校”,庞涓下山后来到魏国,很快受到魏王的赏识,从一个布衣升任将军一职。替魏国南征北讨,深得魏国上下的器重。

就在庞涓在魏国混得风生水起,事业如日中天时,那位留在老师鬼谷子身边继续“读研”的同窗孙膑也顺利毕业。现在咱们都说毕业难不好找工作,先秦时期也是如此。虽然孙膑的才学也很高,可是作为刚刚踏出校门的学生,要是有个人引荐一下,或许自己的工作还能顺利一些。

孙膑想到自己的同窗故友庞涓,两人上山学习期间,曾经跪天结拜说将来苟富贵勿相忘。如今,庞涓已经成为“大公司”高管,不妨让他给自己找个工作先做着。于是,孙膑兴高采烈地来到魏国找庞涓。孙膑万万没想到,此去魏国投靠旧友,无异于踏上一条万劫不复的道路。

孙膑毕竟涉世未深,来到魏国后,魏王听说自己手下干将的兄弟前来投靠,为了表示自己对干将庞涓的器重,亲自设宴款待孙膑。宴会上,魏王谈及兵法之事,孙膑总是侃侃而谈,让一旁的庞涓感觉有些惭愧。庞涓没想到孙膑“读研”的三年时间,居然学会一些自己不懂的兵家知识。

魏王没有多想,反正重用谁都是为自己服务。逐渐地对这位新来的孙膑产生好感,经常召见他一起谈论军事。如此一来,庞涓也日渐冷落。为了防止孙膑的风头盖过自己,庞涓心生毒计,故意捏在孙膑是敌国细作的证据,将孙膑打入牢狱,还用极其残忍的“膑刑和黥刑”挖掉孙膑的膝盖,给孙膑的脸上刺字。

孙膑只身一人在魏国,相当于羊入虎穴、瓮中之鳖,除了任人宰割别无他法。为了活命,孙膑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和智谋,他故意装疯卖傻,甚至以粪为食,制造自己丧失理智而发疯的样子。目的是骗过庞涓的耳目,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逃离魏国,伺机报仇。

皇天不负有心人。有次,齐魏两国相互出使,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孙膑想方设法与齐国使者取得联系,成功说服使者将其带离魏国。虎口脱险后的孙膑来到齐国,与齐国的柱国大将田忌结成好友,经常共同起居纵论国事。

孙膑一举成名是帮助田忌赢得那场赛马,这个故事也不多提。孙膑一步一步获得齐国的认可,只为等待一个时机。很快机会来到孙膑面前,公元前354年,魏国与赵国爆发大战,赵国眼看自己的都城邯郸不保,赶紧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孙膑和田忌前往解邯郸之围。田忌的想法是直奔邯郸与城下的魏军决战。

孙膑却认为,魏国举全国之兵来打赵国,必然国内空虚,不如趁机攻取魏国,如此一来魏军主力必然班师回朝救援,邯郸之围可以解,这便是围魏救赵的来历。

这一次孙膑没有与庞涓正面交锋,没有实现报仇的机会。三年以后,也该当庞涓自取灭亡。魏国又对邻邦韩国发动攻击,韩国效仿赵国找老大齐国帮忙,孙膑再次故伎重施上演围魏救赵,这回庞涓已经有所防备,留下兵力守卫魏国。

孙膑一看庞涓不上钩,那就正面决战吧。双方刚一交战,齐军佯装比划两下就败退下来。原本实力强悍的齐军,居然开始出现溃败丢兵的事情,庞涓一看齐国不过如此,孙膑再有才能,手下没有善战的士兵也不是自己的对手,便下令追击齐军。结果,兵至马陵,庞涓一看坏了,中计了,赶紧勒马回撤。可是为时已晚,马陵两侧是山崖,齐军埋伏两侧,万箭齐发,巨石滚落,魏军难以逃脱,庞涓无力回天只好选择自刎。

故事到此基本讲完,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若是当年庞涓没有心生妒忌,能够好好帮扶孙膑,两个人都是超一流的将帅之才,魏国会不会像秦国那样实现扫除六合的大业。即便是孙膑将来名气大过庞涓,庞涓在历史上也会留下举荐贤才之功。做人又何必非要分出胜负,争当第一呢?

