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貌比潘安的邹忌,为何拿闺房密语讽齐威王纳谏?结局如何?

貌比潘安的邹忌,为何拿闺房密语讽齐威王纳谏?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乔文亮 访问量:463 更新时间:2023/12/28 17:51:44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我们在高中语文课本中都学过。邹忌为何拿家里的事儿来比喻国家的事儿呢?这篇文章又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呢?诗经女孩带你一起来看。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背景

首先说《战国策》,它是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史书。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往白话里说,就是一部文学作品。这篇文章出自《战国策·齐策》,它里面记录了孟尝君张仪、“狡兔三窟”等人物和故事,描写得惟妙惟肖。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人公,一个是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他的主要事迹就是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使国力日益增强。另外一个就是咱们的主人公邹忌,主要作为就是讽齐王纳谏,修法律而督奸吏,从而出任齐国国相,辅佐齐威王完成了改革。

接下来,诗经女孩带你看看邹忌用什么办法委婉地规劝齐威王接受自己的进谏的。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

这篇文章344字,也分为三段,我们一段一段来解析:

第一段:邹忌不与徐公比美,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第一段写邹忌与妻子的闺房密语,他有点儿类似于灰姑娘的后妈,站在镜子前一直问,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天底下最美的女子?不,本身咱们邹忌,身高八尺多,你想1.84左右的魁梧男子,长得可谓是魁梧高大的美男子。有一天早晨他发疯了,问妻子:“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后面他又问自己的小妾,又问来拜访的客人,都是同样的答复。这要是后妈都美死了。可是邹忌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等到真正的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再照着镜子看看,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所以他后来他反思了,想了想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恭喜你,邹忌,你往成为相的路上更近了一步。

第二段: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这一段是课文的核心部分。于是邹忌去见了齐威王。他见了齐威王后并没有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先是拉起了家常,你看第一句说的乃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也就是说,邹忌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他就用了类比的方法,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你看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要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非常的高明。邹忌一方面由己及彼带入,容易引发情感共鸣。听起来不过是谈论家长里短,由此及彼谈及国事,没那么突兀。另外一方面由小及大,他是国家的重臣,虽然说的是私事,但是跟国家治理一个道理,为的是整个国家考虑,所以齐威王不会怪罪于他。

第三段:齐威王纳谏后国富民强,朝廷不战自胜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也是明君,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

政令颁布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说明邹忌的进谏成效还是很明显的,邹忌取得了成功。最近一句进一步说明了这一个仁政,所带来的外交的效果。齐威王纠正了缺点和错误,广泛采纳大家的建议,从此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到后来,你看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总之,本文生动记述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究竟告诉我们哪些道理呢?诗经女孩给你讲一下它的现实意义。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现实意义

我们学习古文的目的,就是为今时今日的行动能有思想上的指明灯。那么,重新读这篇文章,诗经女孩悟出了3个道理:

第一,永远不要为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

别人夸奖你,那可能只是在恭维你;别人理解你,那可能只是为了套近乎,别人尊重你,那可能是尊重你背后的力量。

所以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得意忘形,认清自己几斤几两真的很重要,否则可能被捧杀!

第二,提建议时一定要讲究方法策略。

刚毕业你说你是职场小白,混职场多年连这点儿规矩都不懂。多向邹忌学习,提出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时机,再去做这件事,否则还是闭嘴吧!

第三,假如你作为领导,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

俗语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为领导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更加的进步嘛!

这或许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带给我们最现实的意义吧。你们说呢?

标签: 齐威王

更多文章

  • 齐威王治国有术:有功之臣封赏万户之邑,奸邪之臣处以烹煮之刑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齐威王

    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人们一直以来都把李世民作为明君的典范来传颂。但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一位君王更是以霹雳手段,对有功之臣封赏万户之邑,对奸邪之臣处以烹煮之刑,很快刹住朝廷上下弄虚作假的歪风,臣民们转而崇尚实干,国家因此大治,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这位君王就是

