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山海经:颛顼为何斩断天地之途使神人永隔?死而化鱼妇又是何意?

山海经:颛顼为何斩断天地之途使神人永隔?死而化鱼妇又是何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曹颖 访问量:2378 更新时间:2023/12/8 14:59:21

在《山海经》中,颛顼的祖先在史书所称的三皇五帝人物中是唯一有源头的,即“黄帝——昌意——韩流——颛顼”,因此实际上是可将颛顼世系合并于黄帝世系中。但是毕竟颛顼是史书所称五帝之一,且在《山海经》中亦有较繁杂的世系关系,所以这里将其单独列出来。

要说颛顼做过什么最惊天动地的大事,在阳Sir看来,一个是绝地天通,一个是化为鱼妇,那么其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精彩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颛顼绝地天通

实际上,“绝地天通”这个词语并不是出自《山海经》中,完整的故事记载于《尚书·吕刑》之中:“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此外,《国语·楚语下》中记载的“绝地天通”之事,则是由《吕刑》中演绎过来的。“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有一天,楚昭王忍不住问了观射父一个我们同样感兴趣的问题:“周书上说的重、黎断绝天地之通道,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如果没有这么做的话,是不是民众就能登天了呢?”

“周书所谓重、黎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

观射父就像楚昭王详细解释了上古“神民关系”的发展情况,他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上古时期人神不杂,所以民众对于神灵能够诚心如一,一方面神明能降幅人间;另一方面巫觋能够将世间民意上达天听。少皞氏衰落之后,由于九黎乱德,导致了人神杂糅,因此神无威严、民不敬畏,以至于民神同位到了颛顼之时,开始整顿天地秩序,命重“司天以属神”,令黎“司地以属民”,将其恢复到之前人神有别的状态

然后,回到《山海经》中,这个故事就显得更加生动,更具神话色彩:

颛顼为了要断绝天和地之间的通路,于是命令重两手托着天,把天尽量往上举;又命令黎两手撑着地,把地竭力朝下按。这样一来天和地就分得远远的了!这么看来,又似乎有点像盘古了。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所以,颛顼所做的“绝地天通”难道只是一场“拨乱反正”?

实际上,就袁珂先生所说:“在天地通路没有隔绝之前,人民自然是谁都可以登天的,而且确实也有天路可通”,但是,你以为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登天?

当然不是,只有民中的智、圣、聪、明有特殊能力的才能通天,而他们就是“巫觋”,巫为女,觋为男。作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使者与桥梁(通灵者),他们可以自由地往返于天上与人间。

那么,登天之途到底在哪里?一般来说,名山和神树自然会是首选。《山海经》各处都记载了群巫经常性地往来于高山之间,连接神、人。灵山、登葆山、肇山等,这些山雄奇险峻,直达天极,是为登天之梯!当然,诸山之中,名气最大的当属昆仑,这里是群巫上下、群色神所居之地!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肦、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大荒西经》“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上下也。”——《海外经》“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曰柏子高。柏子高上下于此,至于天”——《海内经》

除了名山,神树建木也是一种常见的天梯类型,它高达七八百尺,却无任何枝条,高耸入云,仿佛天柱一般直通天地之间。其形象在《海内经》中描述的很具象,《淮南子·地形训》中则说,建木生长在都广之野,是众位天帝直达天庭的阶梯。

“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

巫觋通过天梯往来,向上将人间民情传达于天,向下将神明旨意下达于众,这就是“绝地天通”之前的情况。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这些巫觋掌握着“沟通天地”与“代神立言”的独特本领,又做着制定历法、救死扶伤之事,在上古社会中拥有这绝对的地位。

只是在此时,氏族还未壮大成为部落联盟,每个氏族均有各自独立的巫觋。于是,各自的信仰开始碰撞,冲突自然也不可避免,而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人皆可祭祀,家家自以为巫,出现了“原始巫师全民化”的特征,这就导致“悉享无度,神民同位”的结果。如果人人都能传达神的旨意,那人间岂不是乱了套吗?

而从颛顼开始,各个氏族开始整合与趋向联盟,他意识到这种“家为巫史”的混乱状况必须加以改变,整顿天神与凡人秩序,将神、人隔绝开来,一方面维护天神尊严,一方面使民众专心祭享。

所以他命属下两员大臣,南正“重”作为神的代言人,火正“黎”作为人的代言人,从此将各氏族“巫觋”所掌握的沟通神、人的本领完全独占,其他巫觋不得妄传。同时,南正与火正的职官制度也开始建立,重和黎规范历法与农事,也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颛顼此举,表面上类似于拆掉了人类与天神之间沟通的天梯,实际上这是一场宗教与政治制度的革新,这种政治权力与宗教权力的高度集中,既强化了颛顼的统治地位,也增强了皇帝之后部落联盟的凝聚力,所以这才是“绝地天通”的真正意义!

(2)颛顼化为鱼妇

作为这么重要的神话乃至历史人物,颛顼自然也有不凡之处,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一段关于颛顼死后复生的玄妙记载: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山海经·大荒西经》

关于颛顼死而复生化为鱼妇,历来有很多种看法。有人主张它是草木东枯春生、昆虫冬蛰春动的寓言;有人认为这是立足于古人太阳崇拜的基础上,是太阳夕落朝升的象征。实际上,我们从颛顼本身所蕴含的神性去分析,他自然就具有着复生和不死的特性!

颛顼,为高阳氏,自然不可避免地与太阳相关,带着炽热的阳性;而他在五方帝神体系中,又是北方天神,代表着寒冷的阴性。所以其实颛顼自身带着阴阳二元统一的属性,故颛顼死而复苏,不过是生命形态的再一次转化,并不意味着死亡,其本质是不死。

关于不死,其实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那就是颛顼之子的线索。《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

大荒之山,是日月所出入之地,日月交汇之所,有三面之人,他是颛顼的儿子,三面之人拥有着不死的特性,那么作为父亲的颛顼,难道就不能拥有不死的神性吗?所以,其实颛顼之子——三面人,正是颛顼“死而复苏”的延续,也是其“长生”理念的升华!

