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牧是赵国唯一的希望?如果赵王迁重用李牧,秦国还能灭了赵国么

李牧是赵国唯一的希望?如果赵王迁重用李牧,秦国还能灭了赵国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帅说历史 访问量:4415 更新时间:2024/1/13 6:33:18

李牧如果没有被赵王杀害,那么秦国也能够灭掉赵国,只是过程更加艰辛罢了。其实从白起坑杀40万赵国降卒开始,赵国就已经无力和秦国相抗衡了。

就算后来在魏无忌的帮助下,赵国苟延残喘了下来,却已经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实力。自保尚且实力不足,更何况他们还连续出了两个昏庸无能的君主赵悼襄王赵王迁

人家秦国是奋六世之余烈,个个都是明君,可是赵国在元气大伤的时候,一连来俩王炸昏君,这上哪儿说理去?

李牧就算再牛,他也无法改变赵国国君昏庸无能的现状。就算赵王迁不杀李牧,也会做出一系列愚蠢的事情,以此帮助秦国灭了赵国。

01李牧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

李牧被评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余三位分别是白起、王翦以及廉颇。除了廉颇稍微有点非议之外,其他三个当仁不让是打仗非常厉害的将领。

李牧的战争生涯主要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在北方抗击匈奴的时候,第二个部分则是回来抵挡秦国的进攻。可以说这两个部分,李牧都做得相当到位。

抗击匈奴:李牧早起驻守在代地雁门郡,当时赵国北方有大量匈奴骑兵,李牧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匈奴起兵南下。

李牧在抗击匈奴的时候,作战方式跟其他将领不一样,只要匈奴人前来,他就带领大军退入营寨防守。因此不少人认为他这是怯战,赵王一度曾经将他换下。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史记》

可是其他将领换上去以后,屡次对匈奴拥兵,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只好再次用李牧,李牧多次防守以后,士兵们积攒了不少怒气,这就是战斗的士气。

所以在合适的时候李牧便大林大竣向匈奴发起了进攻,一口气斩杀匈奴十多万人马,击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这一战抵得上过去几十年所获得的战争成果。从此匈奴十多年都不敢靠近赵国边境一步。

抵抗秦军:在边境功成名就的李牧,成为了赵国的相国。当时廉颇和乐乘互相内斗,导致乐乘逃跑,廉颇投奔魏国,赵国只剩下了李牧一位出色的战将。

赵悼襄王时期,李牧曾排名进攻燕国,打下了燕国的武遂,杀掉了燕国大将剧辛。赵悼襄王去世以后,赵王迁上位,赵国遭遇了秦国的功绩。

001肥之战:

秦国大将桓齮攻占了平阳,斩杀了十万赵军。此后更是一路畅通,直奔邯郸而来。赵王迁无奈之下只好把李牧从雁门调回来对抗秦军。

李牧到了以后,认为秦军气焰嚣张,士气正旺,不能与之争锋,所以就选择了防守来拖垮对方,这一招和对付匈奴时的战法是十分类似的。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史记》

不管桓齮怎么威逼利诱,赵国大军就是不出战。时间长了以后,秦军自然也就懈怠了下来。等到秦军懈怠以后,李牧便主动出击,大败秦军。因此被封为武安君。

002番吾之战:

秦始皇遇到了李牧这个硬骨头,他心里当然不服气。于是再次分兵两路,共同进攻赵国。一部分从邺北上,渡过漳水进攻邯郸。一部分则是主力部队,从上党出发,前往番吾,将赵国分为两半。

李牧在分析了战况以后,决定也要分兵两路来对抗秦军。他吩咐司马尚在邯郸南边阻挡秦军,自己则带领主力大军,前往番吾与秦军交战。

在番吾两军相遇,李牧毫不客气地对秦军发起了猛烈攻击,秦军大败而归。此后李牧迅速带兵南下回援司马尚,从而逼退了南方的秦军。

这一战打得实在是太漂亮,使得秦国几乎丧失了正面攻取赵国的想法。他们没想到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居然依旧还有这么大的实力。

02赵国实力比不上秦国,长期战争的结果只有失败。

赵国说到底还是比不上秦国,尤其是秦国拥有了蜀地这个大粮仓以后,赵国就更加无法与之匹敌了。

这个时候的李牧的确是多次击败了秦国,为赵国的存在做出了保障。可是赵国本身整体实力不够,这是硬伤。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史记》

李牧就算再厉害,他也只能处于防守状态,只要是防守,那就是亏损,这是肯定的。只有进攻才能换取城池、物资、人马等等资源。

李牧显然也清楚这件事,所以他的作战方式也是以防守为主,看准了时机再果断向对手出击,以此换取大胜。

可是这种战法有一个缺陷,那就是耗不起。当年长平之战,就是因为赵孝成王觉得耗不起,所以才会遭受如此大败,这次也是一样,赵王迁依旧会觉得耗不起。

这不是赵王本身的问题,而是赵国的问题。赵国跟秦国的实力差距太大,就算赵王迁全力支持李牧,但是国力跟不上,那也是白搭。这就好比是诸葛亮对付司马懿,不是司马懿多高明,而是他耗得起,诸葛亮小国寡民完全耗不起。

总结:杀李牧,只是想快点灭了赵国。

如果李牧长期跟秦国大军耗下去,那么不用秦国动手,赵国早晚也是要亡国的。可是秦始皇却希望速度更快一点,所以派遣王翦前去围攻邯郸。

王翦和李牧都是名将,两个旗鼓相当的人互相攻伐的时候,那就要看背后力量是否强大了。于是王翦动用了反间计,最终在奸臣郭开的污蔑下,赵王迁将李牧给抓起来杀掉了,此外连司马尚也被弃之不用。

