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毛遂自荐成功后,结局有多凄惨?历史老师可不会给你讲毛遂的结局

毛遂自荐成功后,结局有多凄惨?历史老师可不会给你讲毛遂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追溯历史传奇 访问量:1078 更新时间:2023/12/15 13:19:2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诸侯争霸、百家争鸣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旋律。

任人唯亲、任人为贵的用人制度被打破,无数平民志士开始走向历史舞台,凭借自身优越的才能纵横捭阖,但是平民想要脱颖而出也并不容易,他们必须找寻到给力的引路人。

当时虽然用人制度被打破,但是权贵依然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他们凭借自身的喜好亦能做到在人事任用方面为所欲为。

所以,平民为了实现抱负便会积极投靠有权有势的公子哥,一旦被赏识重用,走上人生巅峰便指日可待。

于是当时就出现了一种颇为流行且吃喝不愁还很有前途的职业,门客。

要想寻求到一个合适的饭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这时候出现了四位名气远扬千里的公子哥,我们现在习惯称他们为“战国四君子”。

这四人分别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值得一说的是,他们四人都喜欢豢养门客,甚至还以门客多少来评判谁更贤德,于是乎,门客的质量被急剧拉低,甚至还出现了违法乱纪的人寻求庇护等情况。

不过其中也有很多真才实学的大才,比如说春申君门下的朱英、孟尝君门下的冯谖、信陵君门下的侯嬴以及平原君门下的毛遂

这四位门客相比的话,显然毛遂的名气更大一些,毕竟我们几乎都熟悉毛遂自荐这一成语。

毛遂自荐的故事很励志,很多现在的人在找工作和升职加薪的时候,也总喜欢以毛遂为榜样,积极争取走向人上人的机会。

只是悲催的是,很多人不知道毛遂自己成功后,结局很凄惨,历史老师可不会给你讲,我们一起来看。

毛遂自荐

公元前260年,发生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超级战争,这次战役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当时时局和后来历史的走向,即长平之战。

这是秦赵之间的一次大决战,此战之前,秦国和赵国军事实力相当,秦国家门口被赵国这块石头挡着,很难有作为,但是在此战之后,赵国几近被打残,秦国东出一统六合也只是时间问题。

长平之战中,赵括所带的四十多万赵军全军覆没之后,消息传到赵国都城邯郸,人人悲痛欲绝,邯郸城中的街道上,青壮年男子已经几乎没有了踪迹。

而就在赵国众人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时,战神白起带着秦军直接长驱直入攻到了邯郸城下,并且将邯郸城团团包围,灭国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赵孝成王内心惧怕不已,他后悔当初不听劝阻让赵括带兵,可已经为时已晚,在群臣的商议下,赵王开始谋求寻求外援,于是他便让自己弟弟平原君赵胜,亲自出使一趟楚国。

赵胜自知无法推脱,便欣然应允,值此危急关头,他身为赵国贵族亦不能独善其身,于是他开始召集门下的数千门客,商讨对策。

在众人的高声议论之中,赵胜最终决定只带20人偷摸着出城去楚国,毕竟人多了目标太大,被秦军发现,那就完了。

可是赵胜经过认真筛选,只挑选出了19人,最后一人怎么着也挑不出来了,由此可见,这些门客中还是张嘴吃干饭的比较多。

就在赵胜危难之际,一个男子主动站了出来,表示自己就是那第二十个人,他就是毛遂。

毛遂成名

毛遂向赵胜自荐之后,赵胜表示很是怀疑,因为他对毛遂根本一点印象都没有。

赵胜便问毛遂:

先生,在我门下多久了?

毛遂回答:

三年。

赵胜听闻之后,更觉得毛遂这个人不靠谱,在自己门下三年了,啥事都没做过,不然自己怎么会没印象,这分明是白吃了三年干饭。

赵胜便委婉地对他说道:

一个人有才能,就像放在口袋里的锥子,即便在遮挡,它的尖也会冒出来,而我从来没听过你,说明你不是那个“锥子”,我看您还是在家呆着吧!

