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漫漫历史长河中,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一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楚汉之争的开端则是那场非常有名的宴席鸿门宴。鸿门宴是项羽杀刘邦最好的机会,也是刘邦由弱变强、项羽由强变弱的开始。
其实项羽本来是要直接进攻刘邦的,之所以出现鸿门宴,是因为项伯的通风报信。那么项伯当时为什么要帮助刘邦?其一是因为项伯要报答刘邦谋士张良的恩德,其二是因为项伯想要留下刘邦的势力用来抗衡各路诸侯。
(一)报君之恩
从历史记载看,无论如何,项伯救了刘邦一命,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项羽兵败之后,刘邦也并没有杀了项伯,而是赐予项伯刘姓,还给予项伯赐爵封侯的荣誉,项伯也因此得以善终。
秦始皇统治时期,项伯作为楚国大将军项燕的后裔,曾被秦兵追杀,是张良救了项伯一命。所以在项伯得知项羽要起兵灭了刘邦的时候,就前往刘邦军营通风报信,想要报答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随后,刘邦向项伯说明了自己拦截项羽进军的原因,也表示要亲自前往项羽军营谢罪,这才有了后来的鸿门宴。
来到鸿门宴之后,刘邦的生命危险并未解除。范增为了杀掉刘邦,特意命令项庄上台舞剑,目的就是为了刺杀刘邦。这时,又是项伯站了出来,与项庄进行对舞,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刘邦,使得刘邦没有受到伤害,随后樊哙来到军帐,用自己的勇气震慑住了项羽和楚军将士,刘邦也获得了喘息之机,得以最后以醉酒的理由逃脱回到自己的军营。
(二)制衡诸侯
其实项伯营救刘邦,除了报效张良营救自己的大恩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项羽的霸王大位尚不稳定,诸侯群雄并起,比起这些异国诸侯,同样出身于楚国的刘邦显然更可靠,有刘邦的存在,其他诸侯必定会更加稳定,不敢轻易的反对楚国和项羽,所以项羽霸主的位置也就更稳定。这一想法没错,可惜项伯低估了刘邦的能力和野心,正是他自作聪明苦心营救的刘邦,夺取了自己侄儿项羽的天下,结局令人唏嘘。
虽然项家是刘邦的仇人,但刘邦并没有忘记项伯的大恩。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赐予项伯姓刘,改名为刘伯,册封为射阳候。汉惠帝三年,项伯病逝,得以善终,纵观项伯跌宕起伏的一生,这样的结局也还是比较好的。
综上所述,项伯之所以营救刘邦,其初衷是多方面的,既要报效张良的救命之恩,也想要利用刘邦巩固项家对各路诸侯的统治。只是刘邦的能力太过强大,项伯眼中看似弱小的刘邦在获得重生之后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项家争夺天下的最大敌人,这也让项伯在鸿门宴营救刘邦的行为变成了一个错误。
历史就是这样有趣,对错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是非曲直还需要根据结果来进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