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祝融号火星车休眠了大半年,为什么还没有“醒过来”?是坏了吗?

祝融号火星车休眠了大半年,为什么还没有“醒过来”?是坏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访问量:3470 更新时间:2024/2/16 13:51:40

探索星辰大海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嫦娥号探月、天宫空间站建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屡破发射纪录等等,一项项光辉的成就书写了国人勇毅前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气概,也使我国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后发力量。

祝融号的主要贡献

2020年7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承载着国人美好祝愿,开了我国第一次进行系内行星探索的序幕。经过近半年的飞行,终于在2021年2月抵达火星轨道,然后又经过3个月的精密探测,于同年5月份顺利火星地表释放了祝融号火星车,这是我国在火星表面部署的第一辆火星车,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人类研发和部署的利用太阳能效率最高的火星车。

从2021年5月登陆火星表面,到2022年5月启动“冬眠”模式,祝融号在火星上一共工作了347个火星日,在此期间,它一共行进了1900多米,向我国地面控制中心发送了高达940GB的科学数据,为我国开展火星探测、深入了解火星自然地理、气候和土壤特征、环境演化等提供了权威性资料。

探测车是为数不多的探查火星表面以下情况的探查车之一,其着陆点是根据工程和科学标准选择的,降落的区域,即火星乌托邦平原的南部,被认为是可能的海岸线所在地古代海洋。祝融号的探地雷达探测地下岩石的电磁信号并收集其反射波,其目的之一是寻找地表下存在水或冰的证据。祝融号火星车使用两个频率进行地下探测,可以分别探测到火星地表以下4.5米和80米的区域。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这种探测,可以打开通往火星地下的“窗户”,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火星的地质发展、早期气候条件的线索,以及可能存在水或冰的证据。

祝融号为什么要“休眠”?

去年5月,祝融号在火星上开展的探测工作正如火如荼,但当时火星车所在区域,已经来到了火星上的秋季,地表温度开始逐渐下降,其中白天最高气温也只有-20摄氏度,夜晚则更低,达到-100多摄氏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还会持续走低。

与此同时,火星冬季的到来,意味着太阳高度角也变得越来越低,这时候以太阳能为能源供给的祝融号,其发电能力势必会持续降低。

更让科学家们感到担忧的是,当时根据天问一号环绕器拍摄的120米中分辨率着陆区图像,显示出祝融号所在区域遭遇了强烈的沙尘暴天气,大量沙尘必将会给火星车的电能供给带去极大挑战。

虽然祝融号配备了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翼,还增加了基于正十一烷吸热与放热原理设计的“集热器”,太阳能利用效率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太阳能的火星车,必然对火星上的季节变化非敏感,如果在这样的天气环境下硬要让它继续工作,所带来的后果肯定会非常危险的。

所以,我国的科学家们果断决策,决定在2022年5月18日对祝融号火星车实施远程断电操作,使其转入休眠模式,以躲避恶劣天气的严重影响。

为什么祝融号到现在还没有醒来?

按照原定计划,祝融号会在2022年12月的前后,通过自主唤醒模式自行“苏醒”,从而恢复工作。如果算上时间计算上的误差以及火星上的诸多不可控因素,那么祝融号的“苏醒”时间,理论上不会超过今年的1月份。而现在已经到了3月份,为什么还没有“醒过来”?

祝融号在设计时,借鉴了玉兔二号月球车的自主休眠与自主唤醒功能,技术上是相当成熟的。但是火星表面的自然环境与月球完全不同,火星上空有大气层,还会时不时暴发强烈沙尘天气,计算进入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精准性也赶不上月球。同时,要满足自主唤醒,需要至少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要达到-15摄氏度以上的温度,才可安全进行工作;二是发电功率,需要至少达到140瓦以上,方能稳定开展工作。

所以,国内外的不少科学家判断,之所以祝融号没有按原定计划“醒过来”,上面这两个起码的条件,现在都还不能满足。一方面,是当前火星的大气环流,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南经大气压差,空气倾向于由高压的夏半球流向低压的冬半球,地表又没有植被覆盖,容易引发全球性的沙尘暴,风力极大,能量高达地球平均水平的百倍以上。

另一方面,现在火星白天的温度虽然已经达到30摄氏度,但晚上气温仍然很低,着陆点区域甚至低到-130多摄氏度。加上此前半年多的休眠和低温,祝融号火星车的蓄电池容量估计会发生衰减,太阳能板又有厚厚的沙尘覆盖,因此电力肯定不足,不足以支撑自主苏醒。

前不久,美国NASA火星勘测轨道器 (MRO)传回了多张照片,显示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光谱特征,要比此前正常工作时要黯淡了许多,说明在半年多的休眠期间,上部积累了很多的沙尘,说明祝融号在火星上还没有“苏醒”的迹象。

我们当然希望祝融号能够平安度过这段不平常的时期,依然在未来能够活跃在火星探测的舞台上,但即使它“醒不过来”,它也超期完成了所有的既定任务,为我们马上要开展的新一轮火星探测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里,为祝融号祈福!

