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这种东西,究竟有没有,到底什么样,争了几千年了,至今未有定论。不管怎么说,古老的东西方,都有各种资料文献记载过龙,甚至还留下了图像资料。中国自不必说,五六千年前就留下过“蚌壳龙”,西方也差不多。
前几天听一位陌生人在地铁侃侃而谈,他说东方与西方的龙,有两点不同。其一是善恶不同,西方的龙基本都是邪恶的,属于怪兽;而东方龙多是善良的,属于瑞兽。其二是形象不同,西方的龙都有翅膀,是翼龙;而东方的龙则没有翅膀,但一样亦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第一点我是同意的,这方面看过《霍比特人》或者《权力的游戏》都知道,西方龙很邪恶。但第二点不敢苟同,诚然,西方的龙有翅膀,但东方的龙却不是没翅膀。
事实上,中国很早就有了带翅膀的龙,只是官方名字不叫翼龙,而是叫应龙,当然俗称是可以叫翼龙的。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任日方曾经说过,蛟经五百年入海化成普通的龙,普通的龙要经过五百年才能变成角龙,角龙简单理解就是成年龙,而角龙要经过一千年才能变成应龙。变成应龙怎么样呢?可以说很牛,牛到能杀蚩尤和夸父,还能帮助大禹治水。
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山海经》
《山海经》普遍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可见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知道应龙的能耐了。或许你会问,蚩尤不是黄帝杀的吗?没错,蚩尤确实是黄帝打败的,但是应龙当时作为黄帝手下,杀了蚩尤的就是应龙。
不但杀了蚩尤,应龙还杀了夸父。因为私自下凡帮助黄帝,应龙犯了天条(一说是因为战争找中损耗太大,无力展翅回天),只得躲在南方的大泽中养精蓄锐。后来大禹治水时,他还用尾巴画地为河,立了大功。
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山海经》
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导决水之所出。——《太平广记》
不过,尽管早在战国时期关于应龙的文字资料就已经出现,但是其形象却少之又少。目前最早的应龙形象,是7400年前的双翼蛇纹应龙,在内蒙古地区考古发现。
1977年,河北平山中山王墓中曾出土过一尊双翼神兽,曲项昂首,仿佛在向天而吼。其两肋生有双翼,兽翼有长羽纹,身躯为卷云纹,通身错银,长不过40厘米,宽24厘米,重达11.5公斤,属于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墓中之物,距今超过2300年,很可能就是应龙。
当然,也有人认为双翼神兽是飞廉或者辟邪。
直到元明清时期,应龙的形象才逐渐增多,多是在青花瓷之上。不过,由于唐代以后,五爪龙纹是皇家正统龙,一般人不得私用,所以应龙的形象发生了变化,成了三爪。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宫廷的翼龙与民间翼龙也不同。
宫廷翼龙双翼极大,而且上面有短羽,看起来十分震撼有力;但民间翼龙则不然,双翼较小,甚至说有点像鱼鳍而不是翅膀。这种情况,则是因为宫廷与民间地位不同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