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申不害的“术”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进行,其思想有道家痕迹

申不害的“术”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进行,其思想有道家痕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青瑶书上 访问量:1989 更新时间:2024/1/17 0:05:15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亦称申子,战国时期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者称,是三晋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

郑国灭国之时,申不害年岁约在20——30岁之间。作为一个亡国之贱臣,申不害可能杂学诸说。因为在他之前的管子李悝、慎到的学术理论中都有“术”的成分。有人根据申不害思想中有道家思想的痕迹,认为他是由道入法。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把他的思想仅归为道法两家。

申不害相韩时,韩国已处弱势。韩昭侯即位不久,颇具雄心,任用贱臣申不害即为一例,申不害才华得有用武之地。

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的影响,但他的直接来源是老子还是慎到,不得而知。但他的哲学思想与慎到有极相似之处,他们都遵循老子的大统一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申不害认为,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认为宇宙间的本质是“静”,其运动规律是“常”。他要求对待一切事情应以“静”为原则,以“因”为方法,“因”指“因循”,“随顺”。“贵因”指“随事而定之”,“贵静”的表现就是“无为”。申不害把这些原则用于人事,构成他的社会哲学思想。“无为”主张的渊源即《老子》的“绝圣弃智”,申不害的“无为”,要求的是君主去除个人作为的“无为”,以便听取臣下的意见。但是,申不害仅仅把这种“静因无为”的哲学思想用于“权术”之中。为了完善这种方法,他进一步发挥《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要求君主“示弱”,决不是指君主无所作为,只是君主决策前的一种姿态。在关键时刻,申子要求君主独揽一切,决断一切。申不害的哲学思想,是君主哲学,是政治哲学。这种哲学由道家的“天道无为”演化发展来,是他的法家“权术”思想的基础。

申不害主“术”,但他所说的“术”,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使用的,而“法”又是用来巩固君主统治权的。因此他并不是不讲“法”与“势”的。

申不害

关于君主的权势,申不害认识得很清楚。在战国诸侯争霸的情形下,君主专制是最能集中全国力量的政权形式,也是争霸和自卫的最佳组织形式。他说:“君之所以尊者,令也,令之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之。”令是权力的表现,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势”能。“权势”是君主的本钱。

申不害提出“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秤轻重。”为了说明“法”,他提出“正名责实”的理论。“正名”主张,首先由孔子提出。申不害吸收了这个主张,是名分等级,不得错乱。与孔子“正名”不同之处在于包括责任、分工的内涵。申子“正名”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主处其大,臣处其细”的大原则,而且把这个原则具体化,即把名分按实际情况规定下来,然后进行任命,听取意见,检查监督。

申不害的“名”,主要是政治概念,他的“名”是法的等值概念,是为人君制定的工具。所谓实,也就是君主给臣下规定的责任和职权,是臣下遵从君主的规范。申不害本来是劝诫君主发号施令要慎之又慎的,但其效果是加强了君主的个人专制。申不害找不到如何提高君主权威,而又能制约君主的方法,这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

什么是“术”?申不害没有明确规定。“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驱使臣下的方法。“法”是公开的,是臣民的行动准则,而术却是隐藏在君主心中,专门对付大臣的。申不害说,“君如身,臣如手”,既然如此,君主仍要对付大臣是由复杂的社会斗争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臣下弑君,酿成习气。现实告诉申不害,人君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民众或敌国;而是来自大臣。所以他一再告诫君主,对君臣关系要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不相信所有的大臣。

申不害认为,君主有了势,定了法,其地位还不是稳固的,必须有两面之术,不然势与法就会变得威严而不受用,刻板而不通达。如果以术来联通势与法,就如虎添翼,无论动静,都会使臣下慑服。他的术分两类,一类是控制术,像前面提到的“正名责实”,就是讲规定职责,考校监督的。还有如君主以静制动的,无为而治的,这些属于领导管理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类是搞阴谋,耍手腕,弄权术。

申不害

玩弄权术,当然不是自申不害开始,但他是第一个在理论上的系统研究者,这在官场的政治斗争中,很受历代统治者的喜爱。但从本质上说,无补于稳固政权。因为既然有驭臣之术,必有欺君之方,尔虞我诈,你争我斗,加剧了政权的不稳定性。

申不害研究术,有正面的领导控制方法,也有阴谋诡计,现在不能说他是否道德,但可以说,他的思想和研究是可以迪后人的。

申不害反对立法行私。认为国君既要掌握驾驭群臣的“术”,又要做到正直无私,这样臣下才能忠于职守。然而,《战国策》中却记述了这样一件事:“申子请仕其从兄官,昭侯不许也。申子有怨色。昭侯曰:‘非所谓学于子者也。听子之谒而废子之道乎?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左之谒乎?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弟,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标签: 申不害

更多文章

  • 韩国申不害变法,与魏国一决高下,可能吗?影视剧都是假的!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申不害

