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卧凤可安天下''这是小说式的说法。小说着重突出二人的才华和刘备的声望。但在正史中,刘备'以诸葛亮为他的股票,而规律就是他的策略“主人”。
刘备在世的时候,对孔明很信任,但是军事上的决策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做的。相反,他尊重法正的意见。法孝智死后,孔明说了一句话:“孝智若有,必能制师东行,若再东行,则无危矣。”诸葛亮在刘备手下的主要功绩是外交和后勤。并制定一些指导方针。“先主出,梁常守成都,兵足粮足。”可见,至少在刘备未败之前,诸葛亮在军事上并没有多少话语权。而庞统也只和诸葛亮齐名。他毫不犹豫地率部深入要地。结果,他倒地身亡。这本身就值得深思。张郃是魏国名将。在司马仲达的威逼下追击蜀军,结果和庞统一样。但张和忠被迫埋伏。而刘备却预见到了冲上前的危险,试图劝阻庞统,但无济于事。两者反差巨大。可见,奉楚在军事常识上还是有短板的。如果他主持蜀军北伐,与曹操对峙,结果可想而知。
魏国幅员辽阔,军事实力雄厚,不乏名将。不容易摇晃。但西蜀地势偏僻,人烟稀少,缺乏一流的军事人才。诸葛亮出岐山,其实是打预防性进攻。根本无法两线作战。从北到南的统一进程只是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三国后期,吴术连年征伐魏国,也因此身负重伤,一蹶不振。中原基本不受影响。蓄势待发,先灭蜀,再灭吴。假设蜀主是曹操这样的英雄,手下有张辽、徐晃这样的名将。那么或许隆中的设想就可以实现了。但可惜的是,诸葛亮不能一个人养活自己,经营小本生意之后,难免会有“夫难平,物以类聚”之感。
如果庞统没有死在落凤坡,蜀汉政权还能撑多久就不好说了。不管庞统死不死,刘备都会拿下汉中。假设庞统不死,取了庞统立在汉中的最大功劳,那么庞统就可以像诸葛亮一样独立带兵为刘备而战,从而加速三国的形成,并且战争可能会更加频繁和激烈。那时,天下人皆知“龙凤胎一人,得天下”。
吴果知道龙凤雏鸟都是刘备的。吴国维会和蜀国结盟吗?可能性微乎其微。或与魏、吴结盟以避蜀之攻,结果如何?假设现在龙凤各攻一国,胜算有多大?(庞统死后,蜀吴结盟,诸葛亮可以安心攻魏)。现在的问题是,如果魏吴结盟,蜀国将如何分兵作战?一国攻二,吴乘长江之险,易守难攻。如果魏国被攻打得厉害,吴国就会有剩余的兵力来帮助魏国。我相信没有人会发展规模和结果。敢于说出肯定的答案。说不定会打持久战,说不定蜀国会被魏吴联军灭掉,说不定蜀国会统一三国。
三国就是如此。刘备请孔明之前,已经是乱七八糟了。草堂三巡,又添一班将军。可以说,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庞统死后,荆州失守,同时人才的聚集地也失守。以西蜀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地穷人稀,更何况人才济济。渐渐地,人才会枯竭,然后就会出现廖化当先驱的情况。很难不败。
所以不管庞统是不是因为不朽的刘备而死,三国都很难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