关于颛顼的神话故事,颇为生动和有趣,其真正意义更甚于神话本身。

我是李长风,一名科班考古小学徒误入铁馆中,一不小心变成大肌霸流连山海间,欲仿靖节流观山海图

看靠谱神话,涨正经知识~如果你也喜欢山海经中的故事,记得关注、点赞、分享。

也可以留言与阳Sir讨论,说不定你的想法就是阳Sir下一篇的素材!@素卿染你一定要来看呀

标签: 颛顼

更多文章

  • 六千年前的古墓,墓主左右有蚌塑龙虎图案,专家:墓主可能是颛顼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颛顼

    话说,1987年春,河南省濮阳市为满足化工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打算在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修一座引黄供水调节池。考虑到濮阳市是传说中的帝颛顼之墟,又是夏王朝重要“方国”昆吾国的所在地,还是商族的发祥地之一。另外,鉴于濮阳市先后在1983年发掘了马在遗址,1985、1986年发掘蒯聩台遗址和戚城遗址。所以

  • 亚历山大帝的中国溯源:发明围棋,权执后土,颛顼子八恺仓舒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颛顼

    服了!真服了!要说脑洞大开,真比不过杜建刚教授,他说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家族源自于大湘西赤乌族,在西方称作阿尔哥代Argedae族,跟更早出走湖南的阿尔戈斯Argos是胞族关系。“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传人亚历山大帝希罗多德《历史》将亚历山大一世谱系追溯至阿尔戈斯Argos的赫拉克勒斯一族。这个英雄家族,

  • 山海经:老童老童,颛顼之子为何会有这么一个看似矛盾的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颛顼

    喜欢金庸的朋友们,一定会对《天龙八部》中的一个人物印象深刻,这就“天山童姥”,正如其名为“童姥”,她出场时本已九十六岁,外表却如八、九岁女童一般。这种名字及现实中蕴含生命力的剧烈反差,不禁让阳Sir想起了《山海经》中的老童,他是否也是如此?(一)颛顼之子“老童”对于老童这个人物,首先要搞清楚他在《山

  • 山海经:三星堆的蜀王蚕丛、鱼凫,或与太皞颛顼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颛顼

    在三星堆文明未发现之前,《山海经》中很多记载尚且笼罩于迷雾之中,但青铜神树和面具让所有人,都再次将目光投到上古奇书中,试图去寻找二者之间的秘密。(一)蚕丛鱼凫、鱼鸟之兴李白在《蜀道难》中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这句,指明蜀人有蚕丛和鱼凫两位先祖。关于蚕丛,最典型的就是它突出的双目,史籍中记载为:

  • 中华姓氏分支表曝光:看看你是炎黄子孙,还是颛顼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颛顼

    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是十分讲究宗族血缘的,自4000多年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之后,姓氏的重要性就越发突显,各家各族都慢慢开始修订族谱,以姓氏作为线索,让后世的我们能够通过姓氏追本溯源,为我们寻根。而将我国的姓氏不断地往上推演,最终可以推演到“上古八大姓”和三皇五帝。后来真正的皇帝出现之后,又通过分封赐姓

  • 帝国崛起之路:颛顼后裔到西周牧马,秦国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颛顼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永远也绕不过去的王朝,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秦帝国,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帝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更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千古一帝。大秦帝国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依然让后人神往不已,这个短暂的王朝留下了长城、秦始皇陵等诸多遗迹,同时也留下了诸多让后人揣测的问题。秦

  • 颛顼:尚黑风俗的鼻祖,河南龙山文化的开创者

    历史人物编辑:厨房小密标签:颛顼

    文/金宇飞摘要:考古发现的龙山文化可分为无黑陶遗存(即早期龙山文化)和有黑陶遗存(如河南龙山文化)两个时期。通过对比分析考古资料与古史传说,提出:无黑陶遗存的早期龙山文化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黑陶遗存的龙山文化是传说中的自颛顼至舜、禹时期。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2000年最新研究结果推断,禹即位之年

  • 诺亚洪水并非无稽之谈,教授花30年验证《山海经》:耶稣即颛顼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颛顼

    宫玉海教授不愧“史学界原子弹”的称号,耄耋之年还奋斗在《山海经》科考第一线。尤其是在观察了若水图后,公开表态:耶稣即颛顼。教授对此论证也有理有据,在《山海经》记载中,颛顼是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孙子,他出生于若水之畔,被封扶余城。无独有偶,耶稣是迦南的牧羊人,出生点也在阿拉伯半岛附近。有人质疑,若水在阿

  • 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一——颛顼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颛顼

    颛顼帝,是五帝之一,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他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为姬姓,名乾荒。颛顼因辅佐少昊(名玄嚣,黄帝之长子)有功,被封于高阳。后来少昊去世,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颛顼成功的打败了共工氏而继位主政,号高阳氏。高阳氏颛顼继位主政成为天下共主后,开始时的都城是穷桑。之后又迁都

  • 「山海经」中写到“少昊孺颛顼”,颛顼又是黄帝后代,令人费解!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颛顼

    有人说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然而不仅《山海经》中有“绝地天通”的记载,《国语》、《左传》此类先秦史记书籍也有相关记载,就不能仅仅将它作为一个普通的神话看待了。据历代史学家反复考证、研究,对上古“绝地天通”一事已经有了一个相较明显的事件轮廓。黄帝的后代颛顼,对于颛顼的身份也多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