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奢:秦赵对决,为赵国打出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赵奢:秦赵对决,为赵国打出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唯物历史观 访问量:3605 更新时间:2024/1/19 21:36:00

中国有句老话:兵不厌诈。古代战争胜果,往往来之不易,无论是战前,战中,还是战后,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财力与物力。一旦轻敌,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对任何一场战争节奏的把控,则完全依靠领军者的直觉判断。六国皆畏秦军,而赵奢居然一战成名、以弱胜强,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赵秦实力比拼

赵国通过一系列制度化改革,在六国之中脱颖而出,打造出制敌一流的骑兵队,在群雄并起的年代里,敢与秦军拍板较真、相与抗衡。

从总体实力上来说,赵军还是逊色于秦军,若是一味孤勇蛮力,恐怕早晚要吃大亏。这个道理,赵奢用实际行动证明,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击溃进犯的秦军,非得用智取不可。

秦军在解决魏国之后,又把赵国当成一块肥肉。赵军不是秦军对手,与被秦军垂涎。阏与乃通往晋阳与邯郸之要道,若秦军斩断晋阳与邯郸联络,眼看晋中不保、危难告急,各位面面相觑,不是如何是好?

赵奢挺身而出

赵惠文紧急议事,取法于老将廉颇、乐乘,两人虽身经百战,此时也拿不出上乘的计策,一方面行军路途遥远,唯恐士兵身乏疲累,另一方面地处狭窄、无法应战。

两位所言倒不是推脱责任,实在是情有可原。秦军从太行山取道至武安县,仅仅半日之内即刻沦陷邯郸。而赵国若派援军,定中埋伏、全军覆没。

马服君赵奢却一反常态,决意夺回阏与。以他之见,坚持狭路相逢勇者胜。于是,赵惠文王钦点赵奢领军作战。

赵奢的心里早已有了一盘棋局,只是作为一军将帅,不能将运筹帷幄之计,毫无保留地通告部下,以免士兵在无意之间泄露军机,或被敌军间谍暗中谋算。

才骑行三十里的路程,便下令在此安营扎寨,且不动一兵一卒。有士兵不思其意,怂恿赵奢迎战,被军法处置。

整整过了二十八天日,赵军上下竟无半点风吹草动,秦军密令暗探前来望风,误以为赵奢贪生怕死、无意迎战,因此将工程布防松懈下来。

赵奢却伺机发兵,轻松避开秦军耳目,队伍行军两天一夜,在与近处再次安营扎寨,做好防御、进攻的一切准备,只安心等候武安秦军。

后知后觉的秦将,只得一路追赶、马不停蹄。赵奢不打无准备之仗,此时带领着士兵,一鼓作气将秦军围困。

赵奢在这场“奇葩”的战事中,敏锐地抓住了秦军想不战而胜的心理。故意在战局中制造出迷惑敌人的假象,为自己排兵布阵赢得时机,将“兵不厌诈”的军事理念,发挥地淋漓尽致。

在行军链条的整个过程当中,他纪律严明、说一不二,胆敢挑衅者,以斩首惩戒,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牢牢地形成一股凝聚力,培养不急不躁、不紧不慢的作战氛围。

当赵军需要紧急行动、星夜上路之时,赵奢又毫不犹豫、镇定自若,指挥部队日夜兼程、井然有序。

不管对指挥者,还是士兵,这都将是一次无比严峻的考验,在任何的环节出了纰漏或差错,有可能会前功尽弃,失败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鲜见。更何况赵奢已在赵惠文王面前立下了投名状。

