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鸿门宴上项伯为何帮助刘邦?因为一个字:义

鸿门宴上项伯为何帮助刘邦?因为一个字: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流年 访问量:3579 更新时间:2024/1/17 1:40:52

题/鸿门宴上项伯为何要帮刘邦、坑项羽?两个字:情义

文/唐晋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项伯,名缠,表字伯。说实话,项伯在整个楚汉相争的历史上,并不占有什么重要的地位,就连汉朝建立之后也只是勉勉强强混上了一个射阳侯的爵位,也无多大的功绩成果。勿说是与超一流的萧何、韩信、张良相比较,就连吹鼓手周勃、贩布灌婴、狗屠夫樊哙等人皆在其人之上,去楚归汉的陈平、英布司马卬也不在其下。可项伯在楚与汉之间仅仅做了一件事,便得有封侯之功,说白了虽是混来的,可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却是决定了楚汉战争的走向的。这也使得其人身为楚营元勋,却做出了强坑我队友的行为,遭到两极分化的评价。

(项伯夜见张良,苦口相劝)

一路划水,水涨船高

项伯作为项氏家族的嫡系成员之一,早在项梁吴中(江苏苏州)起兵造反时,其人便投身义军之间。想来凭借族亲血缘的关系,项伯虽展现出卓越的智谋与军略,地位职份也不能够太低了。

毕竟作为六国遗老遗少,还没有普及秦国不涉人情的军功爵制,安排一两个亲戚职位也无伤大雅。就这样项伯作为项氏起义军当中的一员,投入到了反秦的滔滔洪流当中。

一声“大楚兴,陈胜王”遂使天下彻底动荡起来,项氏作为当中崛起最为迅猛的一支,很快跻身于起义军当中的一方巨擘。

(陈胜吴广起义)

况且当时还有项羽这个“万人敌”存在,战阵血拼可谓是所向披靡。加之项梁作为起义领袖,迅速为项氏的崛起树立了一杆大旗:楚怀王之孙芈心(熊心)!并借助其父项燕声名,打出了“亡秦必楚”的口号。

一时之间、风云际会,项燕自立武信君,拥立怀王之孙为新的楚怀王,这样一来以项氏为主体的政权形式便是建立起来了。

(芈心剧照)

项伯也因此被封为楚左尹,也就是左丞相的意思,地位略逊右丞相一级。可在当时天下纷乱动荡不安的乱世,所谓丞相也不过是闲置荣职,何况大秦还没灭亡呢,要算起来你这所谓的楚国才是伪立政权。

果不其然,秦二世胡亥再怎么不聪明也知道有人要反秦的天下了,立马派遣了少府章邯平乱,结果项梁与其会战于定陶,被章邯所率领的一众刑徒劳民所战败,自己也身败而亡。

(章邯剧照)

项梁的身死直接引发的了以楚怀王芈心为核心的朝廷动荡,作为项氏集团的领军人物,也作为拥立楚怀王的首要功臣,项梁在时楚国朝局上下自然是莫不景从。

可人死如灯灭,楚怀王芈心自是发觉了这个权力的真空期,也不愿继续受制于项氏的压制,想要在回本该属于自己的王者权柄。

这便引发了楚国集团的内部矛盾,直接造成了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上援赵、抗击章邯;以刘邦为西征军攻伐关中的形势。

(西楚霸王项羽剧照)

项伯作为项氏的核心成员自然不能例外,随军和侄儿项羽一同北上救赵。但好在结果是皆大欢喜的,项羽不费吹灰之力的斩杀宋义,统归楚军上下。然后与章邯决战于巨鹿,大胜而归,坑杀秦军二十万余众,一时间声威震荡、诸侯俱惊。

楚怀王也是懵了,知道你项羽血勇无双,却不知道你竟然敢调转枪头攻击自己的上司!这简直没有王法了!

