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人和司马昭当面翻脸,司马昭也无可奈何

此人和司马昭当面翻脸,司马昭也无可奈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汤娜 访问量:3250 更新时间:2024/3/6 23:46:24

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就是曹魏权臣司马昭继承了父兄大权独揽的地位,试图篡位的野心天下人都知道。说出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皇帝曹髦。

曹髦小时候被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拥立为皇帝,好不容易熬到司马师死了,以为能收回朝政大权,结果又成了司马昭的傀儡。

所以曹髦对司马昭非常不满,当时有张良之称的大才子钟会曾经评价曹髦“才同陈思,武类太祖”,就是说曹髦文武双全,文可比陈思王曹植,武可比魏武帝曹操。

作为有血性的曹操后代,曹髦自然不甘坐以待毙,决定亲自带领侍卫、仆从去讨伐权臣司马昭,冒死一搏。结果反被司马昭的部下杀害,以最悲壮的形式完成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把皇上捅了一个透明窟窿,这事实在太可怕太荒诞了。事发之后,群臣恐慌,司马昭匆匆赶到现场也是不知所措。即使他已经是位极人臣,平素也不把小皇帝看在眼里,可毕竟还没有篡位,身份上还是臣子,发生这样的事,也是大惊失色,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虽然不是自己指使的,但终究是自己导致的间接被杀,不禁问道:玄伯,天下其如我何?

司马昭这个时候问的玄伯,不是别人,正是陈泰

那么这个陈泰又是何许人呢?陈泰此时的官职是尚书仆射,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

但更重要的是,陈泰是天下士族之首的颍川陈氏当家人。可以说,陈泰的态度就代表了天下大士族们的态度,而司马昭想要当皇帝,就必须得到这些大士族的支持。所以出了这样的大事,司马昭就必须得尊重陈泰的意见。

说起来,陈泰的家族颍川陈氏极为显赫,是曹魏建立以来最有势力的家族。东汉的时候,世家大族崛起,他们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极强的经济实力,又是地方的豪强,就是朝廷皇帝也得敬让他们三分,否则能不能坐稳江山还不好说。

东汉的世家大族,最有名的当然就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可袁绍输了官渡之战,杨修又被曹操杀了,到了曹魏建国的时候世家大族里地位最高已经是颍川世家大族荀氏、陈氏、钟氏了。

颍川世家大族的第一代领袖是荀彧,第二代领袖是陈群。陈群娶了荀彧的女儿,两人的儿子就是陈泰。

陈泰的曾祖父是陈寔是东汉天下闻名的大名士,多次拒绝三公的高位,死的时候海内名士、天下三万人来送葬;

祖父陈纪也是名士,拒绝了百官之首太尉的位置,受袁绍、刘备敬重,最后官至大鸿胪;

父亲陈群,是曹丕四友之一,提出了九品官人法,官至三公之司空。

陈泰家世显赫,自小就和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交往,有通家之好。但陈泰并没有靠父祖的门荫而当一个官二代纨绔,而是一直在战场上为国立功。

陈泰早年一直在雍凉前线对阵蜀汉的北伐,多次打败姜维,立下赫赫之功。后来东吴又要北伐,司马昭急忙把陈泰调回朝廷,防御东线,然后又参与平定了淮南三叛的最后一叛诸葛诞之乱,就此留在了朝廷。

所以,司马昭一知道皇帝遇刺的消息,立即派人去请陈泰来商议,想得到这些大士族的支持。陈泰虽然和司马氏一直交好,但毕竟父子世受曹魏厚恩,所以拒绝前往。司马昭无可奈何之下派荀彧的儿子、陈泰的舅舅荀顗去请陈泰,又发动其余亲属,才把陈泰请到了皇宫。

这才发生了刚刚提到的那一幕,司马昭问陈泰,天下人怎么看他?

陈泰直接告诉司马昭,杀了贾充,以谢天下。

这段话很有玄机,两个人说的都是暗语。司马昭问天下人怎么看待,实际的意思是想要陈泰带领士族们表示支持自己。陈泰则没有明确反对,但是表示一定要给曹魏、给暴死的小皇帝一个交代,就是处死下令杀了小皇帝的贾充。

可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日后还和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成了儿女亲家,司马昭也怕杀了帮自己干脏活的贾充后没人替自己干活了,所以舍不得放弃贾充。因此,司马昭想了很久,最后向陈泰还价说,换个人杀好不好?

陈泰看了看司马昭,回答说,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意思是杀了皇帝这种事,能是杀一两个小角色就摆平的?你舍不得杀贾充,还要我的建议,那我再说只能说杀了你司马昭给天下人谢罪了,所以没什么好说的了。

陈泰然后就不理司马昭了,扶着小皇帝的尸体大哭。司马氏面对政敌向来是心狠手辣,诛灭九族从不手软。可面对天下士族领袖的陈泰,即使当面翻脸,司马昭也是无可奈何。而陈泰,因为伤心过度,很快就吐血而死了。

标签: 司马昭

更多文章

  • 司马昭当王纯属巧合?司马昭死因另有蹊跷?司马昭为何不是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司马昭

    这个时候,司马昭灭了蜀国,开始明确地向皇帝提出自己称王的意愿。曹奂没别的办法,只得准奏,封司马昭为晋王,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师为景王。司马昭称王之后,听从幕僚的建议,立长子司马炎为王世子,官带中抚军。 与此同时,大臣们劝他说:“大王,最近襄武县已经出现了祥瑞之兆。您应该借这个机会,戴上十二旒的冠冕

  • 历史上司马昭和他嫂子真的有染吗?