赵奢功成名就

这一回,秦军输得彻彻底底,原本以为对付赵国,不费吹灰之力,没曾想遇到一个莫名其妙的赵将军。

秦国自认为向所披靡,却被籍籍无名的赵奢耍得团团转。也许他们脑袋想破了,也不太明白赵奢的底细。

赵奢为赵国打出了一记漂亮的反击战,所谓狭路相逢“智”者胜。赵惠文王喜笑颜开,将赵奢升迁提拔,位置与廉颇等老将等同视之,那就根本不是什么稀奇之事了。

赵奢胜过廉颇、乐乘,本质上是开逆向思维,利用两军布局上的时间差,延缓秦军作战的反应,进一步拖垮秦军战斗力。

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猛然吹醒对垒迎战的号角,等对方从茫然中回过神来,早已跟不上形势与节奏,眼睁睁地望着赵国扭转战局,自身却难有还手之力。

赵奢在战场上精打细算,不给秦军以可趁之机。严格的情报保密机制,将战争的损耗降低为零,士兵们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直击秦军的软肋。

严明军法与灵活计策相融合,士兵们在赵奢的领导下,迸发出生机与活力,把秦军杀得个措手不及。

赵奢凭此一战名垂千古,为后世的军事战略研究,遗留下不可多得的蓝本。所谓的战场机智,莫过于此。

没有多年沙场经验的提炼与总结,仅凭一时的心血来潮,也无法在脑子里灵光闪现,以超越前辈的理想,创造性地运用兵法。

与秦军决一死战,既有兵马、粮草上的较量,又有作战心理上的博弈。秦军由于大意轻敌,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当秦军锋芒正盛之时,赵奢并未选择以卵击石,而是耐心地等待合适的时机;当秦军麻痹陶醉之时,赵奢选择主动出击、锐意进取,锤炼着每一个士兵的筋骨。

在赵奢的调教下,士兵们表现得个个训练有素,不嫌弃行军之坎坷,辗转之劳顿。

精力充沛、收放自如的赵军,与两眼迷糊、慌不择路的秦军,在对决之日形成鲜明对比。赵奢赢得这项战役,并非出于偶然与侥幸。

赵惠文王并未拿老将压制赵奢,而是给了赵奢平等对话的权力,赵奢荣誉成为该战的主角。

古诗云:一将成则万骨枯。赵军有幸未沦为秦军之阶下囚,赵奢有大功也。尽管历史的车轮抵挡不了秦朝一统,然而赵奢在反抗强权的不可一世中,体现出绝无仅有的责任担当,为赵国的国史谱写出一曲绝唱。

一场翻身之仗,让赵奢声名远播,从此列为名将之班,乃是历史公允的评价。赵奢有力挽狂澜之心,赵王有欣然应允之意。到底是巧合?还是默契?战国的历史已在云烟中散尽,自有后人评说吧。

标签: 赵奢

更多文章

  • 崔杼弑杀齐庄公而不杀晏婴,并非晏婴民望很大,或是两人合谋弑君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齐庄公

    崔杼弑君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很广,也使得史家秉笔直书和晏婴不畏强权的品格名垂青史。从史书上来看,崔杼弑杀齐庄公是大罪,史家不怕崔杼的残暴威胁,即便牺牲人命,也要把这个事情记录下来。因而受到后世学者的推崇,成为史学家刚直不阿的典范。与此同时,齐相晏婴不惧崔杼的权势,亲自出面吊唁齐庄公,也使他不畏强暴

  • 钟会和邓艾必争的地方,张仪要白送给楚国,甘茂却坚决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甘茂

    张仪想把汉中白白地送给楚国,并且分析了秦国占有汉中,所带给秦国的危害,但是他的见解,却遭到了甘茂的坚决反对。甘茂绝地反击的言语,充满了理性的光芒,从中也可以看出甘茂不拘于现状,有着长远的眼光。张仪想把汉中,送给楚国,他的想法,其实也是很实际的,但是也反应出了张仪眼光的短浅。“汉中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 三人未必能成虎,秦国攻打宜阳能够成功,只因甘茂耍了一个小心眼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甘茂

    文|飞鱼说史战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秦国逐渐强大最后一统华夏的过程,从秦献公嬴师隰到秦始皇嬴政,秦国经历了八代君主的励精图治,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期间没有出现过一个昏君。何也?历史之必然。你可能会说,怎么会没有呢,秦武王嬴荡就是一个昏君,其实不然,秦武王在位虽然时间比较短亦或者他的行为举动有点让人摸

