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官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官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新语 访问量:4223 更新时间:2024/5/8 11:44:56

“此间乐,不思蜀也”是刘备之子刘禅所说的传世名言,之后演变为成语——乐不思蜀,也许正是因为他这种随遇而安的性格,相较于许多其他的亡国之君,刘禅的晚年可以说是过得相当滋润。

其实,以司马昭多疑的性格,即便刘禅投降于他,为了斩草除根,他也不会轻易放过刘禅,但刘禅却用三个字,让司马昭最终放他一马,让人不由得想,也许他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么愚钝。

碌碌无为,野心勃勃

如果要用两个词来分别形容刘禅和司马昭,那大概是碌碌无为刘阿斗,野心勃勃司马昭。

一个生来便是王位继承人,却不争不抢,平平无奇;另一个则是将权二代变成了地下君王,步步为营,最终权倾朝野。

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因其母怀有身孕时曾梦到北斗七星,故小名阿斗,是历史上著名的“扶不起的刘阿斗”,他的出名既不是出于才华过人,也不是因为武功高强,而是“带不动”。

刘禅尚在襁褓中,便几度遭遇危险,若非赵云张飞的及时解救,可能早已一命呜呼,直到父亲刘备称王,才得以安定下来,此时他已经13岁了。

2年后,蜀汉建立,他成为了皇太子,诸葛亮为其授课,教导其学业,但对于15岁的刘禅而言,或许是因为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学习年龄,他在学业上的进展并不顺利。

然而还没等他适应皇太子的生活,刘备在公元223年过世,享年63岁,仓促之下,刘禅登基为帝,这一年他刚满17岁,尚且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少年郎。

所幸有诸葛武侯在旁辅佐,事无巨细的为他打点,对内平定叛乱,对外修好吴国,稳定蜀国情势。足足11年,刘禅仿佛甩手掌柜,一切问题都有诸葛亮为其解决,他只需要安坐宫中即可。

因此,在刘禅人生的前27年中,先是父亲刘备,后是老师诸葛亮,他被保护的太好,像朵温室里的花,不曾经历过风雪的打磨,从始至终浑浑噩噩的走在别人为他铺好的道路上,不曾自己做过什么决定。

他的成长经历,养成了他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那个年代,惊才绝艳的人物太多,文有诸葛亮,武有张飞、赵云,本就文不成、武不就的他,与其他人一比,就显的更为平庸了。

反观司马昭,生于公元211年,是魏国权臣司马懿的次子,比刘禅还小上几岁,却常年随父出征,战功累累。

魏明帝曹睿死后,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在与曹爽的政治斗争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此后魏国的大权便落入了司马家族手中。司马懿死后,权力移至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

可惜没过多久,哥哥病逝了,司马昭便自然而然的接过了魏国的军政大权,自此大权在握,有句话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见其野心之大,已经到了世人皆知的程度。

因此,在攻占蜀国时,虽然当时的魏国君王是曹奂,但实际的掌权者却是司马昭,一国之君刘禅的生死全凭司马昭的一句话,真是可悲亦可叹。

乐不思蜀,安享晚年

公元263年,刘禅率蜀国一干大臣投降于魏国,此时的他已经56岁了,年过半百,被安置于洛阳,但司马昭多疑,始终担心投降一事有诈,暗中布置了不少眼线。

司马昭曾试探过刘禅,问他是否思念故国,刘禅以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回复。

刘禅虽然资质不高,但毕竟在帝位上坐了四十余年,耳濡目染之下多少是有所长进的,他深知这也无法打消司马昭的疑虑,即便已经投降了,司马昭也未必会放过他。

于是,他为自己的宅子起名“中山寨”,并特意制作了一块牌匾,挂在宅子外面,司马昭看到后,撤回了布置的眼线,从此不再监视刘禅的一举一动。

文武百官们不明白司马昭此举是何用意,甚至以为他这是以退为进,想要试探刘禅是否有阴谋,但之后的一段时间都无事发生,不解的官员便旁敲侧击的询问司马昭个中缘由。

司马昭没有多做解释,只是让手下的官员将“中山寨”倒过来念,官员们恍然大悟,因为“中山寨”倒过来便是“寨山中”,谐音“在山中”。

刘禅这是在隐晦的向司马昭传达自己不欲与其为敌,只愿余生在山中安稳度日的想法。

此后8年间,虽然仍然有许多魏国的大臣不死心的向司马昭上奏,希望除掉刘禅,以绝后患,司马昭都不予理会,而刘禅也始终安分守己,偏居一隅,得以颐养天年,直至公元271年病逝。

回顾刘禅和司马昭的一生,可以看出,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一个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无欲无求;而另一个目标明确,追权逐利,独揽大权。

他们的选择不存在对错,只是目的不同,性格不同,处事方式不同,所以最后的结果也不同罢了。

对于刘禅的选择,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他懦弱无能,但结合当时的情势,他的决定也许便是最好的选择。

至少他的投降,保全了大量将士和百姓的性命,若是真的举全国之力对抗魏国,就两国军事实力来看,获胜的几率亦是微乎其微,而落败后的结局可能会更为凄惨。

他本就不适合成为一国之君,“中山寨”三个字或许不仅是为了保全性命,也是他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一国之君这样的重任他无力负担,也不想负担。