    导语:韩国经历申不害变法后,为何还不能维持长久强国?能与魏国一决高下吗?地图给出答案。《大秦帝国之裂变》是一部主要讲述秦国、魏国和韩国之间变法故事的电视剧,它以秦国和韩国的变法作为两条线向我们叙述了两千多年前的那一段历史。在电视剧的叙述当中,韩国与秦国是同一时间进行变法的,韩国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在国内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申不害从科员到总理的传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申不害

    上文书说到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孝公去世后,被继位的秦惠王以谋反罪处死,家族也被连根拔起,烟消云散。后世学者常常感叹,如果商鞅处事圆滑一点,不那么强调“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犯事的贵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最后不会如此悲惨!可是,懂得人情世故的商鞅还是历史上那个重法的商鞅吗?他之所以被重用,是因为

  • 申不害变法,韩国成为七雄之一;公孙鞅离魏,魏国痛失一流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申不害

    战国时期,天下精英尽出稷下学宫。某天清晨,一个模糊身影悄悄离开稷下学宫,踏上通往韩国的路。太阳渐渐升起,那人一身霜露,在阳光的照射下雾气蒸腾,如同腾云驾雾而行。沿途的韩国百姓见了,纷纷跪地下拜,嘴中念叨:“申子回来了,韩国有救了!”那被称为申子的人正是申不害,是韩国的一名小官吏,后来到稷下学宫求学,

  • 又来暴露年龄了!有看过《我爱钟无艳》吗?当年惊艳她的美貌

    历史人物编辑:亚任东美食标签:钟无艳

    最近刷到《齐丑无艳之破镜重圆》,被齐王的那张叭叭叭的小嘴圈了,好好的一国之君,怎么就那么搞笑呢?(《齐丑无艳之破镜重圆》剧照)关于钟无艳的传说,相信大家都知道。传说中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但其人十分有才华,四十岁才嫁与齐王,帮助齐宣王解决了齐国的危难,安定了国家。这样一位传奇女子,她的故事自然是精彩的。

  • 10部梅艳芳票房最高的作品《审死官》排第二,《钟无艳》未进前三

    历史人物编辑:女神美妆阿标签:钟无艳

    第10名:《济公》,香港票房:2150万港元张曼玉真美艳,梅艳芳真好看,经典依旧是经典。很喜欢的电影及演员,那份人定胜天的心态,很不错。星爷的电影,爆笑过后,会有一种寂寥的感觉,幽默,但是有内容,插科打诨之中反映出一些人性的弊病,有点残酷,但残酷才是世道真相。第9名:《一屋两妻》,香港票房:2230

  • 王者荣耀中的钟无艳其实是古代第一丑女子,最后居然还当上了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钟无艳

    男人都是好色之徒,这句话适用于全天下所有男士。古代也是典型的以貌取人,长得好的女子天生就过的比长得丑的幸福,但这也不是说长相难看的女子就没有前途了,在春秋时期天下第一丑女钟离春还当上了皇后呢。现在说起钟无艳,很多人的心里都会想起她:以及她的经典台词:“再来一次给力的掠夺!”“霸占!摧毁!破坏!”。但

  • 古代凤姐钟无艳,仅凭四个动作飞上枝头成凤凰,女人颜值重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钟无艳

    排版丨阿言青编辑丨皇宫里的女人古代“凤姐”钟无艳,究竟长什么样子?古代有一个奇女子因为相貌丑陋,竟然被编入了辞海,你知道是谁吗?她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丑女,因为出生在齐国的无盐,后世便有了“丑胜无盐”这个成语。她的原名叫钟离春,随着事迹的流传,戏剧中才出现了钟无艳的名字,无艳即无颜,意思是没有颜值。那

  • 山东奇女子钟无艳,相貌丑陋却又是贤内助,你想娶这样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钟无艳

    山东历史上出了个相貌极其丑陋的女子,史书说她的丑到了“天下无双”的地步,但她居然成了齐宣王的正妃,这是因为她的内心极其美丽,心灵上的美应该也算是美的范畴。西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了齐宣王正妃钟离春,她是齐国无盐县的人,因为相貌极其丑陋,后人用她的出生地的谐音称呼她为:“钟无艳”。她的脸是向内凹陷进去

  • 40岁的钟无艳求见齐宣王,做了4个动作,齐宣王:废后,你当王后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钟无艳

    40岁那年,钟无艳求见齐宣王,要求当他的王后。此时,齐宣王已有王后,但钟无艳只是做了4个动作,他当即下令:“废掉王后,我要娶你。”这里的钟无盐,就是钟无艳,古代四大丑女之一。据《烈女传》记载,钟无盐的额头下陷,眼睛下凹,朝天鼻,喉结比男人还大,几近秃头,啤酒肚,全身皮肤非常黑。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她的

  • 丑女钟无艳能当皇后|王昭君却要嫁匈奴:女人的命掌握自己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钟无艳

    文|青苔上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编辑|谦钟素美女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只是有些女人空有美貌,没有性情,活成了“祸水”,有些女人借助美貌,勇敢生长,活成了“传奇”。毕竟,美人在骨不在皮,绝世的容颜也比不过美丽的灵魂。纵观历史那些名流千古的美人,绝非单看容颜,重的更是气节。美人志气高洁,流芳百世形容美人常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