赵国能打仗的将军都被撤掉了,那王翦灭赵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如果李牧没有被撤掉,灭赵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参考资料:《史记》

标签: 赵王迁

更多文章

  • 都要国破家亡了,赵王迁为什么还要杀死李牧?答案就在《史记》中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赵王迁

    自战国中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赵国用先进的骑兵代替了落后的车兵,赵国的军事实力格外强壮,除了秦国无人可挡。赵国不仅有一支具有很高战斗力的部队,还涌现出一些名将李牧,活跃于赵幽缪王时代,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赵国继廉颇以来最优秀的将军。他对骑兵的巧用在四大名将里独树一帜,可以说是用兵如神。赵国,在经

  • 赵悼襄王要召某娼女进宫,李牧劝阻无果,十几年后,赵国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要把一个娼妓弄进宫里,大将李牧直谏:“大王不可啊,这么个来路不正的女人,会污染王室血液,严重者会害得国家倾覆,您忘了她已经祸害过一个赵氏大宗族了吗?”可惜美色当前,这些话赵悼襄王根本没听进去一个字,他道:“国家是否混乱,在于寡人,和女人有何干系?”十几年后,李牧被杀,赵国灭亡,原因正出在这个

  • 长平之战的起因,求胜心切的赵孝成王,终究是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赵孝成王

    长平之战的起因,求胜心切的赵孝成王,终究是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在长平之战中,廉颇负责的是赵国上半场的主将,是其率领赵国儿郎开赴上党与秦军展开对决的,并且成功地将秦军给拦在了丹河以西。在这里形成了秦赵之间对垒的局势,战事也是在这里陷入了胶着,然而正在秦赵之间的攻守之势已经大面积展开之后,等待了许久时间的

  • 《皓镧传》公子蛟查无此人,历史上的赵孝成王儿子是赵偃

    历史人物编辑:娜乐趣生活标签:赵孝成王

    《皓镧传》公子蛟一出场就挺招人恨,为了权利抛弃皓镧,转而迎娶岫玉。经过查证,历史上的赵王只有一个儿子,并非公子蛟,所以,公子蛟很有可能是电视剧虚构人物。《皓镧传》公子蛟父亲是赵国国君赵丹,母亲是王后厉夫人,他虽然出生就是皇族,但赵丹儿子并不只有他一位,所以赵王之位最后由谁继承还是个未知数。公子蛟原本

  • 秦赵长平之战:赵孝成王亲自为赵国兵卒挖的深坑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赵孝成王

    导读:古代战争的胜负,因天时地利人和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同等的条件下,战争的决策者的能力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往往能决定几十万人的生死。先来看看长平之战的起因?这场战事发生在公元前260年前后,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上党郡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可以说是韩国的上党郡太守冯亭借刀杀人,也可以说是冯亭

  • 《大秦赋》之赵孝成王:赵国最后的“倔强”,被一场美梦彻底击碎

    历史人物编辑:神通天下标签:赵孝成王

    近日,大型历史剧《大秦赋》上线,剧中服装、道具十分精致,再加上演员的演技在线,可以说每一帧都是一幅历史画卷。然而,这里面有个人物不得不提,因为此人是秦国统一六国必须击败的敌人,他就是赵国国君——赵丹(赵孝成王)。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结束,赵国惨败,40万赵国将士被秦军坑杀,惨不忍睹。消息传出后,

  • 战国末期,长平之战赵国名将如云,为何赵孝成王唯独选择赵括?

    历史人物编辑:爱屋标签:赵孝成王

    在秦昭襄王时期,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丞相,并认同范雎“远交近攻”的政治策略。而这一政治策略的兵锋也直逼距离秦国较近的韩赵魏三国,对于较远的齐国与楚国暂时置之不顾。事实上范雎的这一策略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巩固了秦国攻占的领土,还数次破坏了东方各诸侯国之间的“合纵连横”,为秦王政开启灭国大战提供了

  • 赵奢死后3年,赵括损兵45万,赵孝成王:赵奢若在,赵国何至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赵孝成王

    公元前260年,秦将王齕与赵括对峙于长平,互相攻伐已有月余。在秦国秘密换将后,白起示敌以弱,诱使赵括轻敌突进,进而俘杀45万赵军。一时间,赵国从硬撼秦国的军事强国,沦为哀鸿遍野的妇孺小国。然而,在赵孝成王赵丹启用赵括前,赵奢就已看清他的实力。在说到赵括时,赵奢全然不顾父亲的身份,毫不掩饰的叹道:“兵

  • 长平之败,赵括仅仅只是指挥失误,赵孝成王却葬送了赵国!

    历史人物编辑:小宇和他的边牧标签:赵孝成王

    长平之败,赵括仅仅只是指挥失误,赵孝成王却葬送了赵国!战国中后期的最著名的战役,“长平之战”算得上是一场极为激烈有极为惨痛的一次战争。激烈主要是指,秦赵双方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兵力是空前绝后的;惨痛是因为赵国战败之后,赵国四十万降卒被白起坑杀了。赵国之所以败,笔者认为主要责任在于赵孝成王,是赵国君主一

  • 赵肃侯有多厉害?薨后六国会葬,十万军人齐送丧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赵肃侯

    春秋与战国的过渡时期,强大一时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提出被淘汰出局。而这三国在原有的三晋之地中,为争夺谁是最终的三晋老大,而开始展开激烈交锋。在这种动荡的过渡期中,其他几国也没有闲着,齐国被田氏篡权。原有的五十多个周室册封的诸侯国,也先后被兼并。诸国之争开始向,大国兼并的形势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