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封神知识点:闻仲征北海为何用了十五年?那里是上古大战的古战场

封神知识点:闻仲征北海为何用了十五年?那里是上古大战的古战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不应忘记 访问量:3362 更新时间:2024/1/23 12:46:58

封神外篇之四

引子

封神中,纣王有一个惟一的畏惧之人,那就是闻太师。在第27回“太师回兵陈十策”中,闻太师的强势显露无遗,紧逼纣王,拳打奸臣,使唤金殿武士,莫不应命。纣王也只能委曲求全。

而且闻太师对国对民一腔忠心,天日可表,有他坐镇朝中,以妲己为首的三妖、纣王身边的小人必不至于如此猖狂,从而能够遏制纣王变坏,为殷商王朝续命。

但他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显然出现了偏差,他官居太师,明明是大商的文臣,却干了武将的活儿四处东征西讨。而另一帝国双璧之一的黄飞虎,明明是武将,官拜镇国武成王,干的却是谁都能干的巡视皇城的活儿,蜷缩朝歌,如同闲散阁老。

自第一回始,闻太师平北海、扫东海、征西岐,最后绝龙岭上殉国。其中西岐三年,东海年余,北海更是羁迟十五年之久!二十年转眼即逝,曲指算来,在朝歌的日子竟没有几天。

北海有谁?书中只有寥寥数字,道是“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可是他们能拖住殷商第一重臣、截教天之骄子闻仲十五年,已经证明了此处绝非等闲之地、袁福通等也绝非等闲之人!

那么,北海到底有何秘密?

一、北海知何处?

1、贝加尔湖

上篇引用的《茶香室四钞》卷二十篇目叫“闻太师申公豹”,只说了申公豹,没说闻太师。其略云:

……至闻太师威灵尤赫,岁早虔祷,雨即立降。或有冤抑,诣庙申诉,神即惩治,甚至霹雳一声,被控之人已为灰烬,彼地奉之尤虔。

所谓彼地,是指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蒙古恰克图四部,“其地近接俄罗斯,地居北海之南,过北岸则为狗头国”,就是今天蒙古的恰克图。北海即贝加尔湖,这个名字是从《史记》《汉书》中延续而来。而狗头国我查了很多资料,没找到具体含义,估计是蒙古部落或哥萨克人的异译。当时生活在贝加尔湖地区的有不里牙惕(即布里亚特人)等蒙古部落,而哥萨克人更是早在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就来到贝加尔地区开始经营,成为后来沙俄全面侵占这个地区的急先锋。

申公豹成为贝加尔湖神,当然是因为《封神》中他的结局是塞了北海眼,而闻太师呢?大抵就是他曾平叛北海。

封神榜上,闻太师被封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主要职司是督率雷部二十四正神兴云布雨、诛逆除奸。而由引文可知,在恰克图之地,人们也为闻太师立了一座庙,虔祷则降雨,申冤则诛邪,正与封神榜交给他的任务相同。通俗文学对风土人情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不里牙惕蒙古人属厄鲁特蒙古(亦称卫拉特蒙古)近支,其远祖可以追溯到自新石器时代始便生活在外贝加尔湖沿岸的居民,游牧民到来后与这些居民结合,最终形成了不里牙惕,现在通称为布里亚特人。

有学者认为,他们的祖先可能是中国古籍上提到的扶余,而扶余又可以追溯到濊貊(huìmò)这个古族。中原王朝向来以中国自居,称四方之民为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北狄即北戎、鬼方等古族,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濊貊是北方东南部和汉四郡故地(朝鲜半岛上的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的民族,主体不能算作游牧民族。但民族演化向来是假设和考证参半,谁也不知道不里牙惕人在被成吉思汗之子术赤征服之前,究竟吸收了多少北狄的成分。北狄后来又演化成匈奴、东胡、鲜卑等游牧民族,给历代中原王朝造成的麻烦有目共睹。

倘将《封神》当成真实的历史看待,闻太师远征北海,面对的应该是叛乱的北戎以及更北边的鬼方(见“西周分封示意图”),他之所以打得捉襟见肘,原因也无非以下四点:

①、山遥路远,粮草转运不易,只能就食于敌;

②、北地苦寒,中原军士衣单,根本不适应征战环境;

③、大漠空旷,没有GPS导航的商军根本找不到敌人在哪;

④、他面对的是游牧民和定居民结合的北海人。

总之,北海离商朝统治区域极为遥远,凭什么要服从你的王化?掀起叛乱是很自然的事。他们能征善战,部族分散(多达72个),接战不利便远遁千里,闻太师面对的其实是后世的匈奴或突厥,他又没有霍去病或李靖的才能,商朝也没有大汉朝的强大国力,因此无论个人的军事素养、指挥才能还是大的时代背景,都决定了他征服草原部族的困难。若非他有一身道术,墨麒麟又比飞机好使(能霎时间周游天下),恐怕早已埋骨草原。

2、涿鹿

本节将就上篇所说“结合商朝的疆域来看,袁福通的北海,其实连贝加尔湖都不是,而多半是在河北涿鹿一带”展开。

伯邑考进贡赎罪之宝中,有一样名七香车,书中说其来历是:

轩辕皇帝破蚩尤于北海,遗下此车。

黄帝破蚩尤处,史载是涿鹿,《史记·五帝本纪》: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可见北海即涿鹿。

通过地图测距,也能印证这个结论。《封神》有四大方伯,东伯侯驻东鲁,南伯侯驻南都,西伯侯驻西岐,北伯侯驻崇城。我将东鲁定在山东昌乐县,这个地方是后来姜子牙建立的齐国的国都,应该还是靠谱的。西岐明白无误是在今天宝鸡的岐山县,朝歌是在今河南鹤壁市区。

如图,现在可以得到,昌乐(东鲁)离朝歌400多公里,西岐离朝歌600多公里,将这个距离往北方的涿鹿硬套,正好是其中间数500多公里。

当然,这只是涿鹿、而非崇城到朝歌的距离。但是北伯侯既然管辖了北海在内的200镇小诸侯,其地域总还有个大致范围。以涿鹿为中心的这一片区域,其实就是北伯侯的势力范围。即使有偏差,这个北海也是在河北省去找,而不太可能会是两千公里之外的贝加尔湖。

原始社会的商朝,仅仅是黄河流域的王朝,西岐的西北是犬戎,而朝歌的北方是鬼方和北戎,为帝国强行划定了疆域,他们的触手是永远不可能伸那么远的。

二、蚩尤

1、战争

《封神》中,蚩尤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名,他的出现似乎就是为衬托黄帝的勇武智慧而生,黄帝驾七香车、执乾坤弓、搭震天箭,在北海之地大破之。是役柏鉴战死,沉沦于东海,直到千年之后才应运而出,追随姜子牙,筑封神台、接引上榜诸灵魂。后封为清福正神,统领榜上365位正神,实为封神榜首领。

《山海经》中,蚩尤则是流传千古的战神。传蚩尤为炎帝后裔(宋罗泌《路史》),创制五兵,乃戈、矛、戟、酋矛和夷矛(《世本》)。

炎黄战争中炎帝失败,退守南方。其后裔蚩尤不忿,带领81个兄弟和南方苗民兴兵作乱。双方主要战场在涿鹿一带,蚩尤兴大雾,黄帝造指南车;蚩尤驱使魑魅魍魉,黄帝命吹角为龙吟以抵御。黄帝又先后令应龙、旱魃去与叛军交战,杀死了蚩尤的几个兄弟。又以夔牛的皮作鼓,以雷盖的骨作槌,连擂九通,山鸣谷应、天地变色,打了大胜仗。

蚩尤迫于无奈,与巨人之族夸父族联合,重振声威。谁知黄帝又得到了九天玄女传授兵书,蚩尤和夸父族人虽然勇猛,仍然比不了这世上最厉害的两样东西——谋略和智慧,最终涿鹿一战,夸父族近乎全灭,蚩尤也被擒获。

