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许攸是个典型的投机主义者,基本属于没有立场的墙头草角色。有点才能但是情商低下,甚至不如后来的主簿杨修。终其一生,许攸功绩也仅仅是在官渡之战的奇袭乌巢中得以闪现。在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也是因为在袁绍处不得重用才叛逃的。而曹操赤脚迎许攸确实有作秀的成分,其次就是确实需要来自袁绍处的许攸给予指点和帮助。而许攸在官渡之战后屡屡持功而骄(就这么一件功劳吹几年可见其人品),最终被曹操斩杀。所以曹操和许攸虽然是发小,但是赤脚迎许攸还是为了解决危机作秀的成分更大一些。
许攸其人
许攸和曹操、袁绍都是发小,史书记载“攸字子远,少与袁绍及太祖善”。许攸不是一个安分之人,曾经打算联络冀州刺史废除汉灵帝另立新君。不用说,还是出自利益的考量。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许攸已经成为袁绍的谋士。
当袁绍已经成长为北方霸主不听田丰建议趁这曹操攻伐刘备的机会偷袭曹操,结果坐失良机。在曹操平定刘备后袁绍这才打算攻伐曹操,这就是官渡之战的由来。官渡之战爆发后,许攸曾经建议袁绍凭借优势兵力进行分兵。一面与曹操主力在官渡对峙;另一方面派出大军从侧翼奇袭许都。如此曹操必败,不得不说许攸这个建议还是不错的可惜没有被袁绍采纳。
许攸夜入曹营的历史背景
许攸本来是袁绍的谋士,为何夜入曹营呢?原来有两个理由:第一许攸和曹操是发小有旧交,且自己奇袭许昌的建议没被重视。让他有不得志的感觉,打算改换门庭。其二、袁绍的队伍中也难出头,文有田丰武有审配。恰逢自己家人犯罪被审配捉拿下狱。这就让早有改换门庭的许攸坚定了入曹的决心,而袁绍大营的布置就是自己的晋身之资。所以许攸的人品就连袁术都看不过去,评价是“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
一看时机不对,许攸毫不犹豫立刻连夜逃到曹营卖主求荣。曹操正在上火,自己的地盘虽然不小但是非常贫瘠。况且治下兖州、豫州、徐州三州都是经过黄巾军和军阀的反复蹂躏,人口稀少出产不丰。况且官渡对峙时不但军队数量和袁绍又很大的差距,就是粮草都供给不上。正当曹操唉声叹气的时候听闻许攸的到来,激动得连鞋都没穿就迎接出来。
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
因为曹操对许攸很了解,也知道许攸到来的目的。所以曹操着急了解袁绍的内情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充分的作秀。让许攸看到自己的诚心,然后才能从许攸口中把消息掏出来。要不说曹操是乱世枭雄呢?其实许攸也没有别的选择,除了曹操他也不知道投奔谁?因为曹操还是发小,自己的情报只能卖给曹操。许攸一看曹操已经做足了架势,也就不再隐瞒痛快地说了出来。
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曹操这才派精兵奇袭乌巢,烧毁袁绍的粮草。结果就是张郃、高览投降;袁绍仅带着八百骑兵逃回河北。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获胜结束,也为将来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许攸的下场
应该说许攸的智商还可以,但是操守和情商有硬伤。既然已经出卖了袁绍,索性就卖到底。许攸在曹操攻占袁氏冀州的时候献计决漳河之水,完成了对于袁氏的强劲一击(你看着背主之人多狠,一点愧疚的心思都没有)。
此战过后许攸就开始飘飘然,以曹操的恩人自居。他又不像杨修只是耍个小聪明,他是不知大小。古代等级制度森严,许攸说破大天也是个谋士。即使和曹操私交再好,那也该有尊卑之分。而且不分场合,经常居功自傲让曹操下不来台。甚至在公开场合就敢叫这曹操的小名说:“阿满,如果没有我你怎么能拿下冀州呢”。这等嚣张比雍正时期的年羹尧还要过分,这种人怎么可能有好下场。
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
谋士持才傲物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没有尊卑君臣之礼就是大罪了。况且曹操虽然胸怀天下,那也是对郭嘉之类既有能力又有知进退的谋臣所留。所以许攸的下场只有一死。也许荀彧对他的评价最为客观:贪而不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