可无论如何,既定是事实已成结果,楚怀王不认也得认了,本身一个自由自在放羊的娃儿,却不料席卷进了这天下大势的漩涡之中,无奈而又可悲。

反观项羽这边豪气云千的继续率军向关中挺进,天下之侧目此际荟聚于关中。项伯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项羽破釜沉舟定鼎巨鹿)

迷之操作熄灭楚汉一场火并

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在此刻都还在履行怀王诏令——“先入关中者为王”。可问题产生的关节便在于这个先入关中者封王了,因为大家都想封王。可当时的秦军主力皆战失于巨鹿,为项羽所灭,反倒是一路不声不响的刘邦率先进入了关中。

到这个时候,项羽不干了,本着我出的苦功最大,凭什么好处全让你一人占尽的原则,直接派军攻下了关中的门户函谷关。当时的函谷关守军俨然成为了刘邦所率领的汉军。

(刘邦入咸阳)

怒不可遏的项羽驻军鸿门,还接到了刘邦阵营当中的左司马曹无伤的密告,说: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这简直是在火上浇油,本来功劳被刘邦捷足先登心底本就怒气横生了,现如今我项羽来了,你还想当关中王?难道你不知道秦乃我项氏死敌?还想让子婴为丞相!独吞关中财物!我西楚霸王岂能容你?

这时候,作为楚军营中的第一谋士,范增从实际情况和玄学的双重角度为项羽分析刘邦此人志虑非同小可,曰:

“急击勿失!”

(范增出计,欲铲除刘邦)

可不知为何,项羽还是决定第二天再发兵。可留下这个空档期间,使得此次逆转鸿门的关键人物登场表演了。

史载: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从为人道义的角度上来说,项伯此举还是很仗义的。早年间项伯杀人犯事被张良搭救,现如今张良居于刘邦军中,很有可能再项军冰冷无情的铁蹄下殒命,所以项伯邀请张良一起离开,甚至言道:

“毋从俱死也。”

同样讲义气的张良不忍不辞而别、置刘邦于生死之地,直接将此事和盘托出。刘邦大惊失色,遂问计张良为之奈何?

张良侧身答道: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仅此一言,便是的刘邦瞬间明白了,想要活命,只能依靠这个中间人项伯了。此时的项伯还在殿外苦苦等候张良与自己一同回归光明正途,却不料等来的是刘邦的邀请。

进帐之后,刘邦奉酒为祝、以事兄礼侍之、结姻亲以为盟,一步步的将单纯的项伯拉入了设定的圈套中。结果项伯满口答应,约定明日早些赴项羽营中解决误会。

史无记载刘邦送走项伯的心情是如何的,但不免感慨一番天无绝人之路的忧愁。项伯也兴致冲冲的连夜赶回项羽营中,将刘邦表陈的惧意传达给项羽,谓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果不其然,项羽应诺下来,同意不发兵攻击刘邦,等待其人前来负罪陈告。

(项伯与项羽)

无心之失带偏我方队友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项伯可谓是功不可没。号曰楚军第一谋士的范增所谏言的急击勿失被项羽搁置一旁不再理会,反而听信了项伯的一番道义倡导,这可是神奇之至。

说白了还是项伯作为自家人比较了解这个子侄,以不义的理由来激发项羽内心强烈的正义理念,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而此夜万事皆休的项伯匆匆赶回营帐内睡了,丝毫没有发觉到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初心渐行渐远。恐怕其人都忘了连夜奔至原本是为了将张良带走,结果不光自己独自回来了,还顺手帮助了刘邦一手。

这可真是奇遇连连啊!

(项伯剧照形象)

没有人知道项伯为何会这么做,就像是项羽都不曾问责项伯为何自作主张前往刘邦营中,还泄露了军事机密一样。而针对其人迷之行为,后人产生了两种分化的观点。

一派将项伯比作去商纣王而归服周武王的微子,赞其有先觉之明;

其实将项伯比作微子启去商从周便属于无稽之谈了,两者之间的性质从属完全不一样。直到刘邦攻克彭城之后,项羽仍旧能将其杀的铩羽而归。楚汉相争更多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直至垓下才一决胜负。

项伯作为项氏的嫡系无论如何也不能够率先弃楚降汉,项羽对这个叔父也无羞辱相加,安能迫使项伯事汉而心安?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背叛,可项伯自始至终都未曾做出损害项楚的事情。

(项伯剧照)

既无从汉之心,也无背楚之意。那么项伯迷一般的操作到底是为何呢?