蚩尤被杀后,还有神异之事。《山海经·大荒南经》说: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桎梏,是谓枫木。晋郭璞注解说: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桎梏和械,是指脚镣手铐一类的刑具,蚩尤有战神之称,黄帝怕他逃掉,让他戴着镣铐被杀。血染枷锁,抛掷在大荒之中,遂化为枫林。至今枫叶红似血染,那是它们犹在诉说冤恨。

蚩尤死状极惨,大概和《封神》中的东伯侯姜桓楚一样,遭受的是醢尸之刑(剁为肉酱),因此墓葬极多。《皇览·冢墓记》云: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记载了其两处墓葬,一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一说在今山东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一说在山东汶上县南旺镇,有争议),称为阚冢;一在山阳巨野县(今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为肩脾冢,大小、规制与前相同。

后来又有执干戚而舞的刑天,性质与蚩尤之叛一样,属于炎黄战争的余波。

2、重聚

《封神》中,道门有复活之术。姜子牙曾用灵符救比干、用厌星术救武吉,他本人更有七死三灾之厄,加起来死了十次,每次金仙来至,要么重收魂魄入体、要么丹药入腹、要么道术强行改命,无不复活。黄天化初次下山身死,其师以丹药复活。最知名于世的是哪吒,割肉剔骨后,护犊子的太乙真人先是用了保守的三年香火还魂法,等哪吒金身被砸,就用了激进的莲花化身,荷花荷叶辅以金丹,秒复活了哪吒。

蚩尤作为响彻千年的传奇存在,没道理竟不如区区道门三代金仙。《皇览》说其“肩脾冢在山阳巨野县重聚”,欲聚灵魂、先聚肉身,这说明蚩尤一直都在尝试着复活。退一万步讲,他就算真的不懂复活之法,其一代战神的战意也不会因时间冲刷而消失,反而会越来越浓,最终以灵魂气息的形式影响到北海人民。

《封神》第1回云:成汤乃黄帝之后也。《史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据《五帝本纪》,黄帝崩,高阳立,是为帝颛顼;颛顼崩,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为黄帝四世孙。殷商始祖契,为帝喾之子;自契至成汤,传十三世。成汤为帝喾十四世孙,为黄帝十八世孙,所以殷商王族确实是根红苗正的黄帝之后,这话没毛病。

蚩尤死于涿鹿,涿鹿即北海,当他灵魂渐渐觉醒之时,其强大无比的执念是有可能把对黄帝的恨意顺延到纣王七年的大商王朝身上的。

袁福通作为北海的父母官,蚩尤找上他实在正常。也正因有这么一个千载不死不灭的大神撑腰,闻太师的平叛之战才会打得这么艰难。

三、灭怪除妖

1、妖怪

原著第27回,闻太师班师回朝,向纣王奏陈:

仰仗天威,感陛下洪福,灭怪除妖,斩逆剿贼。征伐十五年,臣捐躯报国,不敢有负先王。

闻太师乃是截教高徒,一身五行道术,倒海移山,却依然被北海的怪、妖、逆、贼四种人缠住15年,竟至于不得不存了捐躯报国的想法,可见北海局势之棘手。

逆、贼自是指反叛诸侯及其附逆而言,怪、妖呢?北海何以有这两个种族?

这又要从蚩尤说起。

蚩尤形体怪异。《归藏》云其“八肱八趾疏首”,意思是他生了八只手、八只脚,长着分叉的脑袋。《龙鱼河图》云其有兄弟八十一人,皆是“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意思是他有野兽的身体,能说人话,以沙石为食,全身铜筋铁骨。《述异记》在说他食铁石之外,又云其“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这句话很好理解,就不解释了。

以上诸说,无论是哪种形象,都说明蚩尤的真身并不是人,而最多算是个兽人。兽人在我们的神话语境中,向来被称为——妖怪!