  • 隐忍3年换36年霸业,恢复齐国霸业的齐威王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齐威王

    《趣读通鉴》21成语“一鸣惊人”,常用来形容人看似平庸,却出惊人之举,成就大业!很多时候人看表相皆以为这人不过突然开窍而已,却少有看到真相。对于成就大事而言,隐忍观察,还有无时无刻的待机已动才是成功根源。由此才有一句话出现:耐得住寂寞,忍得了离别,受的了委屈,这样的人必成大器。这话啊,对普通人而言是

  • 齐威王年轻时亲自朝拜周天子,为何后来却大骂周天子是二奶养的?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齐威王

    按照周朝的礼制,各诸侯国必须定期朝拜周天子,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并向天子汇报本国的情况。西周时的朝觐之礼尚如仪能够举行,到春秋时就已式微了。战国时代,周王权威一落千丈,几乎没有诸侯再去朝拜周天子。但齐威王却在年轻的时候亲自去洛阳朝拜过周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进入战国之后,齐国的田氏逐渐取代了姜氏

  • 为什么孙膑见了齐威王之后就断定齐国“三世其忧矣”?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齐威王

    占卜、算卦,往往是现代人所鄙视的迷信活动。但是预测未来这样的事情,也未必完全是不可能的。比如老子曾经说过,500年后秦国有圣人出,后来果然就出了秦始皇。不仅仅是老子,诸子百家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预测并最终被证明是事实的过程。比如孙武的后代,孙膑就曾经预测过齐国的兴衰。孙膑,他本是孙武的后代,可是到了他

  • 一鸣惊人的不止有春秋时期的楚庄王,还有战国时期的齐威王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齐威王

    大家都听过一鸣惊人这个成语,但是关于一鸣惊人的出处其实一直有些争议,有的认为是说春秋时期楚国的楚庄王的故事,也有人认为是出自战国时期齐威王的故事。小编认为,出处不重要,重要的是楚庄王和齐威王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只要肯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为了自己的目标,加油奋斗!楚庄王楚庄王

  • 一鸣惊人的齐威王说一句话,魏王甘拜下风,其道理今天依然适用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齐威王

    风水轮流转,魏国国力凸显疲态的同时,西方的秦孝公实施了商鞅变法,东方的齐威王也开始发奋图强了。在继位之初,齐威王绝对是个昏君的样子,成宿的喝酒玩乐酒色,整天不理朝政,连四周的的小国都跑过来欺负齐国。在虞姬和淳于髡的劝导下,齐威王从醉生梦死中走出来,励精图治,一鸣惊人,重赏了积极干事的即墨大夫,杀死了

  • 为什么齐威王拥有孙膑田忌和邹忌,却无法碾压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齐威王

    著名的“田忌赛马”几乎家喻户晓,也体现了孙膑不凡的心思——田寅祈和田忌经常比拼马术,但君主的马匹显然更擅长奔跑。不是的,所以三战皆败常常让田忌很烦恼,所以孙膑给田忌出个招,就是微调一下马匹的顺序,先出劣马,消耗君主的优马,相当于舍弃劣等马的结果不会,但是高级马比君主的中级马更可靠,同样,中级马比君主

  • 弄虚作假者,杀;尽心做事者,赏——话齐威王治国

    历史人物编辑:厨子宁哥哥标签:齐威王

    战国时期,齐国在齐威王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一派欣欣向荣,齐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国家。而这一切荣光的背后,得益于齐威王的一条重要执政理念:弄虚作假者,杀;尽心做事者,赏。以下,就来说说齐威王这一治国理念之由来。一次,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以来,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到我

  • 一代霸主齐威王: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齐威王

    01公元前357年,齐桓公去世,田因齐继位,他便是齐威王。史记记载: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三年,三晋灭晋后而分其地。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赵伐我,去甄。齐威王继位以后,贪图享乐、沉

  • 齐威王隐忍九年,如何幡然醒悟振兴齐国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齐威王

    齐威王当上齐王后,起初九年并不理政,他把国事交给了卿大夫,自己却昼夜放纵,糜烂堕落,以至齐国被鲁韩赵魏等诸侯国轮流欺凌,一度攻城掠地,他也毫不在乎。但是,在后来的二十多年中,齐国一年比一年强大,在桂陵、马陵之战中打败老牌劲敌魏国,又在桑丘之战中成功击败实力强大的秦国。齐威王一跃成为战国强人,齐国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