毛遂听闻之后,倒也不气,只是平静地说:

这是因为您没有把我放进口袋里,如果您早把我放进去,别说锥子尖,估计锥子把都冒出来了,现在我就是请求你将我放进去。

赵胜听到这话,想到反正也凑不够20人,便答应让毛遂“凑数”。

赵胜等人经过重重险阻到达了楚国见到了楚王,可是楚王惧怕秦国的威势,根本不愿意出兵,赵胜和楚王谈了一上午都没有结果,这可把这20个门客急坏了。

毛遂觉得不能忍,是时候把锥子露出来了,于是他径直闯进赵胜与楚王会晤的房间,并拿着剑走到了楚王面前陈述利害。

结果将楚王说得哑口无言,最终楚王决定出兵救赵,为后来的邯郸之围添了一块分量极重的板砖,而毛遂也因此名扬天下。

毛遂自刎

话说赵胜回到赵国之后,对毛遂那是深感歉意,他自知看错了人,自知轻视了毛遂,便满怀歉意将毛遂奉为了上宾。

毛遂也因此成为了赵国的大名人,如果放在现在,那就是偶像级别的人物,走路都得拉风。

可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毛遂的名气并没有让他享受荣华富贵,反而将他推向了无底的深渊。

邯郸之围被解除之后的第二年,燕国趁着赵国兵力不足,势力疲弱,便想着趁机捞点好处,便派兵攻打赵国。

此时赵国国内的将军正值青黄不接之际,赵王便想到了毛遂,他认为毛遂既然那么有能耐,那么他带兵打仗应该也是一把好手,于是便将他任命为大将,让他带兵阻击燕国。

毛遂一听当即就吓坏了,因为他自知自己能言善辩不假,但根本不是带兵打仗的料,于是百般推辞,可是赵王却认为毛遂是在谦虚,便强行让毛遂做了统兵大将。

毛遂只好硬着头皮领兵出战,可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毛遂,上了战场之后,便不知所措,而赵军也几乎全军覆没。

毛遂看着遍地的赵军尸体,自感无颜面对赵国父老乡亲,他逃到了一处山林之中,在内疚和愧疚中拔剑自刎,凄惨离世。

毛遂自荐虽然成功了,但后来的事情却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他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救了赵国,但也因为他的名气连累了一军将士的性命,这不仅是赵王的昏庸,也是毛遂的悲哀,更是整个赵国的悲哀。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等。

(图网,侵删)

标签: 毛遂

更多文章

  • 历史老师没有讲的那些事:毛遂自荐成功后,死得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微笑向暖标签:毛遂

    在华夏文明的摇篮里,成语一直是一种巅峰的存在。它们有的浅显易懂,直奔主题。有的富有哲理,发人深省。有的鼓舞斗志,激励向上。有的颠覆人生,逆袭成局。然而在所有的成语里,毛遂自荐这个典故,可不仅仅是鼓励我们积极向上,更多的是一种告诫和提醒。当然这一层含义,在成语本身并没有得以表露,毛遂自荐之后,其实最终

  • 毛遂自荐的故事是怎样的?毛遂的做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毛遂

    当年,秦国的部队包围邯郸时,赵国的形势十分危急,秦国的力量如此强大,现在又兵临城下,赵国和它决战取胜的可能很小,赵惠文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相国平原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联合楚国。楚国和秦国素有仇恨,秦国是楚国的心头大患,如果和楚国结成联盟,那么秦兵可破,这就叫合纵抗敌。现在的问题是楚国是不是愿

  • 那个自荐的毛遂,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毛遂

    说到自荐,大家都会想到毛遂。那么,他是在何种情况下自荐的?自荐之后,他又成功完成了任务吗?01公元前200年左右,秦国围攻邯郸,赵王派丞相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别以为这是个简单的事儿,打仗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楚国如果支援赵国,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物力兵力,而且还会跟强秦结仇。平原君想要说服楚王,还是得组建一