蚩尤既为大妖,又有战神之名,正如今何在笔下的孙悟空一般,其实已经成为妖族中的不灭偶像,其号召力可能连他自己都会大吃一惊。蚩尤在北海,便有四方之妖来投,这恐怕就是北海多妖的原因。

“看哪,那是一只展翅的凤凰。”一老者说。“不!那是一个人挥舞着兵器跃起怒吼。”一个少年说。节选自《悟空传》……众妖们都屏住了呼吸,许多老妖想起当年誓师向天庭那一幕不由身子颤抖。新生的妖族们睁大了眼睛看这个被前辈用敬畏与感叹提了无数遍的妖王。“齐天大圣!”一老妖泣不成声,振臂大喊道。“齐天大圣!齐天大圣!”众妖欢呼道。节选自《悟空传之百年孤寂》

黄帝确实赢得了与蚩尤、刑天的战争,但蚩尤与刑天却赢得了人民大众的同情。正所谓——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2、滚滚

上面三条引文中,有两条说到了蚩尤食沙石或食铁石,这不由让人想到了网上广为人知的国宝大熊猫的传奇故事。众所周知,大熊猫古名食铁兽,而据网络段子说,蚩尤就是骑着食铁兽上战场的,也难怪失败了。

大熊猫别名较多,有白熊、花熊、竹熊、银狗、大浣熊、豼、貊、貘等。《峨眉山志》说大熊猫古称貔貅,据清《译峨籁》载:

形类犬,黄质白章,庞赘迟钝,见人不惊,群犬常侮之,声訇訇,似念‘陀佛’。故老传名皮裘,纪游者易以貔貅。

它们为什么被称为食铁兽呢?

原来传闻,熊猫在无盐可食、或饥饿难耐的情况下,往往会闯入就近的村庄,去舔食锅灶等炊具,并时常以其强有力的咬合力和天生调皮捣蛋的能力将这些炊具破坏得四分五裂,人们误以为它在吃铁,所以如此称呼。

前面提到的封神榜首领柏鉴,原为黄帝麾下总兵官,不慎被火器击落海中。我总疑心就是这位滚滚先生干的好事!

引用资料:

《封神演义》,市面常见版本;

《袁珂讲中国神异故事》,袁珂著,鹭江出版社2018年12月1版印;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袁珂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初版;

《悟空传》,今何在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2月初版初印;

《峨眉山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标签: 闻仲

更多文章

  • 闻仲后来被封为雷神,那他实力到底多强?姜子牙道:不是我的对手

    历史人物编辑:刘丽说历史标签:闻仲

    说到《封神演义》,就不得不提到姜子牙,而提到姜子牙就不得不提到闻仲;姜子牙是西岐一方的扫荡成汤天宝大元帅,统领着西岐的千兵万马;而闻仲则是殷商的太师,虽然主朝政,但也经常率兵出征,尤其是黄飞虎叛逃后,闻仲独揽殷商的军政大权,招揽人才兵伐西岐。姜子牙的师傅是阐教元始天尊,在麒麟崖上攻读兵书40余载,有

  • 纣王谁都敢杀,为何没有杀闻仲?其中的原因难以想象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闻仲

    其实,纣王过分放纵中隐藏着一只狼的野心,他一生都想牢牢掌握世界的力量。他溺爱狐狸妖,和她做坏事,这并不是完全被美迷惑不解,但妲己想做的是他心里想做的,只是随波逐流推船。从他毫不犹豫地杀了比干,却没有过问闻仲的罪行,我们可以看出纣王心里有一根称。他清楚谁反对他,谁是他的朋友。 纣王一开始就知道比干和他

  • 封神中,闻仲能号令自己的师叔,为何姜子牙却连师兄都不敢指挥?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闻仲

    在封神中,闻仲是商纣太师,姜子牙是西周丞相,在战场上他们两人属于是敌对方,但在各自阵营里,他们却都属于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当然,虽说他们在各自阵营里的地位都很高,但他们在面对同门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姜子牙面对同门;姜子牙是元始天尊徒弟,按辈分来算,他属于是阐教二

  • 闻仲被封神时,为什么不愿跪听封号?他何以不情愿封神?