  • 此国君主为炫耀勇力,亲自扛鼎,白起、甘茂:大王不可!举鼎绝膑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甘茂

    公元前307年八月的一天,秦武王嬴荡(这名字取的好)在甘茂、白起和孟奔等一帮文臣武将的簇拥下来到东周故地视察周王室,虽美其名曰觐见周王,但东周自平王东迁后势力一落千丈,各诸侯国群雄逐鹿,大有取周而代之的趋势。作为年仅23岁的秦武王嬴荡,其取周代天下之心更是急不可耐。秦武王嬴荡一行人觐见周赧王后,周赧

  • 历史上何人,先辅秦,后叛秦而走——甘茂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爱搞笑啊哈标签:甘茂

    秦相甘茂甘茂,是下蔡人。曾侍奉下蔡的史举先生,跟他学习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通过张仪、樗里子的引荐给秦惠文王。秦惠文王见到他后,很欣赏他的才识,就派他带兵去助魏章夺取汉中。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当时张仪、魏章已离开秦国。不久,秦公子赢辉和陈壮在蜀地叛乱,秦武王派甘茂前去平叛。随后秦武王任命甘茂为左

  • 《英雄志》:地狱业火,焚我残躯,天生反骨者唯有秦仲海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秦仲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如今金庸古龙都已逝,依然是写不完的《英雄志》。《英雄志》有四大主角,杨肃观、秦仲海、卢云、伍定远。在这四人中,秦仲海是命运变化最巨大的一人,一生悲苦,变化多端,但又天生反骨永不屈服。秦仲海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的苦难一生皆因他的父亲叫秦霸先。秦家遗孤秦仲海秦霸先出

  • 秦庄公讨伐犬戎发家,兼国十二开地千里,吴起逃楚变法强国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秦庄公

    前言周孝公年,秦氏为周氏王朝下的一个小封国,后对平王殷勤侍奉,封为诸侯,开疆扩土,东出以攻西戎,拿下大片国土。秦孝公时,公子商鞅闻秦国招贤纳士,助孝公变法;秦国与魏国交战,魏将吴起大败秦国,魏武侯登基,奸臣挑拨武侯离间吴起,吴起被迫逃至楚国。有楚尹王重用吴起,楚国在吴起之手开始变法强国,国内权力更加

  • 秦庄公击猃狁,标榜史册,统率秦庄公出兵的人是谁?至今争论不息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秦庄公

    关于秦国的历史,本应从非子得封秦地说起。是的,非子因善养马而得周孝王封秦地,成为了秦国的始封君。但非子既不是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他的封地不足五十里,不是诸侯国,只是依附于某一诸侯国的小小“附庸”而已。所以,史家论述秦国的历史,都从秦襄公率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后算起。司马迁的《史记

  • 秦攻赵时,“齐国”为何在打酱油,田单复国之后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浩论古今标签:田单

    晓知识,大世界。上次讲到秦昭襄王提拔白起打赢了长平之战,那么在这场耗时几年的战争中齐国又在干什么呢?为何会坐视不管。 齐国在齐威王时期任用邹忌、田忌、孙膑等政治军事家,国势兴隆,桂陵、马陵两战的胜利使之成为头等强国,至齐宣王时,已是“齐之强,天下莫能当 ”。 可惜盛极而衰,在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灭

  • 翻烂了兵书,谋划了3年,田单打赢了一场几乎没有可能胜利的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田单

    文|飞鱼说史有些人的成功靠运气,就像影视剧中头上顶着光环的主角,想死都难。有些人的成功靠头脑,在普通人觉得一件物品没有什么出奇之余,这些人却能看到它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加以利用,成就自己的事业。有些人的成功靠勤奋,不仅他们有超乎常人的毅力,而且处处会给其他人惊喜。而田单却是综合了这三种因素的人,所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