标签: 祝融

更多文章

  • 祝融号新图曝光,发现火星最后一个水坑消失的时间,比想象中更晚

    历史人物编辑:星舰标签:祝融

    火星和月球上一样有水,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一般认为其表面的液态水早在数亿年前就已经消失了,目前火星上的水,主要以水冰和盐冰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和中高纬度地表以下的土壤、岩石中。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地区的地下有高浓度的液态盐水。一般认为火星上的水都在地下但是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火星

  • 祝融号在火星上发现了水?天问一号着陆平台,曾轰出一口“水井”

    历史人物编辑:星舰标签:祝融

    最近,“祝融”号在火星上发现水的消息,是传得越来越离谱了,已经有媒体说发现的是液态水。但实际上,是中国地质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通过研究“祝融”号此前拍摄的照片,在火星车着陆区2 km×2 km范围内,识别出 354 个横向风成脊,有些风成脊上面的小型多边形裂隙,疑似是由水分蒸发或者水汽交换形成的。新

  • 神眼再次现身,祝融即将复活,武庚大战雷震子,石姬成为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木子说动漫标签:祝融

    哈喽,大家好,我是木子。转眼之间又到武庚纪第四季更新日,现在第37集已经更新了,而且随着这一集的更新,官方按例放出了最新一集也就是第38集预告。从预告来看大场面很多,出现的人物也多,而且还透露了很多信息,那么下面大家就来看看吧。神眼再次现身 从预告来看神族大长老神眼再次现身,现在神眼是神族地位最高的

  • 祝融号科研突破!找到火星水新证据,它休眠近1年,还能唤醒吗?

    历史人物编辑:环球科学猫标签:祝融

    祝融号科研突破!找到火星水新证据,这对未来我国持续进行火星探索,再次提供了有利的证据。不过,在这次事件之下,很多人也在问了,到底祝融号“醒没有醒”?是真的“休眠,还是挂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也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或者说困惑。祝融号科研突破!找到火星水新证据 首先我们知道,祝融号是属于我国天问一号任

  • 火星上的“脚印”,一米两个“中”,“冬眠”的祝融号还能醒来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球上的科学标签:祝融

    在遥远的橘红色行星上,有一些独特的印记,而这就是祝融号火星车胎轮留下的痕迹。祝融号每在火星上前进1米,就会留下2个科研人员精心设计的“中”字,随着祝融号的行进,我们已经在火星上留下了数千个独特又浪漫的“中”字。但是,自祝融号从2022年5月18日开始休息以来,将近快一年时间了,“冬眠”的祝融号还能醒

  • 祝融号上出现不寻常之物,揭开火星远古之谜?科学家高兴坏了!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TNT标签:祝融

    “祝融号探测器发现了什么?”这成为了火星探测历史上最为热门的话题。最近的一次探测任务,科学家们从祝融号传回的数据中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痕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看看祝融号在火星的探测中,到底发现了什么?这个发现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还有,科学家们会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痕迹的秘密?这些

  • 美国媒体嫉妒了,中国火星车“祝融号”,先于美国发现液态水证据

    历史人物编辑:外语学咖标签:祝融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曾经根据火星探测器在火星极地的照片,宣称找到了火星有固态水的证据。但是,这仅仅是一种猜测,并没有化学和物理学上的实质性证据。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虽然已经被宣布无法重新唤醒。但是根据“祝融号”此前发回的采用数据,中国先于美国找到了火星存在液态水的实质性证据。火星液态水的实

  • 从“人脸”到“祝融”,中国在火星上留下了这些印迹,你知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三乐大掌柜标签:祝融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在夜空中看到一颗星星,突然向你眨了眨眼,你会怎么反应?你会觉得它是在和你打招呼吗?还是会觉得自己的眼花了?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在1976年的7月25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旅行者1号(Viking 1)探测器就在火星上拍摄到了一张令人震惊的照片。在这

  • 祝融号最新状况!超时休眠或不太乐观,天问一号成员:但仍有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环球科学猫标签:祝融

    祝融号新发现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同时,祝融号也再次迎来了新状况——天问一号科学家团队成员的澳门科技大学副教授徐懿亲自披露了一下。不得不说,这会大家看到祝融号的消息,可能就是针对它是否能够再次唤醒,最为关心。因为祝融号休眠太久了,属于超时休眠的状态,不少国家都在质疑中国祝融号火星车的寿命

  • 我国首次发布火星全球影像图,祝融号着陆点地理实体命名,好熟悉

    历史人物编辑:科普大世界标签:祝融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我国航天和太空探索方面相关单位一般都会放些干货出来,这不,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就联合发布了我国火星探测的重要成果——火星全球影像图。这是我国首次绘制和发布火星全球影像图。大家都对地球的各种类型的地图很熟悉,对于火星地图却了解的不多,但是在如今人类探索与开发地球外资源的时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