难道真的像是常人推断的一样,此人心怀二志,为刘邦埋藏在项楚阵营中的卧底?亦或者是见机不利而叛楚的小人?可从项伯不顾风险前去营救张良的举动来看,实则颇为重情义,不似见小利而忘义之徒。

那么包括其人在鸿门宴上,阻碍项庄舞剑借机寻刺刘邦的事迹来看,前提是项伯已经接受了与刘邦结为儿女亲家,其意图竟也是为了情义二字。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项伯护之)

项伯历代处于楚阵营中的职位并不显重,无论是项梁为领袖时期还是项羽全盛时期,对于其人的安排往往在于荣职闲缺,未曾处于机要、关键的职司,可见项伯其人却无才能与智谋,唯重情义耳!

再加之刘邦以兄事之、以姻缘系之,项伯一系列迷之操作初衷还是为了一份情义罢了。

说白了,项伯生于项氏为膏粱子弟,于公既无成事之才资,也无败事之诡谋。无论是救张良还是帮刘邦,都出自于其人所秉持的恩义为本罢了。

就像是一只家猫混进了虎群,毛色姿容倒也不尽相同,可内在威赫具否,遇事便知。

人皆言项伯强坑我方队友,却不知项伯也属实不想参与其中的是非杂情,他初衷只是想帮一下好友张良啊。

(垓下之战,汉兴楚亡)

作者说:有人彪炳史册、功垂万年;有人寂寂无名、黔首缩衣;有人为恶多端,遗臭万年。在浩瀚如烟、闳中肆外的史籍中上演着精彩纷呈的世事百态。愚秉不才之诚,于学海之中了然历史之一貌,顿生慨然欣怀之意,涉足于史既为兴趣,也为述求真见。望与诸君共有读史知智之心,愚陈述一己之见,与众共商国史之交。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权奸佞宦之祖,大秦“毒辅助”赵高:一个身具邪才的人间魔鬼

自古攻蜀皆徒劳,唯有自杀自灭,明玉珍的夏蜀政权又一次验证历史

历史奇葩事:小小狱吏带着家人冒死报恩救主,竟然救出了一个皇帝

既要独尊儒术,又在时刻提防董仲舒,汉武帝为何要这么做?

标签: 项伯

更多文章

  • 项伯和项羽到底有多大仇?他为何要再三地害自己的亲侄子?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项伯

    文|爆炸君今天爆炸君来给大家讲讲历史上最坑侄子的叔叔,他就是项伯。项羽自刎乌江项伯,名缠,字伯。是项羽最小的叔叔。大家都知道项羽的父亲死得比较早,他是被叔叔项梁抚养大的。当年项梁和项羽在吴中起义的时候项伯也加入了进来。其后他跟着项梁和项羽参加了义军大多数的重要活动。比如拥立熊心为楚怀王,北上救援赵国

  • 平定了项羽,封赏了项伯,安排了韩信,刘邦宣布当皇帝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项伯

    项羽死了刘邦算是了却了一件大事。楚地作为项羽的地盘,在项羽自杀后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投降。没有投降的地方还有一个,刘邦为了早日统一全国,当个皇上。开始下令,全军前进,务必要干掉这个刺头。挡我者死,如今项羽都已经被我干掉了。我倒要看看,这个不识抬举的地方是哪?要说起没有投降的这个地方,那可是大大的有名。此