    历史人物编辑:南风一史标签:司马昭

    历史上,夏侯徽出生名门,却嫁给司马师,成为一颗政治牺牲品。夏侯徽很有见识,嫁夫从夫,一心辅佐司马师。司马师每当遇见决策问题,都会与夏侯徽一起商议,夫妻俩平时还是比较恩爱。电视剧《军师联盟》中,夏侯徽在嫁给司马师时,居然被自个的小叔子司马昭看上了。夏侯徽嫁入司马家的时候,曹真、曹休等人来到了司马府,表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官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司马昭

    “此间乐,不思蜀也”是刘备之子刘禅所说的传世名言,之后演变为成语——乐不思蜀,也许正是因为他这种随遇而安的性格,相较于许多其他的亡国之君,刘禅的晚年可以说是过得相当滋润。其实,以司马昭多疑的性格,即便刘禅投降于他,为了斩草除根,他也不会轻易放过刘禅,但刘禅却用三个字,让司马昭最终放他一马,让人不由得

  • 徐庶在曹营遭到冷遇,诸葛亮的一句感慨,却预示了三国未来的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徐庶

    相信熟读三国的人都会知道诸葛亮,他是蜀汉阵营当中非常有名的一名谋士,但是在刘备还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他手下最有名的谋士应该是徐庶。当时在徐庶的心目当中,认为正统的皇室应该是汉室,因为刘备是正统的汉朝后代,所以徐庶才会选择投奔刘备,并且给他出谋划策,就连诸葛亮也是徐庶向刘备举荐的,如果没有徐庶,可能也

  • 为何徐庶在离开刘备时,才举荐诸葛亮?原因不简单,并非出于私心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徐庶

    《三国演义》中,刘备一方曾经有四大谋士,分别是诸葛亮、庞统、法正、徐庶。其中诸葛亮、徐庶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189年,何进密谋在汉灵帝死后,将所有宦官诛杀,于是何进领军集合在洛阳,何进手下丁原本来也是要与何进一起,诛杀宦官,但是突发意外,何进被朝中的宦官所杀。与丁原针锋相对的董卓在此时进京,掌控了朝

  • 徐庶没有为曹操献一计,却推荐了一人,差点让诸葛亮饮恨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徐庶

    刘备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他投靠过无数主公,在每个人那里都能得到重用,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决策。刘备在起家的时候遇到了关羽、张飞,在落魄的时候遇到了赵云,在四处逃难的时候遇到了诸葛亮。得到诸葛亮后,刘备的事业迅速上了一层台阶,但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个人对他影响巨大,那就是徐庶。徐庶可以说是主动投靠了刘备,

  • 徐庶:三国演义当中,能和关羽、张飞都相处融洽的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小港湾的美食标签:徐庶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虽然说诸葛亮非常得刘备的信任,但是和关羽张飞的关系却并不好。从刘备请诸葛亮开始。关羽和张飞一直都不认同,虽然关羽明面上不说,但是种种态度都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不服气。张飞更是对他公然挑衅,刘备去东吴的时候,诸葛亮可没少招这两个人的白眼。相比之下,徐庶当年就和两个人的关系非常要

  • 徐庶为何离开刘备?真相残酷,落难之时才能看清身边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徐庶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是《三国志》中关于徐庶的描述。徐庶离开刘备,绝不是简单的为了救母,他下了一盘很大的棋。徐庶,本名徐福,少年时就开始习练剑法,好替人打抱不平。这样一位侠士,不仅有勇力,而且还有智慧,是当时人人敬佩的英雄。徐庶行侠仗义,其实的

  • 徐庶为啥没有离开曹操重归刘备阵营?真相竟是这八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徐庶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足智多谋、精通兵法,一度成为刘备手下的首席谋士,刘备正是依靠他出众的智谋,斩杀吕旷、吕翔,挫败李典,击退曹仁,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就在他与刘备君臣相得、如鱼得水之际,却被曹操所骗,离开了刘备,从此一去不返,成为无数三国迷心目中的一大遗憾。毋须再卖关子,想必各位都已

  • 徐庶为什么那么受尊重,其实这个人比他们更厉害,赵云都不是对手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徐庶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人们是普遍认为关羽的实力是在张飞之上的,因为关羽能够在千万的军队中砍杀掉对方头领的收集,基本上是没有人可以抵挡住他的。然而在其他记载中,人们又认为是张飞的实力比较强大,因为他曾经在一场和敌方名将的对决中仅用了十个回合就打败了对方。而关羽打败这个人就要用三十个回合。公元211年,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