  • “毛遂自荐”中的毛遂后来怎么样了?一年之后自杀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暴暴说历史标签:毛遂

    文/晚风暮雨“毛遂自荐”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但毛遂成名之后的事迹却很少有人知道,因为,毛遂人生的后半段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悲剧!毛遂凭借一己之力促成赵国和楚国结盟,楚国同意派部队救援被秦军包围的赵国首都邯郸。目的达成之后,毛遂从此深受平原君的信赖,还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 别等伯乐发现你,千里马应该主动站出来:向毛遂先生致敬

    历史人物编辑:小航说美食标签:毛遂

    公元前258年,秦赵长平之战的硝烟还没有散去,秦王又命王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邯郸被围,赵王慌了,赶忙招来平原君商量。赵王说:“兄弟,咱们扛不住秦国的虎狼之师啊!怎么办呢?”平原君说:“咱们是干不过秦国,但是,咱们可以拉拢盟友,一起对抗秦国。”赵王听了,连忙说:“对对,找谁呢?魏国,他们早被秦国打怕了

  • 毛遂从自荐到自刎,这一年时间他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毛遂

    毛遂自荐的故事,大家或许都耳熟能详。这个故事发生在邯郸,毛遂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的名人。但大家或许不知道,就在毛遂自荐一年之后,毛遂就自刎了。从自荐到自刎,毛遂这一年都经历了什么?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57年,秦国出动大军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这时候平原君计划到楚国求救,并打算带上自己的20个优

  • 曹瑞瑛欲擒故纵?周成之事峰回路转!赖寿章毛遂掷言:三天抓到人

    历史人物编辑:有温度的美食标签:毛遂

    当赖寿章在两年前用200大洋上下打点将有赤化性质的周成(邹叔宝)从必死的监牢里弄出来那个因开始,就注定了要被注意到这件事的寻根究竟之人所找上门的结局。那个人就是心思深沉如水的大埔站长曹瑞瑛!自打注意到周成事件的档案之后,曹瑞瑛就像猫儿闻到腥味一般死咬着不放,但驻军马团长和县长的守口如瓶、敷衍了事的态

  • 毛遂自荐救了赵国,受到重用,次年为啥毛遂自杀?难怪老师不敢说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毛遂

    一剑横阶气若何,平原轻侠尽削磨。铜盘热血惊蛮楚,锥颖英魂壮滏河。碑自苍苍看独峙,世多碌碌许谁过。几回凭吊郊南墓,野树虹光满碧萝。毛遂自荐,以此成名,流芳百世,备受重用,为何一年之后毛遂就自杀身亡,这背后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我们一起来来探讨一些毛遂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一年,毛遂究竟经历了什

  • 齐景公嫌自己还没活够流泪哭泣,一个小官多看了他几眼竟差点丧命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齐景公

    春秋时期齐国君主 齐景公 ,姓姜名杵臼,是齐灵公的儿子,齐庄公的异母弟。姜杵臼之所以能当上国君,那是因为他的哥哥 齐庄公 在做了国君之后犯下了一个重大的错误。齐庄公倚靠崔杼即位,君臣关系非同一般,所以庄公经常出入崔杼家中,但是不久就与崔杼的妻子棠姜私通。 崔杼得知之后,就联合 庆封 一起弑杀了庄公,

  • “孺子牛”,典出齐景公与其爱子。这一倍受宠爱的孺子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齐景公

    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之句。其中的“孺子牛”,典出《左传》,与齐景公有关系,说的是齐景公溺爱自己的小儿子荼之事。那么,这个被齐景公喜爱的“孺子”的历史结局是怎样的呢?齐景公的夫人燕姬,曾生养过一个儿子,但夭折了,自此再无生育。为此,齐景公膝下虽有六个儿子,但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