在刘禅心中,或许还有那么一些感谢司马昭,使他得以卸下了这份原本无法逃避的责任。因此投降后,他才会写下“中山寨”这三个字来表明他的态度,最终得以安享晚年,也许这便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标签: 司马昭

更多文章

  • 徐庶在曹营遭到冷遇,诸葛亮的一句感慨,却预示了三国未来的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徐庶

    相信熟读三国的人都会知道诸葛亮,他是蜀汉阵营当中非常有名的一名谋士,但是在刘备还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他手下最有名的谋士应该是徐庶。当时在徐庶的心目当中,认为正统的皇室应该是汉室,因为刘备是正统的汉朝后代,所以徐庶才会选择投奔刘备,并且给他出谋划策,就连诸葛亮也是徐庶向刘备举荐的,如果没有徐庶,可能也

  • 为何徐庶在离开刘备时,才举荐诸葛亮?原因不简单,并非出于私心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徐庶

    《三国演义》中,刘备一方曾经有四大谋士,分别是诸葛亮、庞统、法正、徐庶。其中诸葛亮、徐庶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189年,何进密谋在汉灵帝死后,将所有宦官诛杀,于是何进领军集合在洛阳,何进手下丁原本来也是要与何进一起,诛杀宦官,但是突发意外,何进被朝中的宦官所杀。与丁原针锋相对的董卓在此时进京,掌控了朝

  • 徐庶没有为曹操献一计,却推荐了一人,差点让诸葛亮饮恨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徐庶

    刘备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他投靠过无数主公,在每个人那里都能得到重用,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决策。刘备在起家的时候遇到了关羽、张飞,在落魄的时候遇到了赵云,在四处逃难的时候遇到了诸葛亮。得到诸葛亮后,刘备的事业迅速上了一层台阶,但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个人对他影响巨大,那就是徐庶。徐庶可以说是主动投靠了刘备,

  • 徐庶:三国演义当中,能和关羽、张飞都相处融洽的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小港湾的美食标签:徐庶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虽然说诸葛亮非常得刘备的信任,但是和关羽张飞的关系却并不好。从刘备请诸葛亮开始。关羽和张飞一直都不认同,虽然关羽明面上不说,但是种种态度都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不服气。张飞更是对他公然挑衅,刘备去东吴的时候,诸葛亮可没少招这两个人的白眼。相比之下,徐庶当年就和两个人的关系非常要

  • 徐庶为何离开刘备?真相残酷,落难之时才能看清身边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徐庶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是《三国志》中关于徐庶的描述。徐庶离开刘备,绝不是简单的为了救母,他下了一盘很大的棋。徐庶,本名徐福,少年时就开始习练剑法,好替人打抱不平。这样一位侠士,不仅有勇力,而且还有智慧,是当时人人敬佩的英雄。徐庶行侠仗义,其实的

  • 徐庶为啥没有离开曹操重归刘备阵营?真相竟是这八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徐庶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足智多谋、精通兵法,一度成为刘备手下的首席谋士,刘备正是依靠他出众的智谋,斩杀吕旷、吕翔,挫败李典,击退曹仁,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就在他与刘备君臣相得、如鱼得水之际,却被曹操所骗,离开了刘备,从此一去不返,成为无数三国迷心目中的一大遗憾。毋须再卖关子,想必各位都已

  • 徐庶为什么那么受尊重,其实这个人比他们更厉害,赵云都不是对手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徐庶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人们是普遍认为关羽的实力是在张飞之上的,因为关羽能够在千万的军队中砍杀掉对方头领的收集,基本上是没有人可以抵挡住他的。然而在其他记载中,人们又认为是张飞的实力比较强大,因为他曾经在一场和敌方名将的对决中仅用了十个回合就打败了对方。而关羽打败这个人就要用三十个回合。公元211年,曹操

  • 徐庶和司马徽力荐诸葛亮,对庞统却是从未提及,是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徐庶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在一开始的时候生活很不如意,一直到投靠了刘表以后生活才算是稳定下来,到了荆州的时候还招揽了很多的谋臣,其中就包括诸葛亮,庞统等人。在演义当中也可以看出第一个投靠刘备的人是徐庶,只是后来却因为母亲被骗到了曹操营中,无奈之下离开了刘备。当时有一个说法就是卧龙凤雏得一个就能够得天下

  • 徐庶离开刘备时,为何要推荐诸葛亮给刘备?原因没那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徐庶

    我是徐庶,字元直。这天下,早就不是往昔的天下了。我以为我是一个英才,但是在荆州的时候,我更多的发现,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天才的,庞德公家那个卧龙,还有之后过来的凤雏和水镜。听他们讲天下局势真的是头头是道,更多时候我也在想,将来他们几位如若出山,将会辅佐谁呢,饮下一口酒来,而我不就没什么可以青史留名的机

  • 徐母因刘备而自尽,刘备得知后说了一句话,徐庶不愿在继续帮他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徐庶

    三国时期,我们都知道刘备手下有诸葛亮和庞统两位智者,为他出谋划策,殊不知在诸葛亮以前,刘备手底下也有一个厉害的谋士,这个人名叫徐庶,当年徐庶因为自己的母亲被曹操俘虏后,只好离开刘备,选择了曹操。当初徐庶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去救母亲的时候,刘备哭着对徐庶说不要却见曹操,或许这是一个圈套,可是古人讲究要孝