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每日经典】
——木白研修荀子《劝学》
第八
1.原文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u)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i)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译文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木白分析
荀子强调学习要借外力,就跟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也是学习要借外力。但荀子强调的范围更广,与自然生活结合设喻:登高招手,顺风呼喊,手臂并非更长了,声音并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却能远远地看到,清楚地听到,可见利用高处、利用顺风的作用之大。推而广之,“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由于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读起来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觉得可信。随着不断设喻,阐明的道理越来越深入心灵,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这与前面所说的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直木可“輮”为车轮,意脉是一贯的,结构上也是暗相呼应的。这让我想起李白有首诗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也说的是借力。万事万物,大道相通,都在用借力的方法达到目的。葡萄藤借助木杆,盘环而上,沐浴阳光;蒲公英借助徐徐清风,随遇而安,敷衍生息;孔明借以东风火烧赤壁;曹聪不是借水浮之力,轻灵之船,又怎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荀子一语道破万物规律,善于利用外物的人,是智慧的人,而智者更容易成功。
荀木白:
荀子嫡系72代孙,荀氏宗亲会会长。
2017荀子礼乐大典提出:家族要发展,必须靠文化,
1.情怀是文化,有情怀才有前进的力量。
2.接纳是文化,能接纳才有壮大的基础。
3.感恩是文化,懂感恩才有发展的源泉。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根溯源,感恩先祖,让我们链接亲情,学习文化,正己化人,凝聚人心,共同走向我们家族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