标签: 庞涓

更多文章

  • 孙膑活着的目的是为了杀死同学庞涓,杀死庞涓后,去向成谜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庞涓

    孙膑和庞涓俩个人师出同门,俩个人在前期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的好。但是为何孙膑会失去双腿无法站立?为何世人说孙膑活着是为了杀了庞涓呢?为何孙膑杀了庞涓后世人却不知道他的去向呢?那么接下来了解一下原为。当时许多国家鼎立,都需要人才去辅佐君王一统天下。庞涓和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两个人都擅长运兵之道。当时,

  •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探寻庞涓害孙膑公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庞涓

    在传统故事中,庞涓就是典型意义的小人得志,忘恩负义,心胸狭窄,害贤妒能,一心想害死对自己的结义兄弟和师兄孙膑。庞涓和孙膑同拜鬼谷子王禅老祖门下,不论庞涓如何努力,都比不过开挂人生的孙膑。没有人的时候,庞涓一定思考自己比孙膑差哪了?庞涓出身魏国大梁城的普通家庭,典型的穷十八代。孙膑是名扬天下武圣人孙武

  • 孙膑: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同学庞涓,杀死庞涓后,去向成谜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庞涓

    人世间最狠的恐怕还不是敌人,而是朋友,甚至是亲人。比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哥哥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后,还砍下他们的脑袋。庞涓对孙膑使用了膑刑和黥刑,后来,孙膑在马陵之战中试图让庞涓乱箭穿心。这一对同学互相之间所使用的手段,可以说也是狠到了极致。庞涓和孙膑是同学,他们的老师究竟是谁?历史上并没有记

  • “庞涓七国分尸”最丑恶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庞涓

    关于魏国名将庞涓之死,有不同的说法。比较符合真实历史的庞涓兵败马陵道,面对险境,宁死不屈拔剑自刎,留下“遂叫竖子成名”。很多说书人为黑庞涓,感觉庞涓之死太壮烈,达不到黑的目的,就让他应了誓言,在马陵道被万箭穿身而死。你说说这是多大仇多大的恨啊!庞涓被万箭穿身还不够,在《前后七国志》中庞涓被七国分尸。

  • 鬼谷子的高徒,庞涓和孙膑的恩怨情仇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庞涓

    你让我生不如死,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孙膑的复仇让师兄庞涓兵败身死,就连监军的太子也被活捉。其实,孙膑不叫孙膑,膑是一种刑罚,战国时叫刖,所以孙膑应该叫孙刖。孙悦、孙越,你们知道吗?具体我们后面再讲,我们先来看看孙膑和庞涓的恩怨情仇。《唐文续拾·卷十四·唐幽州内衙……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神道

  • 庄子一则霸气名言,仅8字,大家很熟悉,但几乎没人知道出自庄子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庄子

    还记得那个能够在天上飞的大鹏鸟吗?还记得那个在水里游体型庞大的鲲吗?创造它们的是一个叫做庄子的人。对于庄子,世人都知道庄周梦蝶,也都知道庄子的一生随性自然,是道家即创始人老子以后的第二位著书立学的道家学派代表人。后人将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一生说出来许多的经典名句,被世人不断使用着,他的许多

  • 骂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庄子一句话,警世两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不敢飞得太远标签:庄子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了。我们常说巍巍华夏,五千年文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一向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形象活跃在国际舞台上。而自儒学成为官方显学以来,国人一直强调温良恭俭让,一般不容易和人产生正面冲突。但即便如此,看似不文明的骂人艺术也是源远流长。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个

  • 庄子对养生的思考和探索

    历史人物编辑:依依不吃辣标签:庄子

    庄子是我们古代哲学家,被誉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著作《庄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养生的思考和探索。庄子的养生思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身心合一庄子认为,身体和精神是相互关联的,只有身心合一,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他在《齐物论》中写道:“人之所以能有大功于天下者,以其恬淡也。恬淡则清,清则

  • 庄子才死20天,妻子跟楚王孙入洞房,田氏操起斧头,劈开庄子棺材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庄子

    庄子才死20多天,他的妻子田氏就跟楚王孙入了洞房。不想,宽衣解带时,王孙突然心口巨痛。田氏随后竟操起斧头,劈开隔壁破房里的庄子棺材。谁知,后面发生的事更加出人意料!田氏,庄子的第三任妻子,生的肤白貌美,美得像天上的仙女。当年拒绝了楚威王重金聘任做丞相的请求后,庄子带着妻子隐居在南华山。有一天,庄子回

  • 逍遥鲲鹏飞天堂——庄子的艺术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庄子

    如何此生就在天堂呢?如何找到生命的价值?在此忙碌无奈人生中如何平静?在此花花世界中如何安定自己?假如我们熟读庄子哲学的话,都可以找到答案。庄子继承老子的“道法自然”哲学,展开了一个让人抱有宁静的心,进一步而可以拥有艺术性人生的哲学思想。他不藉宗教鬼神的力量,而用东方艺术性的心灵感应,新的术语就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