    历史人物编辑:小忠娱评人标签:闻仲

    《封神演义》中的闻仲,是商朝太师,故人称闻太师。他是纣王父亲临终时给纣王指定的托孤重臣。其在商朝地位显赫,同时为人又刚正不阿,所以就连纣王也对他忌惮三分。闻仲除了是商朝太师的身份外,他还是截教中人,他法力高强,在凡间几乎是少有对手。其和姜子牙对战,一个是太师,一个是丞相,可谓地位相当。他的雌雄鞭虽然

  • 同是辅政大臣,为何纣王不怕武将黄飞虎,却对文臣闻仲毕恭毕敬?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闻仲

    纣王朝堂上有一文一武两大辅政大臣,文臣是太师闻仲,武将是武成王黄飞虎。虽然同是辅政大臣,但纣王对闻仲和黄飞虎的态度截然不同。面对黄飞虎,纣王缺乏起码的敬畏之心,总是以帝王之尊盛气凌人,正因如此,他对黄家颇有些肆无忌惮,竟敢欺负黄飞虎的老婆和妹妹。有一年,贾氏入宫拜见九尾狐妲己,可妲己却不怀好心,蛊惑

  • 北海叛乱,假如黄飞虎去平叛而闻仲坐守朝歌,妲己还能乱政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闻仲

    封神演义原文一开始,便描述了一句话,商朝文有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他们一文一武,文可以安邦,武可以定国。但是在纣王七年春二月,北海袁福通造反,闻仲带兵去平叛了。闻仲走了之后,时间到了纣王七年春三月十四日。首相商容给纣王上奏折:明天三月十五是女娲娘娘诞辰之日,女娲娘娘补天对黎民百姓有功,又是朝歌

  • 闻仲堪称“诸葛亮”,但结局为何如此?其实,都是“作”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闻仲

    闻仲是商唐阵营中最重要、最忠诚的大臣。前商王生前的一个孤臣,他不仅为国内叛乱做了自己的工作,还不遗余力地监督无能的殷寿改组朝廷政纲。虽然,闻仲协助了行将穷途末路的商朝,但这并没有损害他英明强盛的形象。相反,使他成为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帝乙为其子谋划已久,从公务员中选拔了一位高官闻仲,武功高强的黄飞虎被

  • 此人拥有封神中最强大的武器,杀公明、败闻仲、解瘟毒,无所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渺茫的风景标签:闻仲

    《王事情脑补封神史》第179期:因果律文/王事情赵公明下山,挟平推之势,打得阐教众金仙抱头鼠窜。一时间燃灯直呼厉害,众道士俱各心寒,正在无法可施之时,西昆仑散人陆压下山,表明自己专程为赵公明而来,“贫道特来会他一会,管教他金蛟剪也用不成,他自然休矣”。事实证明,陆压确实牛逼,仅与赵公明照了一面,便用

  • 他用一根树枝打败妲己,杀死闻仲,却在阐教地位尴尬,不如姜子牙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闻仲

    他用一根树枝打败妲己,杀死闻仲,却在阐教地位尴尬,不如姜子牙在封神演义中,云中子是一个小人物,却在浩大的剧情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当初,姬昌去朝歌,途中遇到倾盘大雨,只见电闪雷鸣,乌云密集,随即又雨过天晴,姬昌发现婴儿啼哭,寻得雷震子。姬昌正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孩子,带到朝歌是累赘,不带走有可能被虎狼吃掉

  • 封神中,对于赵公明之死,为何闻仲不出手相救?

    历史人物编辑:工人小光哥标签:闻仲

    在封神中,赵公明是截教外门弟子之首,他之所以会出现在西岐战场,是因为受到了商纣太师闻仲的邀请。至于说闻仲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面子请动赵公明,那是因为闻仲除了是商纣太师之外,他另外一个身份还是截教门人,其恩师是通天教主的二徒弟金灵圣母。这样一来,闻仲也算是赵公明的师侄,在这样的背景关系下,赵公明看在同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