  • 项伯一再坑害侄儿项羽,却数次救助刘邦,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项伯

    项伯是项燕的儿子,是项梁的弟弟,他们兄弟二人都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从小父母双亡,基本上是跟着项梁长大的。至于项羽的父母是谁?怎么死的?基本上是没有多少相关资料记录的。不过,从项羽长大后的作为以及他的英勇,军事才能上来看,他的父亲很有可能也是战死在沙场之上的。他们一家都是将军,战死疆场就是将军的命!同时

  • 项羽自刎乌江之后,长期“胳膊肘外拐”的叔父项伯,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香茗史馆标签:项伯

    在“楚汉争霸”时期,项伯可以说完全就是个反面典型,他虽为项氏宗族,深受项梁和项羽的信任,然而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却多次“胳膊肘往外拐”,甚至不少人将项羽的败亡怪罪于项伯。那么,项羽被消灭后,项伯的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胳膊肘往外拐的项伯,曾挽救刘邦和刘太公性命 项伯本名项缠,出身楚国贵族项氏

  • 鸿门宴上背叛项羽的项伯,最后下场如何?是否成了刘邦亲家?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项伯

    《鸿门宴》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可以说,这场宴会的结果对后来的楚汉相争以及项羽败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时范增早已认识到了刘邦的危害性,并亲自安排了对刘邦的刺杀。而项羽也因为刘邦抢先一步入关,对他恨之入骨,打算杀了他泄愤。如果故事都按照范增等人设计的剧本走,那就不会有项羽垓下自杀的惨剧。可惜,

  • 是不是帮错人了?项伯是项羽叔父,为何三番五次帮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项伯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在项羽成为西楚霸王的道路上,这一位叔父一直是他身边强有力的追随者和协助者。但是作为项羽的叔父,项伯却曾经三番五次地帮助过项羽最大的对手刘邦,甚至在刘邦登上皇位之后,与项羽关系十分亲近的项伯还依旧安享太平。项伯的身份地位允许项伯投机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几个比较特殊的情况下,项伯

  • 项梁项伯兄弟俩为什么助刘邦得到了天下,却不帮自己的侄子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项伯

    项梁和项伯都曾经帮助过刘邦,但是出发点不是协助刘邦夺取天下,因此说项梁和项伯吃里扒外其实是个天大的误会,到底怎么回事呢?刘邦在沛县起义,算是农民起义军中的一部分,实力非常的弱小。即使这样,队伍里面也有人叛变。谁呢?雍齿。雍齿是沛县的世族大家,因此看不起刘邦这个小亭长。刘邦率军攻下丰邑后派雍齿来守卫。

  • 项羽的叔父项伯,先后4次救下刘邦性命,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项伯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功不可没。要不是项伯,那刘邦早就被项羽杀害,也不会有后来的汉朝,更不会有后来的汉高祖。而项羽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亲叔叔竟然会站在敌人那边,多次去帮助自己的敌人。不然的话项羽早就可以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自己也不会兵败亥下,乌江自刎。在历史上,项伯先后4次站在项

  • 始料未及,项羽被亲人出卖,项伯为何与刘邦联手给项羽下套?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项伯

    项羽士兵40万号称百万,沛公士兵10万号称20万,力量不能相抵。项羽叔叔左尹项伯平时与张良关系较好,晚上急忙来见张良,告诉他所有的真相,劝他一起离开,不要白白死去。张良说:“我不能说,我派韩王菲公来,所以张良和项伯可以看到裴公、裴公和项伯约结婚,我进了门,秋不敢等个人账户登记,没收国债,将军”。所以

  • 项王欲杀了太公让汉王投降,汉王不听从,项伯来劝说

    历史人物编辑:诸葛侃史标签:项伯

    公元前203年,项王带领着自己的军队攻打瀚文所在的都城,但是汉王在他手下的帮助一下安全的逃走了,他独自一人和另外一位大臣逃到韩信的军营,他们一路渡过黄河,风餐露宿,终于到了这里。剩下的将领们发现连皇帝都跑了,自己留在这有什么用,也就陆陆续续的带着一些财宝,从安营扎寨的地方逃走了,也一同去追随汉王。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