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又被称为仓颉,其复姓为侯刚,仓颉曾经把广泛流传在华夏先民中的一些文字系统的收集整理然后进行使用,他在整个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勋。其实后世大部分人都认为汉字并非由仓颉一人所创造,或许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虽说他并不是汉字的主要创造者,但是他很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搜集者,因此也被后世人称之为造字圣人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淮南子·本经训》中曾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关于仓颉的籍贯,根据《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意思是在皇帝期间有一个史官名叫仓颉,他通过观察飞鸟走兽的一些痕迹并且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因此创造出了文字,相传他在创造文字时,天上曾经落下过粟米,同时野鬼也在夜间哭泣。上天因为担心人们学会了文字之后,就不再从事农耕,反而从事商业活动,因此会造成饥荒,而野鬼害怕人们学会文字之后会去弹劾他们,因此在夜间哭泣。这也是“天雨粟,鬼夜哭”的意思。但这毕竟只是神话传说,并无根据所寻。但若要深究,其实所谓的“鬼夜哭”并非完全虚构,那是来自上古时期的遥远记忆。
这就要从文字说起,我们通过观看中国古代的文字,尤其是商周时期的文字,其实就应该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当时的文字都是从一些动物、植物乃至于是物品所演变而来。如果追究更深层次的意义,那么我们可以说文字最初时就与原始的信仰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当时的文字并非是一般人所能够掌握的,大多都是由祭祀或者巫师所来掌控,由这些人来做人和神之间的沟通媒介。
其实我们观察甲骨文就不难发现,甲骨文其实就是作为当时巫师或者祭祀进行祈雨或者进行祈祷时候的文字。在当时由于文字只是掌握在少数的巫师或者祭祀的手里,所以普通的人很难接触到文字,更不要说创造文字。
其实当时所说的“鬼夜哭”从这个角度来讲就非常容易理解,因为最早发明文字或者运用文字的人本身可能就是巫师或者祭祀,或者用一个统称来称呼他们,那就是神职人员。因此鬼夜哭本身就是一个神话,但是它并不是我们的祖先无中生有把他造出来,他本身就是一种对于当时的祭祀以及当时的巫师文化的一种传承或者是一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